北京大学东门西门各安置一对石狮子,西门的石狮子是司徒雷登校长在创建燕京大学时从圆明园废墟中搬来守门,东门的石狮子则是今年8月刚刚安置。两只石狮子外形都是符合古典艺术审美和社会文化理念,它们体型饱满、皱眉怒目、四肢健壮、相貌威武守在北大东西门门口,就是守住了校园里的一方安宁,把牛鬼马蛇挡在了门外。摆放规则也符合着中国传统留下来的老规矩——左雄右雌,左侧的雄狮右前爪玩弄绣球;右侧的雌狮左前爪抚摸幼狮。两只石狮子的雕刻者未留名未留姓,不知名不知姓,皆是出于民间匠人之手,但历史的磨砺让两者给观者不同的认知。西门石狮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两百多年风霜的洗礼,我们更愿意把它们称作“艺术品”; 东门石狮子则是今年新生,新生的石狮子则更倾向于称呼他们为“工艺品”。

北大西门石狮子 不正经历史✖️艺术摄

北大东门石狮子字 庄宗伟摄
所以历史文物就可以和艺术品划等号了么?艺术品本身强调艺术创作者的个性,艺术家创作思想的体现。以历史上的文物以雕塑、陶瓷来讲,宫内的玩物把件都是由匠人烧制统一模子,在同一批烧制、雕塑中选择最好的进贡给宫内。在当时,它们更像工艺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没有创作者的技艺痕迹,质量上只有正品次品和材质贵贱之分,没有技艺高低之分。书画因为主观色彩较为浓厚,中国画更是意在笔先重意不重形,所以书画带有极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名垂青史者层出不穷。反观雕塑陶瓷类,名字见史者少,玉雕的陆子冈当后代人提起他还只是以“匠”来称呼。“士农工商”,“工”排在“农”后面,而“士”者多是“舞文弄墨”。从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手艺人从事的更多的是一种“机械劳动”,手艺人获得一定知名度得源于技艺的精湛。艺术家的名气来自高超的技艺,更来自作品的独具匠心,来自作品的独特理念。从艺术本身特质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北大西门的石狮子还是历史上的一些文物似乎与艺术品并不沾边。那为什么我们还是更加习惯于称呼它们为“艺术品”?

北大西门石狮子 网图侵权删
本雅明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到机械复制时代,虽然本雅明特别强调的是电影与摄像技术的机械复制,但“艺术品向来都是可以复制的”,以各种形式被复制着。东门石狮子是对于国内石狮子公共画像的提炼与复制。角磨机的噪音、粉尘、开裂的彩石坑、成群的狮子和伟人佛像,东门狮子就是诞生于这样的石雕工地上。西门的石狮子诞生的时候也是清朝的工匠用刀、凿子、圆凿、圆锥、扁斧和锤子凿出来的,正因为它经历两百年风雨,它在“此时此地”形成了作品的真实性,让人们联想到它世世代代拥有者的传承经过。东门的石狮子复制了石狮子的样子,比西门的石狮子更加挺拔高大,可是新生的事物缺少了“灵韵(aura)”。这种“灵韵”带来的本真原创、距离美感、仪式根基和崇拜价值造就了这些具象物体的独一无二性及其与我们日常生活、普通事物的距离。因为艺术的“灵韵”而让东西门石狮子有了如此大的差别。目前已知最早的石狮子是当今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氏祠保护室的石狮,石狮子雕刻于东汉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透过石狮子熟悉的面孔,我们不免想到,不免与古代人共情,原来我们都在使用着同样的东西,同样的纹饰,这对流传了两千年的石狮子在地室里见证了怎么的历史兴衰。此刻北大东门前的石狮是工艺品,在北大门口伫立百年之后,千年之后又会成为名垂青史的文物,就像故宫金水桥前伫立了六百年的石狮子一样,就像武氏祠的石狮子一样。历史文物和艺术品是划不了等号的,因为文物除了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之外,更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这种历史价值带着它独特的灵韵,直击我们内心。
设想,如果东门的石狮子是由知名艺术家雕刻而出,那么会是艺术品还是工艺品?同样的石狮子因为雕刻者身份的不同,造就不同的结果,难道说艺术是“看人”的艺术么?想必当代艺术家们也不会去雕石狮子吧,他们的雕塑风格追随着国外,后现代、前卫是他们的标签,他们的狮子雕塑披着华丽的外衣带着复杂的内涵,石狮子还是工匠的专属。

澳门“狮子双年展”狮子雕塑作品
文章版权所属不正经历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