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容器源码_Java容器(三):LinkedList源码分析详解

一、属性

在LinkedList中,共有三个成员变量,size,first和lasttransient int size = 0; //LinkedList的大小 transient Node first; //链表中第一个节点 transient Node last; //链表中最后一个节点

Node类是ListedList的一个内部类,其结构如下: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 {

E item;

Node next;

Node prev;

Node(Node prev, E element, Nod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item表示当前节点的值,next引用指向下一个节点,prev引用指向前一个节点,这就是双向链表的特征

二、构造方法//构造一个无参 public LinkedList() {

}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

addAll(c);

}

容器第一篇总结篇说过,所有实现Collection接口的容器类,都一定有两个构造方法,一个无参,一个有参(参数为所有实现Collection的对象)

LinkedList(Collection< ? extends E> c) :构造一个包含指定 collection 中的元素的列表,这些元素按其 collection 的迭代器返回的顺序排列

首先调用this()生成一个空的LinkedList对象,然后调用addAll,把参数的Collection添加到LinkedList中,addAll(Collection< ? extends E> c)代码如下: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 return addAll(size, c);

}

addAll方法有两个(一参和二参):

addAll(Collection< ? extends E> c) : 把Collection添加到LinkedList的尾端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 extends E> c):把Collection添加到LinkedList的index位置

在构造方法中调用一参的addAll,从而调用二参的addAll,此时index为成员变量size,即把Collection添加到LinkedList的尾端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 //检查index位置是否超出边界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把Collection转为数组

Object[] a = c.toArray(); int numNew = a.length; //如果Collection为空,返回false,表示添加失败 if (numNew == 0) return false;

//pred指向前一个节点,succ指向下一个节点

Node pred, succ; //如果在链尾添加,下一个节点为空,pred指向当前链表最后一个节点 if (index == size) {

succ = null;

pred = last;

} else { /**

如果不在链尾添加,调用node(index),内部通过遍历离链表取得index位置的节点,并把succ指向index位置的节点,pred指向index位置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

succ = node(index);

pred = succ.prev;

}

//执行插入,注意pred for (Object o : a)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E e = (E) o;

Nod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null); //如果把o插入到链头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让index位置的前一个节点的next指向包含o的新节点

pred.next = newNode; //把newNode节点作为pred

pred = newNode;

}

//更新pred和succ if (succ == null) {

last = pred;

} else {

pred.next = succ;

succ.prev = pred;

}

//增加LinkedList的大小

size += numNew; //LinkedList用modCount变量来记录链表改变的次数

modCount++; return true;

}

node(index)方法非常重要,LinkedList很多方法都是通过node(index)才取得index位置的节点,从而进一步操作:

例如set(int index, E e),就是要通过node(index)取得index位置的node,从而设置node.item = e;//遍历链表从而取得index位置节点

Node node(int index) { //如果index 小于 size/2 则从头开始查找 if (index > 1)) {

Nod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如果index 大于 size/2 则从尾部开始查找

Nod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这里是数据结构链表的内容,有数据结构基础的人完全可以看懂

三、增加方法的核心

add(E e) :将指定元素添加到此列表的结尾

add(int index, E element):在此列表中指定的位置插入指定的元素

当index == size时,两个方法等效,都是添加到链表的尾部

接下来看看add(int index, E element)的源码: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当在链尾添加时,调用linkLast(element),add(E e) 方法内部也是调用linkLast(element) if (index == size)

linkLast(element); else //如果不是在链尾添加,则把element添加到index位置节点前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succ是index位置的节点 void linkBefore(E e, Node succ) { // assert succ != null; //pred指向要添加的位置的前一个节点 final Node pred = succ.prev; //创建一个新节点 final Nod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把新节点插入到index位置前

succ.prev = newNode;

//如果是在链表头部添加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把新节点插入到index位置前一个节点的后面,这样就把新节点插入到了index位置

pred.next = newNode; //容量加1

size++; //修改次数加1

modCount++;

}

除了linkBefore,linkFirst和linkLast也是其它增加方法的核心

例如addFirst内部是调用linkFirst,push()也是调用linkFirst,addLast()内部调用的是linkLast

这三个方法都比较简单,就不再叙述

四、删除方法的核心

remove(Object o):从此列表中移除首次出现的指定元素(如果存在)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if (o == null) { for (Nod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x.item == null)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else { for (Nod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o.equals(x.item))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这段代码很简单,就是遍历链表,把删除掉第一次出现参数值得节点,如果找不到,返回false

remove调用了unlink(x)方法:E unlink(Node x) {

// assert x != null;

final E element = x.item;

final Node next = x.next;

final Node prev = x.prev;

if (prev == null) {

first = next;

} else {

prev.next = next;

x.prev = null;

}

if (next == null) {

last = prev;

} else { next.prev = prev;

x.next = null;

}

x.item = null;

size--;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这里的删除逻辑跟数据结构中的链表的操作一样,非常简单

五、总结

总得来看,LinkedList的实现是很简单的,只要数据结构过关,完全可以自己实现一个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Go语言(也称为Golang)是由Google开发的一种静态强类型、编译型的编程语言。它旨在成为一门简单、高效、安全和并发的编程语言,特别适用于构建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分布式系统。以下是Go语言的一些主要特点和优势: 简洁性:Go语言的语法简单直观,易于学习和使用。它避免了复杂的语法特性,如继承、重载等,转而采用组合和接口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扩展。 高性能:Go语言具有出色的性能,可以媲美C和C++。它使用静态类型系统和编译型语言的优势,能够生成高效的机器码。 并发性:Go语言内置了对并发的支持,通过轻量级的goroutine和channel机制,可以轻松实现并发编程。这使得Go语言在构建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分布式系统时具有天然的优势。 安全性:Go语言具有强大的类型系统和内存管理机制,能够减少运行时错误和内存泄漏等问题。它还支持编译时检查,可以在编译阶段就发现潜在的问题。 标准库:Go语言的标准库非常丰富,包含了大量的实用功能和工具,如网络编程、文件操作、加密解密等。这使得开发者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而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在底层功能的实现上。 跨平台:Go语言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平台,包括Windows、Linux、macOS等。它使用统一的构建系统(如Go Modules),可以轻松地跨平台编译和运行代码。 开源和社区支持:Go语言是开源的,具有庞大的社区支持和丰富的资源。开发者可以通过社区获取帮助、分享经验和学习资料。 总之,Go语言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并发的编程语言,特别适用于构建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分布式系统。如果你正在寻找一种易于学习和使用的编程语言,并且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和数据,那么Go语言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