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手机上看到了“清华学生借鉴百度技术自主研发手机框计算”的新闻,又是“计算”,很容易就与“云计算”联系起来了,挺有兴趣了解一下中国百度的“框计算”。毕竟我之前只是知道这么一个名词,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研发、应用,真厉害!

看完了手机上的文字内容,脑袋好像没有获得关于“框计算”的什么有效相关信息。看来得自己搜一搜了,百度就在我们身边,呵…在电脑上百度一下,首条搜索结果就直接链接到百度“框计算”的主页面了。仍然是先了解一下概念性的东西,好在有“百度技术创新大会——‘框计算’发布会”的视频可以看,这比单单从字面上了解“框计算”直观多了。

关于“框计算”的看后感不在这里表述,我想说一说自己看了百度CEO李彦宏与CTO李一男在发布会上发表演讲时我看到的不同之处(刚才吃了晚饭在路上与舍友谈起看视频这事,他与我同感)。

在这里我把CEO看成劳心者,CTO为劳力者,虽然中国古代的老子说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一论断,但在这里我个人绝对不是说劳力者比不上劳心者!相反,我更敬佩技术高深、品质高尚的CTO,或许这才是我能够向往的,而且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性可以达到的。

之所以我看了两位不同身份、职位的演讲者的视频之后有这么一种看法,原因有下:

1、李彦宏演讲时间为23分钟,李一男为16分钟;

2、问题不在时间的长短,在于CEO在整场演讲中在台上来回走着没到过演讲台,完全不看稿。而CTO一直站在演讲台,应该是照着稿子演讲;

3、CEO在台上互动性很强地一个个例子讲解“框计算”的未来应用,CTO在演讲台后直白性地阐述相对比较呆板的技术问题;

4、CEO声音洪亮,丝毫不怯场(要是连李彦宏都怯场的话,百度能发展得这么强大吗?),而CTO相对比较低声一点,似乎有点怯场的样子。

其实,这样的比较完完全全不能得出孰优孰劣!之所以我会看到有上面的差别,很大程度上跟两者的身份、职位、关注方面有必然的关系。同时也跟个人能力、个性有关系,也就是常说的“职业素养”吧。当然这一比较也是由我个人当时的价值观念所使然。

这种比较并不能说明什么,在什么职位上肯定得有相应的思维、付出和收获,不可简简单单地比较之。在更高的位置,肩上担负的也就越重。其实,平时跟其他专业的同学有意无意比起什么时,我也比较喜欢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观点来看待这一些。只要我们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此付出努力,彼此追求各得其所并实现自身价值,足矣!

虽然说过多的、不必要的、不恰当的比较(就像上面我所做的比较,汗…)难免会给自身或对方带来烦扰,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仍是不知不觉地会进行这一操作(就像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不该。人,还真的是矛盾的集合体!

 

由此想到的一点相关事实:

事实上,劳心者、劳力者是古代老子相对于统治阶级、低层劳动阶级而言的。在那个时候这确实很明显地不公平。然而就算是现在,农民们辛辛苦苦地耕种而收获的粮食,低价卖给采购人,而一些粮食采购商们却约定囤积起来再抬高价格。例如天价般的大蒜、绿豆,大概一部分的中国暴发户就是这样产生的吧。这里面存在不公平,但也没办法,由国家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来处理吧。

并不是说农民的辛苦付出不值得,相反,他们绝对是在做贡献的,无论是否出于无奈,正是农民养活了中国10多亿人口。需要要强调的是,农民的的确确应该获得国家更多的补贴、保障以及得到社会人们更大程度的理解、关注。

 

对“框计算”稍微了解了一下,很震撼百度提出“框计算”这一学术上、应用上的理念,用从百度“框计算”页面中看到的一位专家的话来讲,“中国互联网行业需要有一个由中国人自己提出的技术理念来指引方向”,百度对于“框计算”的口号是“框广天地,创新无限”。于是我又想起前些天的热点——腾讯,就创新来说,用百度的创新和腾讯的“山寨”相比,孰优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