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高一教学时段,我们在第一学期是教学生进行作品制作,可以是用Photoshop、Flash制作的作品,也可以是Visual
Basic制作的作品。而第二学期则是以会考内容为主的必修和选修课内容的教学,以及应试的复习和操作训练。
这一届高一,让我很高兴的是,在第一学期竟然带领学生做了三个Photoshop作品和一个Flash作品,分别是美文卡片、祝福贺卡、明信片和个性动画相册。所以第一学期的教学让我感到很有味道。
然后,到了这个学期,教学内容就有些机械而变得没什么味道了。虽然在课堂里不断地加入一些与计算机文化有关的内容,试图让学生在接受应试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有趣的、课外的,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但不管怎么说,这学期值得陈述的、与教学有关的东西还是很少。
当然,针对高一的二个学期,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虽然既照顾了学生的兴趣,也照顾了会考测试的要求。但这与新课程的教学安排是明显不相符的。原本我采用这样的教学安排,只是从学生的需求考虑的,但因不符合正规的教学安排,所以有点讲不响,且有点“偷偷摸摸”的感觉。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学校在依照着我的这种教学安排开展教学,因为学生喜欢嘛。同时,引发了一些议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内容是鸡肋,能不能削减必修课的课时,增加选修课的课时。更有极端的提议:是不是可以取消信息技术选修课。看到一篇“‘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能担起高中‘必修’之重任?”的博文,让人感到时代在快速向前发展,我们的课程标准是否也应该“与时俱进”呢?
不过,在常规教学之外,本学期组织的兴趣小组却给我带来了一些乐趣。当然,现在的许多兴趣小组已远远变了味的。许多是学生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却因为对升学有利被家长逼着去参加,这已经是“好”的现象了。更多的则是因为兴趣小组要影响所谓的正常学习,家长、班主任不允许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因为这些原因,再加上遇到真正有兴趣的学生也确实是越来越少了,有的仅仅是借兴趣小组之名来上网玩游戏的,所以,这些年我很少组织兴趣小组了。
而这一届真的有对制作很感兴趣的学生,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受家长和班主任的限制,所以这样的兴趣小组让我感到还是值得开展的。
对于普通课的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而对于兴趣小组的教学,则是针对有一定技术基础且自己有兴趣的学生的。所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就大相径庭了。兴趣小组教学不再是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不再是细致全面而带有“约束”性的教学。是更为开放的,或者说是“放羊”式的,是一种引导中诱发学生创新力的教学方法实现。技术的讲解也是点到为止,让学生知道有这种技术,深入的、或熟练地运用都得看学生自己有没有去下功夫,如Flash中的将位图转换为矢量图、Flash反编译、Flash编写程序等。兴趣小组重点会讲你要参加比赛的作品类型和特点,然后是如何策划,然后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由于自己在本次辅导中,过于“放”了,引导做得还是欠缺得很。一位特别痴迷技术的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却偏离了本次“低碳生活”的主题,感到有些可惜。下面放上已上交市里的几个“电脑艺术设计(公益宣传画)”的PS作品,动画作品在之后再放吧。
作品名:Where are we
going;制作者:高二黄志华(注:是这次兴趣中唯一一位高二的学生)
作品名:别让地球遭受酷刑;制作者:高一楼杉杉
作品名:少一点 生活更美好;制作者:高一王雪凝
作品名:Earth Dance and
Nature Power;制作者:高一谢晓蒙
作品名:保护“佳”园;制作者:高一林天钇
作品名:梦境与现实;制作者:高一张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