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体理论

块体理论自70年代由石根华提出以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最初的理论引进到逐步深入的工程实践,如刘锦华、吕祖珩的推广,再到徐明毅、许强等人的研究,块体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概率理论、分形几何等方法,块体理论的分析更加精确和量化,为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块体理论纲要

块体理论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

  • 70年代,石根华提出了块体理论。

  • 1985年春, 石根华与美国的R.E.Godman出版了专著,这标志着块体理论作为岩体工程分析的一种有方法己得到公认。

  • 1988年,刘锦华、吕祖珩将块体理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对块体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及在岩石边坡、地下洞室及隧洞岩体工程中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等作了系统、全面地介绍,推动了块体理论在我国的初步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块体理论奠定了基础,但对于如何确定滑动面的问题,所介绍的方法难以实现

  • 王思敬等最早应用块体理论的矢量分析法对地下工程围岩块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平面四面体块体、曲面四面体块体、平面五面体块体和复合四面体块体的边界条件、滑动方式和稳定性评价,这些工作对块体的研究虽然进了一步,但考虑的块体形态仍较为单一,未考虑到曲面五面体块体、复合五面体块体及六面体块体。

  • 1988年,方玉树应用赤平投影方法分析了地下工程围岩中的块体稳定性,并提出了不稳定块体锚杆支护、喷层支护及锚喷支护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

  • 1989年,任放采用Monte一Carlo法来确定坡面和洞轴沿线周边块体的概率分布。

  • 1996年,许强和黄润秋等人应用矢量分析法研究了边坡块体稳定性,提出了复杂形态块体几何建模的“切割法”,用VisualBasic语言编制了基于Windows环境的边坡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SASW)。

  • 1997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