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迭代器原理_Java中Iterator(迭代器)实现原理

在Java中遍历List时会用到Java提供的Iterator,Iterator十分好用,原因是:

迭代器是一种设计模式,它是一个对象,它可以遍历并选择序列中的对象,而开发人员不需要了解该序列的底层结构。迭代器通常被称为“轻量级”对象,因为创建它的代价小。

Java中的Iterator功能比较简单,并且只能单向移动:

(1) 使用方法iterator()要求容器返回一个Iterator。第一次调用Iterator的next()方法时,它返回序列的第一个元素。注意:iterator()方法是java.lang.Iterable接口,被Collection继承。

(2) 使用next()获得序列中的下一个元素。

(3) 使用hasNext()检查序列中是否还有元素。

(4) 使用remove()将迭代器新返回的元素删除。

只要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就一清二楚了:

运行结果:

a

b

c

可以看到,Iterator可以不用管底层数据具体是怎样存储的,都能够通过next()遍历整个List。

但是,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背后机制究竟如何呢?

这里我们来看看Java里AbstractList实现Iterator的源代码:

可以看到,实现next()是通过get(cursor),然后cursor++,通过这样实现遍历。

这部分代码不难看懂,唯一难懂的是remove操作里涉及到的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在网上查到说这是集合迭代中的一种“快速失败”机制,这种机制提供迭代过程中集合的安全性。

从源代码里可以看到增删操作都会使modCount++,通过和expectedModCount的对比,迭代器可以快速的知道迭代过程中是否存在list.add()类似的操作,存在的话快速失败!

在第一个例子基础上添加一条语句:

运行结果:

a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util.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at java.util.ArrayList$Itr.checkForComodification(Unknown Source)

at java.util.ArrayList$Itr.next(Unknown Source)

at com.hasse.Muster.main(Muster.java:11)

这就会抛出一个下面的异常,迭代终止。

关于modCount,API解释如下:

The number of times this list has been structurally modifie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are those that change the size of the list, or otherwise perturb it in such a fashion that iterations in progress may yield incorrect results.

也就是说,modCount记录修改此列表的次数:包括改变列表的结构,改变列表的大小,打乱列表的顺序等使正在进行迭代产生错误的结果。

Tips:仅仅设置元素的值并不是结构的修改

我们知道的是ArrayList是线程不安全的,如果在使用迭代器的过程中有其他的线程修改了List就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这就是Fail-Fast机制。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