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用友通过A股公告宣布,以698万人民币收购重庆迈特。消息一出,在PLM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点:用友为什么要收购名不见经传的迈特?用友收购迈特后,会对中国的PLM市场带来多大冲击?
      非常有幸,我在5月27日在桂林举行的《第五届PLM技术、实施与应用高级研修班》上见到了用友分管PLM事业部的副总裁胡彬。胡总很坦率,一见面就问我对目前国内PDM软件厂商的看法。我也很很坦率的回答他:都活得不好,但是还活着。他又问我,为什么中高端市场被国外厂商占领,国内这些PDM厂商还能活着?我回答:因为有国家撑着!
     历数国内较为知名的PDM厂商,从艾克斯特、英泰、开目到CAXA,每年都有不少收入来自国家项目,这里面有国家各个部委直接发起的软件研发项目,也有制造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争取来的国家经费。有了这笔收入,国内软件公司都倒不了,但是也都活不好。同时我还告诉胡总,国内大一点的PDM供应商,都是从学校出来的,学校有时候也会分担一些经济压力。胡总抚掌大笑:你说的太对了!我们为什么选择收购迈特而不是其他厂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迈特的股权较为单一!
    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我看过中央电视台关于用友总裁王文京的一个专访,里面提到学财务出身的王文京深知股权的利害,因此从创业之初就没有挂靠任何国有单位,让用友的股权全部掌握在公司人员手上。十几年过去,我们现在再回过头看,王文京这一招棋,可谓是大气磅礴,用意深远。就如天河软件技术总监曾宇波对我说的,其实公司内部的很多问题,都跟股权有关。
     用友收购迈特之前,其实经过了长达1年多的考察,探讨了至少两种可行性方案:方案一,跟国外PLM供应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方案二:全资收购一家国内PDM供应商,因为精明的王文京要么不出手,一出手一定是将股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方案一终究因为国外厂商的软件产品价格过高,跟用友PLM事业部定位的客户群体不匹配而作罢。于是用友寻求第二种方案的可行性,找来找去,考察了我们听过所有国产PDM供应商,发现国内就迈特的股权结构比较单一,遂与迈特洽购。
    迈特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我估计在收购之前,大多数PDM从业者甚至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不过假如有一个重庆的信息化项目(注意,不单单是PDM)要招投标,你说你不知道迈特,不知道重庆大学的郭刚,恐怕就会有人笑话你。迈特就是郭刚成立的一家立足于重庆本土的软件公司,在重庆当地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我过去投标的时候,看过他们的PDM软件,项目管理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功能。不过迈特难以走出重庆,这里面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一个是郭刚本人目前还是重大的老师,不能太商业化;此外,软件开发和项目实施,主要依靠的是重大的学生。
    用友收购迈特,一方面是其技术上确实有独到之处,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迈特的股权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有利于用友全资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