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国外的很多研发工程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做成产业,真正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理想。但是,在国内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潜意识不假思索的回答:这是制度导致的,国内的制度没有国外的制度好。不可否认,这是正确的,国内的企业创新环境没有硅谷好,初创企业很难在资源高度垄断的环境下生存。除了制度、体制因素之外,从我们工程师自身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些问题呢?

我认为我们还是有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官本位”思想严重。何谓“官本位”?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人才评价体系就是:学者优则仕。一旦在某一专业领域表现突出,那么就可以提拔晋升为官。一旦晋升为官之后就放弃自己原有的专业业务,很难再出优秀成果。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很多人在专业领域耕耘的目的就是为官。因此,在国内的研发领域,往往会有这样一种说法:研发人员如果干到一定年龄之后,如果不转管理或者市场,那么是没有前途的。这就是封建残余——官本位思想作祟的结果。反观一下美国硅谷的情况,看一下我身边的研发工程师,40以上的工程师占据了半壁江山,难道他们是没有前途吗?显然不是,他们其中的很多人员都拥有多次企业上市的经历,钱对他们似乎不是太大的问题。并且很多人战绩显赫,曾经参与过闻名于世的项目,留下过我们现在一直都在用的系统。难道他们不成功吗?

前一段时间我们团队的一个高层senior director离职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大企业太稳定,创新机制不是很灵活。离职之后的他去了一家初创企业,做了一名写代码的工程师。我们可能很不理解,放弃senior director的岗位,转而做工程师,这不是疯了吗?这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其实,是我们错了,我们套上了思想的枷锁!想一下,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是如何炼成的?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深厚的功底吗?短时间的磨练不一定能够出非凡的成就,长时间的积淀,宽广的视野,深厚的技术功底才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从Senior director的位置到工程师,虽然干得事情更加具体了,但是拥有senior director高屋建瓴的思想做指导,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加到位,对初创公司而言,更有机会胜出。另一方面,主动离职senior director,转为工程师,其意愿是相当明显的,目标是很清晰的,就是要把初创公司做成。强烈的意愿可以转换成无穷的驱动力,激发起熊熊燃烧的激情。正因为这种激情,才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才可以把一个一个的初创企业做成!

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能,但是“官本位”的思想很难让我们深入的挖掘这种潜能,很多人在挖据的半途离开了。技术需要创新,企业需要创新,第一步,从自己做起,我们需要把“官本位”这一把枷锁砸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