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计算机徐宪忠,nakaga

陈忠,原籍京兆府万年县洪故乡胃桂里。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与子陈邕被谪。入闽后居兴化枫亭井上。旋迁漳州南驿南厢山。卒赠鄂国公。父子均在漳州逝世。而陈忠之长孙陈夷则,唐德宗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创觉性寺。后为求隐居生活,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率其家族至嘉禾岛(今厦门)定居。成为颍川陈氏以陈忠入厦始祖的世系,其后裔遍及闽台粤港澳及缅甸和南洋各地。

陈忠是继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开发的另一支世系的始祖。而陈忠是陈元光的堂侄,即陈忠的高祖陈岩之父陈霸图,与陈元光之高祖陈霸汉,是同称陈准为高祖。

以颍川陈氏世系分布于泉州同安、厦门各地。杏林地区的西滨、西亭、前场(瑶仔、市头、石厝)、内林(丘厝)、曾营(洪埭头、登瀛)等是陈姓繁衍集聚之地,其世系大部分从厦门殿前村陈姓先祖陈弘锐(国子监生)所生五子(拱、宝、?、喜、隆)分系到杏林各地。其廿六世陈兰次子陈增保(号应远)到杏林西亭开发,为西亭陈姓始祖。

锦园林氏略考

林氏出自予姓,黄帝裔孙,比干之子。

林禄,字世荫,为长林四十七世。生于晋太康十年(公元289),晋惠帝时仟安东琅琊王府参事。怀帝永嘉初,随琅琊王司马睿南渡镇建业(后改为建康,今南京)。永嘉五年(公元311)立下战功,迁招远将军,散骑常待。时五胡乱华,西晋愍怀二帝相继被俘,林禄佐司马睿郡位建康,为东晋元帝,任合浦太守。明帝泰宁三年(公元325)奉敕镇守晋安郡,举家迁居晋安(今福州市)。成帝咸和二年,苏峻、祖约叛乱,禄奉命讨伐,建立功勋,披肝沥胆,匡扶晋室,历元、明、成、康、穆五帝,为五朝良佑。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6)卒于官,封晋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龙岗(惠安县涂岭),为闽林开基祖陵。郡王遗嘱:凡我子孙为官者,必须视民为父母,如子孙;必须以善为先,功德第一。其后子孙为官者,皆尊祖训,亦代有显贵达官。积功德殊佳者甚众。

自林禄开闽至玉童、玉珍。历八世。经东晋、宋、齐、梁四个朝代,英才辈出,累世佐王室,晋爵封侯,有一王、二侯、九将军之誉,即林禄为晋安郡王。二侯:林景(禄之长子闽林二世,下同)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授通直郎,后平南有功,授镇将军,封桂阳郡(今湖南郴州)南平候。林缓(景之长子三世)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7)有战功,授远略将军,封桂阳郡开国侯。九将军:晋有武威将军林暹(禄之次子,二世),散骑将军林详(景之次子,三世),雄占将军林靖之(五世),定平将军林伟之(六世),右殿将军林长萧(七世),安远将军林玉童(八世),右殿将军林长宾(七世),梁有征北将军林玉器(八世);西平将军林玉象(八世),其后奕世簪缨,显耀闽浙,名留史册。

自禄公入闽后,历东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南宋、元、明、清至今一千六百六十多年。晋有名藩,唐有“九牧”之荣,双阙之誉,北宋以来有著名诗人林和靖,天上圣母林默娘“马祖姑”(禄公第22代孙女),有虎门销烟(公元1750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近代更是英雄辈出,有忠心护国的林兰友,有高尚民族气节,慷慨捐巨资“二百万两银元”建海军的林叔盛,有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等七人,有头可断,血可流二七大罢工工人领袖林祥谦烈士。

锦园村委会由锦园、寨内,后浦、陈宅、西山下、坑尾,坊子、后英、上埕等自然村组成。(因开发亚洲城需要,西山下、坑尾、坊子,已迁移组成锦园新村)锦园地处杏林区的北部,西接前场,东连西亭,北与灌口的西蔡为邻,南与内林接壤。锦园原名“港园”、“甲园”,因早期海港通至村口而得名,以后为纪念林氏来自海沧的锦里村,改称锦园。锦园历史上属泉州府同安县安仁里十六都,统于明盛乡。现在是杏林台商投资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耕地已于1992年辟为“中亚工业城”,由菲律宾郑周敏投资开发。全村现有人口五千多人,其中林姓3850多人,约占总人口的70%以上,郭、陈、王、梁诸姓占少数。锦园林氏始祖林振盛来源于黄帝至比干公三十三世,比干公之子林坚至闽林始祖禄公四十七世,禄公之长子景公至披公十五世,披公丸子之八(九牧)迈公至瑷宗公十七世,瑷宗公之三子天福公至锦园始祖振盛公六世,振盛公至今已传下二十六世。

锦园林氏开基始祖振盛是海沧锦里林氏始祖林天福的六世孙(四房),于明代初迁入锦园,以养鸭为生,至今已六百年左右的历史。六百多年来,开发了锦园、寨内、后英三个自然村,人丁昌盛发达,子孙遍播海内外以及台湾、香港、东南亚、马来西亚、仰光、缅甸、吕宋(菲律宾)等国和地区,从锦园林氏分支到其它地方开发的还有“崎圳、溪南、欧厝垅”(属于灌口镇辖地)。现锦园林氏家族已有数万之众。锦园林氏灯号为“西河”,堂号为“西河堂”。昭穆:振佛添敏华、乾恒贷仕启、尔世景君升、友笃衍荣宗,延庆扬祖德、祥徵寿福长,方显天培厚、绵褒奕棋昌。共四十个字,现行到祖字辈。(林荣习)

曾营曾、陈二姓的略考

曾营居民委员会由曾营、洪埭头、吴仔尾三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近二千人。曾、陈、谢是该居委会的三大姓。曾营南临西港,北接内林,东靠高浦,西连马銮。历史上原属泉州府同安县,宋为安仁里,统于明盛乡十四部。民国末至解放初为同安县灌口区,一九五八年底划为厦门郊区的杏林公社,大跃进期间曾营辟为厦门市的工业区,行政管理体制几经变动,现属杏林街道办。

曾营亦称“登瀛”、“扎营”,因曾氏发祥,改“扎”为“曾”,称“曾营”,以纪念曾氏家族的发祥地。曾营曾氏一世祖曾公英,于元朝初从泉州的龙头山迁移至此,属龙山派系,是厦门曾厝安曾氏一世祖曾光绰的胞兄,至今已600多年了。世界曾氏宗亲总会出版的“曾氏会讯”第35朗,内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载;“曾邱一家:盖闽南曾公亮公14世孙曾明,字永在,号迁荣,入赘福建海澄丘氏,生四子,分祧二氏,其后均奉宗圣公为一派祖(注:即孔子的门生曾子),故龙山曾氏与邱氏为通婚,其后世繁众,此曾邱一家之源也。盖男为曾氏,其后邱氏者,生前姓邱,卒后仍以曾公称之。”现曾营曾氏亦有如此传说:曾姓入赘邱家,娶邱氏为妻,所生子女,分属两姓,以照顾两个“邦头”。记载与传说基本一致,现在曾营曾氏与新?邱氏同属龙山派,其昭穆(字行)两姓一致。今在台的曾氏达21万之多,是台湾省的第26大姓,其中以龙山派的曾氏为最多,分居台北、基隆、新竹、高雄、彰化、嘉义、南投、宜兰、花莲、台东等地。

曾姓是曾国诸侯的后裔,源出自姒姓,是以封地名命名的姓氏。夏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今山东苍山县西北)。?国在公元前567年被莒国灭掉,?太子巫逃往鲁国,“?”字去掉“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不过现在国内外很多曾氏后裔,都尊孔子门生曾子为“宗圣”,并以此为曾氏始祖。龙山派曾氏40字昭穆,第一字“奎”已是曾氏始祖之第六十六世了。

曾营陈氏来自广东大埔,一世祖陈均用,号敬轩,是颍川陈氏始祖陈实之109世孙。陈均用生于明正统庚申年(公元1440年),于明代中业迁入现在的曾营,至今已500多年,传至26世。为了与曾氏的“曾营”有所区别,自号“登瀛”,“瀛”为浩大海洋,即登高望海洋之意。吴仔尾的谢姓是海沧石塘谢氏的分支,是石塘谢氏始祖谢东山的后裔。(陈海龙)

高浦村高、郑二姓的由来

高浦村民委员会,由高浦村独立组成。村南朝四港,与宝珠屿遥遥相望,北接内林、杏林两村,东与集美镇相对,西与曾营居委会为邻。1993年底,总人口近4000人。高姓1800多人,郑姓1300多人,是高浦的两大姓,陈、王占少数。据史料记载:“高士表号仲卿,宋末来浦开基,赘亲石氏,尽承石氏家业,故曰高浦。”

高浦高氏开基始祖高士表,是高氏入闽始祖高一清(号钢,唐僖宗中和辛丑年,因黄巢乱华,从河南光州固始县逃入福州的凤岗)第十四世孙,安海高德调(入闽五世)第九世孙,于宋末由安海迁入高浦至今已700余年,传下28世。总灯号为“渤海”,其昭穆(字行)沿用入闽始祖所定,按土金水木火五行相生,共五十字:钢、?、木、美、镒、思、拱、养、禾、溉、韶、表、臣、铉、村、宜、摇、夫、守、同、广、齐、志,一、由、愈、则、可。培、钟、派、标、?、墀、铭、泉、叶、炳、堂、锦、渤、技、?、增、镟、源、本、焕。现在本村已传至“堂”字。700余年来,高浦高氏播衍中外,台湾、仰光、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部有高浦高氏的后裔,二世高愿服迁往广东的海丰,八世高同琰迁居内林村的董任。

高姓是春秋齐国的权贵之族,相传齐太公的六世孙齐国公有子受封于高,人称公子高。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公子高的孙子溪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平定内乱,诛杀公孙无知,迎立公孙白为君,史称齐桓公。齐桓公为了表彰溪的功劳,便赐他以祖父之名“高”为姓,这就是高姓的由来。

高浦郑氏开基始祖郑崇,讳兴宗,字开先。福州长乐郑摄公之第十三世孙。据记载:“郑崇明初从戎,受总旗使之职,明永乐间(公元1403?1425年)偕指挥千户等来屯当时的泉属永宁卫高浦所。”郑崇娶妻李氏,生二子,长子郑建,次子郑达。以后郑崇因思念故乡,率长子郑建回长乐,留下李氏及次子郑达在此定居。时有六位郑氏同行到此,共同开发高浦,成为高浦郑氏的开基始祖,至今已500多年,传下21世,灯号为“荣阳”。清代自定昭穆(字行)30字:晋、观、大、家、方、颜、士、正、用、庭,文、光、昭、奕、世,礼、发、振、宏、名,缵、绪、千、秋、业,延、锦、庆、显、荣。内林村的内茂郑氏是高浦郑氏的分支。

郑姓是郑桓公之后,源出自姬姓。周宣王封小弟王子友为郑恒公(今陕西华县东),后来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在新郑一带建立郑国,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桓公后人以国为姓,称郑氏。

关于高浦郑氏的由来,去年底区文化馆配合高浦郑氏,在基建工地清理出明墓一座(建于1654年冬),内葬骠骑将军郑伯仁(公元1614?1653年)及妻王氏,出土墓志铭一方,对郑氏由来有较详细记载。(陈海龙)

杜仁与马銮杜氏

马銮村民委员会由马銮、后尾、碑头、岑尾、扶摇五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近4000人,其中马銮、扶摇两个自然村以杜氏为主,人口近2000人。马銮西与西滨村为邻,东接曾营居委会的吴仔尾,北面是杏林工业区。历史上归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宋为安仁里统于明盛乡,清及民国期间为安仁里十六都马銮保。

马銮村名相传是该村杜氏始祖杜仁命名的,一直沿用至今。据晋安杜氏族谱记载:宋末,杜仁偕兄弟随父杜浒兵败相失,由漳至泉同安县之安仁里滨海而行,马铃忽坠,勒缰收铃,见三峰?立,两屿插鬓舞自仙旗,见东南蜿蜒二十余里长江贯虬环绕其前,乃叹曰:此可聚族为子孙长久计殆。逐卜居弥之为“马銮”。

马銮杜氏始祖杜仁,字果裕,浙江山阴杜衍(字世昌)之第九世孙;什拨俊之长子,宋末因战乱与其昆仲失散而逃荒定居于马銮,至今已逾七百年。自一世祖杜衍至今已传至37世。子孙播衍国内外众多地方,厦门的寨上、殿前、高崎及灌口的杜埭、杜行、本区的山后张、扶摇等村的杜氏都是马銮杜氏的分支。其昭穆(字行)自杜衍26世起自定16字: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亿、万、斯、年、受、天、赐、福。

1990年续修族谱时,又增定20字: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前后二次昭穆都是取自《诗经》大雅篇。

杜氏按1982年全国人口计算,排在第53位,正宗起源于祁氏,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周成王封唐国后人于杜(今西安市东杜陵),称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任大夫,人称杜伯,后被周宣王无辜处死,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一支便以杜为姓。望族居京兆郡(今陕西长安东)。

马銮杜氏历代名人辈出,其一世始祖杜衍,字世昌,为人洁廉自克,事君以忠,牧民以惠,宋封祁国公,死后追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七世杜范,字成之,曾为宋朝右丞相;近代旅居香港的马銮杜氏第卅世孙杜四端,名德乾,字四端,是一位一生积德行善、非常热心公益事业的殷商,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他带头集资三千六百元,在马銮村创办全市第一家纺织厂。曾获黎元洪大总统特奖四等嘉禾章。

另外:马銮村委会辖下的还有后尾、岑尾、碑头三个自然村,前二个村以王姓为主,人口700多人,后尾王氏是元朝末由泉州的乌泥港迁入,以后一部分人分居到岑尾。碑头村大多姓陈,是同安县马巷镇关山陈的分支。(杨元波)

蔡林社林氏渊源

杏林西边村蔡林社,宋为泉州府同安县安仁里十六都,统于明盛乡蔡林保,据传说,当年蔡林是个大村,以林氏为主,分为“上林”、“下林”两个部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林氏后裔迁往外地,现只剩下80多户,300余人,其中“上林”林氏只剩下三户,余者属“下林”。

“下林”林氏开基始祖林其法,是明末(或清初)由海沧石?林氏长房的后裔迁来的,自定昭穆(俗称字辈)共十二字:“国家振兴,万邦协和,同治久远”这昭穆何时所订?是否完整?无从查证。

“下林”林氏是石?林氏后裔,石?林氏只知来自莆田,其他无文字记载,不过从其祠堂的几付楹联及墓碑大体可看出一些端倪。石?林氏是个大族,其开基始祖是林子源,其墓碑刻有“明皇”两字。由此可以推断林子源在元末或明初迁入该村。其祠堂有付楹联:“鼻祖从河南司牧十七世闽峤开先进士第”,“耳孙负葫公朝太姥卅六叶漳江创建状元坊。”从楹联可以看出,石?林氏应属“九牧”后裔。“九牧”之父林披,字茂彦,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25年)明经及第,初为闽将乐县令,迁潭州刺史,后授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上国柱。自莆田北螺村迁居澄绪。林披生九子,先后登科,号称“九牧”。林禄封晋安(今福州)郡王,是林氏入闽第一世,传至“九牧”正好十七世。这与楹联“牧十七世”完全一致。后传至廿四世林?,宋进士及第,知晋尉,由莆田迁来泉南(这与石?林氏来自莆田的传说一致),其子林祀(廿五世),效法林披,从严教子,所生九子皆进士,世称“后九牧”(廿六世),这为历史所罕见,楹联“开先进士第”该指此。

综上所述,蔡林下林林氏应属“后九牧”,分灯号为“银紫”,其祖辈的昭穆延用“九牧”为:“汝有子希孟,孚伯延德瞻,允吾知鼎候,孙君臣嘉会,淑彦敬时修,华犹晋上宾,文章钦尔材,亮采赓世昌。”

高浦张姓迁居台北

1995年夏,台湾台北县树林镇张姓后裔回祖籍地高浦村寻根。张姓在高浦已所剩无几,对其来龙去脉更是鲜为人知。使之高兴而来,扫兴而归。过后,笔者查阅了一些有关张姓资料,并初步进行调查考究,基本理清了高浦张姓之渊源,特粗略整理如下,以供今后深入研究之参改。

明时,高浦族聚有高、郑,张、陈、粟、王、朱、周、林、方等10姓,其中张姓当年也算望族大姓之一,其开基始祖张秉浩,祖先原居同安的浯州(即今之金门),明嘉靖期间,倭寇作乱,张明敦同二兄乘夜扶父柩逃于漳州府乌礁洲头乡,倭寇难平,其三子张秉浩复归泉州府同安县鹤浦十四都安仁里,卜地于高浦十字街筑舍而居。(今十字街尚在),卒后葬于马銮道昔山下西边社后的“鸡母寿”(地名,今已无人能知)。

张秉浩,为邑痒生,娶妻陈氏,独生一子,名宠舜。宠舜妻刘氏,生四子,分成四房,长房、二房、四房分居下店,三房怀瑜留居高浦。怀瑜娶妻杜氏,生一子,名恪质。恪质娶妻苏氏,生九子,长畅、次兴、三福、四禄、五寿、六全、七七子、八八婿、九九使。至此,高浦张姓始编昭穆(字云)共28字,景、万、继、兆、有、光、明、晋、世、衣、冠、百、代、成、振、盛、安、斯、辉、上、国、金、玉、传、昌、永、奠、绵。

九使、恪质之九子,讳景耀,字元晖,乳名九使,又名尾生。生于崇祯壬申年(公元1632年)11月14日,卒于康熙戊寅年(公元1698年)6月13日,娶妻周氏,生二子,长素峰,次毅果。素峰,讳万智,字守愚,名文,别号素峰。据张九使的“皇清待赠国学痒生张府君墓志铭”记载:“公魁梧奇伟卓荦不群弱冠探芹入国学慷慨尚义推重乡闾壮年以后家啬然诗书之志久而弥笃量衣节食择师课子文行之士雅结同心其嗜学有足多者里有争竞力为排解几诸远迩糜不愧服,娶杜孺人勤俭明理与公表里所谓君子好逑者也”。

从编昭穆始,九使为一世(其前另有四世,未编昭穆),传至第五世有张有带,于嘉庆18年(公元1813年)4月16日偕弟有杏及有杏之子广厚到台湾经商,成为高浦张姓迁居台北县树林镇的开基始祖。此后,张氏陆续移居台北。在台北披荆斩棘,克勤克俭,同心协力,筚路蓝楼,创建家业,其坚苦卓绝,可想而知也。

张姓赐姓之始挥公,相传乃黄帝第五子,为第三妃青阳氏所生。挥公随帝征岂尤于逐鹿,偶现流星如事弧棱弦,而发明弓矢献于帝,蒙帝嘉许,赐以长弓为姓,受封邑于河南清河郡。传至宋张伯记,镇守漳州,举家于此,成为张氏入闽之始。后因避元祸,而分散闽粤各地,各支流衍派遂滋繁昌盛于各处。据此高浦张姓应是入闽始祖张伯记之分支。

高浦张姓移居台北,至今已184年,目前传至8代,现各房子孙人才辈出,分居台湾各地,甚至员笈海外,成家立业于外邦,孝友谦让,光耀门楣,显扬家声,为他姓所称道。(杨胜蓝)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代码下载:完整代码,可直接运行 ;运行版本:2022a或2019b或2014a;若运行有问题,可私信博主; **仿真咨询 1 各类智能优化算法改进及应用** 生产调度、经济调度、装配线调度、充电优化、车间调度、发车优化、水库调度、三维装箱、物流选址、货位优化、公交排班优化、充电桩布局优化、车间布局优化、集装箱船配载优化、水泵组合优化、解医疗资源分配优化、设施布局优化、可视域基站和无人机选址优化 **2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 卷积神经网络(CNN)、LSTM、支持向量机(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极限学习机(ELM)、核极限学习机(KELM)、BP、RBF、宽度学习、DBN、RF、RBF、DELM、XGBOOST、TCN实现风电预测、光伏预测、电池寿命预测、辐射源识别、交通流预测、负荷预测、股价预测、PM2.5浓度预测、电池健康状态预测、水体光学参数反演、NLOS信号识别、地铁停车精准预测、变压器故障诊断 **3 图像处理方面** 图像识别、图像分割、图像检测、图像隐藏、图像配准、图像拼接、图像融合、图像增强、图像压缩感知 **4 路径规划方面** 旅行商问题(TSP)、车辆路径问题(VRP、MVRP、CVRP、VRPTW等)、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无人机协同、无人机编队、机器人路径规划、栅格地图路径规划、多式联运运输问题、车辆协同无人机路径规划、天线线性阵列分布优化、车间布局优化 **5 无人机应用方面** 无人机路径规划、无人机控制、无人机编队、无人机协同、无人机任务分配 **6 无线传感器定位及布局方面** 传感器部署优化、通信协议优化、路由优化、目标定位优化、Dv-Hop定位优化、Leach协议优化、WSN覆盖优化、组播优化、RSSI定位优化 **7 信号处理方面** 信号识别、信号加密、信号去噪、信号增强、雷达信号处理、信号水印嵌入提取、肌电信号、脑电信号、信号配时优化 **8 电力系统方面** 微电网优化、无功优化、配电网重构、储能配置 **9 元胞自动机方面** 交通流 人群疏散 病毒扩散 晶体生长 **10 雷达方面** 卡尔曼滤波跟踪、航迹关联、航迹融合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