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的几个问题

需求分析的问题跟设计的问题差不多:

有那么多可行的手段,哪一种才是最好的呢?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看,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划分结果。但是最稳妥的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用户自己的视角。

需求分析如果作为一种记录用户需要的手段,那么采用用户自己的视角,原样记下用户对系统的描述当然是很重要的。最终的需求或产品也许与用户最初描述的并不一样。但是用户的这些描述最少会是一个很好的分析起点。它从解决不确定性的角度来说仍然是具有相当大的价值的。

在这个阶段,如果尝试去曲解用户的需求当然也是可以的。有文章认为需求分析是对系统的定义。这其实是一种从开发方理解的观点。开发方需要得到具体的问题描述或方案描述。比如一个细致到页面元素的需求规格,它到底是一个问题描述还是其其实已经是一个方案?

我觉得凡是涉及系统本身的东西都应该是属于设计范畴里的东西。用户的需求应该永远地独立于任何系统以外。开发方当然可以去分析这样的需求,但是分析的结果中不应该包含系统设计的因素。拿着系统设计与用户去讨论,这正是为什么很多项目最终失败的原因。因为用户根本不理解系统级的语言。就象开发者也没有办法理解用户的需求一样。

现在有一种观点其实也是现实那就是,很难找到那种就是两边都懂的人:即懂需求又懂开发。因为什么呢?

因为需求肯定有人懂,开发也有很多人懂,这就象是英语有人懂,汉语也有人懂,但是没有即懂英语又懂汉语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意思是,比方,需求分析得到一个结果(纯文字描述或图形化描述,或形式化描述),系统设计也得到一个结果(形式化)。两者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如何把两者映射起来,这个才是问题。如果能找到两边都懂的人,那么显然,简单地在两边连连线就差不多了(比喻)。

上面有提到形式化的需求描述。这个可能会是解决需求问题的一个重大突破口:因为系统设计的结果“正好”也是一个形式化系统。如果需求分析已经能得出形式化的结果,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形式化直接映射到系统设计的结果中去呢?

Ontology就是一种这样的技术。我们不需要两边都懂的人,也很难找到这样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或培训懂Ontology的人。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digerl/blog/34920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