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心是人在活动中没有全面发挥注意功能的心理表现。考试粗心是指在对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构成掌握的前提下,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遗漏与错误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在计算时容易将相似的字符混淆,在书写与运算过程中将个别文字、数位、小数点、甚至是题目本身遗漏,在作业过程中将计算类型弄错、忽略正确的计算顺序、混淆计算法则之类的错误。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试卷上的错误大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可是孩子似乎很难克服粗心这个毛病,每次考试都会因为粗心丢掉很多分数,本来可以考90多分,结果因粗心只考70-80分,家长和孩子都为此很着急。其实,如果对粗心问题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会带给我们如此多的困扰。
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很少是难以攻克的难题。虽然出错的地方是一些很简单很基础的题目,但是简单的外部现象背后却有着深层的内在心理原因。
一、感知不全面
由于孩子的感知不全面,他们虽然能够看到字符、图形,但不能立即做出对比分析判断,不能准确地输入经过解码的信息,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看不清楚、看漏、看错、看反、抄错、写错等非知识性低级错误。例如:有的学生把数字“89”,看成“98”或者“68”;有的学生把“鸟”看成“乌”;还有一些学生经常忽略0的个数,把“200008”写成“20008”。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对于一些应用题中的名词术语并不能完全理解透彻和掌握熟练,比如:比……多、不大于、增加到、大几倍、平均,几分之几,等等。
二、思维定势错觉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例如:在接近整十、整百的加减法练习中,如42+99、37+298、28+197中夹一道67+201,有的学生根据简便计算法中的“多加了要减去”的思维定势,把67+201变成67+200-1来计算,就会造成错误。再如18+15+19,三个个位数相加为22,需要进二,很多学生往往是进一。 另外,在语文考试中,学生经常审题不清,就是受到了上一题的定势影响,如刚写完近义词,再写反义词,就会依然写近义词。
三、注意分配能力差
注意分配能力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进行注意的能力。因为有的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差,所以在考试中就会出现看错题目、写错数字、抄错或抄漏符号。实际上,这种“粗心”是因为注意分配力差所造成的。例如,在计算中,有的学生在计算80-30×2÷4+6时,他们就会这样计算80-30×2÷4+6=80-60÷4=80-15=65,无意思地把“+6”漏掉了,从而造成错误。另外,有的学生在进行加减法转化运算中,经常出现“减法”用“加法”,“加法”用“减法”。如:12+3+5+7-4=31,21-4-8+5=4。在抄写中,有的学生看到上边一行是“35”,换了行以后就写成了“53”,等等。
四、短时记忆差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储存在一段时间中的记忆,一般在1分钟之内。学生在演算数学题时,要临时记住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的数字,在抄写文字或字符时,要临时记住几个字或几个字符,这就是短时记忆。有的学生在演算时,常常会忘记进位加法中的进位数字或遗漏减法中的退位数字,这些学生短时记忆能力较差。如:18+13-5=16, 42-15-6=31;有的学生在抄写时,常常把刚刚看到的5位数写成4位数。例如:把“30897”写成“3097”,轻易地把“8”漏掉了。由于短时记忆能力差,因此学生在计算和抄写过程中就常常会发生算错、抄错的粗心现象。
五、心算能力差
很多数学运算是靠心算进行的,任何笔算都伴随着心算,所以心算能力直接影响着笔算的正确率。有的学生由于心算不熟练,使解题经常出现失误。例如:31-7+13×7=24+81=105。
六、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思想懒散,心不在焉、心神不定,做作业和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看错、算错、写错、抄错等问题。例如,在抄写中,经常把“b"写成“d",把“69”写成“96”,把“+”号写成“-”号,把答案“B”写成“C”等等。注意力不集中是造成学生“粗心”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七、书写习惯差
根据大量测量与研究,学生考试粗心现象的发生与书写习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做作业遗漏与疏忽基本发生在认知加工的后期阶段,即书写阶段。也就是说,在书写时有如下习惯:字体笔画不清、连笔潦草、大小不一、排列过松或过紧、书写出格、涂改、布局不均、卷面不洁,等等,学生就很容易犯抄错、写错、遗漏等非知识性低级错误。
除此之外,考试粗心还跟个体的情绪、动机、基本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找到孩子“粗心”的原因后,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呢?实践表明,“说教”、“打骂”、“惩罚”等教育方式并不能解决孩子考试粗心的问题,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科学的训练。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地训练呢?
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从学生做作业或考试粗心的种种表现出发,并结合心理学理论,总结出了考试不粗心训练6法:
一、书写矫正法
1、节奏矫正
按照一定的节奏,如:点-拉-稳或点-拉-稳-放,认真书写四个基本笔画 “一”、“乛”、“丨”、“亅”。在书写过程中,让学生用心去体悟笔画中的节奏,让学生养成“意在笔前”、用心书写的好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改掉做事毛躁、书写不规范的坏习惯,随之也会改掉抄错、写错、遗漏等毛病。
2、框格矫正
选取10-20个结构紧凑的合体字,让学生将纸夹在硬笔字帖上面用尺子比着画成线再画成格,然后进行摹写,其目的在于利用框格的“反射”,产生约束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改掉学生书写笔画不清、字体出格的习惯,进而改变学生不自律、不守规矩、做事随意、粗心马虎的习惯。
3、定位矫正
书写前,在纸面左右两边各离边沿1寸的地方,用中指指肚自上而下,画2条长竖线。然后,在2条长竖线内认真书写一定数量的文字或阿拉伯数字。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书写卷面整洁、有章法。同时,学生做事变得周祥、有条理。
研究表明,以上三种书写矫正法,不仅能改掉学生写字不规范的习惯,而且能改掉学生考试粗心的坏毛病,可谓一举两得。
二、统合能力训练法
任意选取2组5位数,让孩子写成竖式,不写“+”/“-”号,不划横线,加或减
时,进位(错位)都不写;把两组数字相加(减)的和(差)看做新的加(减)数,
继续与它上面的一组数字相加(减);每组始终保持5位数,加法时最高位进位不
考虑,减法时的最高位不够按减把1当10计;从写第2个5位数开始计时,满1
分钟即停止;把加(减)的第一个和(差)作为第一组,接着往下数,看看一共加
(减)了几组这样的5位数。如果中间某一组数字出错,加减的组数只能数到错数
的前一组。
学生经常看错题,抄错题,写错题,记错题、算错题,嘴上说“6”手下写“9”,嘴上说“5”手下写“3”,.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心、眼、手”的协调性差。经过3周左右、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强化训练后,学生完成的组数将在20-25组之间,计算速度将提高1-2倍,准确率将达到98%以上。
三、注意力分配训练法
用3种方式书写阿拉伯数字,A:按序书写;B:单数书写;C:双数书写。训练时,家长每间隔1分钟向孩子发出交替指令,孩子听到指令后,马上变换方式进行书写。书写结束后,家长检查孩子错漏的第一个数和错漏总数。1年级学生书写1-100,2年级学生书写1-200,3年级以上学生书写1-300。
交替书写阿拉伯数字,是提高学生注意分配、转移能力的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看错题目、写错数字、抄错或抄漏符号的现象逐渐消除。
四、短时记忆训练法
1、听觉训练
从7位数开始逐渐递增,家长报数,孩子复述。当孩子连续3个7位数复述正确后,家长对孩子说:“很棒,下面挑战8位数”;当孩子连续3个8位数复述正确后,家长对孩子说:“很棒,下面挑战9位数”。依次递增,直到孩子挑战失败为止。
标准:6-7岁,8-9位数;8-10岁,9-10位数;11岁以上,11-12位数。
2、视觉训练
制作5和7位数卡片各20张,并按1-40进行编号。训练时,家长按编号顺序取出40张卡片,分别给孩子看5秒钟。看完后,孩子马上将卡片上的数字写在纸上。孩子全部写完后,家长检查孩子的出错数,并计算出错率。
通过2周的短时记忆训练,孩子的自信心逐渐提高,短时记忆能力逐渐增强,听错、看错、写错的概率明显降低。
五、自我督导训练法
按序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不能涂改。首先,家长引导。家长每间隔2分钟喊“停”,孩子听到“停”的指令后,马上停笔,然后大声地说:“我注意力集中吗?”说完后,马上检查并调整自己的坐姿,并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书写上面来。之后,接着书写,直到写完为止。其次,孩子自我督导。书写时,每间隔2分钟,孩子进行自我督导:1)自觉停笔;2)大声地说:“我注意力集中吗?”;3)检查并调整自己的坐姿。全部写完后,家长检查孩子涂改、错漏次数,并记录下来。1年级学生书写1-100,2年级学生书写1-150,3年级以上书写1-200。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注意力显著提升,写错、写漏的现象明显减少。
六、点读训练法
任意选取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16个,写在4×4的方格里,并制作成若干张卡片。开始训练时,家长用手指点方格中的算式,孩子直接读出算式答案。如,家长点“13-5”,孩子直接读“8”。当训练较熟练后,孩子自己拿着卡片,从上到下像认字一样快速读算式答案。1年级学生点读20以内的加减法,2年级学生点读100以内加减法,3年级以上学生点读100以内加减法或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心算速度可提高几倍,计算出错率大大降低。
总之,纠正孩子粗心、马虎的坏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家长找到了孩子问题的原因,并实施科学的训练,孩子在1-3月内就能逐渐改掉做作业和考试粗心的坏习惯,学习成绩就会稳步提升。
训练须知:
1、以上6大“考试不粗心训练法”,每种训练法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家长要根据
孩子的个性特征,有选择性地进行训练;
2、在训练前,家长要制定一个周期性的训练计划;
3、每一项训练都有训练目标,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大小,制定每项训练的训练
目标,其目标要可及、明晰、量化;
4、坚持训练,坚持不达标不放弃原则;
5、认真训练,做好每次训练记录;
6、在孩子训练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反馈、适时奖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