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写作是用主动语态好还是被动语态好?

大家平常有没有关注过自己写论文的风格?你是更倾向于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呢?

关于这个话题,学者们其实一直有争论。比如,

一位作者用被动语态写作,审稿人可能会建议他考虑用主动语态描述某些问题。

当他用主动语态写作时,也有可能被审稿人建议避免使用 “We” 或 “Our” 等词语。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总结了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是什么?

在用主动语态书写的句子中,由句子的主语执行动作。而在被动语态的句子中,句子的主语接受动作。比如:

Active:The dog bit the man.

Passive:The man was bitten by the dog.

Active:Researchers earlier showed that high stress can cause heart attacks.

Passive:It was earlier demonstrated that heart attacks can be caused by high stress.

主动语态的句子通常比被动语态的句子更清晰、更简洁,而被动语态的句子通常更长、更客观。

传统的学术期刊比较青睐被动语态,但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改变——期刊编辑和审稿人越来越鼓励用主动语态撰写稿件。

学者们的观点

杜克大学研究生官网总结了学术界关于讨论主动和被动语态的不同观点:

表1-反对被动语态的文章

反对被动语态,支持主动语态的学者观点主要为:

1)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短,写作变得更简洁。

2)主动语态可以避免被动语态滥用名词的问题。

3)主动语态更直接、更明确。

4)主动语态可以恰当地描述科学家做了什么。毕竟,实验本来就是科学家做的,换成被动语态也改变不了事实,反而让科学家(主语)成为一种奇怪的客观存在。

5)目前,很多期刊更青睐主动语态。比如,知名期刊Nature建议作者用主动语态( "we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写作,认为这样会让概念和结果传达得更清楚。而被动语态通常需要更多的单词,容易模糊动作的主体。

表2-支持被动语态的文章

支持被动语态的学者观点主要为:

1)被动语态强调做了什么事情,因此更客观、更科学。比如“……实现了”、“……显示了”、“……受到了影响”。

2)被动语态有助于作者控制句子的结构。因为被动语态的主要用途是转换主语和宾语的顺序,在句子开头先出现宾语有时是很重要的。

小结

总的来说,作者不必太苦恼自己该使用被动语态还是主动语态,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根据你写作的内容,你可以选择某种适合的语态,也可以混合使用。只要你的论文整体写作流畅,内容清晰易懂就可以了。

提倡主动语态并不意味着被动语态必须完全废除。每一种声音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使手稿尽可能的完美。例如,主动语态有利于手稿的引言、结果和讨论部分,在这些部分你可以展示复杂的概念。然而,在方法部分,被动语态效果更好,因为你进行研究的步骤比谁做了研究更重要。

——Elsevier

当然,如果编辑或审稿人有要求,那就听编辑或审稿人的吧。

  • 4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