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柏拉图_哲学家如何看待死亡?|读柏拉图《斐多篇》(1)

“那位大师死前说了些什么,他怎样面对他的死亡?”

——厄刻克拉底

银白色的朝霭笼罩着寂静的雅典。当人们尚未从昨夜的梦中醒来,一群身穿白衣的青年,却早已站在了雅典监狱的门口。事实上,他们的内心是清楚的,狱卒绝不会这么早就来开门。可是,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谁又能在昨夜安然入睡呢?伴随着一夜的无眠,这群年轻人早早地便来到了这里,他们渴望和自己的老师再见上最后一面,渴望聆听他的最后一次教诲。这位大师,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当死神的手攫住他的咽喉之时,他到底是如何面对的呢?是表现出与常人同样的害怕与恐惧,还是会展现出惊人的淡定与智慧?今天,他又将说出怎样的话语?

监狱的看守十分准时地打开了牢门。此刻的苏格拉底正盘腿坐在石床上,狱卒显然刚刚为他打开了镣铐。是啊,对手脚的一切束缚都已经不再需要了,因为苏格拉底已经喝下了毒芹汁,他早已回天乏术,更无逃跑的可能。这是一种喝下去并不会立刻死去的毒药,毒汁会渐渐地在苏格拉底的体内漫延,他会逐渐感到手脚的冰凉与沉重,最后,当毒汁侵入他的心脏,苏格拉底也就不复存在了。

据说,那一日,苏格拉底的爱徒柏拉图并不在现场,也许是病了。柏拉图应该是听了苏格拉底的另一位学生斐多的转述,才写下了这篇对话录。斐多见证了老师的死,他对苏格拉底死前的表现极为震惊,他对老师的评价是“他高尚地面对死亡,视死如归”。

在这篇对话录里,苏格拉底主要讨论的自然是关于死亡的话题。面对死亡,苏格拉底似乎一点也不感到恐惧。在狱中的日子里,他在写诗。在喝下了毒芹汁以后,他仍然与往常一样和自己的学生谈论哲学。他宣称:“一个真正把一生贡献给哲学的人在临死前感到欢乐是很自然的,他会充满自信地认为当今生结束以后,自己在另一个世界能发现最伟大的幸福。”可见,在苏格拉底看了,哲学更多地不是知识,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实践,特别是对死亡的态度和实践。学习哲学就是在练习死亡,就是在自愿地为死亡作好准备。他甚至说:“真正的哲学家是半死的人”。这对于常人来说,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他们要么是因为害怕死亡而避免谈论这个话题,要么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无法真正理解这些话的含义。

渐渐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似乎已经不知不觉地被老师的平静和镇定所影响,大家不再为他的死而感到忧伤与害怕,恰恰相反,他们开始和苏格拉底一起进入了智性的探讨。到底死亡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真正的哲学家是半死的人”,“献身于哲学的人就是在自愿地为死亡作准备”,这些的话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

什么是死亡

何为死亡?对于古希腊人而言,死亡的定义似乎是这样的:“死亡无非就是肉体本身与灵魂脱离之后所处的分离状态和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出来以后所处的分离状态”。简单来说,死亡就是灵魂从身体中分离并得以解脱。那么哲学家的事业是什么?真正的哲学家无非是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净化、独立,从而摆脱身体的桎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哲学确实就是在练习死亡,准备死亡。

今天的哲学成为了一门学科,成为了某种知识,但对于古希腊人而言,哲学却是一场精神修炼。法国哲学家皮埃尔·阿多这样定义精神修炼一词,他说:“我会把精神修炼界定为一种自愿的、个人的实践,目标在于实现个体的一种转变,一种自身的转化。”他还说:“对于‘哲人’来说,哲学的关键点,恰好是使一个人自己献给一种探索的生活,一种静观的生活,最为重要的是努力使一个人自己同化到神灵理智上。”近代以来的哲学家,都在试图努力将哲学变成一门严谨的科学,我并不清楚这是否违背哲学的本意,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在苏格拉底看来,或者说在许多古希腊的哲学家看来,哲学首先不是科学,而更像是一种信仰,一种基于理性而产生的信仰,所以苏格拉底才会说:“真正的哲学家为他们的信念而死,死亡对他们来说根本不足以引起恐惧。”

身体和灵魂

人有身体也有灵魂,这是古希腊人的共识。对于常人而言,他们更多关注地也许是身体。但苏格拉底说:“我们是侍奉身体的奴隶”。一个人若是获得某种心灵上的升华,就要学着“摆脱肉体,由灵魂本身来对事物本身进行沉思。”在苏格拉底看来,身体的感觉是会欺骗我们的,同时也会令我们产生欲望,而人一旦汩没于欲望的海洋,便很难从其中超拔出来。财富,名誉,权力,性,人若是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这些方面,他自然就与哲学无缘,与智慧无缘。他也许会从中获得短暂的欢愉,却难以体验到永恒的幸福。至于死亡,他们更是不愿意谈论,也不敢谈论,因为以上的一切都只是建立在易朽的肉身之上,而从来都不是建立在不朽的灵魂之上。

当我们的人生步入迟暮之年,那些从未重视过哲学思考的人,其内心便极有可能产生虚无感与恐惧感。因为死亡已经迫在眉睫了,它再也不是遥遥无期的未来,而是触手可及的某一个即将来临的明天。人若是从未在活着的时候认真地沉思过死亡,那么,他或许可以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的聪明人,却绝对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者。这样的人,面对死亡,自然是恐惧的,悲哀的。苏格拉底说:“如果你们看到某人在临死时感到悲哀,那就足以证明他不是智慧的热爱者,而是身体的热爱者。实际上,我假定他们还热爱财富和名誉,爱其中之一,或两者都爱。”

用智慧净化美德

古希腊人最崇尚的美德有三个,节制、勇敢、智慧。至于正义,则是前三者的完美统一。这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有具体的阐述。但在《斐多篇》里,我们会明显地发现,苏格拉底最强调的还是智慧。因为常人所说的节制和勇敢,仅仅只是俗世意义上的,是相对的,是经不起推敲的。苏格拉底认为,一个常人他之所以节制,是因为他害怕失去某种快乐,于是,只能约束自己的另一种快乐。而这样的自我约束其原因却在于自我放纵。另外,一个常人之所以勇敢,很有可能是因为害怕和恐惧。所以,苏格拉底强调:“使真正的善得以可能的是智慧。……真正的道德理想,无论是自制、诚实,还是勇敢,实际上是一种来自所有这些情感的涤罪,而智慧本身才是一种净化。”

智慧净化了俗世意义上的美德,使它从相对走向绝对,从现象步入理念。正如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所揭示的那样,生活在洞穴中的我们,常常会错误地把洞穴中的一切理解为世界的全部,而哲学家却是一群真正勇于冒险的人,当他们透过灵魂的沉思,从洞穴走向地面,智慧的纯光才会如太阳一般照亮他们的全身。节制,不再是基于放纵,而是节制本身。勇敢,也不再是基于恐惧,而是勇敢本身。身体的罪恶不再使哲学家的灵魂受到半分的污染。至于死亡,无非只是灵魂的最终解放,对哲学家而言,那是幸事,而非悲哀。

2018.12.24

图片发自简书App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