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6.0串口通信程序设计与实战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串口通信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等领域,本文以"CommTest"为例,详细讲解基于VC6.0进行串口通信的程序设计。通过理解串口通信基础、Windows API函数的使用以及关键步骤的实现,开发者可以掌握串口打开、配置、数据传输和异常处理等技术,编写出稳定可靠的串口通信程序。本课程设计项目经过测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实践,为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VC6.0的串口通信程序

1. 串口通信基础**

1.1 串口通信概念

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它使用一根或多根导线将两个设备连接起来。串口通信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并且在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2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定义了数据传输的规则,包括数据格式、传输速率、校验方式等。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和RS-422。

2. Windows API函数使用

Windows API概述

Windows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微软为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编程接口,它允许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交互。Windows API函数提供了广泛的功能,包括文件操作、窗口管理、图形显示、网络通信等。

串口相关API函数

CreateFile()

函数原型:

HANDLE CreateFile(
    LPCTSTR lpFileName,
    DWORD dwDesiredAccess,
    DWORD dwShareMode,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SecurityAttributes,
    DWORD dwCreationDisposition,
    DWORD dwFlagsAndAttributes,
    HANDLE hTemplateFile
);

参数:

| 参数 | 说明 | |---|---| | lpFileName | 串口设备名称,如"COM1" | | dwDesiredAccess | 访问模式,如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 | | dwShareMode | 共享模式,如FILE_SHARE_READFILE_SHARE_WRITE | | lpSecurityAttributes | 安全属性,通常为NULL | | dwCreationDisposition | 创建方式,如OPEN_EXISTINGCREATE_NEW | | dwFlagsAndAttributes | 文件属性,如FILE_ATTRIBUTE_NORMAL | | hTemplateFile | 模板文件句柄,通常为NULL |

返回值:

成功返回串口设备句柄,失败返回INVALID_HANDLE_VALUE

WriteFile()

函数原型:

BOOL WriteFile(
    HANDLE hFile,
    LPCVOID lpBuffer,
    DWORD nNumberOfBytesToWrite,
    LPDWORD lpNumberOfBytesWritten,
    LPOVERLAPPED lpOverlapped
);

参数:

| 参数 | 说明 | |---|---| | hFile | 串口设备句柄 | | lpBuffer | 发送缓冲区 | | nNumberOfBytesToWrite | 发送字节数 | | lpNumberOfBytesWritten | 实际发送字节数 | | lpOverlapped | 重叠I/O操作,通常为NULL |

返回值:

成功返回TRUE,失败返回FALSE

ReadFile()

函数原型:

BOOL ReadFile(
    HANDLE hFile,
    LPVOID lpBuffer,
    DWORD nNumberOfBytesToRead,
    LPDWORD lpNumberOfBytesRead,
    LPOVERLAPPED lpOverlapped
);

参数:

| 参数 | 说明 | |---|---| | hFile | 串口设备句柄 | | lpBuffer | 接收缓冲区 | | nNumberOfBytesToRead | 接收字节数 | | lpNumberOfBytesRead | 实际接收字节数 | | lpOverlapped | 重叠I/O操作,通常为NULL |

返回值:

成功返回TRUE,失败返回FALSE

SetCommState()

函数原型:

BOOL SetCommState(
    HANDLE hCommDev,
    LPCOMMCONFIG lpCC
);

参数:

| 参数 | 说明 | |---|---| | hCommDev | 串口设备句柄 | | lpCC | 串口配置结构体 |

返回值:

成功返回TRUE,失败返回FALSE

GetCommState()

函数原型:

BOOL GetCommState(
    HANDLE hCommDev,
    LPCOMMCONFIG lpCC
);

参数:

| 参数 | 说明 | |---|---| | hCommDev | 串口设备句柄 | | lpCC | 串口配置结构体 |

返回值:

成功返回TRUE,失败返回FALSE

3. 串口打开与配置

3.1 串口打开步骤

串口打开操作是串口通信程序的基础,主要步骤如下:

  1. 获取串口设备句柄:使用 CreateFile() 函数获取指定串口设备的句柄,该句柄用于后续的串口操作。
  2. 配置串口参数:使用 SetCommState() 函数配置串口通信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3. 设置事件通知:使用 SetCommMask() 函数设置串口事件通知,以便程序可以及时响应串口事件,如数据接收或错误发生。

3.2 串口配置参数

串口配置参数是影响串口通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波特率

波特率表示串口每秒传输的数据位数,单位为 bps(比特/秒)。常见的波特率有 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 等。波特率需要与通信设备匹配,否则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3.2.2 数据位

数据位表示每个字符传输的数据位数,通常为 5、6、7 或 8 位。数据位越多,传输的数据量越大,但传输速度也会相应降低。

3.2.3 停止位

停止位表示数据传输结束后,发送端发送的停止位数,通常为 1 或 2 位。停止位用于表示数据传输的结束,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识别数据帧。

3.2.4 校验位

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常见的校验位类型有无校验、奇校验和偶校验。无校验不进行错误检测,奇校验和偶校验则根据数据位中 1 的个数进行校验。

3.3 配置参数示例

以下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SetCommState() 函数配置串口通信参数:

// 配置串口通信参数
DCB dcb;
dcb.DCBlength = sizeof(DCB);
GetCommState(hComm, &dcb);
dcb.BaudRate = 9600;
dcb.ByteSize = 8;
dcb.StopBits = ONESTOPBIT;
dcb.Parity = NOPARITY;
SetCommState(hComm, &dcb);

其中:

  • hComm 是串口设备句柄。
  • dcbDCB 结构体,用于保存串口通信参数。
  • DCBlengthDCB 结构体的长度。
  • GetCommState() 函数获取当前串口通信参数。
  • SetCommState() 函数设置串口通信参数。

3.4 参数配置注意事项

在配置串口通信参数时,需要考虑以下注意事项:

  • 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必须与通信设备匹配。
  • 数据位和停止位不能随意更改,否则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 校验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无校验效率最高,但错误检测能力最弱。
  • 配置参数后,需要使用 SetCommState() 函数更新串口通信参数。

4. 数据传输与接收

数据发送流程

数据发送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打开串口:使用 CreateFile() 函数打开串口设备,并获取串口句柄。
  2. 配置串口:使用 SetCommState() 函数配置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3. 准备发送数据:将要发送的数据准备为字节数组。
  4. 发送数据:使用 WriteFile() 函数将字节数组发送到串口设备。
  5. 等待发送完成:使用 WaitForSingleObject() 函数或 GetOverlappedResult() 函数等待发送操作完成。

代码块:

// 打开串口
HANDLE hCom = CreateFile(L"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FLAG_OVERLAPPED, NULL);

// 配置串口
DCB dcb;
GetCommState(hCom, &dcb);
dcb.BaudRate = CBR_9600;
dcb.ByteSize = 8;
dcb.StopBits = ONESTOPBIT;
dcb.Parity = NOPARITY;
SetCommState(hCom, &dcb);

// 准备发送数据
char data[] = "Hello world!";

// 发送数据
DWORD dwBytesWritten;
WriteFile(hCom, data, strlen(data), &dwBytesWritten, NULL);

// 等待发送完成
WaitForSingleObject(hCom, INFINITE);

逻辑分析:

  • CreateFile() 函数打开串口设备,并返回一个句柄 hCom
  • GetCommState() 函数获取当前串口配置参数。
  • SetCommState() 函数设置串口配置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 WriteFile() 函数将字节数组 data 发送到串口设备。
  • WaitForSingleObject() 函数等待发送操作完成。

数据接收流程

数据接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打开串口:使用 CreateFile() 函数打开串口设备,并获取串口句柄。
  2. 配置串口:使用 SetCommState() 函数配置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3. 准备接收数据:分配一个字节数组用于接收数据。
  4. 接收数据:使用 ReadFile() 函数从串口设备接收数据到字节数组中。
  5. 等待接收完成:使用 WaitForSingleObject() 函数或 GetOverlappedResult() 函数等待接收操作完成。

代码块:

// 打开串口
HANDLE hCom = CreateFile(L"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FLAG_OVERLAPPED, NULL);

// 配置串口
DCB dcb;
GetCommState(hCom, &dcb);
dcb.BaudRate = CBR_9600;
dcb.ByteSize = 8;
dcb.StopBits = ONESTOPBIT;
dcb.Parity = NOPARITY;
SetCommState(hCom, &dcb);

// 准备接收数据
char data[1024];

// 接收数据
DWORD dwBytesRead;
ReadFile(hCom, data, sizeof(data), &dwBytesRead, NULL);

// 等待接收完成
WaitForSingleObject(hCom, INFINITE);

逻辑分析:

  • CreateFile() 函数打开串口设备,并返回一个句柄 hCom
  • GetCommState() 函数获取当前串口配置参数。
  • SetCommState() 函数设置串口配置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 ReadFile() 函数从串口设备接收数据到字节数组 data 中。
  • WaitForSingleObject() 函数等待接收操作完成。

数据处理

接收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数据处理过程因具体应用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解析数据:将接收到的字节数组解析为有意义的数据结构。
  2. 验证数据:检查接收到的数据是否完整且正确。
  3. 存储数据:将验证通过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其他持久化存储中。
  4. 显示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给用户或其他应用程序。

代码块:

// 解析数据
char *p = data;
int value = atoi(p);

// 验证数据
if (value < 0 || value > 100) {
  // 数据不合法
  return;
}

// 存储数据
// ...

// 显示数据
printf("接收到的数据:%d\n", value);

逻辑分析:

  • atoi() 函数将字符串 p 转换为整数 value
  • 如果 value 不在 [0, 100] 范围内,则数据不合法。
  • 将合法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其他持久化存储中。
  • printf() 函数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到控制台上。

5. 异常处理**

5.1 串口通信常见异常

在串口通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常见异常包括:

  • 设备不可用异常:串口设备未正确连接或已损坏。
  • 端口已占用异常:串口已被其他程序占用。
  • 参数设置错误异常:串口配置参数设置不正确,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或校验位。
  • 数据传输错误异常: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如数据丢失或损坏。
  • 缓冲区溢出异常:数据接收缓冲区已满,导致数据丢失。

5.2 异常处理机制

为了处理串口通信异常,可以采用以下机制:

  • 错误代码检查:使用Windows API函数 GetLastError() 获取异常错误代码,并根据错误代码进行异常处理。
  • 超时机制:设置数据传输和接收超时时间,当超时发生时,视为异常。
  • 事件通知:使用Windows API函数 SetCommMask()WaitCommEvent() 监听串口事件,并根据事件类型进行异常处理。

5.3 异常恢复策略

异常发生后,可以采取以下恢复策略:

  • 重试:重新打开串口,重新配置参数,或重新发送数据。
  • 忽略:忽略异常,继续通信。
  • 关闭串口:关闭串口,释放资源,并重新打开串口。
  • 提示用户:向用户显示异常信息,并提示用户采取相应操作。

代码示例:

// 错误代码检查
DWORD dwError = GetLastError();
switch (dwError) {
    case ERROR_INVALID_HANDLE:
        // 串口设备不可用
        break;
    case ERROR_ACCESS_DENIED:
        // 端口已占用
        break;
    // ...
}

// 超时机制
DWORD dwTimeout = 1000; // 1秒超时
BOOL bSuccess = ReadFile(hComm, lpBuffer, dwBytesToRead, &dwBytesRead, &o);
if (!bSuccess && GetLastError() == ERROR_TIMEOUT) {
    // 数据接收超时
}

// 事件通知
SetCommMask(hComm, EV_RXCHAR); // 监听接收字符事件
DWORD dwEventMask;
WaitCommEvent(hComm, &dwEventMask, NULL);
if (dwEventMask & EV_RXCHAR) {
    // 接收到字符事件
}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串口通信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等领域,本文以"CommTest"为例,详细讲解基于VC6.0进行串口通信的程序设计。通过理解串口通信基础、Windows API函数的使用以及关键步骤的实现,开发者可以掌握串口打开、配置、数据传输和异常处理等技术,编写出稳定可靠的串口通信程序。本课程设计项目经过测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实践,为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