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使用Chrome浏览器,它的简洁、快速让我第一次用就喜欢上这款浏览器,但是现在企业中用的好多系统都用到了ActiveX插件,在使用这些系统时你不得不切换到IE浏览器,比较麻烦,所以就想找一款双核的浏览器,能很好兼顾我的日常上网和办公需求,在了解QQ浏览器时,在官方看到有好多关于浏览器知识的方面文章,现转载其中比较好的几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器内核揭秘原文地址: http://qqbrowser5.qzone.qq.com/#!app=2&pos=1334827375

 

近期,QQ浏览器团队技术、产品童鞋将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推出一系列文章,和我们的用户一起去了解大家已经每天都离不开的浏览器。开篇之作便是这篇浏览器发展简介,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的把握现在。关于历史和科普类的知识,我们也会从书海中撷取,以便能够更快而清晰的为大家做一个梳理。

万维网只属于伯纳斯·李一个人……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他的发明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中有多大的意义,这就像古印刷术一样,谁又能说得清楚它为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时代周刊

浏览器,简而言之,是一种网络间,传递或接收数据,然后渲染和呈现网页的软件。如果将互联网比作一片浩瀚的海洋,浏览器就是航行在海洋中的船儿。他很重要,你是否了解浏览器呢?本文是浏览器系列知识连载的开始,,我们将它放在第一章,既为了向这一领域的前辈致敬,同时也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意。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浏览器的前世今生吧。

 

 

浏览器发展纪年

    1980年:伯纳斯-李(大牛,长相腼腆而白净)在欧洲核子物理实验室工作时,建议建立一个以超文本系统为基础的项目,以便科学家之间能够分享和更新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与罗勃卡力奥一起建立了一个叫做ENQUIRE的原型系统

1984年:伯纳斯-李重返欧洲核子物理实验室,这次作为正式成员。他恢复了他过去的工作创造了万维网。为此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httpd)。这个时候的浏览器,还处于试验阶段,而互联网本身也还处于襁褓之中,此时,信息化社会已经酝酿在第一缕阳光中,万事万物还很弱小,但已经选定了方向(这是最重要的),执着而坚强的行走着。

伯纳斯-李

1992年时,Pei-Yuan Wei(魏培源),美国加州大学学生,开发了ViolaWWW浏览器,用户第一次在ViolaWWW上看到了前进和后退的图标,这意味着ViolaWWW首先支持了历史功能。日后几乎所有的浏览器都继承了这个设计。这个时候的浏览器仅能显示纯文本,No pictureno medianomusicno girls(简直一个三无产品,呵呵)。自然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浏览器,宅男也不行。

魏培源

 1993年时,第一款支持图形渲染的浏览器Mosaic(马赛克?谁能告诉我们起这个名字的意义是?),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超级计算应用国家中心发布,由才华横溢的21岁宅男安德里森(Mark Andressen)研发。Mosaic使得当年互联网的数据传送量增长了634%Mosaic浏览器为图形化的网页设计奠定了基础,并为随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Mosaic建立起了后世浏览器通用的商业模式:即,在网上免费发布产品,建立广泛的用户基础。25岁那年,安德里森创建了网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并即将迎来他和微软的战争。

随后,浏览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竞争的阶段。

      1994年,Netscape公司试图打破Mosaic的垄断并取得业界的领导地位,全力研发了Navigator浏览器,即导航者,这款浏览器以现在的眼光看来,是非常的:方块的按钮、单调的灰色,怎么看都是MFC的测试版本。但请仔细看看下面的图片,现代浏览器的主体功能,都已经具备了,Navigator是一款现代浏览器的雏形。他迅速取代了Mosaic,成为了用户的首选。

 Navigator浏览器

    1995年,微软发力,开发了IE(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由于微软将IE浏览器与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捆绑销售,使得用户无须再行安装第三方浏览器,于是,IE浏览器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用户使用数量的上升,也随之持续增长,占领大量市场份额。

IE年鉴表

       微软的举动,直接挑起了第一次浏览器战争:Netscape调整战略,开放源码,成立了Mozilla,应对微软的挑战。此举虽然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场占有率,但随着其不断发展,在2002年时,已发展成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互联网套件。Mozilla 1.0的出现被视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Phoenix(后改名Firebird,最后又改为Firefox)。最后于2004年正式发布了广为人知的Firefox1.0

火狐浏览器

    第一次浏览器战争,似乎是微软胜利了。但是接下来,Google的快速崛起,犹如钉子般刺破了微软的美梦——2008年,Google推出了Chrome浏览器,基于开源的Webkit内核,其优良的速度,极高的安全性,以及对html5的支持力度,犹如3轮雷神之锤,狠狠砸向IE

Webkit的前身是KDE项目的HTML渲染引擎(KHTML)和JavaScript执行引擎。苹果公司将Webkit移植到了Mac?6?1OS上,并于2003年发布了基于WebkitSafari浏览器。(关于浏览器内核的阐述,将在下期连载)

四强争霸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速的双核浏览器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如腾讯的QQ浏览器,就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双核浏览器。什么是双核,为什么选择双核,1+1为什么>2?关于这部分的问题,还请各位看官看下期连载。

 时至今日,各式各样的浏览器是层出不穷。但用户的需求也更多,众口难调,目前市场上每款浏览器都有其侧重点和特色:或优雅简洁,或功能众多,或速度快捷,或侧重安全。用户根据自身需要,理性选择一个满意的就好。

附录:

      1:浏览器图标对应表:

 

浏览器图标对应表

 2Netscapewindows IE更新年鉴表:

Netscape和Windows IE更新年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