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 与 IP
一、ATM网
 ATM 是异步转移模式的英文缩写。ITU 对 ATM 的定义是:ATM 是一种转移模式。在 这种转移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来自某用户信息的各个信元不需要周期性地出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转移模式是异步的。这里,“转移模式”是指网络中所采用的复用、 交换、传输技术,即信息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所用的传递方式。“异步”是指 ATM 统计复用 的性质。所以,ATM 就是一种在网络中以信元为单位进行统计复用和交换、传输的技术。 信元实际上就是具有固定长度的分组,信元长度为 53 个字节,其中 5 个字节是信头, 48 个字节是信息段,或称净荷。信头包含表示信元去向的逻辑地址、优先等级等控制信息。 信息段装载来自不同用户、 不同业务的信息。 任何业务的信息都经过切割封装成统一格式信 元。 ATM 采用异步时分复方式(即统计复用),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元汇集到一起,在 缓冲器内排队, 队列中的信元根据到达的先后按优先等级逐个输出到传输线路上, 形成首尾 相接的信元流。 具有同样标志的信元在传输线上并不对应着某个固定的时隙, 也不是按周期 出现的。异步时分复用使 ATM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任何业务都按实际信息量来占用资源, 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此外,不论业务源的性质有多么不同(如速率高低、突发 性大小、 质量和实时性要求如何) 网络都按同样的模式来处理, , 真正做到完全的业务综合。 为了提高处理速度、保证质量、降低时延和信元丢失率,ATM 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 通信开始时先建立虚电路,并将虚电路标志写入信头(即前面说的地址信息),网络根据虚 电路标志将信元送往目的地。虚电路是可以拆除释放的。在 ATM 网络的节点上完成的只是 虚电路的交换。为了简化网络的控制,ATM 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交给终端去做,不需逐 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因此,ATM 兼顾了分组交换方式统计复用、灵活高效和电 路交换方式传输时延小、实时性好的优点。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更好地支持各种业务,ATM 在流量管理、拥塞控制、业务分类与 结构、支持话音业务、交换式虚电路、反复用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和取得了许多 成果。
二、IP网
 IP 网是基于 TCP/IP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的分组网。严格说它并非新技 术。其概念早在 1973 年就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1980 年左右研制成功,1983 年全部取 代 ARPA 网原来采用的网络控制协议 NCP, 1986 年应用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 NSFnet。 TCP/IP 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它规范了数据在网上打包、寻址、选路的标准方法。协 议简单灵活, 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代表了网络无连接化和全球寻址的大趋势。 TCP/IP 协议框架中的 IP 层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完成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功能。TCP 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中的传送层,完成端到端之间的数据收妥确认与差错纠正等。
IP 协议实质上是一种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而直接依赖于 IP 分组报头信息决定分组转 发路径的数据协议。 从技术上讲, 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分布式结构; 二是端到端原则, 所有增值功能都在网络之外由终端完成;三是 IP 网可以建立在任何传输通道上,可以保证 异种网络的互通(即 IP over Everything);四是具有统一的寻址体系,网络可扩展性强。 具体讲 IP 网是一个路由器加专线的存储转发型网络,路由器所承载的是以无连接模式传送 的不定长分组。随着用户终端性能的提升和要求的增加,对路由器的要求越来越高,路由器 的性能和吞吐量大大提高。近年来,IP 网为了实现 IP over everything 和 everything on IP 在组网、保证服务质量、协议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IP over everything 和 everything on IP 的实质也就是让 IP 成为网络层的共同语言。
三、ATM 网与 IP 网的异同
 ATM 网与 IP 网的相同点可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均为分组交换技术。但它们的不同点 有很多,如表1所示。其中最要害的不同点恐怕是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某种程度上,可 以比作铁路和公路之分。铁路是面向连接的,例如北京到广州,只要铁路信号往沿路各站一 送,道岔一合(类似交换的概念),火车就可以从北京直达广州,一路畅通,保证运输质量。 而公路则不然,卡车从北京到广州一路要经过许多岔路口,在每个岔路口都要进行选路,遇 见道路拥塞时还要考虑如何绕道走,要是拥塞情况较多时就会影响运输,或者时间延误,或 者货物受到影响,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是无连接的情况。火车的车皮都是固定长度的,要 排列好才能发(类似复用的概念),而卡车可长可短,在每个岔路口每辆卡车都按地址单独 发出(类似选路转发的概念)。由于 ATM 和 IP 的差异,后来就引起了 ATM 和 IP 之争 ATM 与 IP 的出发点不同:ATM 着眼于技术完美, “绅士” ;IP 着眼于市场; “嬉皮士” 。 IP 正在改进,吸收 ATM 的优点。
ATM网使用“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进行工作,是一种面向连接的网络技术。在进行数据通信时,ATM首先将所需要传输的数据切割 为固定长度的“信元”(Cell),然后通过建立虚通道(Virtual Path)与虚路径(Virtual Channel),在信息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构建一条虚电路,实现高速信息交换,数据通信速率最高可达622 Mb/s。ATM网络除了可以用于数据通信外,还能够传输语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流。ATM技术不但可用于局域网,也可拓展到广域网,具有相当吸引力。ATM网络可以在无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网络上工作。


2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异步传输模式 (ATM) ATM是一项数据传输技术。它适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它具有高速数据传输率和支持许多种类型如声音、数据、传真、实时视频、CD质量音频和图象的通信。
ATM是在LAN或WAN上传送声音、视频图象和数据的宽带技术。它是一项信元中继技术,数据分组大小固定。你可将信元想像成一种运输设备,能够把数据块从一个设备经过ATM交换设备传送到另一个设备。所有信元具有同样的大小,不象帧中继及局域网系统数据分组大小不定。使用相同大小的信元可以提供一种方法,预计和保证应用所需要的带宽。如同轿车在繁忙交叉路口必须等待长卡车转弯一样,可变长度的数据分组容易在交换设备处引起通信延迟。

ATM真正具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双重性:
ATM面向连接,它需要在通信双方向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由信令拆除连接。但它摈弃了电路交换中采用的同步时分复用,改用异步时分复用,收发双方的时钟可以不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带宽。
ATM的传送单元是固定长度53byte的CELL(信元),信头部分包含了选择路由用的VPI/VCI信息,因而它具有交换的特点。它是一种高速分组交换,在协议上它将OSI第三层的纠错、流控功能转移到智能终端上完成,降低了网络时延,提高了交换速度。

交换设备是ATM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用作组织内的Hub,快速将数据分组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或者用作广域通信设备,在远程LAN之间快速传送ATM信元。以太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1)、令牌环网等传统LAN采用共享介质,任一时刻只有一个节点能够进行传送,而ATM提供任意节点间的连接,节点能够同时进行传送。来自不同节点的信息经多路复用成为一条信元流。在该系统中,ATM交换器可以由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所拥有或者是组织内部网的一部分。

ATM用作公司主干网时,能够简化网络的管理,消除了许多由于不同的编址方案和路由选择机制的网络互连所引起的复杂问题。ATM集线器能够提供集线器上任意两端口的连接,而与所连接的设备类型无关。这些设备的地址都被预变换,例如很容易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发送一个报文,而不必考虑节点所连的网络类型。ATM管理软件使用户和他们的物理工作站移动地方非常方便。

通过ATM技术可完成企业总部与各办事处及公司分部的局域网互联,从而实现公司内部数据传送、企业邮件服务、话音服务等等,并通过上联INTERNET实现电子商务等应用。同时由于ATM采用统计复用技术,且接入带宽突破原有的2M,达到2M-155M,因此适合高带宽、低延时或高数据突发等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