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预测概谈

本文探讨了周易卜筮之学,介绍《火珠林》的“铜钱摇卦法”,分析蓍占与铜钱摇卦效果差异。从周易起源、版本、翻译等方面剖析其本义难考。指出周易占卜有实用价值但现今应验率低,其预测受世界变数影响,结果分精确性和趋势性,还提及占卜形式不影响本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自己很久以前写的,今天贴上

      对于周易来说,最早的占卜方法,就是易经系辞上的文字所记载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 ”但在无数人的实践后,给人的感觉是,这种方法对于事物的预测往往不近人意。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火珠林>>一书,最早是在<<宋史*世文志>><<文献通考>>上出现记载,是继汉代焦赣的<<易林>>与晋代<<洞林>>之后,大约出现于唐代的一部著名占卜书。

<<火珠林>>中,抛弃了<<>>占中的蓍草,改用铜钱,即所谓的“铜钱摇卦法”,因方法简单,行使方便,所以大多被后来人所使用。

唐代时期,有诗人江南曲“从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的说法。再后来,又杭辛斋根据观察,说出了:“间有好古者,遵用蓍策,而效反不著”的话。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对于使用周易中古占法的,获得的效果似乎反而不如摇铜钱的。杭辛斋认为:“素未习用,心手即不相应,精神自难专一也。故卜筮实精神之学,未可专以形求之焉”把蓍占不如铜钱摇卦的原因归结在了手法不熟或心志难一上。

然而,几枚铜钱,几经几摇,就能预测人的福祸吉凶,似乎也很难说服人,但确实有人又能够做到。虽然一切让人迷惑,但就是从铜钱摇卦开始,周易的卜筮之学,也开始沦落到了迷信的学术范畴。

无论何种方法,究竟周易的卜筮之学是否具有实用价值?这一点是最令人迷惑不解的。

现在我们一起从周易的起源来探讨一下。

首先,<<周易>>究竟是什么?它是一本什么样的经书,真的如传闻一样是伏羲氏所著吗?

最早传言于伏羲氏见龟背而创八卦,文王叠之而成六十四卦,但卦辞是谁写的?后人为什么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读懂周易,几千年来,模糊的周易的基础理论让中国的医学、科技等各个方面有了起到了巨大的贡献作用。伏羲、文王真的拥有如此的智慧吗?伏羲、文王是圣人的说服,也只不过是一个语言上的推脱之辞而已。困惑了东方学者数千年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我们暂且放下这个问题,先看看现今的流传的周易古籍来源。

众所周知,周易最初是孔子进行整理和编辑的。但在学术界,还有一个传闻,就是,当时周易的记载均用的是古文字,在春秋时期已无人能懂,但孔子有一个弟子,当时这种文字,只有他还认识,于是,周易的所有翻译均是由他完成,然后才由孔子完成周易的整理的工作。

周易对于孔子来说,其中有很多部分,也不是很清楚的。比如,孔子曾有“敬鬼神而远之”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见可乎?”的说法。被后来的人牵强附会,甚至有了周易是与鬼为谋的说法,但实际上,原来周易上的鬼神不一定就与我们现在的鬼神的概念所相同,在周易中,“鬼”字共出现五次,而“神”却出现了二十二次,其中“神”单独就出现了十六次,它们在本义上就不应该一个整体。

更何况,如果传闻是真的,周易本身的翻译就是不太可靠的。这就像一个不太懂英语但又认识一点英语的人,将它翻译成了汉语后,读起来仍难以理解一样。不过,当时毕竟距离商代不远,处于秦始皇还未焚书坑儒的时期,周易中的大部分资料以及周易的相关资料可能还是比较完整的,只是,被孔子整理的这份周易,语言模糊晦涩,十分不易理解。当时能看懂这本书的,自然就会被称之为圣人了。

随着后代的流传,周易究竟有几个版本,已未可知。但在马王堆出土的周易中,与民间流传的周易,在部分上确实有不同之处。

所以,周易这本书的本义,已经是不可考察的了,甚至,可以进一步大胆想象,周易这本书是否是人类所作,可能也会成为一个永远的千古之谜。

不过,在<<左传>>19起占卜,<<国语>>4起,述说军国大事问之于占卜,结果都获应验,可以看出,周易的占卜之学,还是颇有实用价值的。

 

但周易在现今占卜求实的结果看来,并不是很应验,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从概率上来说,周易每一卦在算出的结果中,只有1/64的概率,然而有变卦的出现,概率就成为了1/4096,也就是说,周易中所代表的基本涵义共有4096种,后来演出的奇门、遁甲之类的,在周易本身的静态演变上加上了动态的演化,从而使周易的含义更在的扩展了。不幸的是,奇门遁甲经过长期流传,其有效性,深得大家喜爱,但由于封建统治的政治因素,奇门遁甲的内涵和要义,到了今天已经失传了,今天的奇门遁甲之术,斥之为封建迷信,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它已沦落成了人们所熟悉的老皇历。所以,对于易学的预测性研究,必须还得回到周易本身做起。

刚才说了,周易中所代表的含义共有4096种,无论是什么语言,要把64种认识重叠后不发生冲突,是不可能,但所幸的是,周易本身的卦辞传递的信息是一种认识信息,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外界的反映与感受,所以不十分精确的语言,反而更能贴近周易的本义。

由于它传递的只是一种感觉,这就让周易本身的语言不得不模糊起来。如夬卦中的卦辞,是“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其中“扬于王庭”作何解释,为何后面还有“孚号有厉”的说法?它们之间的断句都是后来人所作,是否能这样,已不被后人所知。因为如果愿意,完全可以不断,为:“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这样,似乎就更能体现出一种战争上的实质。这里的“扬”在古义有“提高声音”(例:不吴不扬。《诗·鲁颂·泮水》)的意思,“王”是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而“孚”字,<<左传>>中曾出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的说法,这是出自易经的,意为“为人所信服,使信任”,而“号”是无论从作“號”的古体义“大声叫喊”或“哭而有言”都可以说得通的。“有厉告”中的“厉”是“疠”即“传染病、瘟疫”的意思,也可作为“祸患”的意思,“不利”与“利”相对,有“不吉利”或“不好”的含义,至于“即戎”中的“戎”,是指的一个古国,所处位置在今天的山东省曹县东南地区。整句含义,可以这样来综合理解:王听见了越来越大的声音,是哭喊的声音,说有地方发生瘟疫了,王相信了,这是对于自己的国家是十分不利的,于是,就去了戎。虽然,这样写,但是,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这句话,即使不这样翻译,而翻译成为:有人大叫(或哭喊着)报告军情(也许是已经有所损失了),开始打仗了。似乎也不能算错。无论怎么说,最原始的周易翻译者,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人为观点的问题,他至始至终都表现出了,对于难懂的地方,宁愿言辞模糊,也不愿破坏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行为的最大可能只有两种,一是他根本无法理解文中的含义,二是他无法用现有的语言来叙述清楚周易原文中的含意。这种精神是值得赞许的。我不否认,在这其中,有不少的牵强附会之处,但研究周易,再不能局限在一个地方,必须要有打破现有的枷锁,无论对错,这样,才有更大的希望把这门古老的哲学从深深的地下挖出来。而且就这个“夬”卦来说,在易中,是“夬,决也,刚决桑也”的意思,这里的“决”作“断裂,折断”的意思,以它的本义乾下兑上来说,乾为内卦为天,为王,兑为外卦是“折损”的意思,本身的解释还是比较符合“夬”卦的本义的。

其次,整个周易一个复杂的系统,虽然构造简单,但每一卦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使是如今,关于系统论的理论都十分不完善。所以对于当初春秋时期的人来说,必定无法深刻而又清晰地理解周易本身的内涵,他在对周易本身作翻译的时候,造成的语言含糊,是肯定的。

不过,含糊的语言,却对周易本义的损害能作到最小,所以周易本身从占卜来看,<<左传>><<国语>>中占卜结果的惊人准确,也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作为一门预测学科,周易本身,代表的是一种能够超前的认识。由于这个世界本身的混沌因素,使得周易不可能精确地预测出未来,这就是为什么周易有时候不十分准确的原因之一。

周易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预测效果呢?这一点,经过长期的检验与实践,人们发现往往发现,有时周易能够十分精确的预测一件事,有时却完全不准,还有,有时,根据周易的结果,人力可以改变命运,有时却觉得命运不可抗拒,这是为什么呢?

周易作为一个预测系统来说,也许已经很完美了。可是,这个世界本身有太多的变数,周易预测的核心思想,并不是说命运是无法改变,它只是能够昭示出未来,然后你才可以趋吉避凶,但也表示了,一件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事情,也可能因为变数或外力的干预,从而凶。

可以这样说,周易所预测的结果,只是根据目前的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而出现的结果,通过人为的干预,大多数时候可以改变,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而已,准确地说,在知道预测结果的情况下,有些事是可以改变的,有些事是不能的,这取决你所获知的预测结果究竟是精确性的结果还是趋势性的结果。这也是周易占卜本身静态原义,动态的思想一种表现。

周易预测出的结果只能在精确性和趋势性上做出选择,这有点像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性一样,你无法把握住你真正想要的所有信息。一般说来,如果你选择了精确的一面,你可以十分准确的预测事情的发生,但你无法知道,在这件事发生后的对整个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会决定事性的最终可能性是什么;如果你选择了趋势性的一面,那你就无法准确的知道事情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些什么样的突发情况,定性地说,所预测出的趋势性的结果就是那种人力不可挽回的结果,无论中间人力做出了什么,最终的趋势基本上是不可改变。

可是,有一点,还是令人迷惑,何种预测是精确性的,何种是趋势性的呢?这在于求卦之人当时所求卦时,对事物了解的范围程度。一般说来,求卦之人,都想要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样,就造成了求卦之人无论是想在系统上还是在个体上都想求出一个精确的结果,而另一方面,又想知道整个事情发展的趋势,这无疑会干扰算卦人的思路。在这一点上,算卦人本身就无法真正地做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从而无法获得预知可理解范围的结果。

实际上,无论是周易古算法还是后通行的“铜钱摇卦法”,都只是一个形式或手段,周易的本义占卜,并不取决于你采用的是何时算法,因为在同一个瞬间,你无论用的是哪种算法,出来的,只有可能是一个结果。

严格说来,周易发展出来的占卜之学很多,有取象于物,通过灵感得卦,也有观天星象得感,还有观云之法以及传说中的瞎流星等等,都离不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中心。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无论你知道多少,你要完成一件事,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必须从基层做起。就像中国气功中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一样,炼神还虚,可说是最简单的一步,然而,如果你不先做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就根本无法实行它。

再通俗一点,你知道一个高级厨师做菜有些什么配料,火候是怎样的,手法是怎样的,但如果你从来不炒菜,你无法做出一个高级厨师所做出的饭菜的味道的。

所以,要掌握周易的占卜之术,还必须要从最基础的蓍草算法或摇钱问卦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自己的感觉,当有一天,发现自己开始能够自由地取诸于象的时候,就算真正的入门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illiam_Fire/articles/193081.html

内容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Simulink进行自动代码生成,在STM32平台上实现带57次谐波抑制功能的霍尔场定向控制(FOC)。首先,文章讲解了所需的软件环境准备,包括MATLAB/Simulink及其硬件支持包的安装。接着,阐述了构建永磁同步电机(PMSM)霍尔FOC控制模型的具体步骤,涵盖电机模型、坐标变换模块(如Clark和Park变换)、PI调节器、SVPWM模块以及用于抑制特定谐波的陷波器的设计。随后,描述了硬件目标配置、代码生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生成后的C代码结构。此外,还讨论了霍尔传感器的位置估算、谐波补偿器的实现细节、ADC配置技巧、PWM死区时间和换相逻辑的优化。最后,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工程集成经验,并推荐了几篇有助于深入了解相关技术和优化控制效果的研究论文。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掌握基于Simulink的自动代码生成技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控制精度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场合,特别是在面对高次谐波干扰导致的电流波形失真问题时。通过采用文中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降低噪声水平,提升用户体验。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和技术指导,还包括了许多实践经验教训,如霍尔传感器处理、谐波抑制策略的选择、代码生成配置等方面的实际案例。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