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只重点讨论英特尔酷睿系列笔记本CPU。其他英特尔处理器:台式机酷睿、奔腾、赛扬、安腾、至强、凌动、Quark等均不在讨论范围。下文针对酷睿系列的描述没特别说明的均排除了台式机CPU。
代际代号
酷睿系列经过多年的发展到2020年已经经历了十代,下面看一下各个代的代号。

等级划分
目前酷睿系主要分:「i3」、「i5」、「i7」、「i9」四个系列。
型号逐代解释
鉴于太早的CPU市面上很少了,下面就只说第十代到第五代吧,更早代际的详情看这里。[1]
- 第十代

此类第十代智能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家族的处理器编号采用字母数字的排列形式,即以品牌及其标识符开头,随后是代编号和产品系列详细信息。五位序列号的前两位表示处理器的代次(第十代),后三位是 SKU 编号,末尾是 U 或 Y,表示处理器适用移动系统类别,即低压U。 [1]

第十代智能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的编号采用字母数字的排列形式,即以品牌及其标识符开头,随后是代编号和产品系列名。四位序列号的前两位表示处理器的代次(第十代),接下来的两位是 SKU 编号,然后是显卡级别。 [1]
- 第九代

第九代智能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的编号采用字母数字的排列形式,即以品牌及其标识符开头,随后是代编号和产品系列名。四个数字序列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处理器的代编号,接下来的三位数是 SKU 编号。在适用的情况下,处理器名称末尾有一个代表处理器系列的字母后缀。英特尔® 酷睿™ X 系列处理器家族依其各自的功能组合采用不同的编号方法。 [1]
九代有两种后缀:「H」(高性能显卡,例如i9-9880H)「HK」(高性能显卡+解锁超频,例如i9-9980HK)。
- 第八代

第八代智能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的编号采用字母数字的排列形式,即以品牌及其标识符开头,随后是代编号和产品系列名。四个数字序列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处理器的代编号,接下来的三位数是 SKU 编号。在适用的情况下,处理器名称末尾有一个代表处理器系列的字母后缀。英特尔® 酷睿™ X 系列处理器家族依其各自的功能组合采用不同的编号方法。 [1]
八代有两种后缀:「G」(封装包中包含独立显卡,例如i7-8705G)和「U」(超低功耗,例如i7-8650U)
- 第七代

第七代智能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的编号采用字母数字的排列形式,即以品牌及其标识符开头,随后是代编号和产品系列名。四个数字序列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处理器的代编号,接下来的三位数是 SKU 编号。在适用的情况下,处理器名称末尾有一个代表处理器系列的字母后缀。 [1]
七代后缀有五种:「H」(高性能显卡,例如i3-7100H)、「HK」(高性能显卡+解锁超频,例如i7-7820HK)、「HQ」(高性能显卡+四核,例如i7-7920HQ)、「U」(超低功耗,例如i7-7500U)、「Y」(极低功耗,例如i7-7Y75)。
- 第六代

第六代智能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的编号采用字母数字的排列形式,即以品牌及其标识符开头,随后是代编号和产品系列名。 四个数字序列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处理器的代编号,接下来的三位数是 SKU 编号。在适用的情况下,处理器名称末尾有一个代表处理器系列的字母后缀。 [1]
PS:i7-6700K是台式机CPU,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六代后缀有四种:「H」(高性能显卡,例如i3-6100H)、「HK」(高性能显卡+解锁超频,例如i7-6820HK)、「HQ」(高性能显卡+四核,例如i7-6920HQ)、「U」(超低功耗,例如i7-6600U)。
- 第五代

第五代智能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的编号采用字母数字的排列形式,即以品牌及其标识符开头,随后是代编号和产品系列名。四个数字序列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处理器的代编号,接下来的三位数是 SKU 编号。在适用的情况下,处理器名称末尾有一个代表处理器系列的字母后缀。 [1]
PS:i7-5775K是台式机CPU,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五代后缀有三种:「H」(高性能显卡,例如i3-5100H)、「HQ」(高性能显卡+四核,例如i7-5950HQ)、「U」(超低功耗,例如i7-5650U)。
早期双核系列分解
- M后缀
M代表了双核标准功耗版本的笔记本CPU。在四代或者以前的酷睿时代,性价比高,性能适中,让35W/37W的M后缀的CPU一直是主流笔记本的绝对主流,如大家耳熟能详的i5-4200M,i3-2310M等。 [2]
- U后缀
随着超极本/超薄本的流行,加上笔记本端CPU竞争一家独大,Intel就大力推广节能版CPU,这类CPU就以U为结尾,15W TDP,如i7-4500U,i7-5500U等。前面提到的是00U后缀的,而xx50U后缀的采用更高性能的HD Graphics核心显卡,如i7-4550U,但是TDP依然是15W,所以CPU性能比起i7-4500U更差。
除了15W的U后缀CPU,还有TDP为28W的U系列CPU,型号以非0然后带U结尾,如Intel®Core i5-5257U。采用了Iris高性能核心显卡,并且频率比起15W版本有较大幅度提升。 [2]
- H后缀
H代表了BGA封装(旱死在主板)的笔记本双核CPU,产品很少,定位在大尺寸平板,一体机,一体化主板等领域,比如i5-4200H以及i5-5350H。 [2]
- Y后缀
Y后缀的笔记本双核CPU算是昙花一现,在Core M推出之前,Intel就推出了Y后缀的CPU如Core i7-4610Y,TDP仅有11.5W,比起U版本更加低。定位在x86平板这类对散热要求很高的平台。不过在Intel推出专门为平板领域服务的Core M家族后,Y后缀的CPU在目前不再更新。 [2]
早期四核系列分解
- QM后缀
QM是四代酷睿之前四核笔记本CPU的标准版本,比如i7-3630QM。四核心八线程,45W的TDP(部分低功耗四核版本为35W,如i7-3632QM),是游戏本标配的CPU。 [2]
- XM后缀
X是Extreme的意思,是四代酷睿之前的至尊版CPU,比如i7-2960XM,TDP达到了55W,性能也是笔记本领域最强,并且开放自由超频,所以它成为了高帅富的象征。 [2]
- MQ后缀
四核心的四代酷睿一改以往的QM后缀,将俩字母调换,变成了MQ,如i7-4700MQ。TDP比三代或之前的多了2W,因为四代把电压调节器内置到CPU,需要额外功耗;MQ系列的CPU采用PGA封装,可更换升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游戏本升级CPU就是靠MQ系列CPU。同时MQ也有低功耗版本,TDP为37W,比如i7-4702MQ。 [2]
- MX后缀
MX后缀的笔记本CPU特指四代酷睿至尊版,特点和XM一样。为可更换CPU封装,TDP高达57W,频率也高达3GHz以上,性能瞬间爆炸。 [2]
名词解释
TDP( 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译为「热设计功耗」。关于「热设计功耗」的进一步认知,可以看一下联想官网的说明,见这里。[3]
参考
- ^abcdefgh英特尔官网CPU型号详解 https://www.intel.cn/content/www/cn/zh/processors/processor-numbers.html?_ga=1.52051882.281579711.1486467137
- ^abcdefgh太平洋电脑网 https://diy.pconline.com.cn/718/7189243_all.html
- ^联想对TDP的说明 https://newsupport.lenovo.com.cn/commonProblemsDetail.html?noteid=C13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