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有消息源提醒记者,今天英特尔和清华大学将有重大新闻发布。我的第一感觉,怎么会是清华大学,不是紫光集团吗?
众所周知,英特尔在去年9月宣布向紫光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投资人民币90亿元(约15亿美元),并获得紫光控股子公司20%的股权。此前,清华紫光斥资18.7亿美元和9.07亿美元连续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而紫光控股子公司持有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权。
通过收购紫光控股子公司20%股权,在手机消费领域,在国产化领域,英特尔无疑拥有更多发言权。此后,紫光集团大手笔不断,包括斥资25亿美元收购原惠普旗下华三通信公司和惠普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器和技术服务业务的51%股权;入股美国西部数据和全球封测龙头企业台湾力成第一大股东;入股台湾矽品精密工业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入股台湾南茂科技成为第二大股东等……,一系列大手笔让世界感到震惊。
考虑到清华大学控股紫光的关系,所谓英特尔和清华大学的合作,不会是紫光集团的讹传吧?今天下午5:31分,我收到正式发布的新闻稿:清华大学、英特尔公司和澜起科技联手研发融合可重构计算和英特尔x86架构技术的新型通用处理器。“融合可重构计算”还是“可重构计算”,澜起科技又是何方神圣?一系列问号袭来。
细看新闻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魏少军教授领导的团队长期从事可重构计算技术的研究,产生了一批国际公认的领先成果并在产业中得到了应用,其核心技术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2015年中国专利金奖。英特尔公司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微处理器设计和制造技术,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系统核心芯片的领先供应商,始终引领着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及产业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的澜起科技是我国具有国际领先技术优势的存储控制芯片企业。本次清华大学、英特尔公司和澜起科技强强联合,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深度融合动态可重构计算技术与英特尔x86架构技术,开展全新的通用CPU架构及其应用软件技术的研发,推动这一新型通用CPU的产业化,满足数据中心等对高性能服务器的迫切应用需求。”原来是“可重构计算”,没有什么“融合可重构计算”,实际上是可重构计算和英特尔x86的融合。
新的问题来了,什么是“可重构计算”呢?百度知道:可重构计算(Reconfigurable Computing,RC)的底层技术是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编程技术。FPGA的可重构运算分为动态系统重构和静态系统重构。FPGA动态重构技术,是指基于SRAM编程和专门结构的FPGA,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具有在系统重新配置电路功能的特性,同时还具有在系统动态重构电路逻辑的能力。
为什么是FPGA?其实对FPGA并不陌生,以往多应用于软件应用的硬件化,用硬件的手段,提升特定软件的执行效率,以弥补通用处理器的不足,类似于协处理器,其实和GPU的作用是有些类似的,尽管现场可编程,但实际上,可编程的成分小,软件硬件化的成分多。就这样的一个技术,凭什么让英特尔折腰啊?
此前,青云CEO黄允松曾经谈到过CPU和FPGA。他指出,“CPU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功耗和散热,实际上,数据中心就是一个能耗惊人的超级怪物。因此,从成本的角度,低功耗的处理器备受推崇。以智能手机为例,对比处理能力和效果,难免你会有这样的感叹:从计算的效率上,PC就是一个垃圾。10%潜力也没有发挥,我们90%的投资是浪费的。”
黄允松提醒关注两件事情:“今年6月2日,英特尔宣布以167亿美元收购FPGA生产商Altera。要知道,联想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 Mobility)智能手机业务也不过是23和29亿美元。一个FPEA厂商为什么这么值钱?另外一件事情是:Unikernel,堪称自带核武器”。
今天,英特尔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是不是印证了黄允松的判断呢?
所以,英特尔与清华大学的合作,肯定与国产化不沾边。实际上,随着SSD的应用,IO的瓶颈被彻底打破,原本富裕的计算能力以及内部/外部连接带宽,已经变得捉襟见肘了。从我的了解看,在高速连接,处理器架构,英特尔都在研究更大的布局,从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应用一体化,到3D XPoint,英特尔在下很大的一步棋。所以,英特尔和清华大学的携手,也在情理之中。
最后需要关注的是澜起科技。资料显示:澜起科技是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供应商。在云计算领域,澜起科技致力于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CPU-内存接口解决方案。在家庭娱乐领域,澜起科技为机顶盒客户提供高集成度芯片的解决方案。外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背景,以应用为先导,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按照这样的设想来看,三方携手其实有很深刻的市场布局。
当然,以上分析纯属猜测。还是拭目以待吧!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