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毅机器学习 Machine_Learning_2019_Task6

学习目录
  • 个人自己创建数据,实现分类任务
  • 生成数据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实现一个分类任务的过程:
# 导入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随机生成训练数据
def generate_data(seed):
    np.random.seed(seed)
    data_size_1 = 300
    x1_1 = np.random.normal(loc=5.0, scale=1.0, size=data_size_1)
    x2_1 = np.random.normal(loc=4.0, scale=1.0, size=data_size_1)
    y_1 = [0 for _ in range(data_size_1)]
    data_size_2 = 300
    x1_2 = np.random.normal(loc=10.0, scale=2.0, size=data_size_2)
    x2_2 = np.random.normal(loc=8.0, scale=2.0, size=data_size_2)
    y_2 = [1 for _ in range(data_size_2)]
    x1 = np.concatenate((x1_1, x1_2), axis=0)
    x2 = np.concatenate((x2_1, x2_2), axis=0)

    x = np.hstack((x1.reshape(-1, 1), x2.reshape(-1, 1)))
    y = np.concatenate((y_1, y_2), axis=0)
    data_size_all = data_size_1 + data_size_2
    shuffled_index = np.random.permutation(data_size_all)
    x = x[shuffled_index]
    y = y[shuffled_index]
    return x, y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def train_test_split(x, y):
    split_index = int(len(y) * 0.7)
    x_train = x[:split_index]
    y_train = y[:split_index]
    x_test = x[split_index:]
    y_test = y[split_index:]
    return x_train, y_train, x_test, y_test

# 定义函数
class Logistic_Regression(object):

    def __init__(self, learning_rate=0.1, max_iter=100, seed=None):
        self.seed = seed
        self.lr = learning_rate
        self.max_iter = max_iter

    def fit(self, x, y):
        np.random.seed(self.seed)
        self.w = np.random.normal(loc=0.0, scale=1.0, size=x.shape[1])
        self.b = np.random.normal(loc=0.0, scale=1.0)
        self.x = x
        self.y = y
        for i in range(self.max_iter):
            self._update_step()

    def _sigmoid(self, z):
        return 1.0 / (1.0 + np.exp(-z))

    def _f(self, x, w, b):
        z = x.dot(w) + b
        return self._sigmoid(z)

    def predict_proba(self, x=None):
        if x is None:
            x = self.x
        y_pred = self._f(x, self.w, self.b)
        return y_pred

    def predict(self, x=None):
        if x is None:
            x = self.x
        y_pred_proba = self._f(x, self.w, self.b)
        y_pred = np.array([0 if y_pred_proba[i] < 0.5 else 1 for i in range(len(y_pred_proba))])
        return y_pred

    # 精度
    def score(self, y_true=None, y_pred=None):
        if y_true is None or y_pred is None:
            y_true = self.y
            y_pred = self.predict()
        acc = np.mean([1 if y_true[i] == y_pred[i] else 0 for i in range(len(y_true))])
        return acc

    # 损失函数
    def loss(self, y_true=None, y_pred_proba=None):
        if y_true is None or y_pred_proba is None:
            y_true = self.y
            y_pred_proba = self.predict_proba()
        return np.mean(-1.0 * (y_true * np.log(y_pred_proba) + (1.0 - y_true) * np.log(1.0 - y_pred_proba)))

    # 计算梯度
    def _calc_gradient(self):
        y_pred = self.predict()
        d_w = (y_pred - self.y).dot(self.x) / len(self.y)
        d_b = np.mean(y_pred - self.y)
        return d_w, d_b

    # 更新模型参数
    def _update_step(self):
        d_w, d_b = self._calc_gradient()
        self.w = self.w - self.lr * d_w
        self.b = self.b - self.lr * d_b
        return self.w, self.b

# 数据归一化
x_train = (x_train - np.min(x_train, axis=0)) / \
          (np.max(x_train, axis=0) - np.min(x_train, axis=0))
x_test = (x_test - np.min(x_test, axis=0)) / \
         (np.max(x_test, axis=0) - np.min(x_test, axis=0))

# 创建分类器
clf = Logistic_Regression(learning_rate=0.1, max_iter=500, seed=272)
clf.fit(x_train, y_train)

# 结果可视化
split_boundary_func = lambda x: (-clf.b - clf.w[0] * x) / clf.w[1]
xx = np.arange(0.1, 0.6, 0.1)
cValue = ['g', 'b']
plt.scatter(x_train[:, 0], x_train[:, 1], c=[cValue[i] for i in y_train], marker='o')
plt.plot(xx, split_boundary_func(xx), c='red')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https://blog.csdn.net/luanpeng825485697/article/details/78957577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在编写C程序时,需要注意变量的声明和定义、指针的使用、内存的分配与释放等问题。C语言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包括: 1. 数组:一种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进行索引访问和修改。 2. 链表:一种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结构,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3. 栈: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压入(push)和弹出(pop)操作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取出。 4. 队列: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入队(enqueue)和出队(dequeue)操作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取出。 5. 树:一种存储具有父子关系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中序遍历、前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6. 图:一种存储具有节点和边关系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广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这些数据结构在C语言中都有相应的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C语言中的各种数据结构都有其优缺点,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数组: 优点:访问和修改元素的速度非常快,适用于需要频繁读取和修改数据的场合。 缺点: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不适合存储大小不固定的动态数据,另外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分配的,当数组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化。 链表: 优点:可以方便地插入和删除元素,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数据的场合。 缺点:访问和修改元素的速度相对较慢,因为需要遍历链表找到指定的节点。 栈: 优点:后进先出(LIFO)的特性使得栈在处理递归和括号匹配等问题时非常方便。 缺点:栈的空间有限,当数据量较大时可能会导致栈溢出。 队列: 优点:先进先出(FIFO)的特性使得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下面详细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1. 变量和数据类型 在C语言中,变量用于存储数据,数据类型用于定义变量的类型和范围。C语言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如int、float、char等)和复合数据类型(如结构体、联合等)。 2. 运算符 C语言中常用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如+、、、/等)、关系运算符(如==、!=、、=、<、<=等)、逻辑运算符(如&&、||、!等)。此外,还有位运算符(如&、|、^等)和指针运算符(如、等)。 3. 控制结构 C语言中常用的控制结构包括if语句、循环语句(如for、while等)和switch语句。通过这些控制结构,可以实现程序的分支、循环和多路选择等功能。 4. 函数 函数是C语言中用于封装代码的单元,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模块化。C语言中定义函数使用关键字“void”或返回值类型(如int、float等),并通过“{”和“}”括起来的代码块来实现函数的功能。 5. 指针 指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变量地址的变量。通过指针,可以实现对内存的间接访问和修改。C语言中定义指针使用星号()符号,指向数组、字符串和结构体等数据结构时,还需要注意数组名和字符串常量的特殊性质。 6. 数组和字符串 数组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和修改数组中的元素。字符串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文本数据的特殊类型,通常以字符串常量的形式出现,用双引号("...")括起来,末尾自动添加'\0'字符。 7. 结构体和联合 结构体和联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复合数据类型。结构体由多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联合由多个变量组成,它们共用同一块内存空间。通过结构体和联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封装和抽象。 8. 文件操作 C语言中通过文件操作函数(如fopen、fclose、fread、fwrite等)实现对文件的读写操作。文件操作函数通常返回文件指针,用于表示打开的文件。通过文件指针,可以进行文件的定位、读写等操作。 总之,C语言是一种功能强大、灵活高效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可以为编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