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两种棋盘游戏很可能是同源。
只是后来各自在不同的文化体系发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名称。
通行西方的国际象棋,多经由阿拉伯和波斯传入。
参照这些棋子名称在波斯语中的含义:

- 国际象棋中以knight(骑士)命名的棋子,很明确对应着中国象棋的“马”这个名称
- 国际象棋中以bishop(主教)命名的棋子,很明确对应着中国象棋的“象”这个名称
- 国际象棋中以castle(城堡)命名的棋子,原词rook语源尚无定论,有可能对应“车”这个名称
“车”在国象和中象里初始位置和行棋规则几乎相同,只是国象里多了王车易位
rook在词源上可能和梵语रथ(转写为ratha)相关,意为“战车”。 现代语言中,高棉语រថ、泰语รถ(rot),就是来自于梵语रथ,表示“车”的含义。
- 国际象棋中威风八面的queen(王后),和中国象棋里不出九宫的“士”,都源自“(王的)助手”
最近大火的美剧The Queen's Gambit,官方译名《后翼弃兵》,也有被译为《女王的棋局》,片名巧妙地利用了queen这个词的双关含义。 从国际象棋的演变过程来看,queen这个棋子所代表角色的“女性”和“最强有力的王者”这两层含义,都是传到西方后才逐渐增添的色彩。

虽然有些棋子走法演变了太多,以至于几乎看不出关联,但它们确实有着共同的源头。
英语里表示“国际象棋”的chess一词,可溯源自波斯语shah,意为“王”。
表示“将死”checkmate的check也是源自这里

在欧洲主要语言中,同样源自波斯语shah的词还包括:
- 拉丁语 scacci
- 意大利语 Scacchi
- 法语 échecs
- 荷兰语 schaken
- 德语 Schach
- 俄语 шахматы(相当于shah mat,类似英语checkmate)
不过,在波斯语中,shah只是“王”这个棋子的名称。
国际象棋,以及规则与之类似的波斯棋盘游戏,被笼统地称为shatranj。
现代波斯语的shatranj直接借自阿拉伯语同形词,但追根溯源还是来自梵语चतुरङ्ग (caturaṅga)
在其它语言中,表示这类棋盘游戏的词,源自梵语चतुरङ्ग的还有很多,诸如:
- 西班牙语 ajedrez
- 葡萄牙语 xadrez
- 菲律宾语 ahedres
- 印地语 शतरंज
- 印尼/马来语 catur
- 蒙古语 шатар
- 缅甸语 စစ်တုရင်
- 高棉语 ចត្រង្គ
- 世界语 ŝako
此外,在泰语中,这类棋盘游戏被统称为หมากรุก(maak-ruk),其中รุก(ruk)有“攻击、侵入”的含义,作行棋术语时,指代check(将军)这个动作。
- 国际象棋被称为หมากรุกสากล(国际战棋),中国象棋被称为หมากรุกจีน(中国战棋)
在汉字文化圈的日本/朝鲜/越南语言中,传统上习惯用「将/장/tướng」这个借自汉语的语素。
历史上,チェス、체스等外来语在日韩普及前,
- 日本称中国象棋为「中国将棋」,称国际象棋为「西洋将棋」
- 朝鲜称中国象棋为「중국장기」,称国际象棋为「서양장기 」
- 越南语cờ tướng则默认是指中国象棋,称日本将棋为cờ tướng Nhật Bản,称朝鲜将棋为cờ tướng Triều Tiên,称国际象棋为cờ quốc tế(国际棋),后改为意译的专称cờ vua(王棋)
在西方,以英语为例,对于中国象棋、日本将棋、朝鲜将棋、泰国“象棋”等同源游戏,除了称为Xiangqi、Shogi、Janggi、Makruk以外,民间也有Chinese chess、Japanese chess、Korean chess、Thai chess这类的俗称存在。
它们就好比同个“棋系”或“棋族”下,分化出的不同“棋种”
原问题:为什么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中,「马」和「車」的走法相通?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德法西等39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