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斜率比率制动差动保护校验探讨
1、问题的提出
**电站以前在做变压器差动保护的校验时都只是手算几个点,然后根据这几个点简单的校验一下差动启动值,差动速断值,对于制动特性的校验则比较少,特别是对于南瑞的RCS-985变斜率比率制动特性的校验就更少了。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a) 通用的继电保护测试仪差动保护动作特性为直线或折线,而南瑞继保差动保护动作特性为抛物线+直线。测试仪只能用近似的方法搜索动作边界。
b) 要通过模拟区外故障的情况下达到差动速断动作值,需要测试仪输入比较大的电流(**电站测试与单相最大输出电流只有30A),按照测试仪的搜索方法差动电流往往达不到速断动作值,电流就已经超出了测试仪的输出范围,无法校验完整的动作特性。
c) 南瑞差动动作方程(二次方程)比较复杂,从动作方程计算所得的值还需进行有名值转换,并且需要通过制动电流、差动电流反推出高、低压侧的电流。手算测试点速度比较慢。
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导致**电站在现场做差动特性的校验的时候都是马马虎虎,没有校验整个动作特性曲线。鉴于这个问题,我就在考虑寻找一种新的试验方法能够比较完整的校验变斜率比率制动差动保护的整个动作特性。
2、问题的分析
2.1差动动作方程分析
根据RCS985技术说明书,变压器差动定值推荐值如下:起始制动斜率为0.1,最大制动斜率为0.7,拐点制动电流倍数n=6,差动电流启动值为0.3Ie。为了方便计算,将制动电流,差动电流全部转换成标幺值的形式,则可以得到,Id=d*Ie,Ir=r*Ie,d、r分别为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换算至基准侧的标幺值(当然,保护装置计算的差动电流是折算到基准侧的电流有名值)。
动作方程第一段为一段抛物线。由推荐定值值依照技术说明书可以得到该段特性曲线动作方程为:d=0.05m^2+0.1m+0.3 (0≤m<6)。
动作方程的第二段为一条直线,斜率为0.7。由推荐定值依照技术说明书可以得到该段特性曲线的动作方程为:d=0.7m-1.5(m>6)。
根据此动作方程,选取不同的制动电流标幺值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差动电流动作值。得到的差动动作临界点表格如下:
Ir/Ie(即r) | 0 | 0.5 | 1 | 1.5 | 2 | 3 | 4 | 5 | 6 | 6.5 | 7 |
Id/Ie(即d) | 0.3 | 0.3625 | 0.45 | 0.5625 | 0.7 | 1.05 | 1.5 | 2.05 | 2.7 | 3.05 | 3.4 |
对于变压器(发变组)差动保护,差动CT的接法采用内部故障为正极性,即内部故障时,高低压侧CT所采得的电流方向一样。外部故障时,高(低)压侧CT所采得得电流方向相反。(参照RCS985说明书)
根据上面的计算表格又可以得到临界动作点上高低压侧电流的标幺值如下表:
Ir/Ie(m) | 0(无法做) | 0.5 | 1 | 2 | 3 | 4 | 5 | 6 | 7 |
Id/Ie(d) | 0.3 | 0.36 | 0.45 | 0.7 | 1.05 | 1.5 | 2.05 | 2.7 | 3.4 |
Ih*(或Il*) | 0.15 | 0.68 | 1.22 | 2.35 | 3.53 | 4.75 | 6.02 | 7.35 | 8.7 |
Il*(或Ih*) | -0.15 | 0.32 | 0.78 | 1.65 | 2.48 | 3.25 | 3.98 | 4.65 | 5.3 |
2.2试验接线方式
对于只有3相电流输出的继电保护测试仪,没有办法同时输出6相电流,通常采用如下试验接线分相做校验。
由于变压器高低压侧的电流相位不是同相的,需要进行相位补偿,南瑞RCS985采取在星形侧进行补偿。补偿公式采用如下形式:
可以看出这种接线方式所作的校验是A、C两相同时进行的。做测试的时候是采用模拟区外故障CT严重饱和来做动作特性的,故加入的IA、IB电流方向应该相反(相差1800),继而可以将相量计算简化为标量计算。
3、实例验证
进行一个实例计算:主变容量75MVA,额定电压242kV/13.8kV,高压侧CT变比300/5,低压侧变比4000/5,则可以得到高压侧二次额定电流为2.98A,低压侧二次额定电流为3.92A。低压侧平衡系数为1(低压侧为计算侧),高压侧平衡系数为1.31。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很快速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出动作临界点了,只需要稍微改变测试仪输出的IA、IB值即可得到不动作区,动作区了。通过表格中这一系列的数据试验就可以得到整条动作特性曲线了。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知道,文中所做的计算,所得的表格是可以很方便的移植到EXCEL表格中的,通过预先编制一个合适的表格文件,试验的时候填入合适的系统参数和定值即可以得到一系列的试验数据,从中选取不同的试验点做测试,就可以得到一条完整的动作曲线。计算表格文件截图如下:
这种试验方法确实可以得到完整的动作特性曲线,但是还是有些小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a) 要达到较大的差动电流,受到测试仪所能输出的电流最大值限制。如上述表中差流才为3倍额定不到,但是有一相电流输出已达到30A(**电站测试仪单相最大输出电流为30A)。
b) 通过上述表格中的临界点寻找不动作区、动作区得时候,制动电流是随时在变化的(因为测试仪通常只能有一个变量在变化,或者说多个变量的同一变化趋势),通过表格数据不能很直观的预判保护是否应该动作。并且这种变化也不是连续的,不动作区、临界点、动作区这三个点是在一条斜率为2或-2的直线上的。如果我们可以寻找到一种方法,试验数据从不动作区,临界点,动作区变化的时候保证制动电流不变化,而变化的量只是差动电流从小变大,这样不就可以很方便的判断保护是否应该动作了吗?
4、问题再分析
通过对上述计算过程的分析,我觉得造成上面两个遗留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a)CT变比“过小”导致差流到达速断动作值时需要测试仪输出的电流值“过大”从而造成测试仪过载。(如果采用二次侧额定电流为1A的CT,做测试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b)通常的试验接线方式下,计算公式本身决定了不可能做到制动电流不变,而差动电流变化。
利用此方法将CT变比调大了,就意味着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测试仪可能不会过载;如果还达不到要求,只需要继续同时增大高、低压侧CT的变比即可。
计算公式现在是变简单了,没有了平衡系数和补偿系数的烦恼,但是仍然不能保证只变化一相电流输出而达到制动电流固定,差动电流变化的目的。我就在想:测试仪不是还有一相输出没有利用吗?如果我将这一相电流加入会怎么样呢?
我采用的是如下的形式:假设IA方向为0度,IB方向为180度,IC为0度(若IC为负,则表示角度为180度),以A相差流计算为例(IB>IC),
从公式我们就可以知道,只需固定IA、IB就可以固定制动电流不变,而改变IC就可以得到差动电流。若使得IA、IB大小一样,则可以知道IA、IB大小与制动电流大小一致,IC大小为差动电流的一半。
计算表格的文件截图如下:
根据此公式我设计出一个如下的试验接线方式:
其实现在我们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计算表格也可以快速的完成试验了,只需要表格前面两列的数据转换成有名值的形式,然后将制动电流值作为A、B相测试仪输出,差动电流除以2作为C相电流输出既可以方便的做出临界点。减小C相输出,则差动电流减少,测试点到不动作区;增大C相输出,则差动电流增加,测试点到动作区。
5、结论
至此,我就找到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可以比较方便的且完整的做出变斜率比率制动差动特性的校验。在**电站,将此方法编制成标准作业指导书,可以很方便的得出试验数据和特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