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第48周
这是「输出倒逼输入」计划的第43篇文章
全年进度:43/52
PART 1
书籍简要介绍
阅读动力
我们部门每年都有自律打卡的活动,大致分成健康运动目标和读书学习目标。本期读书任务中,领导推荐了这本必读书目。虽然这不是我日常感兴趣的内容,但是久闻稻盛和夫的大名,于是就在日常上下班通勤的路上翻了翻。希望能够给自己打打鸡血🤣
作者介绍
作者稻盛和夫,日本著名的实业家、哲学家、慈善家、教育家。
工作经历:
于1959年,以300万日元的资本金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该公司专注于陶瓷材料领域,通过稻盛和夫自身的研发和企业经营方法,京瓷逐渐发展为跨国科技大厂,并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
1984年,稻盛和夫主导京瓷与三菱商事、SONY、SECOM等大型企业合资成立“第二电电”(DDI),即现今日本三大电信业者之一的KDDI。KDDI在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阿米巴经营的指导下,高速发展,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2010年,日本航空负债23000亿日元宣布破产,成为日本最大的破产案件。78岁的稻盛和夫临危受命,零薪资出任日本航空公司会长。在他的领导下,仅用1年时间就让日航扭亏为盈,2年8个月后日航重新上市。
内容简介
工作的意义:磨练灵魂、提升意志;工作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对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抑制自己的三毒(欲望、恼怒、愚痴)。
如何投入工作?有正确的心态,要迷恋、热爱、拥抱工作;把产品当做孩子一样爱护和钻研;倾听产品的”哭泣声“,及时发现问题;成为”自燃型“的人;用于在”漩涡中心“工作。
”高目标“是公司/个人进步的动力。首先要思考;要有强大的信念;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持续就是力量。人生是”一瞬间持续的积累“;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全力过好当下(今天)。
追求“完美主义”:要注重细节;先想象事情完成时的状态;完美不是最佳,完美是绝对领先。
创造性地工作: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外行可以自由想象;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执行。
PART 2
书中之最+启发
我的经验是,当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当研究成果受到别人的夸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喜悦和感动当作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艰苦的工作。
🤔都说成为大人的标志之一是不动声色,无论遇到多大的快乐和难过,都要保持冷静。大哭或大笑仿佛只是天真、单纯的小孩的特权。稻盛和夫建议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任何进步的时候都表达或者放大自己的积极情绪,以此来给自己一些正向的牵引。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要有善于发现小确幸的眼睛,要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毕竟普通人很难有中彩票500万的“真正的快乐“,那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快乐开始享受积极情绪。
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反思一下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厌烦和热爱仿佛的天平的两端,我想大部分人应该是在中间,区别无非是靠左一些还是靠右一些。如果是比较去向于”厌烦“端,那么至少在这份工作中,他大概率可能是”不燃型“人。
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很难做好。你一定需要上司、部下以及周围人的协助才能顺利展开。然而,如果你不是旋涡的中心,只在旋涡四周咕噜咕噜地跟着大家转,就很难体会到工作的真正乐趣。让自己进入旋涡中心,积极地把周围的人裹挟进去,你就能品尝到工作成功之后醍醐灌顶、如露入心的欣喜之情。
🤔这个有点类似工作成就感,很多事情都需要一帮人一起干,区别在于你是发起人(pm)还是配合者。诚然,前者一定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并且需要承担大部分结果(就算是消极的)。但是一旦一件事情成功完成,带来的成就感可以给自己产生继续前行的动力。
以”高目标“为动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在建立目标时,要设定“超过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标”。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以这种姿态面对人生,对于达成宏大高远的目标而言,非常重要。
🤔高目标就是促使个人和组织进步的最大动力。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是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这个目标,并坚持不懈展示出这个目标。更何况人是发展的,现在不行的,通过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到了未来那个节点未必不行。
水库式经营:一旦下大雨,未建水库的河流就会发大水、产生洪涝灾害;而持续日晒,河流就会干,所以,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左右并始终保持一定的数量。经营方面也一样,景气时更要为不景气时作好储备,应该保留一定的后备力量。
🤔所谓“水库式经营”就是将治水的方法应用于经营。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自己的企业中如何做到这一点,每个企业都对应着不同的方法,需要自己去探索。
在人的意识中,“潜意识”的领域之广要大大超过“显意识”。经常反复的体验以及强烈的刺激都会进入“潜意识”。据说如果用好“潜意识”,就有可能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人的潜意识真的很神奇,有一阵子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工作上的问题。白天上班的8小时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到合适的方法。但是由于我一直想,我的潜意识把这个问题刻在我脑子里了,于是在某一天晚上游泳的时候,福至心灵,想到了绝妙的方法!这就是潜意识的巨大力量。再类推一下,比如我最近在学习英语,脑中的思考路径通常是”英语单词/句子——中文解释——中文回答——翻译成英文“,如果我通过刻意联系把第一二三步融合变成自己的直接,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下意识地直接用英语回答了呢。
所谓“会划破手的”、崭新的产品,就是要像刚做出的崭新的纸币那样,手感、质感都很好,美观悦目,无可挑剔。“会划破手的”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有价值的产品的、我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会划破手的”这个形容词也太妙了。虽然有点抽象,但是我脑海中还是出现了那种崭新的、非常完美的、让人害怕碰了之后破坏其完美性的产品。
完美”同“最佳”不一样,它是绝对性的,不是同别人比较,而是它自身具备可靠的价值,因此,不管别人如何,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超越“完美”。
🤔“最佳”是对比,相对优秀;“完美”则是绝对优秀,无人能超越。
现在是过去努力的结果,将来如何由今后的努力决定。
🤔居安思危,不进则退,人生没有”足够了“。
PART 3
链接旧知识
当项目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在成功之前,要绝不罢休,不屈不挠,坚韧不拔。
🤔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就跟之前看过的鸡汤一样,走到最低谷之后,后边的每一步都是上升。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应该时时描绘这一事业的理想状态。同时,对于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也要反复思考,直到“看得见”这个过程为止。这一点很重要。
🤔这不就是吸引力法则。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到什么。
同别人干一样的事,很难期待获得出色的成果,因为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上不会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无人涉足的新路,尽管寸步难行,却可以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巨大的成果。我一直这么想,也就这样一路走来。
老板天天说的——老路到不了新地方。老路可以是别的企业走过的路,也可以是自己以前走过的路。但是时代瞬息万变,以前的路,现在未必还是通畅、有价值的。
“外行”没有先人观念,不拘于既成的习惯、惯例,总能自由发想。这是向新事物挑战时最大的优点。
🤔这件事我最近深有感触。最近工作上接触了新的业务板块,我完全是个门外汉。但是通过一些课程和人员访谈快速了解了这个业务,并且正在着手制定明年的规划。这需要我”不破不立“,我发现我站在第三视角,也就是”外行“的视角,反而是能提出一些让”围墙内“的小伙伴醍醐灌顶的一些想法。这可能就是”外行“的优势。不要拘泥于固有思维✌️。
Yura碎碎念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我们要持有正面、乐观的“思维方式”,满怀“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所持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能力是天生的(0~100分),热情是由自我意志控制的(0~100分),思维是特殊的(-100分~100分),如果思维方向不正确,能力越大,越努力,结果越严重⚠️。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输出是检验输入的最好方式
欢迎大家多多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