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
解析过程: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应用程序FTP客户端调用函数gethostbyname(3)把主机名(bsdi)转换成32 bit的IP地址。
这个函数在D N S(域名系统)中称作解析器。这个转换过程或者使用DNS,或者在较小网络中使用一个静态的主机文件(/etc/hosts)。
2) FTP客户端请求TCP用得到的IP地址建立连接。
3) TCP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段到远端的主机,即用上述IP地址发送一份IP数据报。
4) 如果目的主机在本地网络上(如以太网、令牌环网或点对点链接的另一端),那么IP数
据报可以直接送到目的主机上。如果目的主机在一个远程网络上,那么就通过IP选路
函数来确定位于本地网络上的下一站路由器地址,并让它转发IP数据报。在这两种情
况下,IP数据报都是被送到位于本地网络上的一台主机或路由器。
5) 假定是一个以太网,那么发送端主机必须把32 bit的P地址变换成48 bit的以太网地址。
从逻辑Internet地址到对应的物理硬件地址需要进行翻译。这就是ARP的功能。
ARP本来是用于广播网络的,有许多主机或路由器连在同一个网络上。
6) ARP发送一份称作ARP请求的以太网数据帧给以太网上的每个主机。这个过程称作广
播,ARP请求数据帧中包含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主机名为bsdi)。
7) 目的主机的ARP层收到这份广播报文后,识别出这是发送端在寻问它的IP地址,于是
发送一个ARP应答。这个ARP应答包含I P地址及对应的硬件地址。
8) 收到ARP应答后,使ARP进行请求—应答交换的I P数据报现在就可以传送了。
9) 发送IP数据报到目的主机。
在ARP背后有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网络接口有一个硬件地址(一个48 bit的值,标识不
同的以太网或令牌环网络接口)。在硬件层次上进行的数据帧交换必须有正确的接口地址。但是,TCP/IP有自己的地址:32 bit的IP地址。知道主机的IP地址并不能让内核发送一帧数据给主机。内核(如以太网驱动程序)必须知道目的端的硬件地址才能发送数据。ARP的功能是在32 bit的IP地址和采用不同网络技术的硬件地址之间提供动态映射。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freeocean/108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