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浅谈浏览器发展简史

随着各大浏览器对 HTML5 新特性的支持,网页对图形以及多媒体方面能力空前增强。随之而来的网络优化,更是让越来越多的『跨界应用』思考如何来开垦 Web 平台。Jeff Atwood 曾经说过:Any application that can be written in JavaScript, will eventually be written in JavaScript. 如果没有浏览器对 JavaScript 的支持,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但你知道吗?浏览器并非生来就这么强大和友好。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聊聊主流浏览器的发展吧。

一、世界上第一个浏览器

提到浏览器,就不得不提 Tim Berners-Lee, 他是 W3C 组织 的理事,并在 1990 年左右发明了 WorldWideWeb浏览器,后来为了避免和 World Wide Web 命名冲突而改叫 Nexus。这时浏览器的功能很简单,只支持文本、简单的样式表和有限格式的图片和声音。所以,那时的网页也很简单,承载的信息大多以文本为主。

二、第一次浏览器大战

1993 年,网景公司。Marc Andreessen 领导的团队推出了 Mosaic浏览器 ,而后又改名为 Netscape浏览器。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可以说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被用户广泛使用的浏览器。虽说如此,它所支持的功能也是特别有限,没有 CSS,没有 JavaScript,只能显示一些简单的 HTML 标签,更别说现在这些丰富的 HTML5 的功能了。但也满足了那个时代上网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然而,好景不长。1995 年,微软公司看到 Netscape浏览器 如此的受欢迎,就顺势推出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IE),并与自家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强制捆绑。很快取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把 Netscape浏览器 挤出了市场直至消亡。自此,第一次浏览器大战,以 IE 大获全胜而告终。

三、第二次浏览器大战

前文说到,由于微软推出的 IE 的影响, 网景公司的 Netscape 每况日下。但网景公司并没有坐以待毙,在 1998 年 成立了 Mozilla 基金会,并准备开发新的浏览器 。

2003 年,苹果公司搭配自家的 Mac OS X Panther 推出了 Safari浏览器,受限于 Mac 的用户量,Safari 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2005 年,苹果开源了 Safari 的内核(渲染引擎)—— 大名鼎鼎的 Webkit,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2004 年,网景公司发布了全新的浏览器 Firefox,并搭配了 Gecko 内核。它功能丰富,支持用户拓展,一推出就深受大家喜爱,市场份额也稳步上升。

2008 年,Google 公司以苹果的开源项目 Webkit 作为内核,创建了一个全新的项目 Chromium浏览器。它被谷歌拿来做 Web 技术试验场,尝试一些大胆创新的技术。同年,推出了面向用户的浏览器 —— Chrome,它会选择 Chromium 的稳定版本为基础,集成一些私有的编码解码器。或许你会疑惑,既然推出了 Chromium,为什么还要推出 Chrome?其实很简单,Chromium 是面向开发者玩的,Chrome 是选取 Chromium 的稳定版面向普通大众的,二者并不冲突。

期间还有其他公司也推出了浏览器,相较而言,不太重要,故不再赘述。市面上那么多浏览器,并且内核(渲染引擎)也不一样:IE 的内核是 Trident; 火狐是 Gecko;Safari 和 Chrome 是 Webkit。这就会导致同一个网页在不同的浏览器下访问,会出现不同的展示效果;并且不同的浏览器对新技术的支持力度也不一样。所以,公司会根据用户浏览器的不同而返回不同的网页内容,那它是如何鉴别用户浏览器的呢?答案就是 User-Agent。

Firefox 设置了自己的 User-Agent,假如就叫 { User-Agent: "firefox" },当开发者知道你是 Firefox 时,就会给你返回新页面(因为火狐浏览器可以支持很多新特性),其他浏览器就会返回老页面。IE 看到过后,也赶紧更新浏览器版本支持新特性,但仍然看到的是老页面。这时,IE 不服了,凭什么你给 Firefox 新页面,给我老页面啊?于是它便想到更新自己的 User-Agent,假如就叫 { User-Agent: "ie firefox" } ,当开发者发现 User-Agent 字段中有 firefox 时,同样也会返回新页面了,这是 IE 想要的结果。

没想到的是,Google 和 苹果公司也同样效仿,依次往复,导致各家浏览器的 User-Agent 字段越来越冗长。不信的话,你打开浏览器的控制台,在 Network 下查看请求的 Request Headers ,里面有 User-Agent 字段。我目前用浏览器是 Google Chrome [ Version 70.0.3538.102 (Official Build) (64-bit) ],它的 User-Agent 字段是: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4_0)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70.0.3538.102 Safari/537.36
复制代码

自此,微软 IE 依靠 Windows 系统依然占据重要地位,Mozilla 火狐 和 Google Chrome 二者也拥有大量粉丝,逐步谗食 IE 的市场份额,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第四、2010 ~ 现在

2010 年,苹果宣布了 Webkit2 ,改为多进程的结构模型。

2013 年,Google 和 苹果 出现了对内核发展的分歧。于是 4 月份,Google 宣布了全新的内核项目 —— Blink。该内核早期是完全复制了 Webkit ,之后删除了与 Chromium 无关的代码,并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内核进行改革。

2015 年,随着 Windows 10 的发布,微软公司宣布了全新的浏览器 —— Microsoft Edge,用来取代 IE 浏览器,一代王者逐步退出舞台。

2017 年,Mozilla 宣布了为 Firefox 全新的打造的 Quantum 版本,号称新时代的最快浏览器。

目前为止,Google Chrome 以绝对的优势远远领先于其他浏览器,并且对 Web 技术 依然充满热情,以优秀的特性和性能吸引了绝大部分开发者。

第五、结尾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对各家浏览器及其内核的迷惑,就想把它们的来龙去脉理清楚。希望它能对你有些帮助,如果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指正。

转载于:https://juejin.im/post/5bf55646f265da61602c9025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