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对宝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孩子睡眠特别不好
一般3个月或是6个月后
在身高方面就会出现明显的偏离
而且各项发育指标可能也都会出现异常

▼▼▼
睡安全 & 睡安稳
是妈妈们的头等大事
眼看睡得好好的宝宝,没过几分钟,就小腿一蹬,就把自己的小被子掀翻了。
已经睡下的老母亲只能长叹一口气,把自己从暖和的被子里“拔”出来,给宝宝重新把被子盖好。
结果还没躺热乎,宝宝又踢掉被子,踢掉,盖好,踢掉,盖好……
反反复复数十次,一边担心宝宝会不会着凉了,一边满心委屈和愤怒:到底要不要我睡觉了?!!

除此之外,还担心”蒙被综合征“,每年都有不少因为被子捂住宝宝口鼻,而导致悲剧的新闻。
这时候睡袋的优势就凸显出来,防止宝宝踢被子着凉、给小月龄宝宝更多安全感,选择合适的睡袋不会让宝宝体温过高,能大大降低猝死发生的风险,让宝宝睡得更安全。

#婴儿睡袋究竟怎么挑?
1. 看保暖系数睡袋的保暖系数一般用托格(Tog)来表示,数值越高,保暖性越强。一般常见的睡袋有4个托格等级,每个托格等级适用的室内温度如下:
0.5 tog(24℃~27℃):适合夏季开空调的时候用;
1.0 tog(21℃~23℃) :适合春、秋季节及不开暖气的冬季屋内;
2.5 tog(16℃~20℃):大部分地区的春、秋、冬季均能使用。
3.5 tog(12℃~15℃):这类比较少用到,除非家里非常冷,或者外出时可用。
2️. 看宝宝月龄【襁褓型睡袋】:0-3M 宝宝

关于裹襁褓,最常见的疑问就是,应该让宝宝自由自在啊,裹起来宝宝会不会难受?裹着会不会影响宝宝发育?
家长或多或者都会有这些疑问,其实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包裹反而给新生儿带来安全感。
权威著作《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也明确提到通过裹襁褓来安抚婴儿的方式。

我家宝宝月子里惊跳反射很严重,几乎不能连续睡超过两小时,一个半月时我开始用襁褓,一开始她是拒绝的,以哭声抗议。
试了两三次她就接受了,可以看到她有时双手用力想要挣脱襁褓的束缚,但是已经能够连续睡安稳觉了。
在出生的头三个月里用襁褓让宝宝先睡够觉,再逐渐建立宝宝的睡眠规律很有必要。

襁褓的优点:三个月以内的宝宝,普遍都存在惊跳反射,宝宝这个阶段甚至意识不到这是自己的手和脚,经常手脚晃动把吓醒自己。
襁褓型睡袋恰当地把引起惊跳反射的手部固定住,但下摆却保持宽松的设计,方便宝宝以青蛙腿的形态安睡,保护髋关节。襁褓的不足:魔术贴嘶啦声较大,襁褓翼较窄,孩子手有时会从贴合处伸出。使用时间比较短,宝宝腿部逐渐有力会轻易蹬开襁褓。【投降式睡袋】:3M+ 宝宝

优点:符合宝宝自己手部放置的习惯,婴儿就是喜欢双头高举在头两侧睡觉,宝宝很容易接受,适合不喜欢被襁褓包裹的孩子。缺点:防惊跳作用相较襁褓相对弱,口欲期的孩子会把手部吃湿。
襁褓式睡袋只能在3个月内使用,3个月后投降式睡袋更加适合宝宝睡眠习惯,双手得到一定的活动空间,天冷的时候手也不会露在外面,保暖的同时又能让宝宝安睡。
【信封式睡袋】:3M-6M宝宝

优点:可以打开作为普通被子使用,实用性增强,下摆很宽大,也可以随时加长;不足:对于有翻身需求的宝宝来说不够灵活,选择时注意不要给宝宝选择过于肥大的睡袋,避免晚上睡觉时翻滚,将睡袋卷起,造成安全隐患。
【葫芦式睡袋】:3M+宝宝

葫芦型睡袋顾名思义,上小下大有一个宽大下摆的睡袋。优点:宝宝拥有充分的腿部活动空间,增加宝宝舒适度,适合活泼好动的宝宝使用。不足:对于有翻身需求的宝宝来说不够灵活,由于款式限制以后不能作为被子使用。
【分腿式睡袋】:6M+宝宝

优点:宝宝会翻身后最实用的款式,宝宝晚上怎么翻,怎么滚,都不会造成约束。不足:辅料较多,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摩擦到宝宝娇嫩的皮肤或被宝宝拉扯下来误食。
PS: 1岁以内建议选择连袜的款式,妈妈们都懂得,给宝宝加袜子总是会被她踢走,导致第二天脚总是凉凉的。
3. 看材质

睡袋内层直接接触宝宝皮肤,建议尽量选择柔软亲肤、吸汗透气的材质。
当然,不同季节侧重点也不一样。
冬天建议选择内层是纯棉材质的睡袋,不管是柔软程度、保暖性,还是亲肤性,宝宝都更容易接受。
夏天可以选择竹炭棉、纱布的材质,透气性好、舒适,还不会过于闷热。
无论什么材质尽量选择装饰物少的睡袋,以防宝宝误食挂价,也不要选择带帽子的睡袋,增加睡眠风险。
睡袋的分享今天就到这儿
转发是最好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