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是一门网络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通过公用网络安全地对企业内部专用网络进行远程访问的连接方式。我们知道一个网络连接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客户机、传输介质和服务器。
    ×××同样也由这三部分组成,不同的是×××连接使用隧道作为传输通道,这个隧道是建立在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基础之上的,如:Internet或Intranet。要实现×××连接,企业内部网络中必须配置有一台基于Windows NT或Windows2000 Server的×××服务器,×××服务器一方面连接企业内部专用网络,另一方面要连接到Internet,也就是说×××服务器必须拥有一个公用的IP地址。
    当客户机通过×××连接与专用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时,先由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将所有的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然后再由×××服务器负责将所有的数据传送到目标计算机。×××使用三个方面的技术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隧道协议、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
    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并向客户机发出身份质询,客户机将加密的响应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用户数据库检查该响应,如果账户有效,×××服务器将检查该用户是否具有远程访问权限,如果该用户拥有远程访问的权限,×××服务器接受此连接。在身份验证过程中产生的客户机和服务器公有密钥将用来对数据进行加密。
×××产主的背景及其优势
产生背景
    ●近年来,全球企业并购重组之风愈演愈烈,而企业本身也向跨地区、跨国化发展,这就导致企业的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各地,它们之间的网络基础设施之间互不兼容的问题也变得更为普遍、突出。
    ●企业间的合作、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愈来愈广泛、紧密,这也需要更方便、经济的网络支持。
    ●经过这次全球金融风暴的无情洗礼后,许多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能够继续生存的无不费尽心机想提高其竞争力。
    ●Internet的使用日益广泛,其触角几乎已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越来越多的在外办公的员工拥有了侣卦售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异军突起的,成为服务提供商获得更大利润、企业节约开支的手段。
×××具有的优势
    ●降低企业成本。当用×××进行远程访问时,只需付市内电话费,节约了昂贵的长途电话费;可以大大节约链路租用费、设备购置费以及网络维护费,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除此之外,更能将Internet、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企业外部网络(Extranet)及远程接人功能(Remote Access)整合于同一条对外线路中,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同时管理Internet专线,长途数据专线等多.
2 、什么是 IP PBX
IP PBX是一种基于IP的公司电话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完全将话音通信集成到公司的数据网络中,从而建立能够连接分布在全球各地办公地点和员工的统一话音和数据网络。
许多公司发现传统的电话系统不仅维护费用昂贵,而且在支持员工分散工作的功能方面具有局限性。为使所有通信畅通无阻,IT管理员现在开始部署基于IP的公司电话系统-- IP PBX。这些系统可以完全将话音通信集成到公司的数据网络中,从而建立能够连接分布在全球各地办公地点和员工的统一话音和数据网络。
IP PBX最显著特征是成为一个集成通信系统,通过电信网和互联网,仅需要单一设备即可为用户提供语音、传真、数据和视频等多种通信方式。还可以建立中、小型的呼叫中心,并且造价低廉。通过与网络软硬件的充分结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通信成本(省时、节费)。
3 、什么是 CTI
电信网络是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的通信网络,计算机通信技术也以IP技术为代表,形成了另一个覆盖全球的传输数据的巨大网络,两者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彼此的通信能力和处理能力,由此形成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即CTI,国外将其统称为CT(Computer Telephony)。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不断融合、不断***的趋势,其中的计算机技术尤其以Internet为代表,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电信网络也从最初的单纯通话的电话网络,发展成了以光纤、ATM为基础,传输多媒体信息的通信网络,同时还加强了提供附加值业务的能力。如今,“CTI”中的“T”已经从传统的“Telephony”发展成为如今的“Telecommunication”,因此,我们把CTI定义为“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
4 、什么是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call center)又叫作客户服务中心,它是一种基于CTI技术、充分利用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的多项功能集成,并与企业连为一体的一个完整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利用现有的各种先进的通信手段,有效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务。
早期的呼叫中心,主要是起咨询服务的作用。开始是把一些用户的呼叫转接到应答台或专家。随着要转接的呼叫和应答增多,开始建立起交互式的语音应答(IVR)系统,这种系统能把大部分常见问题的应答由机器、即“自动话务员”应答和处理,这种“呼叫中心”可称为是第二代呼叫中心。
现代的呼叫中心,应用了计算机电话集成(CTI)技术使呼叫中心的服务功能大大加强。CTI技术是以电话语音为媒介,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机上的按键来操作呼叫中心的计算机。接入呼叫中心的方式可以是用户电话拨号接入、传真接入、计算机及调制解调器(MODEM)拨号连接以及因特网网址(IP地址)访问等,用户接入呼叫中心后,就能收到呼叫中心任务提示音,按照呼叫中心的语音提示,就能接入数据库,获得所需的信息服务。并且存储、转发、查询、交换等处理。还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完成交易。
“呼叫中心”把传统的柜台业务用电话自动查询方式代替。“呼叫中心”能够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随时提供服务,并且有比柜台服务更好的友好服务界面,用户不必跑到营业处,只要通过电话就能迅速获得信息,解决问题方便、快捷、增加用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
5 、什么是 2 层协议网关 ?
2层协议网关提供局域网到局域网的转换,它们通常被称为翻译网桥而不是协议网关。在使用不同帧类型或时钟频率的局域网间互连可能就需要这种转换。
6 、什么是 h.323 协议 ?    
H.323是一套在分组网上提供实时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的标准,是ITU-T制订的在各种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系列协议H.32x的一部分。H.323协议被普遍认为是目前在分组网上支持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最成熟的协议。采用H.323协议,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该协议为商业和个人用户基于LAN、MAN的多媒体产品协同开发奠定了基础。
7 、什么是 sip 协议 ?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由IETF定义,基于IP的一个应用层控制协议。由于SIP是基于纯文本的信令协议,可以管理不同接入网络上的会晤等。会晤可以是终端设备之间任何类型的通信,如视频会晤、既时信息处理或协作会晤。该协议不会定义或限制可使用的业务,传输、服务质量、计费、安全性等问题都由基本核心网络和其它协议处理。SIP得到了微软、AOL、等厂商及IETF和3GPP等标准制定机构的大力支持。支持SIP的网络将提供一个网桥,以扩展向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各种设备提供融合业务能力。这将允许运营商为其移动用户提供大量的信息处理业务,通过SMS互通能力与固定用户和2G无线用户交互。SIP也是在UMTS3GPP R5/R6版本中使用的信令协议,因此可以保护运营商目前的投资而及具技术优势和商业价值。
SIP的技术优势
*独立于接入:SIP可用于建立与任何类型的接入网络的会晤,同时还使运营商能够使用其它协议。
*会晤和业务独立:SIP不限制或定义可以建立的会晤类型,使多种媒体类型的多个会晤可以在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交换。
*协议融合:SIP可以在无线分组交换域中提供所有业务的融合协议。
8 i-mode 是什么?
目前用户通过蜂窝电话接入Internet网采用的主要是WAP技术和i-mode技术。
i-mode技术i-Mode(其中的i代表information)是由日本NTT DoCoMo公司开发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标准。i-Mode是基于数据信息包的传输技术,用户可以据此使用自己的手机访问互联网以及收发电子邮件和一些其他信息。这种技术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蜂窝电话使用Internet服务。
i-Mode可用于计算机、PDA及其它i-Mode蜂窝电话收发电子邮件。i-Mode蜂窝电话重约90克,有较大的液晶显示器,有4个命令按钮。i-Mode使用压缩(compact)格式的HTML,即cHTML。
i-Mode的内容运行速度不超过9600bps,传送电子邮件也只需500bps。信息传输盒子化最适合移动互联网,每次浏览时不用重新接驳。i-Mode的用户无需拨号便可畅游互联网,只要用户处于开机状态,他也就处于联网状态。     
i-Mode服务目前仅在日本使用,不过,NTT DoCoMo计划把i-Mode服务推广到香港、中国大陆,最后以至欧洲、北美洲。
与WAP技术相比,i-Mode技术与其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各自所使用的标记语言。i-Mode使用基于HTML 2.0、HTML 3.2以及HTML 4.0指令的一种集合,有时候简称为cHTML语言(即压缩的HTML语言),WAP使用的是与HTML不兼容的WML(无线标记语言,Wireless Markup Language)。 另外,WAP服务每次获取必须重新登陆;而I-Mode服务总是可以直接使用的。WAP服务只要在线,就要付费;而i-Mode却只有当从事文件下载时才需付费。
9 、什么是 UMTS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也既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它是ITU IMT-2000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1年,ETSI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技术研究,1998年初它为UMTS选择了一种无线接口UTRA。
UMTS除支持现有的一些固定和移动业务外,还提供全新的交互式多媒体业务。UMTS使用ITU分配的、用于陆地和卫星无线通信的频带。它可通过移动或固定、公用或专用网络接入,与GSM和IP兼容。UMTS的优势如下所述:
快速接入
UMTS可支持高达2Mb/s的数据速率,与IP结合将更好地支持交互式多媒体业务和其它宽带应用(如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等)。实际上,只要有足够的带宽,UMTS可支持更高的速率。例如,在UMTS发展的高级阶段,采用LAN(微波或红外)技术,可使系统速率高达155Mb/s。
实时包交换和即时数据速率
大多数蜂窝系统都采用电路交换技术进行无线数据传输。UMTS则将电路交换和包交换结合起来,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有:
(1)任何时候都存在与网络的虚拟连接;
(2)多种计费方式(如按比特计费和包月制等);
(3)不对称的上下行带宽。
 UMTS网络可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现状灵活工作。当网络拥塞时,可自动降低传输速率。目前,用于UMTS的面向包交换的传输协议(如IP等)正处于研究阶段,包交换和即时数据速率结合的技术障碍将会消除,系统的维护费用将会降低。
友好一致的业务环境
UMTS业务建立在标准的业务能力上,对于所有用户和无线环境都是一样的。即使用户从本地网络漫游到其它UMTS网络,也会感觉自己好像还在本地网络中。这就是虚拟本地环境(VHE),即不管用户位于何时何地,或以何种方式接入,VHE都将保证业务提供者整个环境的传输(包括用户的虚拟工作环境)。
灵活的移动性
UMTS作为全球性系统,包括陆地和卫星组件。它可通过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操作,其多制式终端将会扩展UMTS业务的使用范围。将来,还可能出现更多的使用这些(或其它)标准的网络,目标是通过不同网络间的漫游,实现真正的个人通信。这就意味着用户能够从一个专用网络漫游到微蜂窝公用网络,然后再到广域蜂窝网络,最后到卫星移动网络,而其间中断极少。
在所有环境下使用无线技术
在UMTS的实际实现中,有些用户可能不会在任何时候都获得最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从无线传输的物理限制和网络运营的经济性方面考虑,在那些偏僻及人口稠密地区,系统只能支持低速数据业务。因此,UMTS服务要适应不同的数据速率和不同的服务质量(QoS)。在UMTS发展初期,通信量主要来自诸如机场、火车站等地方。然而,用户希望UMTS的覆盖范围足够大。为此,专家正致力于研究UMTS在不同网络间的漫游技术。这些网络包括由同一运营者管理的GSM系统,或其它有漫游协定的网络。
10 、什么是跳频技术?
跳频技术与直序扩频技术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扩频。跳频的载频受一个伪随机码的控制,在其工作带宽范围内,其频率合成器按PN码的随机规律不断改变频率。在接收端,接收机的频率合成器受伪随机码的控制,并保持与发射端的变化规律一致。
跳频是载波频率在一定范围内不断跳变意义上的扩频,而不是对被传送信息进行扩谱,不会得到直序扩频的处理增益。跳频相当于瞬时的窄带通信系统,基本等同于常规通信系统,由于无抗多径能力,同时发射效率低,同样发射功率的跳频系统在有效传输距离内小于直扩系统。跳频的优点是抗干扰,定频干扰只会干扰部分频点。用于语音信息的传输,当定频干扰只占一小部分时不会对语音通信造成很大的影响。
跳频的高低直接反映跳频系统的性能,跳频越高抗干扰的性能越好,军用的跳频系统可以达到每秒上万跳。实际上移动通信GSM系统也是跳频系统,其规定的跳频为每秒217跳。出于成本的考虑,商用跳频系统跳速都较慢,一般在50跳/秒以下。由于慢跳跳频系统实现简单,因此低速无线局域网产品常常采用这种技术。
11 、什么是 udp 协议 ?
UDP协议是英文UserDatagramProtocol的缩写,即用户数据报协议,主要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UDP协议从问世至今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虽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经被一些类似协议所掩盖,但是即使是在今天,UDP仍然不失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
与我们所熟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协议一样,UDP协议直接位于IP(网际协议)协议的顶层。根据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UDP和TCP都属于传输层协议。
UD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将网络数据流量压缩成数据报的形式。一个典型的数据报就是一个二进制数据的传输单位。每一个数据报的前8个字节用来包含报头信息,剩余字节则用来包含具体的传输数据。
0UDP报头
UDP报头由4个域组成,其中每个域各占用2个字节,具体如下:
源端口号
目标端口号
数据报长度
校验值
UDP协议使用端口号为不同的应用保留其各自的数据传输通道。UDP和TCP协议正是采用这一机制实现对同一时刻内多项应用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支持。数据发送一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将UDP数据报通过源端口发送出去,而数据接收一方则通过目标端口接收数据。有的网络应用只能使用预先为其预留或注册的静态端口;而另外一些网络应用则可以使用未被注册的动态端口。因为UDP报头使用两个字节存放端口号,所以端口号的有效范围是从0到65535。一般来说,大于49151的端口号都代表动态端口。
数据报的长度是指包括报头和数据部分在内的总的字节数。因为报头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该域主要被用来计算可变长度的数据部分(又称为数据负载)。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根据操作环境的不同而各异。从理论上说,包含报头在内的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不过,一些实际应用往往会限制数据报的大小,有时会降低到8192字节。
UDP协议使用报头中的校验值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校验值首先在数据发送方通过特殊的算法计算得出,在传递到接收方之后,还需要再重新计算。如果某个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被第三方篡改或者由于线路噪音等原因受到损坏,发送和接收方的校验计算值将不会相符,由此UDP协议可以检测是否出错。这与TCP协议是不同的,后者要求必须具有校验值。
UDPvs.TCP
UDP和TCP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两者在如何实现信息的可靠传递方面不同。TCP协议中包含了专门的传递保证机制,当数据接收方收到发送方传来的信息时,会自动向发送方发出确认消息;发送方只有在接收到该确认消息之后才继续传送其它信息,否则将一直等待直到收到确认信息为止。
与TCP不同,UDP协议并不提供数据传送的保证机制。如果在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递过程中出现数据报的丢失,协议本身并不能做出任何检测或提示。因此,通常人们把UDP协议称为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相对于TCP协议,UDP协议的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如何接收突法性的多个数据报。不同于TCP,UDP并不能确保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顺序。例如,一个位于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向服务器发出了以下4个数据报
D1 D22 D333    D4444
但是UDP有可能按照以下顺序将所接收的数据提交到服务端的应用:
D333 D1 D4444 D22
事实上,UDP协议的这种乱序性基本上很少出现,通常只会在网络非常拥挤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
UDP协议的应用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既然UDP是一种不可靠的网络协议,那么还有什么使用价值或必要呢?其实不然,在有些情况下UDP协议可能会变得非常有用。因为UDP具有TCP所望尘莫及的速度优势。虽然TCP协议中植入了各种安全保障功能,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系统开销,无疑使速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反观UDP由于排除了信息可靠传递机制,将安全和排序等功能移交给上层应用来完成,极大降低了执行时间,使速度得到了保证。
关于UDP协议的最早规范是RFC768,1980年发布。尽管时间已经很长,但是UDP协议仍然继续在主流应用中发挥着作用。包括视频电话会议系统在内的许多应用都证明了UDP协议的存在价值。因为相对于可靠性来说,这些应用更加注重实际性能,所以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例如,更高的画面帧刷新速率)往往可以牺牲一定的可靠性(例如,会面质量)。这就是UDP和TCP两种协议的权衡之处。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特点,两种传输协议都将在今后的网络世界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2 、什么是 TCP/IP 协议 ?    
TCP/IP 协议集确立了 Internet 的技术基础。TCP/IP 的发展始于美国 DOD (国防部)方案。 IAB (Internet 架构委员会)的下属工作组 IETF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研发了其中多数协议。 IAB 最初由美国政府发起,如今转变为公开而自治的机构。IAB 协同研究和开发 TCP/IP 协议集的底层结构,并引导着 Internet 的发展。TCP/IP 协议集记录在请求注解(RFC) 文件中,RFC 文件均由 IETF 委员会起草、讨论、传阅及核准。所有这些文件都是公开且免费的,且能在 IETF 网站上列出的参考文献中找到。
TCP/IP 协议覆盖了 OSI 网络结构七层模型中的六层,并支持从交换(第二层)诸如多协议标记交换,到应用程序诸如邮件服务方面的功能。TCP/IP 的核心功能是寻址和路由选择(网络层的 IP/IPV6 )以及传输控制(传输层的 TCP、UDP)。
13 、什么是 RTP 协议 ?    
实时传输协议(RTP)是一个Internet协议标准,它描述了程序管理多媒体数据实时传输的方式。最初在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的请求注解(RFC)1869中对RTP协议进行了描述,RTP由IETF的音视频传输工作组设计,它支持多个地域上分布的参与者的视频会议。RTP普遍应用于Internet的电话应用中。RTP本身并不保证多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因为这取决于网络特性),但是,当数据尽最大努力到达后它将提供必要的方法来管理这些数据。
RTP与控制协议(RTCP)配合工作,RTCP使得大的组播网络能够监视数据传输。监视能使接收器侦测到任何的包丢失,还可以补偿任何的延迟抖动。两个协议都独立于下面的传输层和网络层协议。RTP头中的信息将告诉接收器如何重建数据,并描述了比特流失如何打包的。通常,RTP工作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之上,但它也能使用其他的传输协议。会话发起协议(SIP)和H.232都使用RTP。
14 、什么是 PPPOE 协议 ?
英文原义: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
中文释义: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
注解:简单地说,就是将以太网和PPP协议结合后的协议,目前广泛应用在ADSL接入方式中。通过PPPoE技术和宽带调制解调器(比如ADSL Modem)我们就可以实现高速宽带网的个人身份验证访问,为每个用户创建虚拟拨号连接,这样就可以高速连接到Internet。
应用:在Windows XP中,自带了PPPoE协议的虚拟拨号工具,具体的创建方法如下:首先,打开“网络连接”;接着单击窗口左侧“网络任务”下的“创建一个新的连接”打开“新建连接向导”,单击“下一步”;在网络连接类型中选择“连接到Internet”,单击“下一步”;然后在出现的窗口中选择“手动设置我的连接”,单击“下一步”;在Internet连接窗口中选择“用要求用户名和密码的宽带连接来连接”,单击“下一步”;输入ISP名称,比如“ADSL”,单击“下一步”;依次输入用户名、密码、确认密码,单击“下一步”;最后,单击“完成”即可。
15 、什么是 NetBIOS 协议 ?
英文原义:NetBIOS Services Protocols
中文释义:(RFC-1001,1002)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协议
注解:该协议是由IBM公司开发,主要用于数十台计算机的小型局域网。NetBIOS协议是一种在局域网上的程序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为程序提供了请求低级服务的统一的命令集,作用是为了给局域网提供网络以及其他特殊功能,几乎所有的局域网都是在NetBIOS协议的基础上工作的。
应用: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默认情况下在安装TCP/IP协议后会自动安装NetBIOS。比如在Windows 2000/XP中,当选择“自动获得IP”后会启用DHCP服务器,从该服务器使用NetBIOS设置;如果使用静态IP地址或DHCP服务器不提供NetBIOS设置,则启用TCP/IP上的NetBIOS。具体的设置方法如下:首先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网络连接”图标,打开本地连接属性。接着,在属性窗口的“常规”选项卡中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单击“属性”按钮。然后在打开的窗口中,单击“高级”按钮;在“高级TCP/IP设置”窗口中选择“WINS”选项卡,在“NetBIOS设置”区域中就可以相应的NetBIOS设置。
16 、什么是 IPX/SPX 协议 ?
英文原义:IPX/SPX    中文释义:IPX/SPX协议即IPX与SPX协议的组合
它是Novell公司为了适应网络的发展而开发的通信协议,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安装方便,同时还具有路由功能,可以实现多网段间的通信。其中,IPX协议负责数据包的传送;SPX负责数据包传输的完整性。在微软的NT操作系统中,一般使用NWLink I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X两种IPX/SPX的兼容协议,即NWLink协议,该兼容协议继承了IPX/SPX协议的优点,更适应Windows的网络环境。IPX/SPX协议一般可以应用于大型网络(比如Novell)和局域网游戏环境中(比如反恐精英、星际争霸)。不过,如果不是在Novell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协议,而是使用IPX/SPX兼容协议,尤其是在Windows 9x/2000组成的对等网中。
17 、什么是 DISCARD 协议 ?
英文原义:Discard Protocol
中文释义:抛弃协议
它的作用就是接收到什么抛弃什么,它对调试网络状态的一定的用处。基于TCP的抛弃服务,如果服务器实现了抛弃协议,服务器就会在TCP端口9检测抛弃协议请求,在建立连接后并检测到请求后,就直接把接收到的数据直接抛弃,直到用户中断连接。而基于UDP协议的抛弃服务和基于TCP差不多,检测的端口是UDP端口9,功能也一样。
18 、什么是网守 ?
网守:是对网络端终(如电话)网关等呼叫和管理功能,它是 VoIP 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网守的功能:
(一)在IP电话中,网守处于高层,是用来管理IP电话网关的。总的来说网守的功能如下:一、RAS功能RAS部分的功能有用户认证、地址解析、带宽管理、路由管理、安全性管理、区域管理。
1、区域管理:由于IP Phone网络正在发展中,网络的拓扑结构各种各样,考虑到目前的发展趋势,网守在结构上应能适应各种结构,既能支持单网守、单区域,也能支持多网守、多区域;在多区域情况下,各个区域即可以建立平等和直接的联系,也可通过上级网守联系。每个区域可配置多个网守,以用于备份和负荷分担。每个网关保存两个网守的地址,网关启动后定期向网守发RRQ登录,如果登录失败,则向另一网守登录。登录时网守保存网关的登录生存周期,超时后未重新收到网关的RRQ则认为网关故障,将其状态置为不可用。
2、用户认证:网关用ARQ把用户卡号和密码发给网守,网守再把卡号和密码送给计费认证中心,如果计费认证中心认证通过,网守向网关发ACF,否则回ARJ。
3、地址解析:网关在用户认证完成后,接受被叫号码,接收完被叫号码后把号码用ARQ送给网守,网守在路由表中查找目的网关的IP地址,如果目的网关不在本区域中,向上级网守或邻近网守请求在别的区域中查找。找到目的网关后在ACF中返回其IP地址,未找到返回ARJ。网守到网守的通信方式遵循H.225.0 Annex G的建议。
4、带宽管理:由于每个网关接入到Internet的带宽有限,为了避免在话务高峰期造成网络拥塞,影响所有的呼叫,网守可设定进行带宽管理,网关在ARQ中填入所需的带宽,网守判断有无足够的带宽资源,如果资源不足,就拒绝呼叫。由于呼叫所需的带宽取决于语言编码的类别、是否采取静音、每个RTP包带几帧数据等,因此,在ARQ中的带宽应按最大需求申请,在通话开始时,再用BRQ修改所需带宽。
5、路由管理: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接通率,对话务流量进行分配,网守提供路由管理。在路由表中,每个区号可以对应多个路由,路由具有优先级,选路时先选高优先级路由,如果高优先级路由拥塞或不可达,再选低优先级的路由。当呼叫跨区域时,双方的网守可以直接建立联系,也可以通过上级网守联系,还可以通过别的同级网守联系,方式灵活,保证系统的灵活配置和网络的可靠性。具有相同区号和路由特性的网关可以组成网关组,选路时可以针对网关,也可以针对网关组。对某一网关组选路时,可以按每个网关的优先级,也可以按百分比在网关间进行流量分配。为了在某些情况下能与即不在本网守的控制下,也无法与其网守通信的网关互通,路由还可设为“独立网关”,直接与之通信。
6、安全性管理:由于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容易遭到***,网守应提供基于H.235的安全机制,在相互通信的网关和网守之间、网守与网守之间设置密码,相互认证。为了与别的设备互通或别的原因,网守也可以不提供基于H.235的安全性机制或也可以针对IP地址进行认证,根据对方的IP地址来判断对方是否是合法用户。
(二)呼叫处理功能
  网守除了进行RAS功能外,还需要具有呼叫处理功能,利用H.225.0和H.245进行呼叫的建立,能力交换,呼叫维护和结束呼叫等处理。对于PC-to-Phone业务,PC需要对网守发起呼叫。再由网守向被叫网关发起呼叫,网守在进行呼叫处理的时侯,其处理能力会下降很多。
(三)用户界面和参数设置
  用户界面和参数设置部分完成路由表、网关数据表、网关组数据表、本网守数据设定等数据的输入、修改、保存和调试信息、日志信息、告警信息的管理和用户权限管理。
1、各种数据的管理:网守的数据主要有网关数据表、网关组数据表、网守数据表、路由表、国家信息表五个表格和本网守的各种设置,如RAS端口号,是否采用H.235,本网守的国家号和国家号前缀等。通过用户界面,可以实时修改大部分数据,少数参数如端口号等只能在系统初始化时设定,运行中禁止修改。所有的数据都可以保存在文件中,下次启动可直接使用。
2、告警信息管理:提供告警窗口,在系统出现异常时打印告警信息。
3、调试信息管理:可以输入一些命令,来控制系统的运行和显示某些感兴趣的信息,如VOS的内存信息,显示收到的消息等。
4、日志管理:记录网守所有的操作,以便进行问题跟踪等。
5、用户权限管理:对操作设置各级权限,根据权限确定用户对网守的操作。
(四)RADIUS Client程序
  计费认证中心中保存着所有卡号用户的信息,当网关向网守发送ARQ请求对用户进行认证时,GK通过Radius Client向计费认证中心发送用户验证请求,等待计费认证中心的验证结果。呼叫开始通话时,网守收到网关的通知后通过Radius Client向计费认证中心发送计费开始消息,通话结束后发送计费结束消息。
(五)网管功能
  网守支持SNMP,通过运行SNMP代理,与网管中心建立联系。
(六)其他功能
  1、设备备份的考虑: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每个区域应至少配置两个网守,这两个网守可以配置为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也可以配置为两个平等的网守,对区域内的网关进行负荷分担,同时互为备用。在正常情况下网关只向主网守登记,但主备网守中都保存有该网关的数据,当网关向主网守登记失败后,向备用网守登记。
  2、设备管理:为了在某一网关或网守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改变路由,提高接通率,网守应能及时发现其管理下的网关和与之联系的其它网守的状态改变并以此改变路由数据。网守管理下的网关不断向网守发送登记请求,每次登记的生存周期可以设得很短,当生存周期已到而未收到网关新的登记请求时,网守就可以认为网关发生故障,并不在向其分配呼叫。与此同时,网关不停向所有与之向连的网守发送服务请求,与之建立联系。当向对方发出服务请求未收到对方的证实,重发也超过最大重发次数时,认为对方发送故障,这时改变自己的路由表。
  3、会话管理:网关上的每一个呼叫在网守中都有一与之对应的呼叫控制块,当网关发起呼叫时向网守发送ARQ,网守在收到后ARQ创建呼叫控制块,呼叫结束时网关向网守发送DRQ,网守释放呼叫控制块。为了避免在某些情况下网守未收到网关的DRQ而造成网守无法释放呼叫,网守定期向网关发送查询命令,检查呼叫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释放呼叫控制块。为了避免呼叫超出网守处理能力而造成网守崩溃,网守可以设一最大呼叫数,超出的呼叫将被拒绝。对每个网关也设一最大呼叫数,当该网关上的呼叫数超出门限值时呼叫也将被拒绝。网守还可以闭塞某一网关或网守,禁止其呼入或呼出。对每一网守,还可以设一拥塞上限和拥塞下限,当呼叫超出呼叫上限时认为该网守已拥塞,不再向该网守分配呼叫;当呼叫数低于拥塞下限时,认为拥塞已经解除。
20 、网关的工作原理
当路由器的物理接口或路由模块的虚拟接口接收到数据包时,通过判断其目的地址与源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来决定是否转发数据包,通常小型办公室的网络设备只有两个接口,一个连接Internet,另一个连接局域网集线器或交换机,因此,一般设成缺省路由,只要不是内部网段,全部转发。
21 VoIP 基本原理与常见设备
1995年以色列VocalTec公司所推出的Internet Phone,不但是VoIP网络电话的开端,也揭开了电信IP化的序幕。人们从此不但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甚至完全免费的通话及多媒体增值服务,电信业的服务内容及面貌也为之剧变。
一开始的网络电话是以软件的形式呈现,同时仅限于PC to PC间的通话,换句话说,人们只要分别在两端不同的PC上,安装网络电话软件,即可经由IP网络进行对话。随着宽频普及与相关网络技术的演进,网络电话也由单纯PC to PC的通话形式,发展出IP to PSTN(公共开关电话网络)、PSTN to IP、PSTN to PSTN及IP to IP等各种形式,当然他们的共通点,就是以IP网络为传输媒介,如此一来,电信业长久以PSTN电路交换网网络为传输媒介的惯例及独占性也逐渐被打破。
VoIP 的原理、架构及要求
由Voice over IP的字面意义,可以直译为透过IP网络传输的语音讯号或影像讯号,所以VoIP就是一种可以在IP网络上互传模拟音讯或视讯的一种技术。简单地说,它是藉由一连串的转码、编码、压缩、打包等程序,好让该语音数据可以在IP网络上传输到目的端,然后再经由相反的程序,还原成原来的语音讯号以供接听者接收。
进一步来说,VoIP大致透过5道程序来互传语音讯号,首先是将发话端的模拟语音讯号进行编码的动作,目前主要是采用ITU-T G.711语音编码标准来转换。第二道程序则是将语音封包加以压缩,同时并添加址及控制信息,如此便可以在第三阶段中,也就是传输IP封包阶段,在浩瀚的IP网络中寻找到传送的目的端。到了目的端,IP封包会进行译码还原的作业,最后并转换成喇叭、听筒或耳机能播放的模拟音讯。
 在一个基本的VoIP架构之中,大致包含4个基本元素:
(1)媒体网关器(Media Gateway):主要扮演将语音讯号转换成为IP封包的角色。
(2)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 Gateway Controller):又称为Gate Keeper或Call Server。主要负责管理讯号传输与转换的工作。
(3)语音服务器:主要提供电话不通、占线或忙线时的语音响应服务。
 (4)信号网关器(Signaling Gateway):主要工作是在交换过程中进行相关控制,以决定通话建立与否,以及提供相关应用的增值服务。
虽然VoIP拥有许多优点,但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取代已有悠久历史并发展成熟的PSTN电路交换网,所以现阶段两者势必会共存一段时间。为了要让两者间能相互沟通,势必要建立一个互通的接口及管道,而媒体网关器与网关管理器即扮演了中介的色角,因为他们具备将媒体数据流及IP封包转译成不同网络所支持的各类协议。
其运作原理是,媒体网关器先将语音转换为IP封包,然后交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加以控制管理,并决定IP封包在网络中的传送路径。至于信号网关器则负责将SS7信号格式转换为IP封包。
网络电话若要走向符合企业级营运标准,必须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服务品质(QoS)之保证:这是由PSTN过渡到VoIP、IP PBX取代PBX的最基本要求。所谓QoS就是要保证达到语音传输的最低延迟率(400毫秒)及封包遗失率(5-8%),如此通话品质才能达到现今PSTN的基本要求及水准,否则VoIP的推行将成问题。
2.99.9999%的高可用性(High Available;HA):虽然网络电话已成今后的必然趋势,但与发展已久的PSTN相较,其成熟度、稳定度、可用性、可管理性,乃至可扩充性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尤其在电信级的高可用性上,VoIP必须像现今PSTN一样,达到6个9(99.9999%)的基本标准。目前VoIP是以负载平衡、路由备份等技术来解决这方面的要求及问题,总而言之,HA是VoIP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
3.开放性及兼容性:传统PSTN是属封闭式架构,但IP网络则属开放式架构,如今VoIP的最大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在开放架构下,而能达到各家厂商VoIP产品或建设的互通与兼容,同时地造成各家产品在整合测试及验证上的困难度。目前的解决方法是透过国际电信组织不断拟定及修改的标准协议,来达到不同产品间的兼容性问题,以及IP电话与传统电话的互通性。
4.可管理性与安全性问题:电信服务包罗万象,包括用户管理、异地漫游、可靠计费系统、认证授权等等,所以管理上非常复杂,VoIP营运商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工具及设备才能因应。同时IP网络架构技术完全不同于过去的PSTN电路网,而且长久以来具开放性的IP网络一直有着极其严重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也形成网络电话今后发展上的重大障碍与首要解决的目标。
5.多媒体应用:与传统PSTN相比,网络电话今后发展上的最大特色及区别,恐怕就在多媒体的应用上。在可预见的未来,VoIP将可提供交互式电子商务、呼叫中心、企业传真、多媒体视讯会议、智能代理等应用及服务。过去,VoIP因为价格低廉而受到欢迎及注目,但多媒体应用才是VoIP今后蓬勃发展的最大促因,也是各家积极参与的最大动力。
22 VOIP 网关术语详解
FXS接口
FXS英文全称为Foreign Exchange Station,外部交换站。它是一种话音接口,是数字电话交换系统和POTS电话之间的一个线路端连接。它模拟PABX的分机接口(或中心局的用户接口),可实现一部普通电话机与一部多路复用器的连接。简单的说它是直接与普通模拟电话机、传真机、IP电话相连的接口。
FXO接口
FXO英文全称是Foreign Exchange Office,外部交换局。它是一种话音接口,是中央交换局交换机和数字电话交换系统之间的一个中继端连接。相对于中心局而言,它模拟一台PABX分机,可实现一部普通电话机与一部多路复用器的连接。也就是直接以模拟方式与电话局的程控交换机相连的接口。
逃生口
逃生口是一种简化的FXO口,俗称"假O口"。它仅为一个FXS口提供中继连接,也就是和同一台语音网关上的某一FXS口成一一对应关系。而且多设计为断电直通,即断电后逃生口连接的PSTN线路直接和FXS口物理连接,避免了断电后无法通话的问题。  
传输协议
传输协议是对数据格式和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简单的说,网络中的计算机要能够互相顺利的通信,就必须讲同样的语言。语言就相当于协议,它分为Ethernet、NetBEUI、IPX/SPX以及TCP/IP等协议。对于VOIP网关也就是VOIP网关在应用过程中所采用的通信语言,以做到能正确通信。主要包括以下:MGCP/H.248、RTP、RTCP、DHCP client、DNS client等协议。
管理功能
具体是指通过何种方式来管理VOIP网关。因为IP电话的基础是网络中的交换机技术。通常,交换机厂商都提供管理软件或满足第三方管理软件的远程管理交换机。一般的交换机满足SNMP MIB I/MIB II统计管理功能,而复杂一些的千兆交换机会增加通过内置RMON组(mini-RMON)来支持RMON主动监视功能。有的交换机还允许外接RMON探监视可选端口的网络状况。所以VOIP网关的管理功能仍是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功能来实现的,如通过 SNMP、WEB网管管理方式。大部分支持通过TELNET进行远程命令行维护监控。
23 VoIP 常用术语之软交换 ?
 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什么是2层协议网关?
2层协议网关提供局域网到局域网的转换,它们通常被称为翻译网桥而不是协议网关。在使用不同帧类型或时钟频率的局域网间互连可能就需要这种转换。
 什么是IAD?
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
一类IAD同时提供模拟用户线和以太网接口,分别用于普通电话机的接入和计算机设备的接入,适用于分别利用电话机使用电话业务、利用计算机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
另一类IAD仅提供以太网接口,用于计算机设备的接入,适用于利用计算机同时使用电话业务和数据业务的用户,此时需在用户计算机设备中安装专用的“软电话软件”。
VoIP常用术语之MG/TG/SG/AG?
 软交换技术将电话交换机的业务接入模块独立成为一个物理实体,称为媒体网关(MG),MG功能是采用各种手段将各种用户及业务接入到软交换网络中,MG完成数据格式和协议的转换,将接入的所有媒体信息流均转换为采用IP协议的数据包在软交换网络中传送。
根据MG接入的用户及业务不同,MG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
中继媒体网关(TG):用于完成与PSTN/PLMN电话交换机的中继连接,将电话交换机PCM中继中的64kbit/s的语音信号转换为IP包。
信令网关(SG):用于完成与PSTN/PLMN电话交换机的信令连接,将电话交换机采用的基于TDM电路的七号信令信息转换为IP包。
TG和SG共同完成了软交换网与采用TDMA电路交换的PSTN/PLMN电话网的连接,将PSTN/PLMN网中的普通电话用户及其业务接入到了软交换网中。
接入网关(AG):提供模拟用户线接口,用于直接将普通电话用户接入到软交换网中,可为用户提供PSTN提供的所有业务,如电话业务、拨号上网业务等,它直接将用户数据及用户线信令封装在IP包中。
什么是虚拟电信运营商?
虚拟电信运营商(VNO—Virtual Network Operator)的定义:本身没有电信网络资源,通过租用电信运营商的电信基础设施,对电信服务进行深度加工,以自己的品牌提供服务的新型电信运营商。
它与电信运营商的最大区别在于,自身不拥有骨干和核心网络资源,需要通过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建立自己的虚拟网络来进行运营服务。这也是作为虚拟运营商的首要条件。
而且,虚拟运营商以自己的品牌来标注向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在这一点上,虚拟运营商本质上有别于增值服务商和电信服务代理商。
24 VoIP 的原理及技术知识全方位讲解及分析
通过因特网进行语音通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应用面很广,因此涉及的技术也特别多,其中最根本的技术是VoIP (Voice over IP)技术,可以说,因特网语音通信是VoIP技术的一个最典型的、也是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因此在讨论用因特网进行语音通信之前,有必要首先分析 VoIP的基本原理,以及VoIP中的相关技术问题。
一、 VoIP 的基本传输过程
传统的电话网是以电路交换方式传输语音,所要求的传输宽带为64kbit/s.而所谓的VoIP是以IP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对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打包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使之可以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传输。
为了在一个IP网络上传输语音信号,要求几个元素和功能。最简单形式的网络由两个或多个具有VoIP功能的设备组成,这一设备通过一个IP网络连接。VoIP模型的基本结构图如图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VoIP设备是如何把语音信号转换为IP数据流,并把这些数据流转发到IP目的地,IP目的地又把它们转换回到语音信号。两者之音的网络必须支持IP传输,且可以是IP路由器和网络链路的任意组合。因此可以简单地将VoIP的传输过程分为下列几个阶段。
1、 语音-数据转换
语音信号是模拟波形,通过IP方式来传输语音,不管是实时应用业务还是非实时应用业务,道貌岸首先要对语音信号进行模拟数据转换,也就是对模拟语音信号进行8位或6位的量化,然后送入到缓冲存储区中,缓冲器的大小可以根据延迟和编码的要求选择。许多低比特率的编码器是采取以帧为单位进行编码。典型帧长为10~30ms.考虑传输过程中的代价,语间包通常由60、120或240m s的语音数据组成。数字化可以使用各种语音编码方案来实现,目前采用的语音编码标准主要有ITU-T G.711.源和目的地的语音编码器必须实现相同的算法,这样目的地的语音设备帮可以还原模拟语音信号。
2、 原数据到IP转换
一旦语音信号进行数字编码,下一步就是对语音包以特定的帧长进行压缩编码。大部份的编码器都有特定的帧长,若一个编码器使用15ms的帧,则把从第一来的60ms的包分成4帧,并按顺序进行编码。每个帧合120个语音样点(抽样率为 8kHz)。编码后,将4个压缩的帧合成一个压缩的语音包送入网络处理器。网络处理器为语音添加包头、时标和其它信息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另一端点。语音网络简单地建立通信端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一条线路),并在端点之间传输编码的信号。IP网络不像电路交换网络,它不形成连接,它要求把数据放在可变长的数据报或分组中,然后给每个数据报附带寻址和控制信息,并通过网络发送,一站一站地转发到目的地。
3、 传送
在这个通道中,全部网络被看成一个从输入端接收语音包,然后在一定时间(t)内将其传送到网络输出端。t可以在某全范围内变化,反映了网络传输中的抖动。网络中的同间节点检查每个IP数据附带的寻址信息,并使用这个信息把该数据报转发到目的地路径上的下一站。网络链路可以是支持IP数据流的任何拓结构或访问方法。
4、 IP包-数据的转换
目的地VoIP设备接收这个IP数据并开始处理。网络级提供一个可变长度的缓冲器,用来调节网络产生的抖动。该缓冲器可容纳许多语音包,用户可以选择缓冲器的大小。小的缓冲器产生延迟较小,但不能调节大的抖动。其次,×××将经编码的语音包解压缩后产生新的语音包,这个模块也可以按帧进行操作,完全和×××的长度相同。若帧长度为15ms,,是60ms的语音包被分成4帧,然后它们被解码还原成60ms的语音数据流送入解码缓冲器。在数据报的处理过程中,去掉寻址和控制信息,保留原始的原数据,然后把这个原数据提供给×××。
5、 数字语音转换为模拟语音
播放驱动器将缓冲器中的语音样点(480个)取出送入声卡,通过扬声器按预定的频率(例如8kHz)播出。简而言之,语音信号在IP网络上的传送要经过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数字语音封装成IP分组、IP分组通过网络的传送、IP分组的解包和数字语音还原到模拟信号等过程。
二、推动VoIP 发展的动力
由于相关的硬件、软件、协议和标准中的许多发展和技术突破,使得VoIP的广泛使用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这些领域中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为创建一个更有效、功能和互操作性更强的VoIP网络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VoIP飞速发展乃至广泛应用的技术因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 数字信号处理器
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执行语音和数据集成所要求的计算密集的任各。DSP处理数字信号主要用于执行复杂的计算,否则这些计算可能必须由通用CPU执行。它们的专门化的处理能力与低成本的结合使DSP很好地适合于执行VoIP系统中的信号处理功能。
单个语音流上G.729语音压缩的计算开销开常大,要求达到20MIPS,如果要求一个中央CPU在处理多个语音流的同时,还执行路由和系统管理功能,这是不现实的,因此,使用一个或多个DSP可以从中央CPU卸载其中的复杂语音压缩算法的计算任务。另外,DSP还适合于语音的活动检测和回声取消这样的功能,困为它们实时处理语音数据流,并能快速访问板上内存,因此。在本章节中,比较详细地介绍如何在TMS320C6201DSP平台来实现语音编码和回声抵消的功能。
2、 高级专用集成电路
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ait, ASIC)发展产生了更快、更复杂、功能更强的ASIC.ASIC是执行单一应用或很小的一组功能专门的应用芯片。由于集中于很窄的应用目标,故它们可以对特定的功能进行高度的优化,通常双通用CPU快一个或几个数量级。就像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SIC)芯片集中于快速执行扔限数目的操作一样,ASIC被预先编程、使其能更快地执行有限数目的功能。一旦开发完成,ASIC批量生产的成本并不高,被用于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这样的网络设备,执行路由查表、分组转发、分组分类和检查以及排队等功能。ASIC的使用使设备的性能更高,而成本更低。它们为网络提供增加的宽带和更好的QoS支持,所以对VoIP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 IP传输持术
传输电信网大多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因特网须采用的是统计复用变长分组交换方式,二者相比,后者对网络资源利用率高,互连互通简便有效、对数据业务十分适用,这是因特网得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宽带IP网络通信对QoS和延迟特性提出了苟刻的要求,因此,统计复用变长分组交换的技术发展为人们所关注。目前,除已问世的新一代IP协议——IPV6外,世界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了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这是一种基于网络层选路的各种标记/标签的交换,能提高选路的灵活性,扩展网络层选路能力,简化路由器和基于信元交换的集成,提高网络性能。MPLS既可以作为独立的选路协议工作,又能与现有的网络选路协议兼容,支持IP网络的各种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使IP网络通信的QoS、路由、信令等性能大大提高,达到或接近统计复用定长分组交换(ATM)的水平,而又比ATM简单、高效、便宜、适用。 IETF还地抓紧新的分组理理持术,以便实现QoS选路。其中正在研究"隧道技术"就是为了实现单向链路的宽带传送。另外,如何选择IP网络传输平台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先后出现了IP over ATM、IP over SDH、IP over DWDM等技术。
第一层是基层础,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骨干。IP层向IP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具有一定服务保证的IP接入服务。用户层提供接入形式(IP接入和宽带接入)和服务内容形式。在基础层,以太网作为IP网络的物理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 IP overDWDM却上最新技术,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密集波分多路复用(Dense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为光纤网络注入新的活力,并在电信公司铺设新的光纤主干网中提供惊人的带宽。DWDM技术利用光纤的能力和先进的光传输设备。波分多路复用的名称是从单股光纤上传送多个波长的光(LASER)而得来的。目前的系统能够发送和识别16个波长,而将来的系统能够支持 40~96全波长。这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每增加一个波长,就增加了一个信息流。因此可以将2.6Gbit/s(OC-48)网络扩大16倍,而不必铺设新的光纤。
大多数新的光纤网络以(9.6Gbit/s)的速度运行OC-192,在与 DWDM结合时,在一对光纤上产生150Gbit/s以上的容量。另外,DWDM提供了接口的协议和速度无关的特征,在一条光纤上可同时支持ATM、 SDH和千兆以太网信号的传输,这样和现在已建成的各种网络都可以兼容,因此DWDM既可以保护已有的设资,还可以以其巨大带宽为ISP和电信公司提供了功能更强的主干网,并使宽带成本更低和访问性更强,这对VoIP解决方案的带宽要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增加的传输速率不仅可以提供更粗的管道,使阻塞的机会更少,而且使延时降低了许多,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IP网络上的QoS要求。
4、 宽带接入技术
IP网络的用户接入已成为制约全网发展的瓶颈。从长期发展看,用户接入的终极目标是光纤到户(FTTH)。光接入网从广义上讲包括光数字环路载波系统和无源光网络两类。前者主要在美国,结合开放口V5.1/V5.2,在光纤上传送其综合系统,显示了很大的生命力。后者主要在目本和德国。日本坚持不懈攻关十多年,采取一系列措施,将无源光网络成本降低至与铜缆和金属双绞线相近的水平,并大量使用。特别是近年ITU提出以A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PON),将ATM与无源光网络优势互补,接入速率可达622M bit/s,对宽带IP多媒体业务发展十分有利,且能减少故障率和节点数目,扩大覆盖范围。目前ITU已完成了标准化工作,各厂家正在积极研制,不久会有商品上市,将成为面向21世纪的宽带接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主要采用的接入技术有:PSTN、IADN、ADSL、CM、DDN、 X.25和 Ethernet以及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列等。这些接入技术各有特点,其中发展最快的是ADSL和CM;CM(Cable Modem)采用同轴电缆,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但是不能双向传输,无统一标准。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Loop)独享接入宽带, 充分利有现有电话网,提供非对称的传输速率,用户侧的下载速率可以达到8 Mbit/s,用户侧的上载速率可以达到1M bit/s.ADSL为企业和各个用户提供必要的宽带,并极大地降低成本。使用较低成本的ADSL地区环路,现在公司能以更高的速度访问因特网和基于因特网服务供应商的×××,允许更高的VoIP呼叫容量。
5、 中央处理单元技术
中央处理单元(CPU)在功能、功率和速度方面继续发展。这使多媒体PC能够广泛应用,并提高了受CPU功率限制的系统功能的性能。PC处理流式音频和视频数据的能力在用户中期待已久,所以在数据网络上传送语音呼叫理所当然成为下一步的目标。这个计算功能使先进的多媒体桌面应用和网络组件中的先进功能都支持语音应用。
25 VoIP 的防火墙 /NAT 穿越技术
对IP地址资源需求的迅速增加超出了最初预期和设计的32比特(IPv4地址长度)。很多专家学者,尤其是IP标准领域的主导性国际组织IETF一直把IPv6看作是一种长期的IP地址短缺的解决方案,把网络地址翻译(NAT)看作是一种中短期的地址短缺解决方案。NAT的大量使用,使得在协议设计中将IP地址作为通信标志符的VoIP协议无法正常工作。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典型的穿越技术,有些还在发展中。比较典型的有:
·应用网关(ALG: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是最早出现的NAT穿越解决方案,在传统的NAT上进行协议扩展,使之具备感知SIP、H.323、H.324和MGCP等VoIP呼叫控制协议的能力,从而完成呼叫控制协议的解析和地址翻译功能。
·代理技术:是为缓解ALG方式所带来的现有NAT升级困难而出现的,它也是目前中国国内比较看好的一种NAT穿越解决方案,已经得到ITU-T的支持。
·隧道/×××机制:逻辑上由隧道客户端和隧道服务器两部分构成,隧道客户端和隧道服务器通过隧道协议建立一条隧道,实现信令和媒体流透明穿越NAT。
·MIDCOM技术:是为了解决ALG和代理技术所共有的可扩展性不强而出现的一种NAT穿越解决方案,采用可信的第三方(MIDCOM Agent)对Middlebox(NAT)进行控制,由MIDCOM?Agent控制Middlebox打开和关闭媒体端口。
·单边自我绑定地址(UNISAF: Unilateral Self-Address Fixing):RFC3424定义的UNSAF技术,可以让位于NAT后的一个客户设法发现位于NAT公网一侧的该客户的地址,然后让应用使用新学习到的地址而不是它自真正的IP地址。这样做需要在NAT公网一侧增加一个UNSAF服务器,并且修改客户端,以便让UNSAF服务器知道如何使用该UNSAF服务器,而真正的应用服务器并不改变,典型的UNSAF技术包括STUN,TURN等。
·服务器做NAT导航(SINN:Server Involvement in NAT Navigation):修改服务器,改变对应用的真正处理,这种改变可能会违反应用标准本身的规定。但在某些应用协议中,SINN技术允许不改变客户端或NAT就可以实现NAT的穿越。这种技术能否使用完全取决于应用层协议,通常会对客户端的行国有一个假设。典型应用就是SIP中的会话控制器(SBC)。
·协议扩展:是针对各个信令协议的特点,在信令消息中增加新的消息参数,或者对原有的呼叫流程进行改进,使之可以工作在NAT环境中。该方案的优点是无需对现有NAT设备进行改动,缺点是现有的终端和软交换设备、网守和SIP服务器等控制设备需要同时进行扩展。因此协议扩展时应重点考虑协议的向下兼容问题,以保证与示扩展的终端的完整互通性。
·IPv6:如果一种穿越技术需要修改全部的相关部分,那就是IPv6了。
25 VoIP 进行 QoS 的保障技术解决方案
VoIP业务的QoS保障措施是当前业界探讨最多的话题,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建议了数种支持QoS的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有:综合服务(Int-serv)/资源预留协议(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业务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等。电信运营商也根据自身网络的特点采用了一些措施。以下是 有关措施的介绍:
1.综合服务/资源预留协议RSVP
IETF定义了RSVP(资源预留协议)及相应的系列协议,是IP路由器为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向前迈进的具有深刻意义的一步。传统的IP路由器只负责包转发,通过路由协议获得邻近路由器的地址,而RSVP则类似于电路交换系统的信令协议一样,为一个数据流通知其所经过的每个节点(IP路由器),与端点协商为此分组流提供质量保证。
该策略提出了两种服务:一种是保证型服务,能够提供完全保障的服务,用于需要低延时的业务;另一种是负载受控服务,提供一种类似于网络低负载下的尽力而为的传递服务。RSVP协议一出现,便获得广泛的认同,基本 基本上被认为较好地解决了资源预留的问题。但由于RSVP实现起来很复杂,因此该种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又难以推广。
2.区分服务(Diff-Serv)
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俗称差分法),是IETF新推出的一种QoS策略:在Ipv4包头(TOS)中有一个3位的区域用以标识此IP包的优先级(可定义8个优先级状态),据此优先级,IP路由器可决定不同IP包的转发优先顺序。也就是IP协议至制定之日起,就已经为日后提供更好的QoS预留了机制保证。但由于传统IP网络对带宽保障的“尽力而为”,仅在TOS中设定优先等级保障QoS措施虽然有线路利用率高的特点,但具体的效果难以预测。
区分服务(Diff-Serv)区域的主要成员有:核心路由器、边缘路由器、资源控制器(BB,Bandwidth Broker)。在区分服务(Diff-Serv)中,网络的边缘路由器对每个分组进行分类、标记DS域,用DS域来携带IP分组的需求信息。在网络的核心节点上,路由器根据分组的DSCD选择相应的转发处理。资源控制器BB配置了管理规则,为客户分配资源,可以通过服务等级协定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与客户进行相互协调以分享规定的带宽。通过网络的边缘路由器对分组设置DS域以及接纳控制功能可以实现一系列的服务:加速转发(EF,Expedited Forwarding)服务、确定型转发(AF,Assured Forwarding)服务和优先级(CS,Class Selector)服务。加速转发服务的延时和延时抖动很小,主要服务于峰值速率恒定的实时业务,如VoIP、视频会议或×××中的虚拟租用线。
区分服务(Diff-Serv)的策略可采用渐进式逐步实施。区分服务(Diff-Serv)是当前较为看好的一种IP网络QoS策略。
3.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PLS
MPLS被称为是下一代最具竞争力的通信网络技术,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技术。它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了连接模式的特性,减少了网络的复杂性,兼容现有的各种主流网络技术,能降低50%的网络成本。在提供IP业务时能够确保QoS和安全性,并具有流量工程能力。
不仅如此,MPLS也被用来解决×××的扩展和维护成本问题。MPLS把选路和转发分开,由标签来规定一个分组通过网络的路径。MPLS网络由核心标签交换路由器(LSR)、边缘标签路由器(LER)组成,其QoS是由这二者共同来完成。
由于宽带管理的引入,MPLS将使传统IP网络“尽力而为”的状况得以改变。 另外,采用更快包转发速率的路由器和更宽的带宽也是解决IP网络QoS的措施。更宽的带宽就是经常听到的“带宽保障QoS措施”,也就是这些运营商利用其带宽资源,为VoIP业务开辟了一个相对“资源无限”的环境,从而使QoS得到较好的保障。如中国电信、网通等运营商采用的VoIP业务网与Internet业务网隔离的方式,为VoIP业务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带宽预留。
在实际应用中,实施VoIP业务的QoS保障措施,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技术策略,决不能仅关注技术策略而忽视如网络规划、优化对IP网络的QoS的重要影响。
26 VoIP 从桌面起步
“新VoIP系统的价格高低取决于用户所选择的IP电话终端”,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说法有些危言耸听,但事实确实如此,而且更重要的是,IP电话的质量还将影响最终用户对系统的接受程度。从一些成功部署VoIP用户的经验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VoIP进程往往是从桌面终端的选择上开始起步的。 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一部好的IP电话是用户从传统通信系统向IP网络通信迁移的开始。同样经过大量的应用事实验证,已经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在选择购买IP电话时,用户需要考虑“FLIP”,即IP电话的机型、位置、互操作性和性能。 什么是好机型 对在一些部署不成功的企业采访,经常能够听到使用者抱怨“电话的铃声让人讨厌”;“电话外观和机身过于蠢笨”;“不能简单地进行配置”等原因。如果资金充沛,理想的机型选配方式是让用户从多种设计选项中进行选择。如果企业必须控制费用,大批量购买前,最好对几个机型进行试用,争取多数使用者的接受和认同。 位置决定一切 应用决定位置,位置决定IP电话的功能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能。IP电话本身没有区别,但是使用者不同,他们需要的功能也就不同,购买电话前应进行细致的计算以确定不同电话所属的位置,这样购买者才能清楚地知道,使用者需要的是IP电话的基本特性、管理特性,还是那些“适合控制台操作员应用”的特性。因此,购买前首先要做到对“每一部电话机打算用在哪里?”成竹于胸。 大多数电话机放在雇员的办公桌上;一些电话机放在公共区域,如餐厅、接待区、收发室和装货站台。这些电话机应当至少具有可显示主叫方ID和当前呼叫状态以及保持呼叫的功能。来电显示屏、音量控制、保持和转移呼叫等硬件功能应当是必须具备的。许多基本的电话机还具有用于语音邮件的消息等待指示、带有背光显示的可调节屏幕以及至少5个用于重拨和快速拨号的可编程键。对于那些“高需求”用户、经理和主管人员将需要更高级的机型:配置用于转移呼叫与召开电话会议的更多可编程功能键以及额外的线路和桥接接入(bridge appearances)。这类电话可能用全图形显示屏代替多行LCD,并具有内置的全双工扬声器,就像Polycom SoundPoint IP 500那样。该产品有3个呼叫和桥接接入、13个可编程键、160×80像素图形显示屏和全双工扬声器。Cisco的7960G和ShoreTel的IP 560是另两种同类型产品。高端电话的性能在支持用户数字网络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高端产品的价格也比较高,一般在数百美元以上。 服务员电话是为需要建立会议桥路、接通来电和转接呼叫的控制台操作员准备的。服务员电话机需要尽可能多的线路和桥接接入,因此它们通常配备厂商的软电话应用程序来使用PC界面。软电话增加了用于快速拨号的可编程键,接线员只需点击一下鼠标就可查看整个企业通信录,并且接线员可以将呼叫接入拖放在用户对象上。 互操作性 许多VoIP系统提供与基于标准的IP电话的互操作性,并包括对H.323和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的支持。但是,更广泛的行业信令标准是SIP(会话发起协议)。SIP使端点可轻松地互相通信,无需专有网关或转换服务。Avaya等厂商已经全面支持SIP。使用SIP电话将使终端能够与其他SIP兼容设备(如会议终端)以及应用(如IM和出席管理)的集成变得十分容易。例如,Nortel的电话系统支持多媒体桌面和小组会议系统。Siemens则利用Microsoft的Real-Time Communication Server提供出席管理功能。Avaya的4602SW电话为SIP兼容设备,它不但具有高端IP终端的所有特性和功能,而且价格更便宜。 网络性能 VoIP系统对网络性能相当敏感。一方面,VoIP增加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可能影响WAN链路上的其他企业应用。而另一方面,具有高时延或延迟的繁忙的网络将导致谈话的断续,使呼叫质量下降。大多数IP电话支持像G.711、G.729和G.723这样的标准编×××。这些编×××对语音进行采样,在传输时对语音进行压缩,然后在接收时对语音进行解压,来节省带宽。G.711编×××利用PCM(脉冲编码调制),在IP上以大约80 Kbps的速度对语音进行采样和传输。如果带宽有限,G.729编×××将语音压缩到大约40Kbps,但处理压缩算法增加了时延。G.723编×××对语音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压缩,因而增加了终端之间更大的时延。 如果用户希望在不增加时延的情况下节省带宽,一定要保证使用的编×××支持VAD/SS(无声抑制语音激励检测)。无声抑制通过过滤背景噪音和只在有人讲话时传送数据包来减少带宽的使用。
 
企业IP电话选型参考
●     要确保电话易于升级和利用TFTP服务器进行配置。
●其他有助于管理电话的特性包括呼叫日志、诊断性呼叫质量信息以及在需要时将电话端口调节为半双工或全双工的手工设置。
●在一些情况下,像交换机或PC这样的中间设备可能不能自动检测电话的连接,因此需要手工调节。
●IP电话创新更加值得在选购时多加留意。例如,Mitel Networks的5230 IP可以全面与PDA集成,甚至可以作为PDA的驳接站使用的功能。这将激活PDA上的电话特性,使电话功能从一台设备转移到另一台设备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