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出发时是4月5号,第一站到上海,那天是个大晴天,瀛把我送上机场大巴,大巴上时Y不停的发来短信,并说一定要去机场接我,如此温暖的存在感让我也有点兴奋起来,在两万英尺处俯瞰英俊的大地,无因无由的感动,飞机慢慢飞进云层,正午的云层明亮而不真实的美着。
 
   Y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机场,看到我,甚至有点要哭的冲动,这个为了爱情而放弃工作离开一座城市的傻帽在“阿拉上海人”的城市里加倍思念着大学里没心没肺的死党们。
 
  晚上在地铁二号线的两极穿梭,上次见到fish还是前年的春节,下一次就更遥遥了,这个高中时每次十点以后打电话就一定睡下了的家伙,读书读到博士,目前已经拿到了芝加哥某个博后流动站的offer,样板似的印证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地铁走出来,我们都没有看到彼此,倒是fish的帅哥男友先认出了我,回去的路上,两个人金童玉女似的一路斗嘴,太容易让人记起学校里的日子,苦行僧、单纯、美好,充满希望。
 
  回忆这东西就是越想忽略越清晰。
 
  上海这座城市感强烈的都市,在我面前一点吸引力也没有,北京先入为主,没办法,性格上非常不容易移情,无论人物,有朋友说过“这一点是你的萧何”。fish和帅哥男友带着我程序化的走了南京西路和外滩,因为世博会,外滩正在大兴土木,“大事之前必大修”,用我的佳能A2000和外滩合了张影,空气中弥漫的灰尘良好的记载了这项中国特色。
 
 
  倒是小吃街上的“小杨生煎”让我印象深刻,现在想起来还要留口水。
 
  “生煎”说白了就是水煎包,特点总结起来就是焦香脆酥的底+里面的汤汁+鲜嫩的肉馅儿,大概也是上海人选择小吃时的保留节目。据fish介绍这家“小杨生煎”在上海也算是名牌,其实不用介绍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家店,店面小零服务环境就不介绍了,免得没了食欲看下文,不过人还是密密的,很多人找不到位置就端着餐盒在门口吃,那天排了大概半小时的队,制作生煎的炉子在门口,可以看到制作的全过程,价格记不清楚了,总之是很实惠,一盘子端上来,生煎上洒满了白芝麻和绿葱花,香味扑鼻,不过吃还不能心急,因为里面汤汁很多,一是要小心烫口,另外新手尤其要注意的是小心汤汁喷溅到身上,所以不能大口大口的吃,正确的吃法是:轻轻的咬破薄皮,慢慢的吮吸里面的汤汁,然后再干掉整个包子。不过我这么猴急脾气的,等不到它凉下来,自创了个吃法,把汤汁倒到勺子里,左手持调羹,右手执筷,三下五除二,刚出锅的生煎就成了战利品。当时还配了一碗鸭血粉丝汤,算是正宗的吃法,不过这个汤的味道实在是没法恭维,三个人没吃掉一碗。
 

  那天在小吃街上我还吃了一种叫蚵仔煎的台湾小吃,自从看了台剧《转角遇到爱》,就对这小吃惦记上了,当时听到吆喝的时候,心里小兴奋了下,老板吆喝的紧,买的人却不多,趁他们排队的当,我去买了一份。品尝之后得到一个深刻结论:在小吃街这种地方,跟风往往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