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寒冬来了,我们要储备足够的粮食才能过冬。我经历了国企、外企、创业和 BAT,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大家,如果你想要在国内长期发展,请尽早进入大厂。我简单的把自己的体会归纳为如下几点,希望对金三银四准备跳槽的你有一些帮助:
公平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线城市比二线城市更公平,更开放。大厂也是一样的,大厂有更多的包容,即便是最近的寒冬零星的大厂分别裁员,整体大厂的环境还是不错的。
如果是小公司会有更多的参差不齐,各种裙带关系,各种克扣军饷。只要能 8k 招聘你绝对不会给你 9k,只要能通过避税节省开销绝对不会给你多上一分公积金,如果业务不景气马上就会开掉你,如果业务不明朗在试水,会考虑多招聘几个 70% 试用期的人做完就开除来解决成本,当然不是所有的小公司都这样,但是他确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
大公司就截然不同,即便是某团要裁员他也会优先内部竞岗,即便是某滴裁员力度很大,但是也觉得会留住自己的主业务和裁员补偿,即便是某东高喝 10% 的裁员,也是按照优胜劣汰来评估,这给了你更多的选择。
成长
有人说我在某某公司独立负责 3 个 App 的开发和运维工作,已经是技术负责人了。那么这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你现在解决问题基本靠自己了,没有产入。遇到问题你的解决方案便是最右的,那么你就失去了一双可以看到美和好的眼睛,一叶障目。如果是大公司则不然,每天的技术分享、每个项目的技术沉淀、集团中间件的沉淀、身边的激情小伙儿都是你学习的方向。当然有人觉得大公司勾心斗角,压力太大,然后没有竞争的公司人类又该是会多么的堕落呢?
格局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概的内容讲的是不要逃离北上广。是的,一个环境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成长空间,更多的是环境给你造就的不同格局。从技术上讲从小公司你可能着眼于实现功能,优化性能?但是大公司更强有力的臂膀让你可以思考团队合作、业务发展、行业现状。因为本身大厂势必是一个领域的领头,在这里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垂类的精粹,还能看到不同体量、不同层次、不同使命下面的不同的出发点。
价值
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成长,放到大环境中的成长才让一个人变得有价值。你在一个小公司可能年轻40w+,也不少,但是你不能很好的给自己一个定位。大厂之前的评级就是一个清晰的衡量,每一个级别的待遇和能力在任何一个大厂都是被社会认可的。你一个百度的T6去了阿里绝对不会给你 P5,亚马逊的 SDE2 去了阿里也绝对不会给你一个 P6。大厂给你的定位和价值不仅仅是你的待遇,而是社会认可的一个价值。
圈子
我觉得 MBA 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攻读 MBA 过程中结识的圈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一直都不会错。你身边如果都是高手,自然你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个圈子不仅仅逼着你前行,让自己更强大,同时更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大厂的体量有多大你的镜子就有多少扇。扇面多了自然也就多方面检测了自己,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抄袭”了很多优点。你回想一下你工作的方式、职场的技巧哪个是一本书就能解决的?不同的圈子编制了你不同的梦。
附加
附加其实是最物质的也是最不重要的。值得一说的是大厂确实给力你很多附加。比如在社区上大家愿意为你买单,在亲戚朋友中有面子,在朋友圈里面自信等等。这些附加并不是一个炫耀的资本,而是一个开放性作文,得等着你自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