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几本闲书。


1.官场笔记
读书笔记:杂书三本
读《二号首长》后,总听人说,作者的《官场笔记》更好看。网上搜来下载到kindle中,花了一周时间,读了前十几章,再也看不下去。

客观说,这本小说写法传统,像是中国的章回小说。每一章节是一个完整故事,但人物之间缺乏整体联系。它的妙处是“搔痒”,搔一下小市民如何升级打怪,不断获取外来能量,最终成为大Boss的故事,本质上与武侠小说的意淫一样。

中国官场向来神秘。官大一级压死人,如何晋级是考验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不止拼后台,更要拼资源,还要提防前后左右敲闷棍、抡黑砖。作者一边解密,一边写成传奇故事,就像武侠小说中的英雄成长那样,人们愿意看到少年英雄怎么落难,又怎么成长起来,从而在主人公上投注更多情感。看到主人公的遭遇,尤其是不幸,更觉得颇像自己的人生。当然,在这一点上,本书加了一些世俗的观点和写法,比如动不动在情欲的驱动下幻想,左右逢源在各个女人中间,偶尔怀着兼济天下的心思为官作人。

小说毕竟是小说。它能呼风唤雨,让主人公机缘巧合,也能夹杂现实中不满和怨恨,更能细致解析广场的利害关系,像“小说”那样对话和展开情节。

我对朋友说,大多数公务员只是普通打工的,没有那么多雄心壮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行使职责。不想当将军的橱子不是好裁缝,不想当部长的司长不是好处长,真是如此?

推荐指数,勉强三星。

2.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读书笔记:杂书三本

第二本是《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作者曾航,现供职于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本书的宣传说,作者在实地考察采访了众多苹果链条的供货商。抱着这种猎奇的想法,一路读下去,感觉并非如此。优点是,作者对苹果整个供应链非常清楚,文字流畅,也颇为煽情。缺点是,采用了报道的写法,感觉思路有些頓涩,有些文字表达的意思相近,缺乏整体布局上的细节把控。真难为了。由于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方式,这里不做更多评述。

在日本出差一周时,与曾航共处了几天。他对移动互联的理解之深,我辈只能仰叹。个头高大,但不威猛。自负自信,特立独行。

推荐指数,4星。

3.钟形罩
读书笔记:杂书三本

第三本书《钟形罩》,作者美国女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

这是第三次阅读该书,这一次比前两次的感受更深。

作家是天生的?还是具有独特气质的?有些正常思维理解不了的事情在这里一一展现。内容是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和神经质,尤其是神经质,让人不可理解。查了一下,她曾经和诗人休斯结婚过,后离婚,自杀。

故事描述一位大二女学生,去纽约参加客座编辑一个月之后,返乡患精神病的故事。在这里不断穿插回忆,情感上的,家庭中的,以及对现实的种种看法。文字奢靡华丽,幻想连天,就如书名《钟形罩》那样,作者在一个钟形的玻璃罩中呼吸生存,在自我构建的封闭空间里,与世隔绝的心态,喃喃自语,自说自话,上演一个强烈自我意识的世界。

忘记谁(王二?)评论张爱玲的小说,大概也说她的世界封闭,造成独树一帜,并且幽暗、冷嘲热讽的风格。

在幽闭的环境中,人容易遐想(瞎想)。一切不以社会的价值观为体系,而是建立在自我意识中。我强烈反对加上“女性”的标签。书评说什么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什么的,都是废话,完全是为了强加标签而去寻找线索的论证。

不如说自我。一些精彩的比喻比比皆是,如描写失眠:“我看到日日年年如同一长串白色的箱子向前排列,在箱子与箱子之间横隔着睡眠,仿佛黑色的阴影一般。只是对我来说,那将箱子与箱子分割开来的长长的阴影突然啪地一声绷断了,一个又一个白天在我面前发出刺眼的白光,就像一条白色的,宽广的,无限荒凉的大道。”

这就是她典型的语言,完全意识流但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细节中显示是敏锐的观察力。黑暗、压抑、任性、不断探讨死亡和生存的含义,但这些含义不是强加的,明显的,而是在琐碎的事件和人物中不断展现和阐释。从不说理,只是一个人埋头叙述,絮絮叨叨,真诚而又无奈。

可惜无解。

推荐指数  五星。 同时,对于不爱看纯小说的人来说,此书推荐指数为1.


4.关于艺术。
这三本书恰当的反映了当下的生活,IT、世俗以及偶尔的纯小说。

经常说,艺术不能取代真实生活,却能给人安慰。这也就是能够在某种状态之下重读书的原因。电影、电视以及网络传递的信息琐碎、支离破碎,不成体系,而一本好书则是静态的信息,是可以被固化的信息传递的载体。

艺术本身就是作者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谈不上高低之分。读者也是如此。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大概如此。坚信艺术就是自我内心的一个投影,通过恰当的媒介,以及恰当的表现方式展现。更为通俗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摄影是胶片、数码和彩色、黑白、尺寸、容纳的信息有关,而文字则是与词汇本身、结构有关系,电影则是故事、人物、架构有关系。
读书笔记:杂书三本
色彩系列之22

读书笔记:杂书三本

这个应该算是日常生活,不过最近还是纳入到城市系列中。
读书笔记:杂书三本
城市系列。

这里不打算说更多。只说最近一直坚持的手机摄影。

通常而言,我更愿意说这是拍照。目前展开的几个主题是城市、色彩、地铁。城市探讨空间和人的关系,色彩完全是一种嬉戏和幽默的心态观察,地铁则是纯粹的记录。现在看,城市系列日益丰满,而地铁系列刚刚及格,色彩时有亮点。

越发拍照越发感觉这三个系列不足矣完全表现自己的态度。估计先拍着,到年底再成一个系列,“日常生活”。这个项目来自纯粹的纪实。我所理解的纪实就是那种原始的,朴素的东西,毫无娇柔做作之感,没有更多技术上的炫耀以及华丽的表现形式。当然,这里不排除的是视觉冲击力。本质来说,摄影是视觉艺术,而不是“复印机”。

可惜现在时间严重不足。如果有时间,每年年底出一本自娱自乐的摄影画册,且不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