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19周五《象与骑象人》《瞬变》读书笔记

维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他那本名为《象与骑象人》的书中类比:我们身上情绪化的一面,就是一只“大象”。而我们身上理性化的一面,则是这只大象的“骑象人”。这位骑象人坐在大象的背上,享有支配权,看上去是大象的主宰者。但是事实上,这位骑象人的控制权却是不稳固的。因为跟这只大象比较起来的话,他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每当这只6吨重的大象不愿意按照他所指出的方向前进的时候,这位骑象人就会失掉主动权,并被彻底打败。对于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大象打败骑象人,是我们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 

乔纳森将自我比喻为骑象人与大象。这个比喻的灵感来自于作者骑马的经验。有一次作者骑马郊游,开始,他觉得马是由自己控制的,很洋洋自得;突然,峰回路转,来到悬崖边上的时候,他吓傻了,忘了怎么驾驭,而他的马却在他什么也没有做的情况下,继续前行,并没有失控而掉下深渊。作者一身冷汗之后,忽然有了顿悟:你坐在马背上,似乎动动缰绳就能指挥马转弯,行走,前进后退,但只是马愿意听你的时候这样做才有效;如果马有自己的想法,你根本没办法。实际上,马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你的指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作者顿悟之后马上又有了联想:人类的自我形象不就是一个骑在马上的骑马人吗? 
    接下来,作者从联想回到了思辨,他用科学的语言对此进行了阐述。从心理学角度说,人是复合体。人不仅是心灵肉体、左脑右脑、情感理智的复合体,最重要的还是自动化系统和控制化系统的复合体。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心理受控制化和自动化两套系统的双重控制。是理智的,也是情感的;是有意识的,也是无意识的。也许在作者看来,人在某种程度上,不可控的倾向更为突出,于是他把马换成了大象——控制化系统就是一名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指的就是理智,有意识、控制后的思考;除此以外的,包括内心感觉、本能反应、情绪、直觉……等等就是大象。作者的结论是:所谓的自我就是骑象人与大象的组合体。 

人生怎样才能快乐?作者的答案是:爱与工作。这其实是前人的智慧。佛洛伊德一百年前就说过;托尔斯泰也说过差不多的话:“只要人知道如何工作,如何爱人,人就可以在世界上过一个精彩的人生”。作者对此做了补充,他分析说,大部分人对工作有三种态度:差事,事业,天职。但这种划分和工作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公司的高管可以把工作当差事,一个医院的勤杂工却可以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天职。关键在于:你认为工作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1. 象与骑象人的基本原理:大象(情绪)负责绝大部分工作,而骑象人(理性)仅仅扮演着顾问或者仆人的角色,只有在充满情绪的大脑运作顺畅时,我们的理性才得以运转。 
    象的层次:身体、右脑、非理性、潜意识、自动化、难于控制 
    骑象人的层次:心灵、左脑、理性、意识、控制化 

2. 控制化和自动化理论:
1) 大象包含我们内心的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这些都是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要件,而骑象人是有意识的、控制后的思考
2) 大部分的心理历程都是自动发生,无需我们有意识去注意或者控制它,尽管我们有时候会察觉到流动的“意识流”,但是它是遵循自己的联想规则,无需费力引导。以此相对的控制化处理过程相当费神的,我们一次只能有意识地思考一件事情,若两者直接对抗,最终结果必定是自动化取得胜利。
3. 情绪智商:了解节制自己的感觉与欲望的能力。比如,那些能够抵住糖果一时的诱惑而获得更多的糖果的小孩,并不是单靠意志力,而是运用自己有限的自制力来转移注意力,一个情绪智商高的人,其内心的骑象人必然技巧高超,懂得在不跟大象的意志直接起冲突的情况下,有技巧地分散大象的注意力,把大象安抚得服服帖帖。

4 为什么大脑尽力不想某样东西的时候,这样念头却排山倒海地涌入脑海中?
1) 当控制化处理过程企图影响大脑思考(不要想某个东西)时,它其实已立下一个明确的目标。每当我们追求目标时,心理有一部分便会自动监控进度,以便进行必要的修正或指导目标达成与否。当目标是行动目标时(比如准时到达机场),大脑的反馈系统就会运转良好,而目标是心理目标时,大脑反馈系统就会出问题,因此自动化处理会不断进行自我检查,结果这个念头马上跑出来。
2) 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参加宴会的脑海中的想法是“不要出丑”,自动化处理过程就会开始搜寻任何与蠢事有关的蛛丝马迹

5 两人对某事的意见相左时,其实是感觉在先,后来再来编理由反驳对方。大象决定对错, 美丑,而骑象人拼凑出语句,把自己反驳的理由告诉对方,充当律师的角色。

 6 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诠释,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大多数的顿悟只是三分钟热度,唯一的方法就是重新训练大象,而不是说服骑象人 
   1)冥想。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想法,专注凝神,头脑放空。冥想就是要改变自动化思考过程,驯服你心中的大象。当你解除心中的依恋,就表示你驯服你心中的大象。 
   对佛陀来说,心理依恋就像在赌轮盘一样,是别人在转轮盘操控这场赌局:越沉迷其中,就输得越惨。惟一的致胜之道就是离开赌桌。离开赌桌,不去在乎人生起落的惟一方法就是:冥想,驯服不安的心。你放弃赢的快乐的同时,也就放掉了输的痛苦,而后者绝对高于前者。 
   2)认知疗法。沮丧的人有三种认知,即“我这个人很糟糕”,“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我的未来毫无希望”。沮丧忧郁的人脑中的自动化思考,常充斥种种毫无建设性的灰色念头,尤其事情出错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 
   认知疗法最重要的是,训练病人掌握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指出扭曲之处,之后找出替代方案及更正确的思考方式。认知疗法成功之处在于,它教导骑象人如何训练大象,而不是直接跟大象说理,把大象打败。 
   只有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自动化的思考过程,才能在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情绪风格。事实上,很多心理治疗师把认知疗法和行为主义所主张的技巧结合起来,创造出现今我们所称的“认知行为疗法”。 
   3)百忧解。百忧解是我们一般所称的“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抵制剂(简称SSRI)”类抗抑郁症的药物,这类药包括:Paxil, Zoloft, Celexa, Lexapro等。百忧解先进入神经突触,但它是选择性地只影响使用血清素作为神经传导的突触。一旦进入这类神经突触,百忧解就会抵制再吸收的过程。服用百忧解的人,脑部某些神经突触的血清素会比较高,所以相连的神经元的反应就会比较频繁。 
   另一种有关百忧解的说法则是,百忧解提高了大脑海马神经成长激素的浓度。因为显现负面情感风格的人,其血液中的压力激素浓度通常比较高,这些压力激素一高,很容易把海马中重要的细胞给杀死,而海马的功能之一就是切断会杀死自己的压力反应。所以,显现负面情感风格的人,其脑部的海马可能常常受到轻微的神经伤害。 
   目前我们不是很清楚百忧如何发挥效用,但我们知道它真的有效:不管是哪方面的心理疾病,如沮丧,焦虑所引起的失调,恐慌症,社交恐惧症,经期前焦虑失调症,饮食失调症及强迫症等,百忧解的效果都比安慰剂或非治疗性的控制组更好。 
   但大众对百忧解存在争议主要是两点:第一,这是抄捷径的做法;第二,百忧解不只能舒缓症状,有时还会改变病人的个性。 

7人格可分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即“基本物质”(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这上),第二层次是“个别性调适”(包括个人目标,防卫与适应机制,价值观,信仰等),第三层次是编出“人生故事”,所谓的人生故事就是:在时间长河中,人从自己经历的无常变化中所主观编出来的故事,没有这些人生无常,悲欢离合,是编不出精彩的人生故事的。 
   人们在“个别性调适”这个人格层次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大抵可分成四大类:工作及成就,人际关系及亲密关系,宗教及精神生活,生产力(对社会的贡献及留给社会的遗产)。 
   
 8 人生出现危机时,我们面对危机的方法可基本分成三种:积极面对(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重新评估(先把自己的想法理清,再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做法),逃避(否定或逃避事件的发生,或借酗酒,毒品等来麻醉来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 
   具备基本乐观人格特质的人(第一层次的人格特质)会发展出一套因应之道(第二层次的人格特质),两者会在积极面对与重新评估之间交替出现。 
   
9 逆境后能否成长,不在于乐观的心态本身,而在于乐观的人很容易便能找出事件的意义。 
   任何人都能从逆境中获益,只是悲观的人得多费点劲,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步骤,通过自我引导心理慢慢走向正途。第一步,碰到逆境之前,先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第二步,珍惜并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三步,宗教信仰与宗教仪式能帮助我们成长,因为宗教信仰与仪式不仅直接让我们找到事件的意义,也同时强化我们的社会支持;最后,不管你是否做好准备,一旦人生出了问题,事件发生几个月后,一定要记得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感受。一五一十的写下事件过程,然后在做结论前,好好回答这两个问题: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自己能从中汲取什么好的教训? 
10知识的分类:显性知识(explicit)及默会知识(tacit) 
   显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的,有意识说出口的,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事实。默会衰乱是过程的(强调“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知其然”),要取和这类知识不需要别人帮助,而是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默会知识存在于大象之中,它是大象自人生经验中日积月累磨炼出来的技巧。而且默会知识会随时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智慧来自默会知识。 

0. 改变的基本框架:
- 给骑象人提供方向。表面上看上去貌似冥顽不化,但其实是缺乏清晰的目标所致,因此要提供清晰无误的方向。
- 让大象动起来。表面上看上去懒散,实际上却经常是因为已经筋疲力尽。骑象人不可能强迫大象去完成它的目标,因此非常关键的一点是你要让人们头脑中感性的一面参与进来。
- 形成具体的路径。看上去像是人的问题,实际上却经常是外界环境的问题。我们把外界环境成为“路径”。当你能够形成具体路径的时候,不管骑象人和大象到底怎么样,改变都会更加容易一些。
帮助骑象人:为你的改变找到闪光点:
1. 大脑的欺骗性:只要让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去认识一个问题,就能够把一个难以实现的改变变成一个容易实现的改变,要改变某人的行为,你需要改变此人周围的环境 。
(case:对于型号不同的两桶爆米花,尽管爆米花受潮、且量足够多,但拿型号大的人们还是多吃了53%,并且他们都认为是自己的食欲决定了研究结果而非爆米花的型号。)
2. 意志力是一种可耗尽的资源,研究发现,先前被要求用自制力拒绝诱惑的人再另一件事时自制力下降。
3. 骑象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可能会困在原地打转止步不前。骑象人喜欢思索和分析,而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的是,他的那些分析的关注点总是问题而不是亮点。
4. 问题的规模与解决方式的微小程度之间,存在着一种清晰无误的不对称性。问题很大,但解决方案却可能很小,正是这种不对称性,让骑象人对进行分析的偏爱导致原地踏步。
5.关注亮点。成功的案例以及闪光点不但能够提供改变的路线图,还能够提供希望。
帮助骑象人:找出关键的步骤:
6.做出决策需要骑象人负仔细管理和进行自我控制,能量很快被耗掉。提供的选择越多,就越容易变得筋疲力尽。
7.改变带来了一系列新选项,又造成了新的不确定性。含混不清是改变的大敌。
8.任何成功的改变,都需要将目标“翻译”成为具体行为这一过程。
帮助骑象人:让骑象人找到改变的方向
9.骑象人为了获得长期回报而做出短期牺牲,而大象则满足于眼前。
10.当你描绘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目的地之后,你就帮助骑象人克服了一系列弱点中的一个。这个弱点就是,他不知不觉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迷失自己。
11.对于骑象人来说,不断地分析问题会比真正去解决问题给他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12.改变的敌人——合理化趋势。大象非常渴望某些东西的时候,骑象人就会变得不可信赖,他回破坏人们给自己定下的规则并寻找合理化的理由。
13.明确的目标(SMART:明确、可衡量、可实施、有相关性、即时)既能够告诉骑象人目的到底在何方,还能让大象明白为什么前往这个目的地是值得的。
14.假如担心这种“使违规变得合理”的可能性的话,就要把目标中含糊不清的因素消灭干净,你需要提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目标。
15.不要企图每一步都是事先预定好的,只要你走到下一步,情况早已发生改变,你只需清楚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开始与结束),现在处于哪里。
管理好的你的大象:让它找到感觉:
16.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分析——思考——改变的模式似乎行得通,然而,未来是不确定性的,更合理的模式是:观察——感知——改变。
17.改变与一个人是否理解无关,而是与他的情感相关。这是这种认同感,使我能够做到、真正负起责任来。
18.进行自我评估的时候,大象倾向于以最乐观的方式来诠释现实,这种“成功的幻想”让人们更难以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
19.我们需要去制造一种恐惧或者焦虑的感觉来,这众负面情绪能够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起来。
管理好你的大象:降低改变的门槛
20.与从一段更短但是需要从头开始的路程相比,人们觉得自己更有动力去走完那些虽然更长但是已经走了一部分的路程。想让人们变得更有动机采取行动的方式之一在就是让他们觉得:跟他们的设想相比,他们已经更加接近于完成这项任务了。
21.不敢改变的一个原因就是害怕——为了成功,我们必须做得彻底,而需要做的事情看上去太多了。
22.“5分钟打扫房间法则”:一旦你开始打扫房间了,你就很可能不会在5分钟之后真的停止打扫。你回惊讶于情况改善的速度有多么快,也会开始骄傲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
23.假如人们正在面临一项棘手的任务,而他们的本能反应又是逃避的话,你就必须把整个任务进行分解。把改变的门槛降低,让任务小到可以让人们获得胜利的程度。
24. 一个微小的胜利降低了它的重要程度(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降低了要求(这就是所需要做的事情了),还提升了人们对于自身水平的认知(我也能够实现)。这三个因素能够使改变变得更加简单。
管理好你的大象:增加你的人气
25.”定型“心态的人倾向于避免接受任何挑战,而”成长型“心态的人则相信能力可以通过练习来增强的。
26.在进行改变的时候,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自己和其他人一些基本的事实:我们大脑和能力都像是肌肉i样,通过练习都能够变得更加强壮起来。
让大象找到新的道路:改变外部环境
27.基本归因误差:我们错误地将人们的行为单一地归咎于他们自身的本性,却忽略了他们正处于的环境。
28.整个环境中的一点扭转都会给行为带来绝大的变化。
让大象找到新的道路:形成新的习惯
29. 行动触发器:在你遇到一个明确情景时,你做了一个决定,要去实现一个明确的行动计划
30.行动触发器的价值在于:这意味着我们事先做好了一个决定。情景-行动的循环中,不存在什么有意识的深思熟虑,而这也能够避免损耗骑象人用于自控的精力。
31.当人们事先做好决定之后,他们就把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决定权交给了周围的环境。从本质上来讲,是骑象人通过把决定权交给环境从而战胜了大象。
32.行动触发器所起到的作用,是创造一个”即时习惯“。
33.清单能够将扭转环境及建立习惯这两种措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一个复杂的环境当中,清单能够帮助人们避免出现盲点。
让大象找到新的道路:来自同伴的压力
34.在个体及群体层面,行为都是具备传染性的。
35.你之所以如此有作为,是因为你看到了身边的人也在如此作为。

改变看起来总是那么难,因为既有现状让人感觉稳固,而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性,跳槽?去哪?干什么去?下一份工作比这还差怎么办?这种歧义会耗尽我们的精力,不可遇见的未来让我们恐惧,所以很多人暗自决定“还是躲起来啥也不想走现在走熟的路吧。”
人们总是在发生危机不得不改的时候才去改变,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人为的去制造出一种恐惧或者是焦虑的感觉来。(比如任正非的管理哲学,恐惧早就伟大,给大家灌输“现在上下弥漫着一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国民党风气”的思想。)
负面情绪总是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你看,数不尽的小说因为聚焦于婚姻问题而获得盛名,而从来没有一部成功的小说是有关幸福婚姻的。假设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当一个丈夫忘了其妻子的生日之后,妻子却给丈夫一个香吻而且说:“在过去的14年时间里面,你有13次都记住了我的生日!这真棒!”利用好负面情绪,让生活更美好,让改变更简单。

实验一:
一场电影,免费提供爆米花给观众,有大桶有小桶。结果电影结束时,拿到大号桶的人比拿到小号桶的人多吃了53%的爆米花。 (所以?从源头做起,防患于未然。)
实验二:
跑跳闹钟:在开始响铃之后便跑离你的床头,在卧室跑来跑去,强迫你起床将其关掉。仅头两年内以50美元单价卖掉3.5万个(自然不可能发生在中国)。看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理性告诉我们应该自控,应该起床,可非理性却让我们感觉仿佛再睡上短短几分钟,人生就别无所求一般。
自控,自控,听起来好像只属于学霸们成功人士之类的群体。自控能力是一种可耗尽资源,打个庸俗的比喻,当你作为一个直男,前一秒刚忍受住内心的煎熬拒绝了一位秀色可餐的美女的投怀送抱,后一秒面对飞来横财时,你更容易忍无可忍而将其据为己有。
看看实验三:
两组肚子已经有些饿了的学生进入一间屋子, 桌上放着两只碗,一只装着香溢扑鼻的新鲜的巧克力曲奇,一只装萝卜块,一组被要求每人吃几块巧克力曲奇,另一组被要求吃几块萝卜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效果很好,大家都很听话,很有自制力。紧接着另一组实验人员进入,要求测试他们的解题能力,列出一系列谜题,自然这些谜题是无解的。结果,吃巧克力曲奇那组坚持了19分钟 ,而吃萝卜块忍住不吃巧克力曲奇的那组仅仅尝试了8分钟就放弃了,他们刚才被消耗了太多的自控力。这就好比肌肉,一开始充满活力,随着练习的增加,肌肉会变得很疲劳,最终歇菜。(所以,想要改变想要坚持,就不要让其他事情耗掉太多的精力?)


指明方向、干掉决策瘫痪,明确步骤

当你同时面对华为、宝洁、微软中国、google、锤子手机等等企业一同递过来的offer时,你纠结了,惆怅了,抓耳搔腮,唉声气,此谓幸福的烦恼,其实是贱。好吧,有个专业术语,叫“决策瘫痪”。(So,知道你的目的地不?)
“划船、游泳、逛街还是郊游?”“面包、话梅、薯片,哇鲜橙多买二赠一、可乐买二送一!唉,买什么好呢?”每次逛完超市,都跟考完一场试一样……下一次别再给一堆选择让你追的姑娘挑了,直接告诉她该咋地咋地就ok了。
表面上的顽固不化经常是因为缺乏清晰的方向所致,减肥?你不应该仅仅告诉自己要吃的健康一点,吃的素一点,而得清晰明确,不吃猪肉,只喝脱脂牛奶。想让你下属下一次把工作做的更细致一点?傻不拉几的命令他:“下次仔细一点!”只会让画面循环往复,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第一,你该怎么样,第二,你该怎么样……”规划处清晰明确的步骤更容易让其改变。知道为什么二逼无比的约姑娘时说“去你喜欢的地方,去你想去的地方”是一件多么傻的事了吧?

情感认同是改变的第一生产力

在一个高档社区,一个研究人员挨家挨户告诉各位户主,自己是一个“安全驾驶”活动的志愿者,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在自家草地上插一个“小心驾驶”的广告牌(外形很难看),结果被83%的人拒绝。
而在另一个小区,另一位志愿者先要求户主们在他们的房子或车子上贴一个很小的“安全驾驶”的标志,标志还不足明信片大小,户主们都同意了,过两周,志愿者再去提需求插广告牌,76%的户主都接受了。
第三个小区,志愿者要求他们在“保持xx美丽”的倡议书上签名,户主几乎全签了,两周后,他们同样被要求插广告牌,结果竟有50%的人同意。你无法想象“保持xx美丽”与小心驾驶有什么关系,可他们确实这么做了,签字让他们自觉有了责任感,情感上的触动延伸到了其他看起来不相干的事儿上。
说白了就是情感绑架,一发不可收拾。应用到自我改变上,一是主动寻找洗脑机会(心灵鸡汤啊、励志瓦罐汤啊什么的),二是自我洗脑(主动的自我暗示激励)。想象一下传销人士,再看看脑残粉们的行径,就知道情感认同威力多么巨大了。


寻找成功案例,山寨之

“啊!,这个孩子无药可救了!”“唉,我跟我老公天天吵架,没法过了!”在我们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们已然绝望了。但是真的神仙也难救了么?你有想过这孩子不闹腾安静听话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没?有想过你跟老公在少有的和平相处的那段时间里有啥异常没?
一个酗酒者或许应该被这样提问:你最后一次能够保持清醒一两个小时在什么时候?或者一对长期不和的夫妇中,妻子应该被这样提问:你最后一次觉得自己的丈夫正在全心全意聆听你讲话是在什么时候?
在每个问题中,都有一些例外的情况,而一旦这些例外情况被找到,分析后复制山寨,看起来是不是会比无头绪苦想容易很多呢?(寻找成功案例,我们在山寨电子等产品上已经如此在行了,用到生活中,自然也应不在话下,我怎么想到了《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分解目标,那啥,不积跬步不能到很远

“两百斤体重,唉,离150还有50斤呢。”想到这整个人都不好了,于是泄气了。
“这么厚一本书,要多久才能啃完啊!唉,算了。”说完丢掉书,继续玩电脑。你过于高瞻远瞩,把目标订的太高,总是让自己死在起跑线上。其实跟继续相比,开始一项你不愿完成的任务是更艰难的部分。看到满是脏东西的房间,你应该告诉自己“就把桌子旁边首饰一下吧,5分钟的事。”其实一旦开始,很多时候你惊讶的发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你居然把房间扫干净了。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一次次这样开始,慢慢就会习惯。分解难题,每个部分看起来都变和善了。对于一个酒鬼,让他马上决定一辈子杯酒不沾,听起来就觉得荒谬,而接下来一天不喝酒的目标看上去就靠谱多了。


改变环境

为什么会有些孩子故意违规?因为他们通常会有一种幻觉:大家把敢这门做的人当英雄。现在需要做的只是让其他人对这种行为表示不齿和厌恶。
设计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那些自己理性不愿做的事儿不仅仅更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戒掉泡网的习惯,直接不联网才是上策;买个IPAD本来是想看书的,结果拿起就开始了游戏,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把IPAD换成kindle,只能看书,啥其他的都干不了。让犯错变得不可能是遏制犯错最好的方法。这不止是把困难扼杀在摇篮里,是直接干掉精子,让困难无法诞生。
寻找伙伴:群体的感知力。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会模仿其他人的一系列行为,尤其是在环境不熟悉或是情况不明朗的时候,我们更是会亦步亦趋。调查显示,当在酒店毛巾上放上一张写着“此酒店绝大多数客人在居住期间至少会将毛巾重复使用一次“后,毛巾重复使用率提高了26%。他们接受了群体信息。

一旦改变开始,它就会不断自我强化。“简单暴露效应”:你越接触某事物,你就越喜欢它。当埃菲尔铁塔刚建成时,巴黎人对其恨之入骨,觉得这个丑陋的东西有辱城市形象,如今,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为巴黎人脸上的荣光了。 所以,多坚持一会儿。
如何改变?
   1)给骑象人提供方向
   a. 勾勒关键性步骤
   b. 指出目的地
   c. 复制成功案例
   d. 寻找闪光点
  
   2)让大象动起来
   a. 把改变的门槛降低
   b. 寻求认同感
   c. 找到感觉
   d. 让你的人成长
   e. 给自己人以信心
   f. 建立身份感
   g. 构建成长心态
  
   3)构建环境
   a. 形成一种习惯
   b. 重视周围的人作用
   c. 塑造环境
   e. 运用/借助群体的力量
   f. 打破环境
   g. 扭转环境
在进行改变的时候,我们需要一次有一次地提醒我们自己和其他人一些基本的事实:我们的大脑和能力都像是肌肉一样,通过练习都能够变得更加强壮起来。我们都不是天生的滑板好手、科学家和护士,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成为这些人。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忍受这中间的苦楚,则源自我们能够以这样的身份进行生活的渴望。我们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让我们进行着必要的改变。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