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活动_锡市一中“教研月”活动开始啦——第八届优质课比赛课堂剪辑(一)...

a1ae85dbc18b5c299663b01573965f94.gif

6f7cb296bad10c2ab2874e7b2cc7de62.png

7358ab3e3d5a1064ad74c378172395d2.gif

第一篇

数学优质课评选

850f98f7-d444-eb11-8da9-e4434bdf6706.svg

锡市一中“教研月”活动于11月9日以数学的优质课评选拉开了序幕!此次“教研月”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落实学校对实效课堂建设的要求。活动历时三周,依次为:“数学教研活动周”、“英语教研活动周”和“语文教研活动周”。三期“教育叙事”穿插其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教研月”活动的内容之一就是优质课的比赛和评选。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共有30位教师参加了此次的赛课活动。

这次优质课评选,我们把考查落实实效课堂建设的三项要求和八个要素中的“目标叙写”、“问题设计”、“情境设计”作为评价的重点,以进一步推动我校实效课堂建设。

先看看我们优质课评选的评分细则吧☟

870f98f7-d444-eb11-8da9-e4434bdf6706.svg

14d429973c52b65b6d9379fe8b7ac646.png

50b6f2a2bdf3973be3fa19dfbc66f7a7.png

接着请随我们一起走入12位选手的课堂吧。

11月9日(周一)

李文平老师的参赛课题——三角形全等之“手拉手”模型

形象而巧妙的导入

李老师从一道期中试题入手,利用自制教具入课,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86e67067a1d08fbcaf08db57dfa3d3.png

大胆放手的“教学过程”

1.何为“手拉手”模型呢?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吧☟

3cd9ca16d5be6020b8cb33ec8e95013a.png

2.“手拉手”的模型建起来了,该同学们自己试着应用和解决问题了☟

bc41f20261307d0194a86e86027fedcb.png

3.有难度的学习需要大家“合伙探究”☟

626a914c5a089ebf119923726e5c7447.png

4.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他们亲身经历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手拉手模型重要结论的发现和证明的过程,逻辑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训练。

瞧☟这些重要结论都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厉害吧!

4d6baef0bbe2ce96472bf5d972b53487.png

5.讲一讲你发现的结论的思路和过程吧☟

2b5d2807f3fe9544d1043566951741ff.png

6.据说学习了“手拉手”模型后,做此类题可以“秒杀”。那就赶快试试吧!

d7d0262871532700bdfb6c8276550cf2.png

陈志斌老师的参赛课题:整式乘法——单项式乘单项式

陈老师开课的三道“热身练”马上就把孩子带入了热烈的学习气氛中

ccc3cc845825c4db2e89d965d67c1008.png

陈老师的新课导入也颇为讲究

先通过复习旧知,从底层设计知识框架图☟

48a6f486e6e11e92fd0486736c4d4cdc.png

再逐步引出知识框架图的上层,把今天要学的新课——单项式乘单项式置于其中,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系统,还顺势入了课,一举好几得啊☟

7d3d758337ad0943a441d70a60ebe4c4.png

陈老师在“法则”的关键处画龙点睛,让学生对单项式相乘的法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74dc89aaa0ab6193f8c87c14eb3d21bb.png 741931e95926183d119fba6bcba3c61f.png

陈老师课上还做到了“三及时”——及时发现、及时纠错、及时反馈。不放过学生做题过程的任何一个漏洞或错误,让孩子们当堂学会应该学会的☟

3621e5e5a4c576f9e3d3e6bf44658e40.png

白小江老师的参赛课题:整式乘法——单项式乘多项式

通过“复习旧知”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树立形数转化的意识☟

da79977bb9aa84a9507344cfc64aa79e.png b1f4f16c5bfe7fab4160667ee614a896.png

“问题情境”说起来挺时髦,但白老师追求的可不只是“时髦”,更为了“实用”。你看这个情境多生活,一下子就激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白老师还在特生活的情境中抛出了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疑问处和思考解决路径。这个过程既有新旧知识的转化,也有由形到数的过渡,还自然引出了新课。

学习“法则”经历了由“探索”到“巩固”的过程

“探索”由“问题”引发,先独立思考,后共同交流,这样得出的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就不只是“是什么”这么简单了。“巩固”从易错处、易混处入手。

f3726ea69784c878a11d3fd84f237422.png 8683157cca9c00e1d7df7caa5a1cf26a.png

当然,白老师还没有忘记来时的“路”☟

在学生能够准确应用法则的当口儿,白老师又带领学生回到了开头的“问题情境”中,让大家共同利用新知替“外祖母”和“小明”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就不言自明了。

21fe678145db5dd10018855a76c260a7.png

白老师也没忘记当堂检验学习效果

学生板演和当堂评价很重要哦!

1e18d8410801f6275ab5b654a3cbb26f.png

答辩与评课环节

9a5a5421f70efc3d557c53eacf58d671.png 50772f065b7f501cc4f24656718ea161.png 1d9a231a0e4d9646ea112248c899a506.png

高磊老师的参赛课题:整式乘法——单项式乘单项式

刚开课的复习环节就引起了孩子们非常棒的反应,问题式的新课导入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63350215c2ccee02f91e859cdc8c8dd5.png fce8fc125344bb22b3bf426ddc800dda.png

孩子们通过练习题,合作探究寻找出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关键步骤,高老师通过例题展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过程,并在此设问:当单项式乘法中出现了乘方,该怎么办?孩子们火眼金睛,完美解决

5f52bc450e93cc042d000f7988959783.png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是对本节内容的二次学习☟

7e1be8a7a80d731d4514160c55e5e99a.png

那么这节课效果怎么样呢?孩子们课上的表现最能说明问题

看——

ed533407b9718c87556abc36400cd9ac.png

再看——

孩子们举手回答问题时,眼睛还在与“学习案”上的题做交流呢!

6b64309c008481caf0081e1eea8bb731.png 1d9a231a0e4d9646ea112248c899a506.png

尚东老师的参赛课题——同底数幂相除

尚老师这节课是用“读、论、讲、练、疑”五环节完成的。

一读:

读什么?怎么读?

小组合作读课本素材。在课时目标的指引下,有主读的,有画重点的,有找疑问的,并把疑问写下来、说出来。

15d0de1c11f0544ec8c90f0984fb0cc4.png

二“论”:

怎么“论”?

就是学生在读完了学习素材之后,将自己写下来的疑问交予小组内讨论解决。组里讨论可以解决的,就在组内消化;解决不了的,就请其他小组帮助或者老师介入。当然,尚老师设计的这个环节还有一重目的——在课堂的开始,就让孩子们动起来,让孩子们在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比如本节课有的小组就提出了“指数可不可以是负数?”这个发问有价值。

c9e6e221bf864cbbdec907cd99e88f9f.png

三讲:

谁讲?讲什么?

当然是学生如果会讲就他们自己讲啦,学生因不懂而不会讲的地方老师才上场。比如刚才孩子们提出有无负指数的问题,尚老师首先肯定孩子们大胆思考,勇于提问的精神,其次给予解答:负指数幂是存在的,请大家耐心等待,我们马上就会学到,这样既鼓励了孩子,也解答了疑问。老师还讲易错点和难点。但简单的、学生自己能解决的绝不讲。比如“同底数幂除法法则”,孩子们在“论”的环节就已经解决了,所以尚老师就重点讲了另一个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3134d79345e568729a42fe4aa6baf4c7.png

四练:

练什么?

首先就要练“讲”环节中的难点和易错点的。其次就是要练孩子们通过讨论自己理解的知识对应习题,最后就是练本节课检测习题。“练”需要习题单,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选出适合本班学生的习题。

e4a61ffc6b83647cb4b0b7857d27e488.png 022ae5166cfa50992ad74e386125ed7b.png

五疑:

什么时候又产生了“疑”?当堂解决吗?

有些孩子在课的开始没有什么疑问,但是在中间讲和练的环节会出现问题,最后这个环节就是要解答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让孩子们带着疑问下课。

ad8d2512e8929bd0304c87c126000769.png

为尚东老师这样的教学理念点赞吧!

答辩与评课环节

b8302495e3019266036ac7b7457e0615.png

11月10日(周二)

吴永波老师的的参赛课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吴老师的教学设计遵循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先展示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在表格中的数量关系,再通过学生自己证明,对猜测进行验证

29e847fb3510b8495921fd9568dba988.png d2056df6dba629049219003ddfe694e1.png

看——证明思路得学生自己讲解☟

0dded70639c1dc06dd789724a2bcbf61.png

学习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和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时,吴老师又通过对三角形进行割补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以达到更容易理解之目的

03802d3999b51a7e538024f60e164a3d.png 3bd6c6f63efbe3293e64f1f2826f3e21.png

最后总结归纳,让学生自我检验目标的完成情况☟

260782d2c167acfe09b81d30b8322fb6.png f2ae180c2c0dfaa25fafb3eab1479229.gif

静雪娇老师的参赛课题——相似三角线的判定(第一课时)

在创设情境中抛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入新知

静老师创设的是学生熟悉的情境,探究学习又是以问题引入和启动的,学生心中自然起了涟漪☟

5b113a453348a4ef7b76b5d13f6004a7.png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的学习形式是自读自悟的,调动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91bb11702672f4ded48e94ba87660d56.png

通过探究小方格中对应线段的比,学生们准确归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f26fde7ed6758e6b1e4249ea2a0ef40e.png

当然,学习几何方法很重要,慧眼识型数第一,所以静老师特别注重模型的形成和建立☟

6c79eea8b8b763e5cd83512ecaea2da2.png

老师的循循善诱重要,指导学生建模也重要,学生动手规范书写几何证明的过程也同样重要哦☟

86add9cc187a55429bc32752067dca64.png f2ae180c2c0dfaa25fafb3eab1479229.gif

惠丽老师的参赛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

先看看惠老师的导入环节:以玩跷跷板为情境引课,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入了新课,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举三得啊!

e7b7aa64ed5cebb296f9b620c75bb836.png 7143a2e3c60269099bc9f2d35dde1b3b.png

新知的探究以学生活动为主。看孩子们画的多认真!

9ccc9821fea453605bb27b415c14f477.png

老师展示同学们的成果,引导证明,得到判定定理。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411c6aeefc9552e35d4a022c4e9fdfff.png

例题“拓展”为那般?当然是为了拔高和拓宽了!惠老师深谙自己班的学情,“知彼”是拓展的前提啊☟

0855e1233c63f4a916ebe06d6e37ae53.png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严丝合缝,体现了作为数学老师严谨的教风

5f1de7ffc8b681920ee1d02efd2b5b28.png

惠丽老师的“答辩稿”也高人一筹☟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答辩稿

 惠丽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的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主要是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是对第一课时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简化和拓展,也是对后续学习判定定理探究思路的示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叙写主要依据是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以我校《推进实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教学目标叙写的要求完成的,具备了四大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贯穿问题教学法,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类比猜想SSS能否证明三角形相似,学生迅速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达到了较好的导入效果。教学设计中突出了“探究”的过程,先让学生利用刻度尺、量角器、圆规等作图工具探究,然后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分析证明定理的思路,降低了学习难度,之后教师给出几何证明,起到示范。在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问题设计采用“为何”,“如何”,“若何”,即为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如果在三角形两边的延长上截取又该怎么证明。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实验几何的数学学习体验,为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其它判定定理打下了基础,降低了难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及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并能准确说出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达到了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1的证明,把新问题(证三角形相似)转化为学过的旧知识(平行法证三角形相似及三角形全等),学生感受论证中的转化思想。此外,本课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知识重构的维度上重视应用“类比”“猜想”“归纳”的教学法,促使学生尽可能进行“有意义”的而非“机械、孤立”的认知建构,并在这一建构过程中通过例题习题的设置,学生会用判定定理进行简单推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2)。

通过学生做练习,采用举手统计法反馈课堂效果,同时练习中出现相似三角形常见模型(旋转型)及分类讨论,为后续学习做准备。根据学生课堂反馈,我认为是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答辩与评课环节

8981286b090ab5271f8c42a3e41a19b3.png 43cf94995e387e5e44029611832fcf22.png

11月11日(周三)

国晓萌老师的参赛课题——实际应用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从生活常见的配套例子开始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63d031905512f177f777fa53512d5825.png

利用配套问题中的比例关系通过比例的性质转化成乘积相等的形式从而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再把配套句子放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开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65c1e74b8b54c5d1235bc574aa66ddaa.png 9c8903284c1a61f347bd04023d3264ee.png

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把实际问题转为数学问题,建立解决配套问题的模型

11de6366b170f48481ac7d881cfc9b5b.png 6fb413cbe0e11756977f7be42f0d47fc.png f2ae180c2c0dfaa25fafb3eab1479229.gif

王晗老师的参赛课题——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分配问题)

王老师由生活中的分配问题作为举例开始了这一节课

她将分配问题分成两大类型:分配人员问题和分配房间问题。在例1、例2和例3中使用了问题串的形式展开,点出分配人员问题分为内部分配和外部分配,也点明了分配房间问题的关键,即有两个未知量时,其中一个设为未知数,另一个找等量关系。

08caecea5ce550126f5557825a11f5b6.png 3724f992ca5241ce952fa89cd859ad38.png 737f98d17dd5635c52e92433875f8e6a.png

教学中王老师时刻注意着学生的反映情况,让他们上黑板做题展示,用红笔现场判题,并及时点拨

f3723013bcc5e994f23fdfd63da51f48.png

学生自己讲解自己的做题过程,“讲”相对于“做”是一次内化☟

557dd6a323f1ec1eb6d5ee8abd437e20.png

听课、评课和答辩的场面

05ad7b24c17abb98164d77f6500defe3.png

赵晓艳老师的参赛课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赵老师的课有意识地贯彻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开课就渲染起气氛

3b6e98b6cd6befe78ac0fecb5ef74c8f.png

赵老师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更为容易地理解专业名词的概念与有关的计算公式

bf06b4f9bb4ca7ec64ec5297b8ccc9e0.png

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讨论和学习中——认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用心总结归纳重要的公式 ☟

cfe3ae16d1985723f76e90065fc8f7be.png 034fd2b80b162c11690487f78c2b5098.png

师生共同努力分析盈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化归思想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

b7962cb0e1b49877215dfc8bbf366eb8.png

再次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的再认识,也深化了理解☟

b8ab8ebf0e2539c97ae6a9eb857712a9.png

刘莹莹老师的参赛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刘老师由贴近学生生活的买笔问题引入这一节课,自然、流畅

9abca5116cd1e9a2f0d33d49b8a71c3c.png

不仅要知道去括号解方程的步骤,还要清楚去括号解方程各步骤的依据。知其所以然尤为重要哦☟

643d583c6c5bff891a7af3ff898fe544.png dd1fc12fa4a8abce8985df71563c1a37.png

去括号解方程按难度分成阶梯

通过例1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去括号解方程。通过基础演练,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a544ddb6f7ccb8b6cb8407e18e8cbf60.png e54561b6150e9f379e943cff32a6e34e.png

例2在简单的解含有单括号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解含有多重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强调去括号解方程的技巧性。

348c4ad200f4e18fe823d652421fbafc.png

最后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cdefa32b7814c55d93c36a85ff3a1c56.png

答辩与评课环节

8fedbab72c3728fcb7038006b7e0d248.png ba96fff971efec4b83035da8e6dc35aa.png

三天的数学优质课评选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下面就是这几天在我脑中一直挥之不去的问题:

数学课如何用好情境?

数学课如何上的有趣且有效?

数学课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模型”?

数学课如何渗学科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老师如何在评选中拿高分?

……

我想提一些粗浅的建议:

1.   从潜意识里彻底根除会算或者会证明就是会讲了的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上课前需要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需要根据上“三者”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这么说,没有设计就不会有好课。一定要记住随意是出不了彩的!

2.   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它是需要数学老师教会孩子们怎样用数学知识尤其是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是生活难题的。所以我们教学就要适时创设情境或情境问题,让孩子们试着体验、感受和解决。这也是让数学课有趣、有效非常有用的一招,不知我感受的对不对?

3.   关于如何建立模型和发展学生思维,我提不出来建议,希望数学老师们经常切磋。

4.   参赛如何才能拿高分,除了平日的功夫外,好好研究“打分细则”尤为关键。

图文:马桂兰

编辑:司鑫

审核:马桂兰

25b68d05ade310a9dd3dad7f75e82f3e.gif

eca6680617ac6cdec82188914223a0d6.gif

9c33359c9f0e27ca81cbf07ec74077fc.gif

a714c28d52b76c3ec8fe9cf8cfaec3b8.png

ddafea7aea17a022d8e247b9d3652c6b.png

a0bbf8ecfc5d1911b30732f9bcd767c7.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