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之前的每次看完书,无论是写在哪,总会写一些读后感或者记录一下书本中的故事摘要,年假期间,看完。上次看完还是上大学,在二楼的文艺书库门口,第一次看是六年级毕业即将上初中的我,青春懵懂,那时候关注的重点,是,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懵懂爱情。所以也因为人物关系,让往后的生活中,总是做一些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当然,这些事情在外人看来就是shazi行为,包括,自己对感情的处理,都是柏拉图式的,没啥物质需求,总认为两个人只要齐心协力就可以获取想要的。截至目前,也这么认为。但是,天真的后果也自己知道,虽然内因会影响外因,但是,终究,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别人还以为你的善良和包容是理所应当。大学时候看书,会关注那些痛苦。就是这些苦难,总让我觉得妈妈不容易。以及,经常会出现一些假性努力,现在想起来,才觉得荒废了那么多美好的日子,尤其是结婚有娃之后,作为母亲的角色,总是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昨天听某人说,女同学之所以要权衡家庭和工作,就是因为挣得不够多,一旦你是家里的那个挣钱最多的人,所有人都会为你服务。老娘总是告诉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的,我一直这么觉得,但是,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家庭确实会分走很多力气和精力。到买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各种家务,以及是否考虑学区房,各种问题,总让人忙不过来。最近的两天,娃不在,嗯,彻底算是放松或者颓废的过着难得的两天年假。小说是从小到大的消遣,每次考试前,或者遇到一些疑难杂症的题目,总是用看小说来逃避,所以,昨天看书架上的书,除了一些专业书籍和人物传记,大部分的小说都看过,至少曾经看过,虽然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知道里面都写过什么,怎么样的人物情节,但是好在,都看过,心里至少还有些许安慰。看过的一些外国小说,就总能有一些大的落地窗,和教堂,窗玻璃上被大块的红色幕布覆盖,有牧师在指引着大家做礼拜。以及,宽阔的庄园主,留着小胡须的小市民等等。所以,每个小说都是有政治背景,且在特定的场景下的一些人物平凡或者不平凡的事迹的排列组合,有的人,幸运,有的人,不幸,就是这样的你我,组成了一部部被记入不能称之为历史,却用另一种文体记录的故事,叫,小说。或者一些,文艺,艺术总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他很具体,也很明确的看到一些人的心里状态,同时也能窥探到人性的善与恶。
在平凡的世界中,写了十年,中国的十年,正值变革的十年。
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只是听奶奶辈的老人说过,早年经的时候,很多人都饿死了,小朋友都面黄肌瘦的,家门口来的叫花子可能晚上就是索命的土匪。晚上大家都不敢在家住,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去河道或者大树下睡觉,遇到有的娃比较小晚上饿的哭闹或者不舒服的哭闹,都不愿意和小小孩呆在一起,怕被暴露。可曾想,还经历过一段那样的年月。我爷爷在的时候给我说过,小时候他们家是地主,爷爷的爸爸在的时候,家里是地主,所以有很多长工,其中有一个干儿子,但是因为把人家骂了一顿,晚上就拉着土匪把全家都烧了,那一年,爷爷8岁,小时候还上私塾,但是,家里人都被杀掉了,自己偷偷看到,抱着他哥哥的小儿子跑了,所以,从此家里没人了。就成了孤儿。一辈子也吃苦受累,各种被人看不起,很大年岁都没媳妇。娶了我奶奶,那时候都是小脚女人,奶奶是大脚,没人要,就跟了他。
我记事的小时候,爸爸妈妈是老师,生在山边的小村庄,前水后山,家里还有爸爸平日里开荒的荒地,所以遇到周五,或者节假日,那时候的周五是两节课就放学,放学回家,差不多4点不到,就开始牵着牛,套上牛啥,现在都叫不上名,后面拉着架子车,然后大人扶着架子车,小孩在前面拉着牛,有时候,妈妈一切,我和哥哥就有时还有天降福利,就是可以坐在架子车上,但是我印象中很少,都是我或者哥哥拉着牛,妈妈跟在后面走,爸爸拉着车子。一家人就不急不躁的去山上的土地里耕作。只有寒假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暑假时候,每年都要去水库地底放牛,那时候夏天水不那么深厚,整个书库底就暴露出来都是各种水草,小孩子都会放牛,顺道在水库里游泳,也因为这个,每年都会送走一两个小人。暑假时候,刚放假就赶上秋收,要割麦子,然后捆起来,再然后一个一个放在架子车上压紧实,用一根绳子绑的结结实实,前面套牛,拉到平地上,然后爸爸扶着架子车开始下山,遇到上坡路还得牛,或者大人就得出很大力气。去年端午回去,那片山,或者是整个后山,都很少有人种庄稼了,那一批庄稼地的耕种老手,也都慢慢的退出或者消失了。拉回去之后,我们家一般是放在门口,然后一个个垒起来,爸爸在下面递上来,一个个,麦个子,就被码的整整齐齐。到麦收结束,就会光场。场,(chang,二声),就是几家人一起共用,平时可能种点儿菜或者其他小作物。等夏秋得时候就需要搞平整,然后用来打麦子,晒麦子之类的地方。光场,就是等这些菜啥的都收割完了,该撵小麦的时候,爸爸就会用(lou fu)用方言可以,竟然不晓得正儿八经的学名叫啥,前面用牛拉着,后面挂一个loufu,一中午就在这一片地上转圈圈,庄稼人很心疼牛,虽然是畜生,但是确实庄稼人的好朋友,所以会在干重活之前,给他们吃一顿好的,所谓的好的,就是磨面粉的小麦皮,麦麸,冲泡一罐子,和现在给小朋友冲奶粉差不多,吃饱喝毕就开始赶着牛干活,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取下lufou,后面挂一些类似扫把的柴草,小朋友坐上去。小孩子也很开心,但是,可怕的是,有时候牛,可能会踩踏。等光的差不多的时候,一般场晾晒几天,天气好的时候,就开始碾场,把麦子铺到场,一般大清早就开始晾晒,等10点之前,一般就铺开结束,然后就一直晒到下午一两点,爸爸就出去找一个开蹦蹦车的,后面拉一个大石头,就开始开进来一直转圈圈碾场,半个小时之后,就得翻面,这时候全家人就上,开始把另一面翻上来,翻完晒一下,蹦蹦车就又开始转圈,转完,蹦蹦车就会驶离,一般得给点钱,从没问过,得多钱,整个夏天,蹦蹦车都进进出出的给各家各户碾场。接着就是挑麦草,把麦秸一直抖,把麦子都到地上,把麦秸堆成堆,用叉堆起来,用木头的大孩子后面扶着(农具,前面有三个齿,后面有人扶着的地方单轮的,)远远的挑上去然后送到堆麦草的地方,再回来接着运送,堆麦草的人在堆,遇到水平不高的,麦秸有时候垒起来的是斜的,会倒。麦秸全都运送完毕,接着剩下的就是一些麦草和麦子在地上,还需要用扬风机把麦子和麦草分开,扬风机,就是一个大号的吹风机,有时候,遇到人家不给借,或者被其他家借走,庄稼人就只能等,等一阵风过,就赶紧扬起木锨,往天上扬,麦草就被吹的更远,麦子就几乎垂直的落下来,过一段时候,需要扫一下麦子上的麦草,没风了,就停下来等,直到所有的麦子都被处理完。用口袋把麦子装起来,今日的活差不多算完了。后面就是晾晒麦子,麦子如果晒不干,冬天放在粮仓就会潮湿发霉。所以晴天就会一直晾晒。小时候的我,也能一个人扛一袋麦子,干活也可以很麻利,时过境迁,现在觉得拖延症很厉害,干啥都磨磨唧唧的,有时候晒麦子遇上暴雨,人在山里干活,就立刻马上收拾一路狂奔下山,摔了一骨碌爬起来飞奔,那时候没有计算过时间,现在想,估计就几分钟就从几km的山上飞跑回来。麦子之后,又是摘花椒的季节,爷爷家有一大片花椒,从天黑摘到天黑。日复一日。没多久,就又是种玉米,跟着爸爸后面,铧犁翻过的土地,差不多能扎进土里20cm吧,我跟着在后面溜种子,种子溜的好,就不需要后期补苗子,铧犁犁过的地,来回一趟,种子需要溜一遍,第一次跟过去溜,第二次他回来就不需要了,不然太稠密,刚好回来就把第一遍过去的埋在土下,这样整亩地搞完,还需要用凿子,就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头,上面嵌入了很多铁钩子,用牛拉着把大块的图搞小,然后再会用磨,把大缝隙填平。一般,我会坐在磨上。牛被爸爸拉着,在地理走来走去几十个来回。就算耕种结束。当玉米苗出来大概30cm的时候,还得除苗或者补苗,就是有时候几颗种子挤在一起发芽,就把小的那几颗拔掉,有时候两颗之间有很大空隙,就需要补苗。搞完会锄地,地里的杂草需要尽早除掉。等玉米苗到1米左右,需要施肥,每个玉米苗下面,都得上二胺或者尿素。精细的人家,会刨出一个小坑,把尿素放进去,然后再盖住,以免营养流失。再接着就是不停的锄地除去杂草。只要有空,整个暑假都在锄地或者上化肥。经常干活时候遇到雨天,夏天的雨,来得急去的也急,还没等下山,雨过天晴,彩虹也会挂在天上。那时候经常也不穿鞋,光着脚干活。感觉更自在,尤其遇到淤泥地里,鞋进去,拔不出来,或者拔出来只有鞋帮子,回家还得挨骂。即使这样,也有很多欢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经常能在山上找到各种野味,甜甜的格尔泵,还有葡萄,黑色的葡萄,很小,但是成熟很甜,还有八月炸,还有各种李子,猕猴桃,还有榛子,覆盆子,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东西。所以各家的小孩都熟悉的知道自家地附近有哪些好吃的。暑假后半段,一般会打核桃,小时候还没像工作后这么行动迟缓,也会上树打核桃,一颗老树,我也能上去打一打,所以现在只有一个原则,东西多贵,需要就买,买来吃掉,不浪费。站在树上,光着脚,有时下过雨的树湿滑,有人就会从树上掉下来,摔得几个月起不来床。站在上面打核桃,那种超大个的树,叶子很多,啥都看不到,核桃在哪,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不见,往往是下面人指挥上面人竿子偏一些,往右,往左,打下来几颗。竿子很重,用竹竿不行,没有力气,一直往下打也打不下来,所以都是用木头棍,很长一根,家家都有。打核桃很消耗体力。现在觉得以前自己很牛,哈哈。上树,两只脚和两只手配合,往上,往上,大概4-6米之后,才会遇到树杈,然后把自己翻上去,接着走到某一个树枝上,拿着竿子,开始打,没有抓的地方,两只手拿着竿子,两只脚站着自己认为比较安全的地方。一直打,当然,这活哥哥干的更多一些。感谢爸爸曾经给过我很多这种体验生活的机会。打完核桃就开始捡核桃,这活比较轻松,但是,常常核桃不是直接垂直落在地上,那一竿子下去,有时核桃找都找不到,可能飞到谁家后院,或者更远的地方。且,他是球体,会滚,直到遇到阻力滚不动才会停下来。一般的核桃树下,都是各种杂草丛生。所以打核桃之前,需要先把下面得草丛割草,也有人不干这活,觉得核桃不多,不划算。然后再最下面的地方,用草拦着,以防滚到更远的地方。我家的核桃树下,有一片枣刺的树,树叶落满了,所以每次我都会爬进去把里面的核桃给拨出来。现在,那么近的核桃树,山后300米,也没人去打核桃了。之前遇到打核桃,有的人家的核桃树特别大,一颗树,得打好几天才能打完。当然收获得核桃也是很多,很多。十几袋得往回装,没有化肥和农药。很油,很好吃。打完我们就会在放牛得时候烧烤核桃,小时候得物质匮乏,有些小孩还会坐在核桃树上吃核桃,用一个钉子,折弯,把前面砸成平的,当一个核桃刀,刻开核桃,把里面得核桃刻出来吃,我也曾经当过这样得小孩。烤出来得核桃热乎乎得,也很好吃。快开学得时候,还有栗子也成熟了。各家各户又开始打栗子,这栗子树因为是整个村的树都在一起,所以打的早可能就会顺带把隔壁树的打一些,毕竟,爱占便宜的心态在哪都有,这时候可能有一些比较残和的妇人家,就用各种balabla的嗓子jue人。好在我们家的栗子树只有一颗,是超大号的栗子,每次打一颗下来,都会把树叶戳上很多眼,有时,砸在头上或者手上,也会戳很多小窟窿,疼。再一颗颗的捡回来,背着背篓拿回去,放着,直到干了,会炸开,然后剥开里面的栗子,就是市面上卖的生栗子。快开学,就是秋收的时候,玉米该收了。每天去地理掰玉米,然后装袋拉回,然后剥掉大的叶子,留下部分,找空会把这些玉米挂在一根铁丝上,挂很多串,在冬天的时候,慢慢拿下来,冬天的夜就用插玉米的,插一些,一颗一颗的把玉米剥完。小孩子会跟着一起。玉米芯就用来生火做饭。地理的玉米秆,砍掉,拿回来冬天引炕。玉米根挖掉,然后开始种麦子,种麦子和种玉米不一样,种麦子不需要溜种子,把地,铧犁犁过之后,凿子凿完,然后提着唐笼,里面是麦子种,满地撒,撒来撒去,撒完之后,再用磨磨完,就播种结束了。
孙少安:
从孙少安小学毕业回家帮父亲上山劳动成为小队长,到和润叶的分离以及和秀莲的成家,到家家户户后面自己干,到后面拉砖挣了一笔巨款,改变了人生剧本,到后面自己办砖厂,却因为用人不善砖厂倒闭,到借贷去重新开张,再到自己包乡上的砖厂,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万元户。再到给村里盖小学。一步步成为了一个人人敬仰的农村企业家。期间每一次人物事件的更迭,尽显小人物在孜孜不倦的为人为己。拼命或者叫挣命一般的劳动。
孙少平:
因为前面有哥哥孙少安的缘故,没有在上完小学就辍学,而是去了石疙节中学,也因为考的好,还上了原西高中,在这里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段懵懂的爱情,起因只是因为,这个姑娘和自己一样,吃着一份丙菜(两个黑高梁馍),憧憬,再后面遇到晓霞,高中毕业回家,当了小学教师,后面上山和父亲一起干活,再然后,当哥哥的砖厂干起来的时候,选择了自己闯一闯,去揽工,再后面,去铜城大亚湾当了一个煤炭工人。青春之花绽放,爱情在无声的滋润着一个年轻的后生。干净且纯粹。
没想明白写了啥,洋洋洒洒的记录着生活,那些快乐稚嫩的青葱岁月。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但,遇到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时间不会给你答案,但是时间,可以让你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