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接收功率计算公式_射频系统设计----接收机(1)

734c3dae3947614932c1a9ecb658f40f.png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接收机设计的知识点,共同学习。

接收机主要射频指标包括Reference Sensitivity Level,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ACS),Blocking(In-Band和Out-of-Band),Receiver Inter-modulation。其中带内blocking指标和ACS分析类似,考量的都是工作带内信道外干扰信号对接收机影响的分析,因此Bolcking指标支队Out-of-band指标进行了讲解和说明。

1.1 Reference Sensitivity Level

e5e626328e146aa9adbc97a104ce0ddb.png

接收机的最小可接收电平(接收机灵敏度)= -174dBm/Hz + 10logBW + NF + Eb/N0

1. Eb/No由基带解调能力决定,与射频前端无关;

2. BW由无线系统协议标准定义,单位是Hz;

3. -174dBm/Hz及总的热噪声;

因此针对某一无线系统设计,灵敏度指标的分解即根据协议灵敏度指标要求来设计接收机的噪声系数(Noise Figure)要求,以保证满足灵敏度指标允许的最大输入噪声(总噪声,包括输入热燥和引入的系统噪声)上图说明如下:

Step1:系统要求灵敏度指标为-121dBm/3.84MHz;

Step2:Eb/No = 5dB ——不考虑编码增益允许的总输入噪声=-121dBm – 5dB = -126dBm

Step3:12.2Kbps数据速率到3.84Mcps码片速率的扩频增益为:10*log(3.84M/12.2K) ≈25dB,考虑扩频增益后总的输入噪声要求为-101dBm;

Step4:3.84MHz带内总的热噪声 = -174dBm + 10log3.86MHz/1Hz = -108.1dBm

所以为满足灵敏度指标要求,系统接收机连续噪声系数需要≤ -101dBm+108.1dBm =7.1dB

接收机的其他指标

<think>嗯,用户想知道怎么用频谱仪测射频接收机的总噪声功率。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技术性,不过我需要一步步拆解。首先,我得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确保自己理解正确。总噪声功率的测量,通常在射频系统中很重要,可能涉及到接收机的灵敏度评估之类的。 首先,用户可能对频谱仪的基本操作不熟悉,所以需要先讲一下准备步骤。比如校准频谱仪,设置正确的中心频率、带宽这些参数。然后要考虑是否需要衰减器,避免信号过大损坏设备。这些都是基础的安全和准确性问题。 接下来,测量步骤。可能需要先测量背景噪声,也就是断开被测设备,看频谱仪本身的噪声基底。然后连接接收机,调整参考电平,确保噪声在屏幕上合适的位置。然后设置分辨率带宽(RBW)和视频带宽(VBW),RBW会影响噪声的测量结果,通常需要根据标准来调整,比如让RBW小于等于信道带宽的1%到3%。或者可能要根据噪声功率的公式来计算,比如噪声功率和RBW的关系,可能需要积分功能来和。 然后,可能需要计算总噪声功率,这时候要考虑测量得到的功率密度,再乘以等效噪声带宽。或者如果频谱仪有积分功能,可以直接得到。不过有些频谱仪可能需要手动积分,比如标记功能遍历整个带宽,然后累加每个点的功率。这时候用户需要注意单位转换,比如dBm转毫瓦,再积分后转回dBm。 另外,可能要考虑修正因素,比如衰减器的影响,如果用了衰减器,测量结果需要加上衰减值。还有是否需要考虑接收机的增益,因为被测接收机可能有放大器,这时候噪声会被放大,测量时需要确定是否包含这部分。 还有可能用户会混淆噪声功率和信噪比,或者如何区分接收机噪声和频谱仪本身的噪声。这时候需要强调校准步骤的重要性,先测背景噪声,再测总噪声,然后相减。不过实际中可能更复杂,比如使用Y因子法或者其他方法,但这里可能用户只需要基础的方法。 另外,是否需要考虑温度的影响?比如噪声功率和温度有关,但可能用户只是测总功率,不涉及换算到等效温度。不过如果有提到,可能需要稍微带过,但可能用户的应用场景不需要那么深入。 可能遇到的误区包括:RBW设置不当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或者没有正确校准导致背景噪声影响测量结果。另外,积分带宽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覆盖了接收机的整个工作带宽。 最后,确保步骤清晰,语言通俗,避免太专业的术语,或者如果使用术语,需要简单解释。比如解释RBW和VBW的作用,为什么需要调整它们,以及如何影响测量结果。可能还需要提醒用户注意安全,比如避免过大的输入信号损坏频谱仪,所以使用衰减器的重要性。 总结一下,步骤大概是:准备和校准频谱仪,测量背景噪声,连接接收机,设置参数,测量并积分噪声功率,最后计算并修正结果。需要分点说明,结构清晰,让用户一步步跟着操作。同时,确保每个步骤的理由和注意事项都解释清楚,帮助用户正确理解和避免错误。</think>使用频谱仪测量射频接收机的总噪声功率需遵循以下步骤,确保测量准确性和安全性: --- ### **一、准备工作** 1. **校准频谱仪** - 开机预热15-30分钟,确保仪器稳定。 - 执行内部校准(若有此功能),或使用标准信号源校准参考电平。 2. **设置频谱仪参数** - **中心频率**:设为接收机工作频段中心。 - **扫宽(Span)**:覆盖接收机带宽(如接收机带宽为10 MHz,则设置Span ≥10 MHz)。 - **分辨率带宽(RBW)**:设为接收机噪声带宽的1%~3%(例如接收机带宽10 MHz时,RBW设为100 kHz)。 - **视频带宽(VBW)**:设为RBW的1~3倍以平滑噪声轨迹。 - **衰减器**:根据输入信号强度设置适当衰减值(避免过载)。 --- ### **二、测量背景噪声** 1. **断开被测接收机**,将频谱仪输入端接50Ω终端负载。 2. 记录频谱仪显示的噪声基底(Noise Floor),例如$-120\ \text{dBm/Hz}$。 - **公式修正**:实际背景噪声功率为: $$ P_{\text{noise,background}} = N_{\text{measured}} + 10\log(\text{RBW}) $$ --- ### **三、测量接收机输出噪声** 1. **连接接收机输出端**至频谱仪输入端。 2. **关闭接收机输入信号**(如断开天线或接入屏蔽负载)。 3. 调整频谱仪参考电平,使噪声轨迹清晰显示在屏幕中央(避免饱和或过低)。 4. **启用轨迹平均(Average)**功能,降低随机噪声波动影响。 --- ### **四、计算总噪声功率** 1. **手动积分法** - 标记(Marker)扫描带宽内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单位:dBm/Hz)。 - 总噪声功率计算公式: $$ P_{\text{noise,total}} = P_{\text{density}} + 10\log(\text{等效噪声带宽}) $$ *注:若接收机带宽为矩形,等效噪声带宽≈实际带宽。* 2. **自动积分法(若频谱仪支持)** - 使用“Channel Power”或“Integrate Band Power”功能,直接读取指定带宽内的积分功率--- ### **五、修正与验证** 1. **扣除背景噪声**: $$ P_{\text{noise,actual}} = 10\log\left(10^{\frac{P_{\text{measured}}}{10}} - 10^{\frac{P_{\text{noise,background}}}{10}}\right) $$ *注:若测量值比背景噪声高10 dB以上,可忽略背景噪声影响。* 2. **验证结果合理性**: - 理论噪声功率参考值: $$ P_{\text{noise,theory}} = -174\ \text{dBm/Hz} + 10\log(B) + F $$ 其中,$B$为带宽(Hz),$F$为接收机噪声系数(dB)。 --- ### **六、注意事项** 1. **RBW设置过宽**会导致低估噪声功率密度,需确保RBW ≤ 1%带宽。 2. **避免信号泄露**:测量环境需屏蔽外部干扰(如Wi-Fi、蓝牙信号)。 3. **动态范围限制**:若接收机增益过高,需增加衰减器保护频谱仪。 --- 通过以上步骤,可准确测量射频接收机的总噪声功率,评估其噪声性能是否符合设计指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