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设计模式与状态设计模式相类似。我们提到过,状态设计模式包含一个状态对象,该对象封装一个上下文对象的状态。策略设计模式包含一个策略对象、该对象与状态设计模式的状态对象相类似。它们之间的关键不同在于:策略对象封装算法而不是状态信息。
比如说,java.awt.Container组件实现了策略设计模式,它将LayoutManager设计成策略对象。在包java.awt中,类FlowLayout、BorderLayout、GridLayout实现接口LayoutManager。每一个类通过使用方法addLayoutComponent而将GUI组件添加到Container对象中----但每一个方法运用一种不同的算法来显示这些GUI组件:FlowLayout以从左到右的顺序显示组件;BorderLayout将组件显示在五个区域中;GridLayout以行列格式来显示组件。
类Container包含一个LayoutManager对象(策略对象)的引用。因为接口对象(即对LayoutManager对象的引用)的引用可以保持对实现该接口的所有类的对象(即FlowLayout、BorderLayout或GridLayout对象)的引用,这个LayoutManager对象可以再任何时间引用FlowLayout、BorderLayout或GridLayout对象。因此,类Container可以通过方法setLayout来改变这个引用,从而在运行时选择不同的布局。
意图:
定义一组算法,封装他们,并使得它们能够互换。策略设计模式使得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动机:
一个对文本分行的例子。有很多算法可以将一个文本分割成行。将所有的这些算法硬编码到需要他们的类中是不可取的。原因如下:
1,如果客户将分行的代码写入自己的客户端,客户端将变得非常复杂。这将使客户端变大并且变得难以维护,尤其是支持多种分行算法的时候。
2,不同的算法在不同的的时候使用才是适合的。我们不想在我们不用某些算法的时候仍然支持它。
3,当分行算法是客户端的代码的时候,我们添加新的分行算法和修改原来的分行算法都变得很困难。
我们可以通过定义封装不同的分行算法的类来避免上面的问题。
客户对象包含一个策略对象的引用。当客户对象需要分行时,就把这个任务交给策略对象,由策略对象来完成。客户对象可以再构造时决定由那个策略对象来执行分行。
实现:
客户类:
class Composition {
public:
Composition(Compositor *);
void Repair();
private:
Compositor * _compositor;
};
void Compostion::Repair() {
int linenum;
linenum = _compositor->Compose(); //调用分行算法compose
}
策略类:
class Compositor {
public:
virtual int Compose() = 0;
};
class SimpleCompositor : public Compositor {
public:
SimpleCompositor();
virtual int Compose() {
//具体实现
}
};
class TextCompositor : public Compositor {
public:
TextCompositor();
virtual int Compose() {
//.....具体实现
}
};
class ArrayCompositor : public Compositor{};
主程序:
如果想使用某个分行策略,就用这个策略去实例化文本。例:
Composition * quick = new Composition(new SimpleCompos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