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人员棘手的问题,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为什么人员全检后还有不良?

看了楼上各位朋友的回复,总觉得没有回答到正题上.给出一点个人拙见,供大家评点.

1.检验人员不认真造成的.

说这句话的人,我想他没有负责过品质部门的管理工作的.有这种思想的人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

同意这句话"是你自己检验的吗?你自己去全检一下,看是否还有不良品?"如果品质部负责人去全检还有不良品会怎么办?为了验证属下是否了解检验标准或工作是否细心,有必要亲自去试一下.

我个人很反对这句话的,因为我现在就是做品质经理工作的.在很多工厂里一些管理人员都会有这样错误的认识,全检应该是将不良品全挑出来了,怎么会还有不良品呢?出现这个问题是检验人员不认真造成的想法立即产生.

首先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全检≠没有不良品;全检是考量检验人员的检出力度(暂且称为检出力),统计制程的直通率的一种手段,不是为了减不不良品而存在的,当然全检可以减少一部分不良品的.

如果安排全检人员检查塑胶件时,一个柱子断掉了而检不出来,则可判断检验人员不认真;如果是色差或划痕则不可以草率的判断为检验人员不细心.

如果安排全检人员检验PCBA外观,一个IC少件也检不出来,则可决断检验人员不认真;如果偏移或少锡等问题则不可以草率的判断为检验人员不细心.

总结第1点,让说这句话的人"亲自去全检一下,看看是否还有不良品"

2.原材料不合格,工艺不过关.这句话更是武断的答案,我就不回答了.

3."人员的质量意识很重要,但这是逐步形成的.尽量多提高员工的意识.检验员抽检是有风险的,而操作人员即使再认真也会出现问题.但每个员工都有质量意识,问题就是减少."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等于没有说一样,还不如不在这里说.

所有的质量问题当然是由"作业员、机器、物料、作业方法、作业环境、测试工装(仪器)“等造成的。这样的空大全的话或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作为管理人员就不要再说了。

4."以上都是从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但是有没有从管理上,设备上来看待这个问题,人的感官是不准确的,受很多因素影响,都有可能造成漏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从前道工程"基本上同意6楼兄弟的这前半句话.

做品质管理的人都有一个感受,招QC很难(很多人不愿意做,理由是全检压力大.),招IPQC/QA类的人很好招.为什么呢?设身处地的为QC人员想一下,各位就不会随便的判断为检验人员不细心了.

给出一点个人意见,权作引玉之砖:

1.首先要看全检后的不良品的不良现象是怎样的.

思考方向:(1)这种不良现象是否很容易界定(有些外观问题是不容易界定的,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是很容易发现的外观问题则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A.检验人员对检验标准的掌握能力要加强;B.作业人员不细心.(理由是太明显的不良全检也检不出来)

(2)能否采用其它方法协助检验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样板(颜色样板/颜色色标/污点菲林)--外观问题/测试工装/塞规(可以利用卡尺制作所需要的尺寸).总之多从工程的角度考虑.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品质管理人员一定要想办法让属下更容易作出判断.

(3)管理问题.作业过程标识/隔离,是否采用流水线式作业等.

如果是全检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或不能及时准确的判断(主要体现在轻微的外观问题上)的问题须专门作出相应的对策.

2.全检是利用工装(软件)/仪器完成的.

思考方向:(1)工装(软件)/仪器是否有测试盲点.从工装(软件)/仪器的点检出发,利用不良品与合格品对工装(软件)/仪器进行点检,看工装(软件)/仪器是否能作出正确指示.

(2)针对工装(软件)/仪器的盲点,利用人工对该问题的关键部位进行全检(目检).

因为上班时上网受限制,匆忙作答.希望能有人作出更完整的答案.我认为这问题比较典型,值得大家探讨.鼓励各位加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