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然带代表植被_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山地的垂直地带性、热量、温度带)...

本文详细解析了山地垂直地带性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包括基带、山脚至山顶的植被变化规律,以及迎风坡、阳坡与背风坡、阴坡的差异。通过例题分析了青藏高原、我国温带自然带的关系,指出热量是影响自然带变化的关键因素,并介绍了我国六个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农作物种植情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知识点

  •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分布的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3个规律:

①基带。山麓地区分布的植被(基带),与当地的植被分布一致;

②山脚-山顶。从山脚至山顶,气温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差),植被越来越稀疏

③迎风坡、阳坡。迎风坡和阳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样的海拔时,植被比背风坡和阴坡更加茂盛。

同一种植被,可以同时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8aae845fb61c46149cc82554a4e0c17f.png

图1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例题

下图为青藏高原、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7a69faf5523c0ff048125ef2f248eb9a.png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 苔原带

B. 温带草原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风力

D. 光照

答案:B、A

精讲精析:(1)分析R地的自然带。①图中一共有9种自然带,每次固定三个,看变化规律;②看最低的三个自然带,沿着OE方向(横坐标),依次为高山荒漠带、高山草原带、高山灌丛草甸带,即都是高山,但植被逐渐变得稠密;③看中间的三个自然带,沿着OE方向(横坐标),依次为山地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暗针叶林带,即都是山地,但植被逐渐变得稠密;④看最高的三个自然带,沿着OE方向(横坐标),依次为温带荒漠带、R、温带及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因此都应该是温带,并且也逐渐稠密。因此R为温带,自然带介于荒漠和森林之间(因此为草原),因此R为温带草原带,选项B正确。

(2)分析影响OF方向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①沿着OF方向(纵坐标),依次为高山—山地—温带,即海拔逐渐降低,因此热量条件逐渐变好,选项A正确;②看最右边一侧,自下而上依次为高山—山地—温带,植被依次为灌丛草甸—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即也是由于热量条件逐渐变好,植被越来越茂盛。


总结

  • 温度带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将9个自然带,从下到上分为三层,逐层看植被的变化,进而确定OE方向(横坐标)的变化为:荒漠—草原—森林;OF方向(纵坐标)的变化为:高山—山地—温带,进而确定R地的自然带(温带草原带);②分析OF方向高山—山地—温带的变化中,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海拔的降低,导致热量条件变好,植被变得更加稠密)。

热量的多少,取决于气温(影响因素有纬度、海拔、下垫面状况、大气条件等)。根据热量条件,我国依次划分为6个温度带(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

①热带。积温≥8000℃,一年三熟,种植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②亚热带。积温≥4500℃,一年两到三熟,种植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

③暖温带。积温≥3400℃,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④中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和甜菜等;

⑤寒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马铃薯等;

⑥高原气候区。积温<2000℃,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种植青稞等。

其中,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即为积温

a77818685d610944358070eb98596a2b.png

图2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