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图灵社区
原文作者:刘祺
原文地址: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213657
本次转载已经过原作者同意,二次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中庸与技术书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听到了有越来越多的同行在抱怨某某技术书翻译了一两年还没有翻译完,或者是某某大学的教授写的书和实际脱离太远之类的话了。似乎所有人的想法都反映出来一个共同个观点——国内技术书精品太少。那么关于技术书国内出版现状,我就站在我的角度上跟大家聊聊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原创出版现状
就技术书的出版来看,现状显然是不太乐观的事情。毕竟这是大家都抱怨很久的事情了。也许在有一些人看来,国内技术出版的诟病在于书籍的作者。但是依我看,国内技术书出版现状也不能全赖给作者。
首先对于技术书而已国内原创出版的现存在的诟病主要可以归结为:权威不够权威缺乏黑客精神和教材三五年就改革实际上是灌汤不换药。
##权威不够权威缺乏黑客精神 中国人向来有中庸的思想。当然这和我们这个民族之几千年前的颠沛流离有关。我们的祖先和那些西方人的祖先不同,我们的先贤思考的并不是人为什么而活着,而是怎么生存下去的问题。于是乎,在今天就形成了这种我们骨子里的中庸思想。我们过度的迷信专家和权威。而我们的专家又恰恰是靠论资排辈产生的。好像谁岁数大谁就是专家一样。
我个人非常崇拜的林纳斯先生(Linus Benedict Torvalds),也许有很多同行也和我一样,非常崇拜林纳斯先生。然而林纳斯先生在成为计算机界的专家之前,他本来就是个黑客。他觉得写程序能给他带来快乐。再看看我们的专家呢?他们本来并不是黑客,做计算机教育只不过是他们工作。或者说是维持生计的手艺。对编程没有什么过多的感情。拿国内一些书来开刀,我们的确能看作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我们没看到他的热爱有多少。同类的书是什么样的,这本书也是差不多的。没有自己的东西。说的不好听一点儿就是换了个封皮,把另一个作者写的内容,又复述了一遍。
##改革实际上是灌汤不换药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并不想留什么情面。所以开诚布公的说,有的教材一种老旧的编程语言几乎几十年都没有增加过内容。就算是经典的编程语言,至少要把书编写的更适宜教学吧。这几年的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至少要写到书里面方便读者自学吧。再退一步说,书的整体构架已经非常优秀了(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书),至少不能再有学术错误了吧。
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十五六年前的内容,翻过来掉过去写了几百本同类图书,到最新出版的书籍里面仍然有低级和显而易见的学术错误。我丝毫不留情面的批评某出版社出版的某本技术书,我甚至是把书中严重的学术错误发到了微博上。但是这件事是怎么处理的呢?一个自称是主编的社交账号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加我为好友,之后就要求我删除指明其严重学术错误的微博。之后我又不得不把这段在社交账号上面的对话通过截图的方式发到微博上去。(我其实是挺较真的)
##技术书中的舶来品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精品技术书中有大量的舶来品。换句话说,就是国外的精品经过翻译或者影印流入国内技术书市场的图书。一些同行调侃:没有什么高新技术是欧美书中没有的,没有什么技术知识是日本书讲不明白的。
但是这些舶来品就真的适合我国的技术人员阅读吗?我看也不全是。我们只靠着进口书来使我们的技术书的市场勉强保证表面上的饱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各国的国情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很多日系书中介绍怎么让程序处理平片假名,显然这一部分翻译过来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考虑平片假名的问题。我们更关心的是汉字怎么显示在程序上。如果照搬进口书上面的代码显然在我们的计算机上无法运行。很多翻译的能力有非常有限,不能把这些部分译成适合中国本土国情的代码。我们的程序员有时候就是这么可怜。
而且原著中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都很难让本国的读者理解。我见过一本日本书中提到的:“撬棍状的物体”好在翻译人员在下面注释了这是什么意思。不然的话那些不了解国外文化的读者就很难理解这里表示的意思了。当然也有一些书,涉及到国外特有的东西的时候,翻译人员显然是忘记了注释。这使得整本书变得云里雾里。
##反思出版社的问题 我之前也聊过一些关于出版社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实用?什么的有价值的内容?对于出版社和读者来说,他们的评价标准并不相同。对于出版社而言,好书的定义就是销量好的书、畅销的书。那些能让读者通过考试的书,或者是热门技术的进口书。显然是出版社眼里的好书。而对于读者呢?手头要用的书、看了能明白、看了马上就能用的书才是好书。
上文提到的那种出版社的人要求我删除指出其学术错误的微博的情况,我后来也问过在出版业工作的朋友。似乎是因为作者要通过出版这样一本技术书来评职称。我这样公然的指出他的错误,会影响到他评职称的。在我看来,评职称就是为了成为所谓的专家,积累论资排辈的资历。我们的专家就都是这么产生出来的。那些权威不够权威,专家不够专业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这些即将成为专家的人都不能直面自己的学术错误。何谈黑客精神呢?
当然,这也不是说出版社就没有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当一项技术还不是热门技术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出版社和出版商都不愿意出,等这项技术成为热门技术了,再从国外进口。之前联系过我的一些专门做策划的工作室问过我,能不能在一个月之内写出一本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书。我说你们把技术想得太简单了。哪有一本好书是一个月之内写完的?即使文字的内容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完成,那些程序上的调试工作怎么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呢。结果这家做策划的工作室给我的回复就是:超过这个时间的话,就赶不上市场的潮流了。如果出版社和出版商不转型,作者有没有足够的经费自费出版,那能让作者有什么办法呢?
我期待着我国技术书出版的转型,更期待着自主技术能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