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在 IP 网上提供 QoS IETF 提出了许多服务模型和协议,其中比较突出的有 IntServ (Integrated Services) 模型和 DiffServ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模型。

IntServ 模型要求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包括核心节点)都记录每个经过的应用流的资源预留状态,需要通过 IP 包头识别出所有的用户应用流(进行 MF 分类),同时为每个经过的应用流设置单独的内部队列以分别进行监管( Policing )、调度( Scheduling )、×××( Shaping )等操作。对于现在大型运营网络中的节点,这种应用流(活动的)的数量非常庞大,会远远超出节点设备所能够处理的能力,而且可扩展性差,仅适合在小规模网络中使用。

DiffServ 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网络中的流量分成多个类,每个类接受不同的处理,尤其是网络出现拥塞时不同的类会享受不同的优先处理,从而得到不同的丢弃率、时延以及时延抖动。在 DiffServ 的体系结构下, IETF 已经定义了 EF Expedite Forwarding )、 AF1-AF4 Assured Forwarding )、 BE Best Effort )等六种标准 PHB Per-hop Behavior )及业务。

此外,有些厂商实现了基于 TOS 的分类服务( COS ),并且这类设备已经应用在一些现有的运营网络。 COS DiffServ 类似,不过比 DiffServ 更简单,并且不象 DiffServ 那样定义了一组标准的业务。

DiffServ 对聚合的业务类提供 QoS 保证,可扩展性好,便于在大规模网络中使用。本次工程推荐使用 DeffServ 机制实现 QOS

DiffServ 域将设备分为两类,边缘设备和核心设备,其中边缘设备承担了较多的工作,如流分类、标记、带宽限制、拥塞管理、拥塞避免、流量×××等。如果由单一设备全部处理,开销较大,容易形成网络瓶颈,因此需要将这些功能分布到不同的设备上去,如流分类功尽量在边缘实现。

DiffServ 模型

基于 DiffServ QOS 模型如图所示:

采用 Diffserv/CoS 的方法需要对所有的 IP 包在网络边缘或用户侧进行流分类,打上 Diffserv CoS 标识。 DS 域内的路由器根据优先级进行转发,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的 QoS 要求。主干网络实施 Diffserv/CoS ,需要所有相关设备支持,特别对边沿节点有很强 QOS 能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