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作为喝茶的工具,其神奇之处,只是表现了它的实用层面。但是,紫砂壶还有很多文化上的讲究,它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
小小紫砂壶,能把中华文化的很多奥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紫砂壶身上,我们可以形象地了解中国文化。紫砂壶很好地阐释了中国的阴阳与五行的概念,紫砂壶还是中国人美好愿景的重要载体,另外,紫砂壶对中庸,对道法自然等文化理念,都有着直观的体现。
小小紫砂壶,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呢?<?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康尔教授说,紫砂壶的文化含义,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谈。
首先,它适应并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转型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喝茶的民族,常言说得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还有一个版本,叫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是七件事,还是七件宝,都有一个茶字。有些老茶客认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乾隆皇帝视茶如命,他开过这样的金口,朝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好茶好到这个份上,古代的文人墨客,对于茶的吟咏与赞美,那可是多了去了。
唐代诗人卢仝,号称玉川子,他诗风浪漫,好茶成癖,写过一首名诗,俗称七碗茶,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有这么几句: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看来吃茶,只能吃七碗。到了第七碗,人都飞起来了。这首诗后来传到日本,成为日本人建立茶道的一个理论依据。日本人现在喝茶,也讲究有七种感觉,七种境界。
中国人不仅喜欢喝茶,有时还喜欢斗茶。斗茶又称茗战,始于唐代,源于福建山区的茶乡。每年春天,茶农,茶商们一起检阅劳动成果,比试新茶的一项赛事。比赛规则大致是这样,先比茶汤,就是比茶水的颜色,通常的标准是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红白等而下之。其次比汤花,就是茶水在茶具里泛起的泡沫,比那个泡沫,通常的标准是汤花细密,紧咬盏沿,久聚不散为上。如果那个泡沫一下子就散了,就不是最好的。
在这样一个喜欢品茗,喜欢斗茶的国度里,社会对于茶具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为什么人们最后锁定了紫砂壶呢?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说当历史的车轮驶进明朝的时候,有一帮紫砂人,是他们审时度势,紧紧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
茶在汉代以前,主要是当中药喝的,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当这个茶变成了饮料以后,中国人喝茶的方式,多次发生变化。从汉代到唐代,主要是喝煮茶,煎茶,用陶土烧制的瓦罐子,用金属敲制的茶铫子,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茶具。
宋代和元代,主要吃点茶,先要把茶饼或茶糕,掰开,碾成粉末,再往粉末里加一些点心,就是加一些芝麻,果仁,松子之类的东西,然后跟茶末一起,冲上开水,与此同时,用竹签搅拌。这种备制茶汤的方式,使得景德镇生产的瓷碗,瓷盏,倍受欢迎。
到了明代,喝茶的方式又发生了一次变化。为了减轻茶农的负担,一洗前人的奢靡之风,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 24 年,下了一招,废除民间向朝廷进贡团茶的规矩。他以一国之君的名义,号召大家冲泡散茶。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重要的变化,加上有一批紫砂人,审时度势,紧跟形势,开始设计,制作适宜冲泡散茶的工具,紫砂壶就在那个时候闪这登场,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由此可见,紫砂壶在明代崛起,确实是应运而生。紫砂壶的脱颖而出,既有天赐良缘的推动,也有明智的紫砂人,主动适应市场的成果。紫砂壶的闪亮登场,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转型与变革。
中国人喝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喝煮茶到吃点茶,再到冲泡散茶,最终紫砂壶在中国的茶文化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从此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紫砂壶的文化含义之二,是它承载着民俗文化的愿景与期盼。过去的紫砂艺人,文化水平都不高,但他们长期扎根在民间,同时他们十分尊师重教,尚礼崇仁,所以,他们能把老百姓的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景与心愿,融入自己的创作。
比如鲤鱼跳龙门,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也是天下百姓芸芸众生的千古梦想。一朝鲤鱼跳龙门,子孙万代就脱离苦海了。谁都想变成一条龙,这个美好的愿景在一款壶上得到了承载与张扬,那把壶叫鱼化龙壶。这把壶的设计是,壶身上是波涛汹涌的巨浪,中间有一条鲤鱼,而壶盖上祥云飞渡,在彩云中有一条龙。这款壶在清代道光年间首先由邵大亨制做,到了同治,光绪年间,黄玉麟也做过,还有许多壶艺家都做过这款壶。
虽然不同的壶艺家,在细节处理上各有自己的考虑,但那一款壶的主题,始终没有变。它执著地表达了天下百姓都希望金榜题名,希望连中三元,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那种美好愿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化干戈为玉帛,也是民间一个美好的愿景。这个愿景,在紫砂壶上同样得到了精彩的表现。曾担任过上海画院院长的唐云先生,他收藏过一把壶,壶名叫博浪锤壶,我见过。壶身是一个圆球,上方有一根链条,那是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当年,张良在河南派剌客行剌秦始皇时,用的就是这种歹毒的兵器。上面一根链条,下面一个铁球,一甩。为那把博浪锤壶题写过壶铭的人,是清末的一个大家,有名的书法家,鉴赏家梅调鼎。他题的壶铭 12 个字:铁为之,沙抟之,彼一时,此一时。意思是说过去的博浪锤是用铁水铸造的兵器,而眼前的博浪锤是用紫砂捏成的茶具,今非昔比。时代不同了,把化干戈为玉帛的美好愿景传达得既生动又自然,令人拍案叫绝。
再说一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它表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爱情观。以文会友,郎才女貌,一诺千斤,忠贞不渝,生前不能同床,死后也要同穴。这个故事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个爱情悲剧,但在中国人心目中,他们是幸福的,是美好的象征。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殉情之后,实现了比翼双飞,自由翱翔的梦想。这个愿景同样在紫砂壶上,也得到了精彩的表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做过一把壶,叫蝶双飞。他把梁山伯和祝英台相识恋爱的那个地点是一个小亭,为壶盖的摘手,在那把壶上设计了一条腰线,把壶分成一阴一阳两个界面,一黄一黑两只蝴蝶,加上一段切题的壶铭,把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永久地定格在紫砂壶上。据我所知,这把壶被盗版被复制的频率极高,因为此壶市场需求大,人们都想要品茗喝茶的同时,再品味一下爱情的隽永,再思索一下爱情的真缔。
咱们抛开知识版权的问题不谈,透过这个现象,我们有理由自信,正因为紫砂壶凝聚着,承载着,表现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愿景,所以它特中国,特有文化。
神奇的紫砂壶,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当我们用鱼化龙壶,博浪锤壶,蝶双飞壶喝茶的时候,我们不仅品尝到了茶的美味,而且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紫砂壶所仃现的文化氛围之中。正所谓一壶一世界,壶中有乾坤。
afde9b2514d7f77935a80f44.jpg
d80bd607c51c4dd47a894744.jpg
3cd08002a4490f164afb5144.jpg
4c6f7af0f2de04da7831aa46.jpg
897c123823ab50ebb311c746.jpg
紫砂壶的文化含义之三,它实现了日常家用与艺术把玩的结合。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说一件日用品,它非常好用,但缺少一点美感,那是很很难走红的。而紫砂壶恰恰在实用和艺术的结合方面,显现出卓而不群的优势。一把紫砂壶经济实用,造型美,手感好,既能喝茶,又能欣赏,既能摩挲把玩,又能陶冶情操,既能体现主人的艺术趣味,又能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你说说,这样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还真的不太好找。所以,紫砂壶从来都受到人们的追捧。
过去在宜兴,扬州,苏州,上海一带的高档茶楼,一个名人雅士出来喝茶,要么自带茗壶一把,要么使用事先就存放在茶楼里的专用壶。这样做,倒不是为了讲究卫生,完全是为了彰显本人的个性和品位。那一些精明的店小二,只要用眼睛一瞄,看你手上托着一把什么样的壶,对你的社会地位,就能猜出八九不离十。至于怎么伺候这他,心中也就有了谱。
说到紫砂壶的雅趣,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扬州府,有一个年迈的师爷退休了,许多人都想谋取这个岗位,吃这一份俸禄。于是递条子的,走后门的,托关系的,把知府大人搞得心烦意乱。知府大人决定,搞一次公开招聘,谁有才谁吃这一份傣禄。招聘考试那一天,来了一大帮饱学之士,一个个都是满腹经纶。知府大人亲自出题,亲自监考。
他出了一道什么考题呢?考试那天,他带了一把紫砂壶,把壶往讲桌上一放,他说:一把茶壶,一首好诗,壶随诗贵,诗依壶传。今天,谁能依据这把壶,吟出一首好诗,择优录取,谁就是今天的胜者。大家开始研究这把壶,这是一把什么壶呢?一把光货,除了盖子上有可清心也四个字,没有其它装饰。即便如此,饱学之士们,还是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堆满华丽辞藻的诗篇,知府大人看后,都不满意。所有的人都交卷了,只有一个小伙子,还坐在那儿。他一个字也没写,知府大人过去问他:小伙子,你在干嘛呢?我来应试的。那你的大作呢?我的诗已经刻在那壶盖上了,逗得众人哄堂大笑。
那壶盖上只有四个字,怎么也凑不成一首诗。只有一个人没有笑,就是知府大人。既然如此,你就给大家念念你的大作。小伙子从容地走到那把壶旁边,一边旋转那壶盖,一边就朗诵他的大作: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也可清心。
四句话,一首诗。知府大人大叫一声:妙!当场宣布,小伙子获胜。这个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壶盖上的四个字,是一首回文诗。把这样的回文诗,刻到可以旋转的壶盖上,确实体现了紫砂壶特有的一种雅趣。
紫砂壶的文化含义之四,紫砂壶与古老的五行说,阴阳观,实现了绝妙的契合。先民们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是生成万物的元素,是大千世界的根本。早在西周末年,太史史伯说过:五行相杂,已成百物。
制作茶壶用的那个泥料,俗称五色土,五色与五行在这儿对上了。那泥料中有水,有土,有金砂,在制烧过程中,要用木头,要用火。一把紫砂壶恰好是金木水火土的结晶。许多人认为,把五色,五行捧在手上,揣在怀里,就等于是捧着万物的根本,揣着大千世界,心里特别踏实。
西周末年的思想家伯阳父,提出过一个哲学命题:阴阳相生相克。伯阳父认为,阴阳调和万物生长,阴阳失调天下大乱。老子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巧了,紫砂壶这样的器皿,它既负阴又抱阳。我们在任何一把紫砂壶上,可以看到阴的象征,也可以看到阳的符号,可以看到阴阳同在,阴阳调节器和的气象。或者可以这样说,任何一把紫砂壶,它都是立体的阴阳太极图。
请看这把壶,这是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生制作的贵妃壶,为什么起这个名字?请大家往丰乳肥臀上想。紫砂壶这样的器皿,特绝,你们说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如此自然地,体现阴阳相生相克,这个哲学理念呢?手上捧一把这样的壶,那是有内涵的,有意味的。有时候还不能说得太直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或者说不便言传。
dbcef21f9ec186ece1fe0b46.jpg
1bc734d1bfc712219a502747.jpg
紫砂壶的文化含义之五,紫砂壶与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无论你是佛家的弟子,还是道家的信徒,无论你是出家的僧人,还是在俗的居士,你都可以在紫砂世界中,找到你的情感寄托,找到你的精神家园。
儒家学说,有一个重要概念,叫中庸。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也就是说要追求平衡,协调,要追求一种无过无不及的境界。对于紫砂艺人来说,尤其是制作光货的艺人,追求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正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原则。在泥料的选择上,追求紫而不姹,红而不嫣,绿而不嫩,黄而不娇,灰而不暗,黑而不墨,这不就是中庸之道嘛!更不用说喝茶,品茗本身就是与中庸之道一脉相承的生活方式。
道家崇尚自然,取法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最高层次,最高境界的一种存在。道家追求幽野之趣,闲远之心。到了魏晋,这个思想演化成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归隐山林,浪迹天涯,放浪不羁,追求精神自由。对于制砂艺人,特别是制作花货的紫砂艺人,取法自然,崇尚自然,也是他们的一个追求。花货的特征就是模仿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做出来的壶。
这把荷塘月色壶,是蒋蓉女士设计的。在这把壶上,有荷花,有荷叶,有莲藕,还有小青蛙。看到这样的壶,我们会联想到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甚至会想到辛弃疾的诗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蒋蓉女士所设计的荷塘月色壶,体现了一种乡村风情,让人流连往返。
据我所知,许多攻花货的壶艺家,他们都爱养一些花鸟鱼虫,种一些梅兰竹菊,终身居住乡间,体验田园雅趣,方便取法自然。
7b885cdf2158600a48540347.jpg
fe1531fa3c620d07a9d31147.jpg
再说佛家,佛家特别讲究缘份。他们认为,任何事情,都是因缘而生,因缘之外一切皆空。我国有案可及的第一把紫砂壶,叫树瘿壶,它就诞生在佛门圣地金沙寺。供春偷艺的那个师傅,叫金沙僧,是个和尚。由此可见,紫砂壶与佛家从来就是有缘份的。
佛家有一派,通常称他们为涅槃派,他们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净土信仰。他们认为,佛身是常,佛性是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们认为每一个人只要你反本内求,去迷理惑,就能顿悟成佛。当然,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你要获得顿悟,还真的特别难。有些高僧认为,办法还是有的,这办法便是吃茶去
赵朴初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思是说,与其守着千百部经文经书,你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不如吃茶去。我发现吃茶去三个字,在壶上刻的特别多。乍一看这三个字大白话一句,其实是禅语,个中含天机,蕴含着想通事理,获得顿悟的门道。
在器型的设计上,紫砂壶与佛家,也是有因缘关系的。请大家看这把僧帽壶,像不像唐僧的帽子?此壶原创作者叫李茂林。由此可见,紫砂与佛家,一直是有因缘关系的。有些壶取名真趣壶,百衲壶,佛海容天壶,都是佛家的旨趣。有的在壶上刻上佛教的一些教义,叫经文壶,这样的壶特别多,日本人特别喜欢。
你要想获得一把这样的壶,不能说买,要说请,请一把壶回家。茶道中,有一个说法,叫茶禅一味,壶佛一体。是说喝茶与参禅的感觉差不多。壶和佛,是二位一体的,所以不能说买,要说清。
紫砂壶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的艺术品。它得天独厚,应运而生,完美地实现了日常家用,与艺术把玩的结合。它扎根民间,尚理崇文,与古老的五行说,阴阳观以及民间的愿景,达成了绝妙的契合。它胸襟开阔,海纳百川,与儒,道,释等传统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所以,我们说,紫砂壶特中国,特有文化。如果说,中国人真的要评选一千来最有魅力的茶具,我的那一票一定投给紫砂壶。
fcfe9e8267b267a66d811940.jpg 86ca17ce51397e20b700c840.jpg 99a8d63f597e0fdb7c1e7140.jpg 323ed01bec1fb0ccac6e7541.jpg

0

收藏

liu.lmd

141篇文章,46W+人气,0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