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应用_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拼音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方式提升教学趣味性,帮助学生有效获取和记忆拼音知识。

本刊邮发代号:4-957

支持邮局订阅&天猫搜索订阅

7504f58dce7a03a08b4e71172333aa49.png

6222212e26a0fb345e475ed58a9843c6.gif

摘   要 

入学之初的小学生易感到拼音教学枯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继而影响学习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多媒体技术与拼音教学的整合,从导入、新授、游戏、识字环节的实践入手,探讨多媒体技术如何提升拼音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6222212e26a0fb345e475ed58a9843c6.gif

多媒体应用于拼音教学的背景

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利用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汉语拼音是辅助识字的有效工具,也是连接阅读的桥梁,因此,拼音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汉语拼音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表音符号,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注意力不易集中,学起来会感觉枯燥乏味,影响学习主动性。因此怎样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拼音并掌握它,是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 版)》对汉语拼音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灵活的要求,即: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句子教学相结合。汉语拼音的教学容易让刚入学的小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在拼音教学设计时把趣味性提到首要位置。

而今多媒体进入课堂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多媒体能融动画、图像、音乐为一体,通过多彩、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美妙的情境,将拼音的形和声形象地展现出来。利用这一特点,笔者尝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转变为活灵活现的图画形象,把它运用到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学中,让汉语拼音学习活泼生动,产生令人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游戏、自主学习,得到激励,有效地提高拼音的学习效率,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多媒体运用于拼音教学中的优势

1

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拼音知识

在播放鲜明可爱、生动活泼的视频和动画过程中,将拼音于不知不觉中教授给学生。在边看边说时,他们的注意力异常集中,思维异常活跃,语言表述欲望特别强,很快就能记住拼音的音和形;同时也很好地保持了学习拼音的热情,在快乐的学习中享受拼音带来的乐趣。这样拼音知识的获取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帮助学生记忆拼音知识

如何让学生获取的拼音知识长久地“扎根”在大脑中呢?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前学后忘情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拼音字母创设故事,用拟人的方法让学生觉得每一个抽象的字母都是有生命和性格的,对此印象深刻。故事的创设如果单靠教师口述,是不够直观的,而借助多媒体演示故事过程,就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抽象的字母,这让他们对知识点的识记更为长久、准确。

3

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愉快的情感有助于认识的发展,是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们的情感,能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心境,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克服困难、攻克难关的巨大动力。

多媒体技术在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同时具有审美功能,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陶冶学生情感提供了客观的可能。

4

为拼音学习增添趣味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年级初入学的学生好奇心较为强烈,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利用有限的时间让他们扎实地学好拼音,就要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趣味。除了在新授环节运用多媒体,让拼音学习“活”起来,在复习巩固、拼读练习的环节,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们觉得拼音的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在玩有趣的游戏,进而有热情地参与其中。

5

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开阔眼界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学中的直观演示能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基于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拼音教学,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动态地再现于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透过固有的信息,通过形、声的变化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认识世界,从而提高学习效能。

多媒体优化拼音课堂教学的实践

根据拼音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下面将结合统编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0 ao ou iu”一课来进行具体阐述。

1

导入环节:创设情境,体验学习的

快乐

在“10 ao ou iu”的教学设计中,根据课本插图,采用多媒体创设出的航海情境贯穿始终。在复习巩固环节,让课本插图上小动物驾驶的帆船动起来,学生需读对小帆船上标出的音节,才能开启航海之旅,以此激发学生将音节读正确的兴趣。

通过安排学生观察航线沿途小岛上的景物,复习拼读第一课时所学的四个词语“小桥”“流水”“垂柳”“桃花”(图1),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又将练习册内的“拼读说话”练习也融入情境中,使复习不再机械、枯燥。之后的儿歌学习,也紧密联系“小船漂啊漂”的情境,适时显示图片,教授拼音、生字,让学生融入航海之旅中,感受跟着小动物们一路航行的快乐,以及获得知识的喜悦。

9f700ec987c743681d537ff2e350f44b.png

2

新授环节:吸引注意力,辅助认读

新授拼音的过程相对抽象和枯燥,学生容易“开小差”。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教师运用多媒体,在航海过程中,让课文情景图中的“海鸥”由远及近,缓缓飞入画面,这一设计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海鸥”,从而自然地引入了复韵母ou 的学习。在教师教授了ou 的读音后,学生可以联系情境图中的海鸥,自主创编儿歌“海鸥海鸥ou ou ou”,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了。

3

游戏环节:创编游戏,规范拼读

拼读音节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操作不当,反而会使学生对拼音学习产生厌烦,在拼音教学中引入新颖的游戏形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堂课中,引入了“打牌游戏”(图2),改变由教师出音节,学生拼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组合音节,互教互读,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避免学生拼读出一些汉语中不存在的发音,教师在媒体上出示“音节大花盘”(图3),将不同声母与复韵母ou 的四声结合组成的高频词显示给学生。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后,让学生尝试着用不同声母和韵母ou 组成自己生活中熟悉的音节,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组成词语,让学生的学习兴致盎然,这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

34923529ad1c83508ab1de777f6cd110.png94a746f470fba457fcd4bd13107426ca.png94a746f470fba457fcd4bd13107426ca.png6e6e91fa969d39049dfb8f37a25c93d6.png

4

识字环节:演示动画,辅助识字

本课中要认识生字“台”,在这一环节中,先生动形象地演示“台”这个字的由来。通过动画,学生们了解了“台”字字形的演变过程,以及其最初的含义是指“又高又平的建筑”,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再启发学生们进行扩词。

这样就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解说上述内容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过程中课件上标红的生字“台”适时出现,也是用直观的画面辅助学生识字。

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来上汉语拼音课,让声母、韵母、音节在一幕幕动画效果中“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摆脱了汉语拼音教学枯燥乏味的现实困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们在玩中拼,乐中学。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拼音教学上,也不局限于低年级学生,在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也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审美情趣,丰富学习情境,增大学习信息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运用于拼音教学中的反思

1

避免一味追求“新奇”,分散学生注

意力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须避免过度追求形式,造成形式大于内容、喧宾夺主的情况,要明确一切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所服务的。多媒体的运用要突出课程的内容、色彩过于丰富、形式过于花哨的多媒体素材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中真正的重难点被学生忽视。

2

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丧失教师的

主导作用

如果教师将教学内容完全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容易导致课堂中师生的距离拉大,互动式交流减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方法,教师利用这种手段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及突破重难点等。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本文作者:吕华琼 王辰楠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

本文刊登于《教育传播与技术》2020年第1期

c703703a6d0f6e8ec48b0d23417b3ab9.png

内容概要:本文研究基于SPEA2(Strength Pareto Evolutionary Algorithm 2)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利用该多目标优化算法在复杂环境中寻找最优或近似最优的机器人运动路径。文中详细阐述了SPEA2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路径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流程,并通过Matlab代码实现仿真验证,展示了算法在避障、路径平滑性和多目标优化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合栅格地图建模,定义了包括路径长度、安全性能耗在内的多个优化目标,体现了SPEA2在处理多目标冲突问题上的优势。;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Matlab编程基础,从事智能优化算法、机器人路径规划或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及科研人员;熟悉进化算法并希望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SPEA2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建模实现方法;②学习如何将多目标优化思想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SPEA2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入路径规划问题;③为后续研究NSGA-II、MOEA/D等其他多目标算法提供对比基准和技术参考; 阅读建议:此资源以Matlab代码为核心支撑,建议读者结合算法原理部分仔细研读代码实现细节,动手运行仿真案例,深入理解适应度函数设计、非支配解集维护及环境建模的关键步骤,从而全面提升对多目标进化算法在机器人应用中的实践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