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供应链管理实践的一种,它是指由供应商按照预期需求以及事先达成的最高和最低库存水平,代表买方组织对库存进行监督、规划和管理。根据传统实践,我们知道,成功的供应链管理取决于对库存成本和服务水平的平衡的把握。而通过实施VMI的供应链战略,则能够在库存成本和服务水平这两个维度上同时取得提高。
  VMI至少有两种形式:
  ⑴批发商(经销商)为零售商管理库存。当此情况下,VMI亦被称作为有效消费者反映。注意,尽管批发商承接补货单,库存仍然为零售商所拥有。
  ⑵制造商为经销商管理库存。同样,尽管制造商承接补货单,库存仍然为经销商所拥有。
  VMI的战略依据是,供应方较之买方能够更好地管理库存,因为它对于产能及交货期的知识、经验较之买方要丰富得多。同时,供应方管理库存还有助于降低供应链的层级,提高库存透明度,降低整体库存水平。成功运用VMI,要求经销商、零售商必须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或其他电子技术手段,抑或传统人力,为供应商提供充分完整的销售数据。
  在英文中,以下两个术语亦被用来表示VMI——Continuous Replenishment(持续补货)、Supplie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最先出现于零售业,以适应有效消费者反映(ECR)这一商业理念,即消费者对于企业库存状况的满意度或期望度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的因素。沃尔玛是成功采用VMI供应链战略的先驱者。
  VMI正在日益发展成为一种供需方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模式,这种模式对企业的库存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正逐渐形成一种面向供应链的新战略——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简称CPFR,它已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VMI的优势、优点
  供应链方面:⑴减少供应链层级;⑵减少管理费用;⑶提升销售额;⑷减少人为数据录入差误。
  供货商方面:⑴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资源利用率更高;⑵与顾客沟通更直接、更高效。市场分析结果更为准确;⑶库存降低,销售提高;⑷增加了提供品类管理及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
  经销商方面:⑴订货次数减少,库存成本降低;⑵销售提高,缺货情况减少;⑶冗余减少;⑷形成战略优势;⑸供货商参与品类管理。
  终端客户(零售商):⑴服务水平提高;⑵缺货情况降低。
  VMI的局限、缺点
  VMI成功与否取决于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其局限主要体现在:
  ⑴各方之间的依赖度提高,转移成本提高;
  ⑵各方之间如果缺乏诚信,不能够充分交换信息数据,将会导致库存不清或库存失衡;
  ⑶技术成本及对组织进行变革调整的成本较高;
  ⑷需要大规模的数据测试及EDI测试;
  ⑸缺少了必要的、充分的货架空间(货品展示)有可能使零售商失去顾客的注意。
  ⑹零售商开展任何促销活动,都需要提前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否则极易出现货品短缺;
  ⑺由于库存水平较低,极易遭受非可预见性的风险损失,如罢工或飓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货品短缺。
  ⑻比较而言,供货商付出多,而经销商与零售商获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