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有表示正无穷的数吗_魅力无穷的神秘数字——陈少旭

魅力无穷的神秘数字

陈少旭

058f8032b9569a5f0328e007e58cb3f1.png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数量关系的核心是数字关系与数学运算。虽然我们使用的基本数字只有0~9这10个数字,而它们的关系与运算却蕴含着无穷的神奇与奥秘。

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特殊的数字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些数字独特的个性和神奇的魅力。如果你从这些数字中感到思维得到启迪,兴趣得到激发,或许你会发现更多数字的秘密和特殊规律。因为在数学中还有着像宇宙一样无穷尽的有趣、有意义的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在畅游数字的海洋中得到更多的乐趣与享受。

1、三角形数

a2950d46d00664e76688f2fea126a145.png

像1,3,6,10,15,21,…,这些数量的石子,都可以排成三角形,古代数学家就把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

三角形数有一定的规律性,排列方法如下(构成图),一定数目的点或圆在等距离的排列下可以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像上面的1、3、6、10、15等等这些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形状的总数量的数,就称为三角形数。

比如15个点可以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因此15是一个三角形数:

◎ ◎

◎ ◎ ◎

◎ ◎ ◎ ◎

◎ ◎ ◎ ◎ ◎

实际上三角形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1是第一个三角形数,1+2=3是第二个三角形数,1+2+3=6是第三个三角形数,1+2+3+4=10是第四个三角形数,以此类推,第九个三角形数就是:1+2+3+4+5+6+7+8+9=45;第十个三角形数就是:1+2+3+…+10=55;第100个三角形数就是:1+2+3+…+100=5050。

如前18个三角形数依次是:1、3、6、10、15、21、28、36、45、55、66、78、91、105、120、136、153、171。

三角形数的相关性质:

(1) 第n个三角形数是前n个自然数的和1+2+3+……+n,

    计算公式是;如第20个三角形数是210;

(2) 所有大于3的三角形数都不是质数;

(3) 两个相邻的三角形数之和是平方数。

          如:

我们再来看一些有趣的三角形数。

55、5050、500500、50005000……都是三角形数。

第11个三角形数(66)、第1111个三角形数(617716)、第111111个三角形数(6172882716)、第11111111个三角形数(61728399382716)都是回文式(整个数字左右对称,或数字从左到右与从右到左读是一样的)的三角形数,但第111个、第11111个和第1111111个三角形数不是回文数。

    2、完全数

3cd47afe93171f9781dbcccab1102da6.png

如果一个自然数恰好等于它的真因子之和,则称该数为“完全数”。其中真因子就是小于所给自然数的约数,即列出某数的所有约数,去掉该数本身,剩下的就是它的真约数,这些真约数的和等于它所给自然数本身的自然数就叫作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

例如:第一个完全数是6,它的所有约数是1、2、3、6,除去它本身6外,其余3个数相加,1+2+3=6。

第二个完全数是28,它有约数1、2、4、7、14、28,除去它本身28外,其余5个数相加,1+2+4+7+14=28。

第三个完全数是496,有约数1、2、4、8、16、31、62、124、248、496,除去其本身496外,其余9个数相加,1+2+4+8+16+31+62+124+248=496。

后面的完全数还有8128、33550336等等。

发现更大的完全数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试身手。

除完全数以外的自然数,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叫做亏数,一类叫做盈数。

如,对于“8”这个数,它的真约数只有1、2、4,其和是7,比8本身小,像这样的自然数叫做亏数。

而对于“12”这个数,它的真约数有1、2、3、4、6,其和是16,比12本身大,像这样的自然数叫做盈数。

所以,完全数就是既不盈余,也不亏欠的自然数。

下面我们来看看完全数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1)所有的完全数都是三角形数。如:6,28,496,8128,等等;

 (2)所有的完全数的各因子的倒数和都是2。

    例如:

    6的所有约数是1、2、3、6,则1/1+1/2+1/3+1/6=2。

    28的所有约数是1、2、4、7、14、28,

     则1/1+1/2+1/4+1/7+1/14+1/28=2。

(3)除6以外的完全数,都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例如:

af6bf6c06861dc9d05f7eec0652d0dcb.png

等等。

 (4)完全数都可以表示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例如:

ffa68d97d0220cfc6ed4529136e5cb8a.png

等等。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是完全数。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6和28是上帝创造世界时所用的基本数字,因为上帝创造世界花了六天,二十八天则是月亮绕地球赤道一周的日数。在中国文化里:有六谷、六畜,天上有二十八宿等等,6和28,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也熠熠生辉,因为它是一个完全数。

3、亲和数

3679424b4840d3ffaaacb1ec5069c1b3.png

中国儒家讲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五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有趣的是,数与数之间也有相类似的关系。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发现某些自然数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如果两个数a和b,a的所有除本身以外的因数之和等于b,b的所有除本身以外的因数之和等于a,数学家把一对存在这样特殊关系的数a,b称为“亲和数”。

据说,毕达哥拉斯的一个门徒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结交朋友时,存在着数的作用吗?”毕达哥拉斯毫不犹豫地回答:“朋友是你的灵魂的倩影,要像220和284一样亲密。”又说“什么叫朋友?就像这两个数,一个是你,另一个是我。”从此,把220和284叫做“亲和数”或者叫“朋友数”或叫“相亲数”。这就是关于“亲和数”这个名称来源的传说。220和284是人类最早发现,又是最小的一对亲和数。

因为220的因数为:1,2,4,5,10,11,20,22,44,55,110,220,除去自身220以外,其余的因数之和为1+2+4+5+10+11+20+22+44+55+110=284;

而284的因数为:1,2,4,71,142,284,除去自身284外,其余的因数之和为1+2+4+71+142=220。

亲和数是一种古老的数字关系,是数论王国中的一朵小花。常言道,知音难觅,寻找亲和数更使数学家绞尽了脑汁。从发现第一对亲和数后,在以后的1500年间,世界上有很多数学家致力于探寻亲和数,面对茫茫数海,无疑是大海捞针,结果是一无所获。寻找亲和数虽经一代又一代人的穷思苦想,有些人甚至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却始终没有收获,甚至有人认为自然数里就仅有这一对亲和数。

距离第一对亲和数诞生2500多年以后,历史的车轮转到十七世纪,1636年,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找到了第二对亲和数17296和18416,这又重新点燃了人们寻找亲和数的火炬,使人们在黑暗中又看到了光明。

两年之后,“解析几何之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于1638年也宣布找到了第三对亲和数9437056和9363584。费马和笛卡儿在两年的时间里,打破了两千多年的沉寂,激起了数学界重新寻找亲和数的波涛。

cb4d4851ce874b94fcb6240b161cf29a.png

又过了一百多年,还是没有找到新的亲和数,正当数学家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平地又起了一声惊雷。1747年,年仅39岁的瑞士大数学家欧拉竟向全世界宣布:他找到了30对亲和数,后来又扩展到60对,不仅列出了亲和数的数表,而且还公布了全部运算过程。欧拉超人的数学思维,解开了令人止步2500多年的难题,使数学家拍案叫绝。例如220和284,2620和2924,5020和5564,6232和6368都是亲和数。

时间又过了120年,到了1867年,意大利有一个爱动脑筋,勤于计算的16岁中学生帕格尼尼,竟然发现数学大师欧拉的疏漏,让眼皮下的一对较小的亲和数1184和1210溜掉了,这戏剧性的发现使数学家如痴如醉,这也充分体现了数学无穷的魅力。

4、回文数

682e6e1e39c38dbd3331451e057f7c55.png

“回文”是指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它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种修辞方式和文字游戏,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在数学中也有这样一类数字有这样的特征,称为回文数。

设n是一任意自然数。若将n的各位数字反向排列所得自然数n1与n相等,则称n为一回文数。例如,若n=1234321,则称n为一回文数。但若n=1234567,则n不是回文数。

    例如,三位数中的所有回文数是:

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

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

303,3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

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

505,515,525,535,545,555,565,575,585,595,

606,616,626,636,646,656,666,676,686,696,

707,717,727,737,747,757,767,777,787,797,

808,818,828,838,848,858,868,878,888,898,

909,919,929,939,949,959,969,979,989,999.

    一般地,任意一个两位以上的自然数,通过以下方式的变换,就可以得到一个回文数。

任意给一个自然数,把它倒过来就变成另一个数,再把这两个数相加,得一个和数,这是第一步;然后把这个和数再倒过来,与原来的和数相加,又得到一个新的和数,这是第二步;照此方法,一步步接续往下算,一般地,总可以出现一个“回文数”。

例如给一个数28,则28+82=110,110+011=121,两步就得出了一个“回文数”。如果接着算下去,还会得到更多的“回文数”。

又如:给一个数194,则194+491=685,586+685=1271,1271+1721=2992。

是不是所有的自然数都有这样的特征,现在还无法证明。比如196,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找出它的回文数。

    下面看一些“回文算式”,也十分奇妙:

3×51=153

6×21=126

12×42=24×21

102×402=204×201

1012×4202=2024×2101

    上面这些算式,等号左边是两个因数相乘,右边是它们的乘积或者等于另外两个因数相乘,如果把每个算式中的“×”和“=”去掉,那么,它们都变成回文数,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些算式叫做“回文算式”。

    还有更奇妙的回文算式,请看:

12×231=132×21=2772

12×4032=2304×21=48384

这种回文算式,连结果都是回文数。

接下来看一组特殊的回文算式: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232ec981c2420b9dc6ad4ee7674dd425.png

这一组运算结构严谨,优美对称,右边的结论全部是回文数,整个排列似宝塔,妙不可言。有趣的是诗词当中也有一些类似的宝塔诗和回文诗,现举两例。

宝塔诗:

《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怀古今》

唐·杜光庭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沉。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炫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下面看一首苏轼的回文诗,是回文诗中的精品。

《题金山寺回文本》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晚,霭霭红霞晓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雪峰千点数鸥轻。

    把这首诗从后向前读,则又成为意境基本相同的另一首诗:

轻鸥数点千峰雪,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曰晓霞红霭霭,晚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在回文诗中,有很多咏茶的诗,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这些诗十分奇特,回环往复,读来令人意味无穷,在惊叹诗人才气的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数学和诗词结合的魅力。

5、黑洞数

49c134973d9dc7f36fb42333071aa061.png

苏联的科普作家高基莫夫在他的著作《数学的敏感》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奇妙的四位数6174,并把它列作“没有揭开的秘密”。后来的数学家把它称为“数字黑洞”或“黑洞数”。黑洞数又称陷阱数,是一类具有奇特转换特性的整数。即给定任意一个数字不全相同的整数,经有限“重排求差”操作,总会得到某一个或一些不变数,这些数即为黑洞数。

“重排求差”操作,即把组成该数的数字按从大到小重排后得到的最大数减去从小到大重排后得到的最小数。对所得的差,继续进行“重排求差”,如此反复,直到得到某一个不变数为止,这个不变数就是黑洞数。

如三位数的黑洞数为495。

如297,三个位上的数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各排一次,为972和279,相减,972-279=693。按上面做法再做一次,得到594,再做一次,得到495,之后反复都得到495。

这是偶然的吗?我们再随便举一个数,如365,三个位上的数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各排一次,为653和356,相减得297,继续上面的做法再做一次,得到693,再做一次,得到594,再做一次,得到495,之后反复做都得到495。神奇的是,几乎所有数字不全相等的三位数的黑洞数都是495,只是操作的次数多少不一样。(也有一些数例外,如121、223等)

同样,四位数的黑洞数是6174。

如给定一个四位数,如1628,先把组成1628的四个数字由大到小排列得到8621,再把1628的四个数字由小到大排列得1268,用大的减去小的,8621-1268=7353,把7353按上面的方法再作一遍,由大到小排列得7533,由小到大排列得3357,相减7533-3357=4176。把4176再重复一遍:7641-1467=6174。如果再往下作,永远都得到的是7641-1467=6174。所以,四位数字的黑洞数就是6174。

如再任意给一个四位数3651,按上面的方法连续去做:

6531-1356=5175,7551-1557=5994,9954-4599=5355,5553-3555=1998,9981-1899=8082,8820-288=8532,8532-2358=6174,7614-1467=6174。

6174的“幽灵”又出现了,大家不妨试一试,对于任何一个数字不完全相同的四位数,最多运算7步,必然出现6174。

这个数是偶然还是必然,经过数学家的不懈努力,到2003年后,这个黑洞数已经由印度数学家给出了证明。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的黑洞数还有很多,如两位数的黑洞数是9;六位数的黑洞数是631764和549945等等。

下面再看一些其它的黑洞数。

黑洞数“123”

取任意一个数字,数出它的偶数的个数,奇数的个数及总的位数。例如35941562,其偶数个数总共3个,奇数个数为5个,数字总数为8个。按“偶―奇―总”的位序排列,得到新数为:358。重复上述步骤,就得到123。

又如5842331649527,其偶数个数总共,6个,奇数个数为7个,数字总数为13个,排列得到新数为6713。重复上述步骤,得到134,继续上述步骤,就得到123。

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编程测试,任意一个数按上述算法,经有限次重复后都会得到123。换言之,任何数的最终结果都无法逃逸123这个黑洞数。

最有名气的数字黑洞:“3x+1”

70年代中期,美国各名牌大学校园内,人们都像发疯一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玩弄一种数学游戏。这个游戏十分简单,任意写出一个自然数N,并且按照以下的规律进行变换:如果是个奇数,则把它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再加1,即变成3N+1。如果是个偶数,则把它除以2变成N/2。人们发现,无论N是怎样一个数字,重复对其进行上面的操作,最终都无法逃脱回到谷底1,准确地说,是无法逃出落入底部的4-2-1循环,永远也逃不出这样的宿命。

举个例子,如任给一个数13,则13×3+1=40,40÷2=20,20÷2=10,

10÷2=5,5×3+1=16,16÷2=8,8÷2=4,4÷2=2,2÷2=1。

再比如29,29×3+1=88,88÷2=44,44÷2=22,,22÷2=11,11×3+1=34,34÷2=17,17×3+1=52,52÷2=26,26÷2=13,13×3+1=40,40÷2=20,20÷2=10,10÷2=5,5×3+1=16,16÷2=8,8÷2=4,4÷2=2,2÷2=1。

最终结果总是1。数学爱好者们试了很多次,没有一个能逃脱“4-2-1陷阱”。

6、金字塔魔数“142857”

499a8ffb3a21fd3de1ff84051dd527d1.png

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是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的142857。

首先,我们来观察下面的算式: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571428

142857×5=714285

142857×6=857142

乘积的结果仍然是由原来的数字组成,而且数字是循环出现,神奇。

我们再来看一下以下算式:

1/7=0.142857142857142857142857……

2/7=0.285714285714285714285714……

3/7=0.428571428571428571428571……

4/7=0.571428571428571428571428……

5/7=0.714285714285714285714285……

6/7=0.857142857142857142857142……

显然,后面的所有结果完全是由142857循环得到,其神奇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可以看出前人的智慧和敏锐的目光,也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了数字的无穷魅力和数学之美。

2154268f848d2f96b7bc31e6f4e62ee0.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