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炒概念的很多,最初我们曾经对于云计算就有点嘲笑的感觉,总觉得云啊雾啊什么的,有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在云物移大智的系列热点里面,云计算当年是最为被诟病的。

没想到,所有没看懂的东西,阿里坚持住了,阿里云今天成了国内云计算行业龙头。前阵子笔者所在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组织活动还专门邀请了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做了演讲!

11.jpg

后来就有人提出了边缘计算,还有雾计算等等新概念,甚至跟随雾霾的脚步,进一步引申出霾计算出来。那么这一切到底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是就是为了吸引眼球的炒作呢?

本文将逐一介绍云雾霾边各种计算之间的关系!

先来说说云雾之间的关系吧。“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是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

对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说法。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云计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网络计算,因为云的概念即是指网络。

22.jpg

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给出了一种实用、简洁的定义:第三方提供商通过网络动态提供及配置IT功能(硬件、软件或服务)。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雾计算”这个概念是由思科首创,到了2015年11月,ARM、戴尔、英特尔、微软等几大科技公司以及普林斯顿大学加入了这个概念阵营,并成立了非盈利性组织OpenFog Consortium (开放雾联盟),旨在推广和加快开放雾计算的普及,促进物联网发展。看来还是物联网成了核心驱动力。

思科在物联网上也一直进行着概念创新,包括它定义了Everythings of Internet的提法。

33.jpg

根据Cisco对于“雾计算”的定义,“雾计算”是一种面向物联网(IoT)的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可将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应用扩展至网络“边缘”,它使客户能够在本地分析和管理数据,从而通过联接获得即时的见解。

原来“雾计算”是一种对“云计算”概念的延伸,而它主要使用的是边缘网络中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是传统网络设备(早已部署在网络中的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等),也可以是专门部署的本地服务器。

好了,其实雾计算(Fog Computing)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延伸概念,这个因“云”而“雾”的命名源自“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

雾计算是以个人云,私有云,企业云等小型云为主,它有几个明显特征:低延时和位置感知,更为广泛的地理分布,适应移动性的应用,支持更多的边缘节点。

这些特征使得移动业务部署更加方便,满足更广泛的节点接入。

而“雾计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局域网计算,雾的概念可以代指分布式的局域网络。

云计算与雾计算各有优缺点,可以相辅相成,同时又有竞争。

对于“云计算”与“雾计算”的本质区别,可以形象的比喻为:云在天空飘浮,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刻意抽象;而雾却现实可及,贴近地面,就在你我身边。

什么是霾计算?

有了上面垫底,“霾计算”就比较好理解了,霾计算的概念主要形容比较差的云计算或者雾计算。

44.jpg

如果“云”或“雾”提供的服务,存在着丢失泄露、传输不稳定、费用严重超支等问题,其优势则可能远不如对用户的伤害,恰如“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那么边缘计算又是怎么回事?

按照边缘计算联盟的解释,“边缘计算”作为一种将计算、网络、存储能力从云延伸到物联网网络边缘的架构,遵循“业务应用在边缘,管理在云端”的模式。

通过合理规划、运用云计算与边缘计算进行优势互补,有助于将智慧城市、物联网科技创新提升到新的高度。看来还是物联网的魔力在发挥作用了。

对物联网而言,边缘计算技术取得突破,意味着许多控制将通过本地设备实现而无需交由云端处理反馈,其处理过程也将在本地边缘计算层完成。

这无疑将大大提升处理效率,同时大大减轻云端的负荷,由于更加靠近用户,还可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响应,将用户需求解决在边缘。

IDC在日前发布的《中国制造业物联网市场预测2016-2020》报告预计,未来两年,中国制造业物联网平台竞争将日趋激烈,边缘计算将成为下一热点。

5G和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本质上是交叉的、互补的和共存的。

海量数据的产生、传送和处理必然要依赖坚实的云平台,虽然云计算的优势是“逻辑上的资源集中”,但是大数据时代催生的在线视频、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业务对缓存、延时、策略控制、安全等都有功能和性能上的严格要求,如果完全依靠于客户和服务器距离比较远的“重量级云计算”,必将导致瓶颈效应。

所以,在网络的边缘(物联网网关、基带池)等位置部署轻量级的“雾计算(Fog 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或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重新定义的“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并综合考虑FMC(固网/移动融合)的场景需求,无疑会减轻上层云计算中心的负担,同时对前面提及的时延敏感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边缘计算本质上是轻量级的云计算,边缘数据中心和区域数据中心、中央数据中心会以“组件搭配”的方式实现架构上的统一,实现多级分布式的云雾部署,最终实现各类用户希冀的端到端以及全程全网业务交付。

边缘计算聚焦实时、短周期数据的分析,能更好的支撑本地业务的实时智能化处理与执行,即靠近执行单元,更是云端所需高价值数据的采集单元,可以更好地支撑云端应用的大数据分析。

边缘计算是不是物联网的未来?

弗郎西斯的《重构物联网未来》及麦肯锡定义的“未来物联网价值链的最大份额将在软件和服务方面,至2025年,软件和服务提供商营业收入占比将达到85%,平台将是产业生态的核心,应用支持(我们语境里的支撑)平台(AEP)和连接(接续及面向连接)管理平台(CMP)领域可能出现行业巨头。”

说归说,雾也好,边缘也好,究其根源你知道吗,厂商必须得忽悠出来新概念,也许就是新瓶装老酒,要不然怎么出来增量生意啊?

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要理解未来的物联网的重大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边缘计算来进行快速处理,有可能传统的大中心模式将会产生问题。

所以边缘计算将是下一轮物联网的热点,务必加以关注,其带来的新业务和新模式也许就是好机会!

55.jpeg

未来将是物联世界,让我们相约2019年11月19-21日,相约2019(第三届)全球物联网大会—寻找思考者!

——————本文完——————

声明:本文系《洞悉——物联网发展1000问》系列文章第十六篇,旨在希望通过系统性与行业专业视角就物联网产业当前发展现状与经济潜力予以分析和分享。IOT物联网,万物互联,互联万物。

66.jpeg

作者:王正伟(物哥 WXID:iot-wang)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 全球物联网大会主席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51CTO博客-新社汇and微会动袁帅 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