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跟人生一样,真正的喜乐是来自每一刻的全力表现,不只是在打顺手球的时候(杰克森,1997)。而人生的真正喜乐,又何尝不是当下每一刻全力以赴的自我实现呢 ?人生的价值像是个网络系统,错综复杂,枝叶蔓延,它像是神经网络而又有其阶层性(陈乃臣,1995)。而在篮球场上,每个球员的跑位、球的供输,投篮的决定,都有其隐含的价值系统。因此,篮球运动与人生间的微妙关系,足以让我们反复思量,再三深思了。

     何谓人生?「人生是指一个人从生到死的生物过程」(傅佩荣,1990)。李白诗「将进酒」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的正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有如白驹过隙,渺小地有如沧海一粟。因此,我们如果不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好好把握,全力以赴,发挥篮球场上的斗志与毅力,恐怕无法克服人生中源源不断的严酷挑战。

      宗教家的体验里,所谓人生或者生命,并不只局限在这一回合的生与死之间(陈乃臣,1995),而球赛也并不是只看他的胜负而已,当我们跳出了这个窠臼,是否即已达到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之境界。生命的价值不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活的是否有意义;篮球赛的吸引力,不在于最后的胜负结果,而是比赛过程的高潮迭起,球员抱着「这场球虽然输了,但下一场再赢回来就好」的信念,那么平日练习和下一场比赛都可以看到球员令人激赏的表现。虽说人生只有一回,但只要尽其在我,又何必有遗珠之憾。
 
      理想能创造更美好的人生,理想也能激发球员平日的自我严格要求,而比赛时的高昂斗志,更能达成球队完美的战绩。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有目的、有理想的人生,才能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境地。

      人生可能是无数场篮球赛的组合,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篮球场上不可或缺的主角。在复杂多变的篮球世界与人生中,唯有设定目标、坚持理想、珍惜有限的时光、追寻中庸之道、潜心于探索心灵世界和建立与周遭的心灵沟通、不断的克服困境与等待时机,才能开创新局。因为有信心,使我们勇于接受挑战,
超越人生如棋、人生如戏的狭隘虚无思想,因为了悟人生如球赛的因果健康哲理,找到我们自己的格调和角色,我们会乐观的去营造丰富的人生,采用更好的工作模式,求真务实,醒时醒,醉时醉,炎凉浓淡,色泽滋味,
体会内在客观的特性与规律,过程与秩序,态势与环境 从蝌蚪到青蛙,从球迷到球星,创造美好的未来。
 
推荐阅读:过程与结果

 
人生能力的修炼
一、智慧

生活的磨难撞击迷惘的心灵,心灵的火花点燃智慧的光明,智慧的光明照亮黑暗的心灵。

哲学在希腊语中就是“爱的智慧”的意思,智慧是一盏明灯,可照亮宇宙间的黑暗之处,也可照亮心灵的黑暗之处,科学是火炬,其光明可以照亮黑暗的宇宙。佛学是大智慧,学习它可以认识我们自己,认清宇宙,认清世间最小的微粒。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改变命运需要靠我们的智慧。

很多我们普通人习已为常的东西,其实很神秘,比如悟性,悟性是目前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比如阅历,阅历深的人经常能洞察别人的心理,他又没学心理学,为何短短交谈几分钟就能洞察别人的心理呢?其实,这就是智慧,智慧是一种光明,觉悟越高智慧越多,这种光明就越强,越能照亮更多的黑暗,大智慧是大光明,小智慧有小光明。在西藏,有些修习佛法的高僧,具有“他心通”的神通,即他能看穿你心中的每一个细小的思维活动,哪怕你和他从没交谈过,他从不认识你。智慧是一种光明,一种神通。

什么是知识呢?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可以比作工厂的于原材料。

什么是智慧呢?智慧相当于工厂生产出来合格的成品。

什么是聪明呢?聪明代表智商较高或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能力较强,包括: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思维速度、反应速度、逻辑推理、空间推理能力等等,总的来说,是加工知识的能力。一个人表达能力强,可以说他聪明;一个人反应速度快,可以说他聪明;一个人逻辑推理能力强,也可以说他聪明。

什么是悟性呢?悟性是相对于线性的逻辑思维而言,悟性是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能力,我认为悟性至少应当包括:理解能力、反应速度、发散思维三种。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思维(包括线性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跃式思维,能跳跃线性的逻辑思维。比如禅宗通过1700个公案,打断人的逻辑思维惯性,培养人的悟性。

悟性是被包含在聪明里面的,但聪明的人未必悟性高,比如一个纯粹线性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未必悟性高。逻辑思维是非常严谨且呈线性单一方向的,环环相扣,因此,限制了其思维速度和思维角度。因果关系其实也是一种逻辑关系,每一步的逻辑推理都可以看作一个小因果关系,多个逻辑步骤连在一起,其头尾就成了一个因果关系,因此,大的因果关系跨越性大,所以,思维速度快的人悟性好的人,则可以快速推断出其后的 “果”。因此,纯线性逻辑思维的人,通常较难理解因果关系,不太容易相信因果报应,面悟性好,思维速度快,呈跳跃性思维的人,则比较容易理解因果报应。

悟性有天姿的成份,也有后天培养的成份,比如禅宗的“公案”,就是一种培养悟性的教育。

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同样是水,从牛的身体里面出来就是牛乳,从蛇身体里面出来就是毒。如果把知识比作水,我认为智慧就等于牛乳了。如果把知识比作原材料,那么智慧就是生产出来的合格成品,而我们的大脑,就相当于加工产品的企业。

知识是别人的,唯有智慧才是自己的,智慧是把知识理解后,融会贯通形成的自己的思想。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记忆力在人一生当中是处于最佳状态的,也许青少年可以把《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全背下来,但是未必能有很深的理解,也就是说没有形成自己的智慧,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就如令孤冲的吸星大法,吸了多种功力,却不能化成自己的功,后来借助易筋经才调和这些不同的内气。令孤冲吸的这些功,我认为就相当于知识,但这些知识却不能融会贯通被自己所用,也就是有知识却无法变成智慧,无法变成智慧是因为不具备加工知识的能力,易筋经提升了他的这种能力,让这些功变成了他自己的。就象有些人,背了一百本书,却没有自己的见解,那就是有知识而少智慧。

原材料再好,企业管理能力差,加工出来的成品有可能质量不合格;质量较差的材料,企业管理水平高,加工的成品可能质量也比较好。同样的课本,有的人考试能得90分,有人考试只能得50分,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看了,效果未必相同,有人能感悟,变成自己的智慧,有的人则一无所获。

有些人很聪明,逻辑思维能力强,这就相当于有好的火锅底料,但光有好的火锅底料还是不能吃的,必须要有更多的配菜,如果一个人天姿聪颖,再加上博览群书,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哲学宗教艺术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医学等等皆有涉猎,则表明他的火锅配菜比较多,有好的火锅底料,再加上更多好吃的配菜,这一锅火锅肯定好吃了。除了天姿聪颖外,还需要后天的积累,知识面越广,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越周祥客观,其思维则呈越趋向于360度发散思维,思维速度也就越快,悟性也就越高,实际上是他的思想在多个不同的学科领域上融会贯通的思考。如果一个人天姿非常聪颖,但知识面窄,比如只懂种田,那他最多在种田方面显示出一点聪明,而不能在多个领域触类旁通。大道至简至宜,万事万物实际上道理是相通的。

如果说天姿聪颖相当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研发能力或者说市场开拓能力,那悟性就是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包括人力资源、研发、市场、生产、品质保证等等。人天姿聪颖,就相当于一个刚办的小企业,小企业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不断加工更多的材料,生产更多的成品,于是企业就不断发展壮大,就相当于天姿聪颖的人不断吸收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智慧,于是小企业就成了跨国公司。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感觉这是一部历史打仗的小说,长大了再看,里面包含了企业用人之道;小时候看《西游记》,感觉这是一部好玩的神话,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一部指导人生的佛经;并不是说我们以前的看法是错的,而是因为知识的积累,智慧的增加,看问题更有深度和广度,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红楼梦》和《西游记》,如果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没有基本的了解,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佛、道、儒没有一定了解,是不能真正深入到作者内心世界去理解的。所以,智慧的增加是建立在不断完善自己和否定以前的,抱着以前的老经验老观点,只会变成我们吸收智慧的桎梏。

以前的经验,只能有一部分可以做参考,不能指导我们的未来,不断否定自己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如有一天,我们不能否定我们的以前,我们就停止不前了,否定自己和被别人否定不是一件坏事,说明还有提高的可能。禅宗有“遇佛杀佛、遇祖杀祖”的说法,并不是真的去杀佛杀祖,而是要打破以前的框框,不断从各个角度去领悟,变成自己的智慧。

二、洗脑

我一研究佛学,朋友就说我小心别被洗脑,小心走火入魔等。我想,被人不知不觉洗成一个邪脑袋不是件好事,但如果知道这种东西好,我愿意主动要求被洗脑。

其实,人活在世上,没有谁的脑完全是自己的思想,其实,活在世界上的人,只是几个人的思想复制品而已。西方人活在毕达歌后斯、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黑格尔、康德、叔本华等人的思想中,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人活在孔子、孟子等儒学大师的思想中,印度人受印度教的影响,阿拉柏人受伊斯兰教的影响。随着近现代世界各国文化交融的增多,东方人也接受了部分西方的思想,西方人也接受了部分东方人的思想。

我们实际上天天在接受洗脑,只不过,有的人的思想是单一的思想,如虔诚的宗教徒;有的人的思想则是火锅大杂烩。

中国人在春秋时是百家争鸣,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绝大部分人的思想就被儒家思想洗了脑,上至教授博士,下至乞丐,都可以从其身上找到儒家思想的影子。清末,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又是一个大杂烩,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又给一些人洗了脑。

每种思想都希望自己的思想统治世界,总认为自己的思想是最好的,代表着真理,是真理的化身。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来救他们出苦海。朝鲜人民一直以为朝鲜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国家,仍以为这个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活在水深火热中,总希望有一天去拯救他们,后来有人到了中国,于是知道了这个世界:中国最好,朝鲜第二。

看到这里,感觉我们这个世界实际上也就是这么几个人而已,其它的凡人好像都是孙悟空用毫毛复制来玩的,因为,其它的人没思想,都是释迦牟尼、耶酥、穆罕默德、老庄、孔孟、柏拉图、苏格拉底、黑格尔等圣贤思想的复制品而已。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几十个圣贤在玩。思想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我们这些凡人的思想受哪个影响深,就希望用这种思想来改造其它人的思想。所以,一个国家战胜了另一个国家,通常就是把自己的信仰灌输给这个国家的人。

我一开始研究佛学,也希望用佛学思想去影响家人的思想,后来发现是徒劳,因为我不精通,他们还为我这样不奋力求取功名而叹息,如果我精通了,像释迦牟尼那样能把一个理发匠优婆离都能培养成阿罗汉,那影响家人根本是小菜一碟,虽然从理论上说,人人皆可成佛,可惜现在是末法时期。

其实,被洗脑也不是一件坏事,凡事一定要有比较,不能像朝鲜人一样一天到晚被愚昧了还夜郎自大地认为“这个世界朝鲜最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判别一种信仰或者说一种思维的优劣,就看其思想中是否:讲究人人平等,其思想是狭隘的斗争哲学还是兼容并蓄,是容他还是排他。还要看这种思想对历史的影响,在历史当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此思想有问题还是俗人利用这种思想去害人,这些都要客观地辩识比较,才能分出好坏与优劣。

比较起来,还是佛教的思想好:

其一:众生平等。世间所有人和动物都平等,因为佛教的经书中说,人和动物都有可能是我们前世、前前世的亲人,因此别杀生。这个思想本来就很有道理,动物通常没惹我们,凭什么我们就对它们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就为了我们的口腹之欲?如果我们是动物,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惨死在人类的刀下,我们内心是否无比痛苦?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就能为所欲为?因此,既然众生都平等,连动物都不杀,何况杀人,更何况战争?所以,这种思想好。

其二:反对宿命论,提倡命运自己造。这种思想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有非常乐观的积极意义。

其三:缘起的朴素辩证哲学,和三界六道轮回的思想,把人世间所有的迷惑都解释得非常清楚。

其四:人的欲望无限,快乐如果靠从外界获取,有如饮鸩止渴;快乐由内心而生,其在修证过程中可获得这种由内心产生的源源不断的轻松愉悦,断绝烦恼,以及得到智慧产生的副产品:神通。

世界上的大部分宗教,都或多或少有过不太光彩的一面,而佛教没有,虽然历史上有三武灭佛,也只是佛家思想与“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相抵触,儒家思想是现实的功利主义人生观,认为佛教出家太消极,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GDP,因而导致灭佛运动,佛教并没有主动参与做什么不好的事。现在有些出家人受社会的影响而变得有些功利,并不代表是佛教的思想不好,所谓“经是好的,是某些人念歪了”。

佛教提倡智信而非迷信,我一开始对佛学诸多疑问,我总是带着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来研究的,但之后一一寻找到我满意的答案,这种怀疑越来越少,当有一天,我对它毫无疑问时,我则会从“研究”转变为 “信仰”,而心甘情愿被它洗脑。当然达摩来中国,有人问他:“你到中国为了什么?”他说:“寻找一个不受人欺之人”。其所谓的不受人欺之人,其实就是不容易迷信,提倡以批判质疑的态度去智信的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批判质疑必须进行比较。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多少人的“无明”就像鲁迅形容的“黑屋子的人”,被愚民思想愚化了,还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以为天下都像这间黑屋子一样黑,井底的青蛙以为天就和这口井一样大。而且,多少人对佛教有非常深的误解。什么佛陀万能,为什么不来救受苦受难的他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愚昧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观念。

研究一门学问不能钻进去就出不来,跳进去再出来,再和以前的学问进行比较,这样才是智信。洗脑不是件坏事,就怕因为无明愚昧没有比较而被人稀里糊涂的洗了脑,那才可悲。

三、教育训练

一个人来到世间,就是来接受教育的,佛教的教育,是让人利用几十年有限的光阴,把一个平凡的人培养成一个贤人、圣人,为将来走出这个受苦的娑婆世界打基础,所以,用几十年的光阴,换来将来永久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哪怕达不到这种程度,可以改变今生的命运,或者让下一辈子的命会好些,也不错呀。可是世人眼光太浅,看不到这一点,总疯狂追名逐利,人世间的战争和很多不幸,绝大部分就是因为“贪”字而起,多少贪官贪污数百数千万公款,一为自己吃喝玩乐,二送小孩出国,结果钱来得太容易了,自己冒这么大风险,小孩子在国外却像个二世祖,花天酒地,值得吗?一次豪赌,足够将所有的钱挥霍尽,所以林则徐有句话:“子孙有用,留财何用?子孙无用,留财何用?”这句话太有道理了。一生到头为了追名逐利,临死时才发现什么都带不走,这一生真划不来,到时就晚了。

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其培训一定做得很好,华为的新员工至少接受三个月的上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更是常事,富士康每人每年必须接受288学时的培训,IBM、通用等等知名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因为培训就意味着将来少犯错误,就不至于将来的工作中每一次都得花钱买教训,培训是将前人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避免每个人再去犯一次前辈们类似的错误,降低企业的成本,每一分钱的培训投入,其收益是数倍甚至数十倍的。

我们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糊里糊涂过来了,生到这个世界上,就这样和别人一样糊里糊涂过,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受教育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我认为一辈子至少要受这些教育,这可以快速促进我们的成长,降低我们的人生风险,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有意义,可是,我思考了一下,发现世间极少有人能接受完整良好的教育,比如:

胎教:十月怀胎,肚里的小孩是有感应的,从受精的那一刻,小孩的灵性就根植在里面一起成长,是同时的。所以,做父母的是否应该学会这十个月当中,如何教育好这个胎儿?

分娩:分娩是很痛苦的,美国有机构专门研究过,用刀子割手掌,痛苦指数为“9”,而分娩的痛苦指数为“9.7”,说明分娩比用刀子割手掌还痛。但如果在怀孕的时候,学会掌握了一些分娩的技巧,适当加以训练,分娩时的痛苦会少很多,可是有多少人接受过这样的教育训练呢?有产妇因为怕痛就去剖腹产,只有经历过分娩的阵痛,才更明白母亲的真谛,自然的东西何必硬要刻意去破坏它呢?不是医生判定难产何必动刀子呢?事前为什么不接受可以舒缓分娩痛苦的培训呢?

婴幼儿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与性本恶论并非是对的,众生生来就是一张白纸,这幅画如何描绘,就看教育了,小孩一开始从被动接受教训,随着年龄增长会变成家长老师社会启发式的教育,到最后变成自主式的思维,这时候孩子就算长大了,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小孩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这期间他接受的思想会影响其性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他一生,所谓“三岁知八十”就是这种道理。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举些例子:
从小溺爱宠爱者,长大任性不懂感恩
从小一翻风顺者未受挫折者,长大心理素质脆弱逆境商数差
从小有求必应者,长大三分钟热血缺乏耐心定力,情绪控制能力差
从小经常被护短者,长大自私推卸责任心无合作性
从小父母与人斤斤计较,子女长大缺少宽容妒忌心强
从小拿自己的长处与人的短处比较,长大容易经常指责别人的不是
从小什么都让他优先,长大霸道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
父母言行不一,子女学会撒谎虚伪
只有棍棒的教育,长大逆反叛逆愤世嫉俗慎恨心强
只有鼓励的教育,长大没他人的鼓励就缺乏自主的动力
只有表扬的教育,长大自狂虚荣心强自尊心强,好大喜功
只有批评的教育,长大胆小自卑
凡事都非常耐心的他讲道理,长大经不起挫折,在家庭或工作中碰到一点不公平的事就觉得委屈,因为走入生活,没有人会这样耐心的和他讲道理。

灾难教育:经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小孩或者大人,在面对火灾、媒气、溺水等时,不懂得自救与救人,我们是否缺少这样的课程,减少家庭和社会的痛苦,让小孩或大人在面对灾难危急时能应对自如。

青春期教育:青春期的教育,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正视这种情况,良好的引导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很多人违法犯罪的萌芽就是从青春期开始的。

挫折教育: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各种各样的挫折,适当的循序渐进的挫折,增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曾看过大学生因为在大学生活不懂得自理而跳楼自杀的新闻,就是没经受过任何的挫折,一个一般的挫折,在没经历过挫折的人看来,也许会被放大到无限大,因此,循序渐进的增强承受力,不至于将来面对挫折时产生天塌下来的感觉。但是挫折教育也有一个度,挫折承受能力太强的人,很可能变成一个魔,变得很冷漠麻木自私,有些人为了追名逐利,家庭亲人朋友什么都不在乎,这就成一个魔了。

恋爱婚姻教育:恋爱婚姻是绝大部分人必须经历的,两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从来没有恋爱的经验,对人生茫茫然还是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而且爱情是非常不理性的,一对不成熟的人,在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下来决定人一生的幸福,这是不可能的,里面含有赌的成份。而且恋爱的人对爱情非常执着自私,恋爱期间会有猜测怀疑虐待考验对方的心理,会导致对双方的相互伤害。而且,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还是双方背后家庭亲朋的事,如果处理其中的人际关系,对于婚姻的幸福至关重要,而这些,绝大部分人都没经验,都需要花钱买教训,在买教训的过程中也许就伤害了双方的感情。因此,恋爱与婚姻的培训至关重要。

更年期教育:人到了更年期,会有些生理心理上的变化,提前进行教育,做好准备,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

宗教教育:
在生时:宗教教育能让人了解人生的意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人的道德意识,调整人的身心,正确面对生与死,不会恐惧和害怕,对自己和亲人的生与死抱着一种自然随缘的态度。

死亡教育:藏传密宗有一种“颇瓦法”,意译“迁移神识”,通过观想勾提心间明点上冲的锻炼,以图打开顶门,获得自主生死或打通往生净土的道路。就是让人在生的时候进入死亡,体验死亡的情形,多次训练后,就懂得在死亡后主宰自己的神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