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OP IT公司5年收入和利润变化看货币战争

文:黄华

年初做了一个《从TOP40 IT公司市值排行看行业趋势》分析,给出了未来全球IT产业会裂变成中美两股势力的预测,两股势力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半导体、互联网等领域做全方位布局和竞争。文章发出后,收到很多朋友的问询。他们希望我就IT公司的收入以及利润变化再做一个分析,并要求将通信运营商的数据补充上去。正好手头有2010-2015年的完整数据(2016年的数据不全),就抽空对这5年间IT TOP公司的收入、利润变化做了一次简单分析,有些有趣的现象,并给出了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拍砖

1.  收入增长TOP30

0?wx_fmt=jpeg

在榜单中增长超过150%的,除了苹果公司外,清一色是互联网公司和半导体公司,这是跟市值变化是一致的。有人说: “过去的5年是互联网的5年,未来5年将会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5”,这段陈述的前半部分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已经得到证实了,后半部分的预测是否能成立,只能由时间来证明,就让我们拭目以看吧。其实苹果公司很难再用硬件公司去标识她了。在这个榜单中有14家美国公司,12家中国公司(含台湾),再次印证了我上篇文章的观点,中美两国占据了IT行业的领导地位。欧洲加日本2家,日本软银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个榜单是因为在2012年他完成了对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的收购,导致了规模得到迅速的膨胀。英国的ARM公司因为规模太小,出现在榜单里面其实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但可以呈现出ARM技术在过去5年里的快速增长。印度占有另外2家,印度公司进入这个榜单,说明印度软件产业在全球占据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排在TOP15的基本都是中国和美国公司,只有1家英国公司,这种极端的现象也会在文章最后进行分析。

2. 收入下滑 TOP15

0?wx_fmt=jpeg

规模下滑榜单中清一色是硬件设备厂商和传统电信运营商。其中日本企业占据了6家,遥遥领先,为何日本和欧洲企业会大比例出现在这个列表里面其实有深层次的原因的,会在文章最后进行分析。

5家欧洲运营商也在这个榜单里面,电信运营商这些年日子不好过。尤其是欧洲的运营商,市场割裂,过度竞争。以及面对来自OTT的挑战,使得发展遇到了天花板。而具有垄断地位的美国和中国运营商的日子就好过很多。互联网巨头们赢者通吃,已经构建了全球统一的平台。而运营商市场依然是割裂的,全球有几百家运营商,资源投入、运营成本都非常高。现在运营商很多业务又经常跟互联网公司处于同一个跑道上,面临很大的压力。就如我在旧作《未来,谁在革通信设备商的命》里面描述的,Google和Facebook 通过气球基站,Project Fiber,Project Fi,TIP等项目向电信运营进行侵蚀。同时,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通信数据和业务直接在云间进行传输和运行,而云服务厂家绕过电信设备商自己构建通信基础设施,这将会进一步侵蚀电信运营商的市场。更何况,在未来的智能化战争中,割裂的运营商数据怎么跟拥有全球统一数据的互联网巨头竞争呢?如果未来的5年真是云计算和智能化的5年,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堪忧,走向兼并和转型是必然选择。

曾经的日本大牌其实都逐步没落了,不得不承认科技进步加速了市场洗牌,刻板老化的日本企业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比如三洋2015年被解体,2016年鸿海以取得夏普三分之二的股权,以后应该不会再有夏普品牌了。美的以自有资金约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联想将以约13亿元人民币收购2011年成立的联想-NEC控股公司NEC 90%的股份。中国是买,买,买,日本是卖,卖,卖。其实都是有道理的,后面会分析。

3. 利润增长TOP30

0?wx_fmt=jpeg

这个榜单基本延续了规模增长的榜单,其中,美国10家,中国9家,日本5家,欧洲4家,印度2家。日本企业这些年通过卖,卖,卖,将一些落后产能和过时的技术卖给了中国企业,优化了企业结构,实现了断臂重生,盈利状况得到了很大的优化。其实这是跟全球产业分工强相关的,日美企业因为高昂的成本,所以必须走到产业链的前端才能挣钱,但在日美不挣钱的产业,到中国和东南亚就未免不挣钱。所以,也不用过于诟病中国制造业收购日本过剩产能,实际上这些兼并是为了统一市场,带来规模效益,同时也能够实现一定的技术升级。

有7家运营商出现在这个榜单里面,说明运营商即便遇到各种挑战,但部分基于垄断地位的运营商依然保持较好的赢利,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能一概而论。

4. 利润下滑TOP15

0?wx_fmt=jpeg

有趣的是盈利下滑排行榜里面也出现了5家运营商,冰火两重天啊,当然VDF比较特殊,数据不能说明问题,是因为他2013年天价(1300亿美金)出售Verizon股份,使得2014年财年创记录的实现了941亿美金利润的后遗症。夏普实际已经消失了,雅虎在2016年4月也被Verizon收购了,看来运营商也不是吃素的,这算不算是运营商的反击呢?

Salesforce虽然规模增长很猛,而且市值增长也很快,但盈利一直存在问题,这是很多快速成长公司面临的问题。但Salesforce在云计算和SaaS解决方案上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前景依然看好。

联想的国际化道路走得并不顺利,收购MOTO品牌后,手机市场规模却加速下滑,2016年手机销量排名跌到第8,这些年来联想一直未能扭转其以贸易为主的品牌形象,在产能过剩,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很难有大的作为,走向衰弱可能是很难避免的。

关于榜单中的亚马逊和微软,我查了一下数据,他们的2016年赢利能力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亚马逊,AWS在2016年获得122亿美金的销售额,获利31亿美金,居然超过了公司的总体净利润,增长非常迅猛,但也说明亚马逊的其他业务总体是亏损的。微软2016年云计算也帮助其总体利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也是为何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在2016年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的原因。上篇文章已经进行了详细分析,不再重复了。

 

5. 进一步分析

前面罗列了TOP IT公司的部分数据,其实还有一些数据,比如500强排名变化,市值变化等,就没有再额外呈现了,因为揭示的现象都是一样的。有朋友问我,为什么美国和中国的IT公司能够领先全球,霸占了TOP15增长的榜单;为什么日本和欧洲企业会衰弱得那么快?除了语言、社会(人口、人口结构,不同发展阶段)、制度、文化(勤奋)的因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其实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表格,先感受一下。下表是全球主要非美货币跟美元的比值变化

0?wx_fmt=jpeg

从表格里面可以看出只有紧密锁定美元、非自由兑换的人民币在非美货币里面保持一枝独秀。很多货币贬值超过30%,甚至贬值超过了50%。中国IT企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人民币跟美元汇率的强制绑定。对比日本企业,如果用美元计,汇率变化就将带来接近35%的差距。如果将日本、欧洲企业的规模和利润用本国货币来计算,可能情况就不会显现的那么糟糕。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中美企业只要跟这些国家企业保持同样的本币值增长速度,就能够保证中美企业跟欧洲日本企业的规模拉开差距。中国企业在这5年来在财富500强排行上的高歌猛进,跟中国的GDP一样,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中国的货币政策。

从过去几年的结果来看,这种模式是成立的,也是成功的。全球化和货币自由兑换未免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有时候会导致强者恒强。看看欧盟中的西班牙和希腊就可以理解了,欧洲一体化后,优质人才、优质资源、资金纷纷离开了两个国家去德国和法国,而本地留下一地鸡毛。其实国内的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汇率因素只是一个方面。中国的货币供应总量M2从2010年底的10.96万亿美金,增长到2015年底的21.44万亿美金,同期 GDP从5.93万亿美金,增长到10.39万亿美金,货币发行是GDP的两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从 2010年的3.63万亿美金 到2015年的8.5万亿美金,接近GDP的80%。天量的货币投放和基础建设导致了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快速的增长,不只是房地产收益,IT行业其实都是收益的。各行各业都越来依赖国家的货币政策。

但,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总量M2连续超越了日本、欧洲和美国几大经济体,2015年底相当于欧洲和美国的2倍,日本的3倍。中国的M2已经相当于这三大经济体的M2总量的70%左右。发行了天量货币,同时保持货币不大幅度贬值,中国实际上创造了奇迹,但这种奇迹是否一直能够延续,是值得怀疑的。“只有当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所以去年的“人无贬基”成了最热门词汇,人民币汇率和资金外流的担忧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冲击。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近7%,如果按美元计,其实中国GDP增长并没有达到6.7%。按美元计,华为也没有达成年初的挑战目标。我相信未来几年中国的政府数据会越来越多的用人民币数据来呈现了。

从上面数据来看,人民币价值可能是高估了,否则中国的财富就要远超美国和欧洲了。尤其在中国M2依然保持每年近12%以上规模疯狂增长的背景下,这种高估值的状况很难长期维持。趁人民币还很值钱的时候,尽快去收购海外的优质资产,可能是中国IT企业的最佳选择。实际上这几年中国企业已经是一掷千金了,疯狂并购海外公司已成潮流。比如前面介绍的购买日本IT资产的案例,2016年中国资本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创历史的达到1509亿美元,这还是在国家加强管制下达成的。

2017年国家为防范资金外流,进一步加强了海外并购的管制。但个人认为,国家依然会鼓励IT企业在人工智能、半导体、互联网、云计算、精密制造、高新材料等领域的收购,因为这些代表着未来国家的竞争力,利用泡沫化的货币去购买一些真金白银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你想购买到真正优质的资产也很难,各国政府也不傻,不可能让中国去转嫁货币泡沫的。IT企业要做好防范未来货币风险的冲击准备是很关键的,任总说华为做得很好,华为的金融风险控制放在伦敦,项目风险控制放在日本。集团还有宏观风险控制的高层专门团队,不清楚国内的其他IT企业准备得怎么样?

未来的IT产业竞争,实际上也是货币战争的延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通知作者。

长按,识别二维码,欢迎关注!

0?wx_fmt=jpe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