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高效人士七习惯—自我更新原则

第四部分 全面观照生命
第十章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伟大的成就往往源自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念及此,我总认为世上没有小事。——巴登

更新的四个方面
在这必须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念,习惯七的主旨就是磨练自己,从身体、精神、心智与社会情感等四个方面,增进个人产能,累计其他修养的本钱
磨练自己是指以均衡明知的方式,经常从上述四方面训练自我。这种修养功夫完全的靠自己,旁人无法越俎代庖,它属于前文提到的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的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身体方面:适当运动助健康
锻炼身体也就是维持健康——吃营养的食物,充分休息,以及定期运动。运动对保健极其重要,可惜经常被忽略。因为我们从不认为运动是当务之急,因循蹉跎,等身体状况恶化,为时已晚。
许多人都宣称抽不出时间运动。其实每周抽3至6小时,或每天抽出半小时并不困难,但是对每星期其余100多小时却大有裨益,绝对值得投资。好的运动可以增进耐力、弹性与力气。
“耐力”指心脏血液送达全身的效率。心脏本身也是由肌肉组成,不过心肌得靠运动其他肌肉(尤其是腿肌)来锻炼。所以游泳、散步、跑步与自行车,对身体十分有益。运动时应保持每分钟至少心跳100次,而且连续30分钟,才算及格。
“灵活性”可借助有氧运动前后的伸展动作加以训练。事前的伸展可以放松肌肉与暖身,事后的伸展则可以放松肌肉与暖身,减轻肌肉酸痛。
“力气”可通过持久的肌肉运动来培养,例如伏地挺身、仰卧起坐等等。至于究竟应该锻炼到何种程度,视个人需要而定。劳心者则在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外,稍微加些柔软体操即可。
一般人锻炼体魄不必像运动员一样,要紧的是必须有规律,并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以免造成运动伤害。素来缺乏运动的人,一开始会很不习惯,但应以意志力克服退缩的念头,切不可追求速效,以免超出身体负荷。随着体力的增进,对日常活动更可以应付自如,再也不会下午就精神不济,或是疲倦的无法做运动。再者,运动还能培养毅力,增加自信。
精神方面:荡涤心灵的尘埃
陶冶精神可培养我们掌握人生方向的能力,与习惯二——以终为始密切相关。精神是人的核心,代表价值体系,极为隐私又极端重要。每个人提升精神层次的方式各自不同。
荡涤心灵的尘埃需要投注时间。事实上,我们只须花费一点时间,只要把人生的意义与方向想个透彻,它就会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积极进取。这正是为什么要强调个人使命宣言的重要性。借着修正使命宣言,我们可以经常检讨人生目标与重心,并强化信念。宗教领袖马偕曾说:在寂静的精神世界里,每天都进行着生命最大的战争。若能赢得这些战争,平息内在的冲突,就能了解人生的意义,得到内心的平安。
心智方面:不要停止自我教育
通常心智发展与学习活动都在正规教育中进行,一旦离开学校,许多人就不再认真学习——从不阅读严肃的书籍,从不在工作之外求知,从不分析思考,也不努力写作,徒然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上。
教育才是砥砺心智的正途。借重外来的教育与训练,不失为继续求知的良策,但主动积极的人更懂得如何把握机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养成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进而师法伟人。极力推荐大家由月读一书开始,然后进步到两周一书,甚至每周一书。“不读书跟不识字没有两样。”好的杂志与图书也值得一读。
写作是砥砺自我的另一有效途径。记下个人的心得、经历、思想,可借以理清思路,增进思考能力;撰写思考深刻的信函也同样有益。组织与规律是与习惯二、三相关的心智成长法。
有句话说:“运筹于帷幄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以上三方面的磨练是个人求胜之门。建议读者,每天身体力行1小时,而且终身不渝。
社会情感方面: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这种磨练和习惯四、五、六关系密切。因为社会与情感生活互为表里,情感主要来自人际关系,也多半反映在人际关系上。因此不多费心,只要在日常交往中多加练习即可。
化解分歧的第一步是实践习惯四,向对方提议继续沟通,直到获得双方满意的结果为止,通常一般人都会接受这种建议。其次运用习惯五,先聆听对方的意见,但不是为了回应,而是想更深入的了解对方;直到可以正确复述对方的观念,才算大功告成。接着准确的表达自己,最后再统合综效,寻找第三条路。
习惯四、五、六的成功关键不在于理智,而在于感情,在于厚实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来自内在,不假外求,外界权势荣誉都不足以为靠。 至于增进内在安全感的方式,包括: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相信人生不止输赢两种抉择,还有双方都是赢家的第三种可能性;乐于奉献,服务人群;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果把工作当作一种奉献,再平凡的职业也会显得不同凡响。
坦纳曾经说过:“服务是我们向允许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特权交纳的租金。”服务的途径有多种。不论是属于教会还是服务组织,每度过一天,我们都应以无条件的爱,至少为另一个人服务。

你可以帮助他人成长
一般人都生活在社会制约下,受别人好恶所左右。在互赖关系中,你我都是社会制约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如实反映他人的个人形象,把他人当成有责任感的人看待,以鼓励其培养积极主动的态度,成为以原则为中心、重视价值观不失本色的独立个体。
富足的心态则值我们助人成长,不致顾忌会对自己不利。相反的,我们深信这会增加与其他独立个体进行有效交流的机会。你是否也曾因别人的信任,祛除对自我的疑虑,并进而影响了一生?你是否也能扮演一个肯定别人的人?当社会评价使人退缩时,你能否以信任、聆听与设身处地的体谅,鼓舞他们力争上游?
因此,我们应尽量发掘他人的潜能,少用记忆力而多用想象力去看待配偶、子女、同事或雇主。不要为成见所局限,试着改用全新的观点去认识他们,协助他们成为成熟独立的个体。
歌德早有明训: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潜能与应有的成就期许之,他就会不负所望。

企业也须均衡发展
自我磨练应当从身体、精神、心智与社会感情四方面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否则就难以达到目标。
企业力争上游的道理也是这样。企业的体质就是财务状况;心智涉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与运用;社会情感指公关与员工待遇;精神则反映出目标宗旨与原则。企业健全与否系于这四方面的平衡发展,原本有益的助力也有可能成为阻力。
比方有许多唯利是图的企业,表面上高唱崇高的理想,骨子里却一心一意只想赚钱。这种企业内部都有严重不和的现象: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谋利固然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目的,但并非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犹如生命不少了食物,但人绝非为了吃而活。 另一方面,有些企业极重视公关,却忽略财务因素。不讲求经济效益的后果,终有遭到淘汰的一天。还有一些企业,重视服务、财务与人际关系,却不在意人才的发掘与培育。最后导致独裁式的领导,难以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使营运潜存着危机。
因此,在个人或企业的使命宣言中,应当四者兼顾。稳定平衡的成长,正是日本经济成功的秘诀。

七个习惯相辅相成
人生的四个层面休戚相关:身体健全有助于心智发展,精神提升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圆满。因此,平衡才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
本书的七个习惯也唯有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效果最佳,因为每个习惯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愈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愈能掌握人生方向(习惯二),有效管理人生(习惯三)。能够不断砥砺自己(习惯七)的人,方懂得如何了解别人(习惯五),寻求圆满的解决之道(习惯四、六)。同理,一个人愈独立(习惯一、二、三),就愈善于与人相处(习惯四、五、六)。磨练自己,则可以提升前六个习惯的境界。
此外,增进体能可以加强定力(习惯一),这算得上是运动除健身之外的最大益处。锻炼意志力有助于掌握人生(习惯二),增进实现自我的力量;另外,不违背良知,不为外力所动摇,安全感也由此而生。
发展心智则可强化管理能力,在规划人生时,强制自己以要务为重,不受急事所羁绊,以使时间精力做到最有效的运用。而活到老学到老则可扩大知识领域,增加选择空间。
请切记: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也就是产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每天抽出至少1小时锻炼自己,不但是个人胜利之论,也是群体成功的基础,更何况它不假外求,何乐而不为?

聆听良知的声音
不断的自我更新是改变与成长的关键,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过程中,良知的指引不可或缺。法国女作家斯塔尔夫人有句名言:良知的声音极其微弱,很容易被淹没,可是却又清晰的令人无法遁逃。
良知是人类与生俱来、明辨是非善恶的本能。所以,我们应经常阅读发人深省的著作,怀抱崇高的理想,奉行自己的信念。全神贯注,持之以恒。
人贵自觉,人生应有目标与原则,否则便无异于禽兽,仅为生存与繁殖而活。堕人这种层次的人不是享受生命,而是“受制于”生命,白白糟蹋万物之灵的天赋。
修身励志没有捷径,必定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而正直与成功不可分,做人愈是端正,愈能够正确判断客观世界,心中的观念地图也愈精确。这种良性循环能够使人成长,但必须靠不断的学习、坚持与实践良知所认定的正确原则来维系。

立即行动
1、把符合个人兴趣与生活方式的运动项目列出清单。
2、选择其一作为未来一个计划中个人角色的目标,然后在下周结束时评估自己的表现。若未达成原定目标,原因在于有更重要的事必须完成,还是因为缺乏毅力?
3、同样把锻炼心智与精神的活动列出清单。社会情感部分,则列举希望改进的人际关系,或有助于提高效率的特定环境因素。从三张清单中各选一项作为下周的目标,付诸实施评估成果。
4、每周力行列表、实践、评估的自我锻炼功夫


第十一章 再次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与我们所爱的人、朋友、我们的同事和谐一致,或与统一,是七个习惯的最高的、最美好成果。
上帝做事由内而外,俗世做事由外而内。俗世将人引出贫民区,基督则先从人那里拿走贫民区,然后人再自己走出贫民区。俗世通过改变环境造就人。基督先改变人,人再改变环境。俗世只是塑造人的行为,基督能改变人的本质。——本森
书中一段话曾有力影响了我其后的生活。这段话的大意是:在刺激和反映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我们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对我精神的震撼无法形容,虽然一直受着自我决定论的教育,但“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的说法,依然让我感到一种新鲜的、几乎难以置信的革命性力量。
这段话对我的生活模式产生了有力的影响,似乎我变成了自己生活的旁观者,站在那段距离之外去观察。从中我感到了主动选择所具有的内在自由感。
起初,我们谈论一切感兴趣的话题——人、思想、事件、孩子、我们的著作、我们的家庭、将来的计划等等。渐渐的,交流向深层发展,我们越来越多谈论自己的内心世界——所受的教养、影响。彼此的感情,以及缺乏自信等问题。深深沉浸在交流过程中的同时,我们也在观察交流和处于交流中的自身,思考自己是如何被塑造的,这些塑造是怎样形成的,以及我们究竟怎样看待世界。
当我们开始向内心世界探险时,我们发现这比外部世界的任何事务都令人激动,更具有驱动力,更加充满发现和见识。
逐渐的,我们形成了两条心照不宣的规则。第一条是“不细究”。一旦将自己易受伤害的部分展示出来,细究就带有侵犯性,易激起恐惧和怀疑。所以,互相之间最好不去咨询,只是设身处地的体谅对方。
第二个规则是,如遇伤害过重感到痛苦的情形就不停止交流,等感到痛苦的一方有足够的精神准备时再继续。我们的交流往往围绕细节进行,当触及彼此的脆弱之处时,困难便出现了。此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距离似乎已不存在,同时还产生了一些不良感情。

几代同堂的生活
我们也曾试过由外而内的想法。我们都爱对方,都想通过控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解决分歧。但这和创可贴、阿司匹林一样,只能一时奏效,治标不治本。
而当我们开始由内而外的交流时,由此建立的互信和坦率的关系,便深入而持久的解决了我们的分歧。交流结出了芬芳果实,包括充实的双赢关系、互相间的深刻理解和默契。它们重新塑造了我们,有效管理着我们的生活。
成果还不仅止于此。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正如我们的生活曾受自己父母的有力影响一样,我们子女的生活也会受到我们的影响,被我们塑造,而我们影响子女的方式甚至连自己都难以察觉。所以我们希望,我们通过教诲或身教传给后代的东西,都建立在正确的原则基础之上。
某种意义上说,牢固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是一种最有效、最得意且最满意的互赖关系。如今许多人都感到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正像有人说过的:“我们传给孩子的永久性的遗产只有两件:一件是根,另一件是翅膀。”

成为转型人
向孩子和其他人传授“翅膀”首先意味着,使我们获得自由去飞越父辈传给他们的消极的人生剧本。就如沃纳博士所说,要让我们成为的“转型人”。你家庭里数代相传的某种倾向就可能在你这一代中止。你是一位转型人——连结过去和将来的一环。你自身的变化可以影响许多许多后来者的生活。
与我们所爱的人、朋友、我们的同事和谐一致,或曰统一,是七个习惯的最高的、最美好成果。相信大多数人曾尝过和谐一致的果实的美味,也同样尝到过不一致的苦果。所以我们懂得,一致是多么宝贵,又是多么脆弱。
显然,培养正直的性格和享受和谐一致、充满爱心的生活不是一件易事。做到这点不是一触而就的,但它却是可能的。只要我们有心将生活建立在正确原则至上。
当然我们难免也会犯错,为此难过。然而,若我们每日坚持由内而外的修身功夫,就一定会带来成果。在播种、除草、培植幼苗的过程中,定能感受到成长的激动,并最终尝到和谐圆满生活结出的鲜美硕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