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和HTTPS

HTTP协议

简介

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它是互联网交互的一种规则

http的特点

  • 默认端口是80(如果端口号是80,可以省略不写)
  • http协议基于请求/响应模型的协议。请求和响应必须成对,永远是客户端(浏览器或者手机等)发送请求,服务器回送响应
  • http协议是基于TCP协议,基于应用层(UDP、TCP他们都是传输层的协议
  • 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 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 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 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http的基本优化

影响一个 HTTP 网络请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带宽和延迟。

  • 带宽:如果说我们还停留在拨号上网的阶段,带宽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严重影响请求的问题,但是现在网络基础建设已经使得带宽得到极大的提升,不用会担心由带宽而影响网速,那么就只剩下延迟了。

  • 延迟:

    • 浏览器阻塞(HOL blocking):浏览器对于同一个域名,同时只能有 4 个连接(这个根据浏览器内核不同可能会有所差异,谷歌同时能有 6个连接),超过浏览器最大连接数限制,后续请求就会被阻塞。

    • DNS 查询(DNS Lookup):浏览器需要知道目标服务器的 IP 才能建立连接。将域名解析为 IP 的这个系统就是 DNS。这个通常可以利用DNS缓存结果来达到减少这个时间的目的。

    • 建立连接(Initial connection):HTTP 是基于 TCP 协议的,浏览器最快也要在第三次握手时才能捎带 HTTP 请求报文,达到真正的建立连接,但是这些连接无法复用会导致每次请求都经历三次握手和慢启动。三次握手在高延迟的场景下影响较明显,慢启动则对文件类大请求影响较大。

http协议的版本

HTTP1.0最早在网页中使用是在1996年,那个时候只是使用一些较为简单的网页上和网络请求上,而HTTP1.1则在1999年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现在的各大浏览器网络请求中,同时HTTP1.1也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HTTP协议。

HTTP/1.0

早先1.0的HTTP版本,是一种无状态、无连接的应用层协议。

无连接的特性:HTTP1.0规定浏览器和服务器保持短暂的连接,浏览器的每次请求都需要与服务器建立一个TCP连接,服务器处理完成后立即断开TCP连接(无连接)

队头阻塞(head of line blocking):HTTP1.0规定下一个请求必须在前一个请求响应到达之后才能发送。假设前一个请求响应一直不到达,下一个请求就不发送,同样后面的请求也给阻塞了。 

为了克服上述1.0的缺陷,HTTP1.1 应运而生。它支持持久连接,也就是说在一个TCP连接上可以传送多个http请求和响应,从而减少建立和关闭连接的消耗延时。

HTTP/1.1 

对于HTTP1.1,不仅继承了HTTP1.0简单的特点,还克服了诸多HTTP1.0性能上的问题。

长连接:HTTP1.1增加了一个Connection字段,通过设置Keep-Alive可以保持HTTP连接不断开,避免了每次客户端与服务器请求都要重复建立释放建立TCP连接,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如果客户端想关闭HTTP连接,可以在请求头中携带Connection: false来告知服务器关闭请求。

请求管道化(pipelining):基于HTTP1.1的长连接,使得请求管线化成为可能。管线化使得请求能够“并行”传输。(注意这里的“并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行传输,服务器必须按照客户端请求的先后顺序依次回送相应的结果,以保证客户端能够区分出每次请求的响应内容。 HTTP管道化可以让我们把先进先出队列从客户端(请求队列)迁移到服务端(响应队列)),虽然HTTP1.1支持管道化,但是服务器也必须进行逐个响应的送回,这个是很大的一个缺陷。实际上,现阶段的浏览器厂商采取了另外一种做法,它允许我们打开多个TCP的会话。不同的TCP连接上的HTTP请求和响应。这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浏览器对同域下并行加载6~8个资源的限制。这才是真正的并行!

缓存处理在HTTP1.0中主要使用header里的If-Modified-Since,Expires来做为缓存判断的标准,HTTP1.1则引入了更多的缓存控制策略例如Entity tag,If-Unmodified-Since, If-Match, If-None-Match等更多可供选择的缓存头来控制缓存策略。

带宽优化及网络连接的使用HTTP1.0中,存在一些浪费带宽的现象,例如客户端只是需要某个对象的一部分,而服务器却将整个对象送过来了,并且不支持断点续传功能,HTTP1.1则在请求头引入了range头域,它允许只请求资源的某个部分,即返回码是206(Partial Content),这样就方便了开发者自由的选择以便于充分利用带宽和连接。

Host头处理在HTTP1.0中认为每台服务器都绑定一个唯一的IP地址,因此,请求消息中的URL并没有传递主机名(hostname)。但随着虚拟主机技术的发展,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Multi-homed Web Servers),并且它们共享一个IP地址。HTTP1.1的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都应支持Host头域,且请求消息中如果没有Host头域会报告一个错误(400 Bad Request)。

错误通知的管理在HTTP1.1中新增了24个错误状态响应码,如409(Conflict)表示请求的资源与资源的当前状态发生冲突;410(Gone)表示服务器上的某个资源被永久性的删除。

SPDY:HTTP1.x的优化

2012年google如一声惊雷提出了SPDY的方案,优化了HTTP1.X的请求延迟,解决了HTTP1.X的安全性,具体如下:

  1. 降低延迟针对HTTP高延迟的问题,SPDY优雅的采取了多路复用(multiplexing)。多路复用通过多个请求stream共享一个tcp连接的方式,解决了HOL blocking的问题,降低了延迟同时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2. 请求优先级(request prioritization)多路复用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是,在连接共享的基础之上有可能会导致关键请求被阻塞。SPDY允许给每个request设置优先级,这样重要的请求就会优先得到响应。比如浏览器加载首页,首页的html内容应该优先展示,之后才是各种静态资源文件,脚本文件等加载,这样可以保证用户能第一时间看到网页内容。

  3. header压缩前面提到HTTP1.x的header很多时候都是重复多余的。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可以减小包的大小和数量。

  4. 基于HTTPS的加密协议传输大大提高了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5. 服务端推送(server push),采用了SPDY的网页,例如我的网页有一个sytle.css的请求,在客户端收到sytle.css数据的同时,服务端会将sytle.js的文件推送给客户端,当客户端再次尝试获取sytle.js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到,不用再发请求了。

SPDY位于HTTP之下,TCP和SSL之上,这样可以轻松兼容老版本的HTTP协议(将HTTP1.x的内容封装成一种新的frame格式),同时可以使用已有的SSL功能。

HTTP2.0

HTTP2.0可以说是SPDY的升级版(其实原本也是基于SPDY设计的),但是,HTTP2.0 跟 SPDY 仍有不同的地方,如下:

HTTP2.0和SPDY的区别:

  1. HTTP2.0 支持明文 HTTP 传输,而 SPDY 强制使用 HTTPS

  2. HTTP2.0 消息头的压缩算法采用 HPACK ,而非 SPDY 采用的DEFLATE

HTTP2.0通过在应用层与传输层之间增加一个二进制分帧层,以此达到“在不改动 HTTP 的语义,HTTP 方法、状态码、URI 及首部字段的情况下,突破 HTTP1.1 的性能限制,改进传输性能,实现低延迟和高吞吐量”。

在二进制分帧层上,HTTP2.0 会将所有传输的信息分割为更小的消息和帧,并对它们采用二进制格式的编码,其中 HTTP1.x 的首部信息会被封装到 Headers 帧,而我们的 request body 则封装到 Data 帧里面。

可见,虽然HTTP2.0的协议和HTTP1.x协议之间的规范完全不同了,但是实际上HTTP2.0并没有改变HTTP1.x的语义。 简单来说,HTTP2.0只是把原来HTTP1.x的header和body部分用frame重新封装了一层而已。

多路复用(连接共享)

下面是几个概念:

  • 流(stream):已建立连接上的双向字节流。
  • 消息:与逻辑消息对应的完整的一系列数据帧。
  • 帧(frame):HTTP2.0通信的最小单位,每个帧包含帧头部,至少也会标识出当前帧所属的流(stream id)。

 从图中可见,所有的HTTP2.0通信都在一个TCP连接上完成,这个连接可以承载任意数量的双向数据流。

每个数据流以消息的形式发送,而消息由一或多个帧组成。这些帧可以乱序发送,然后再根据每个帧头部的流标识符(stream id)重新组装。

举个例子,每个请求是一个数据流,数据流以消息的方式发送,而消息又分为多个帧,帧头部记录着stream id用来标识所属的数据流,不同属的帧可以在连接中随机混杂在一起。接收方可以根据stream id将帧再归属到各自不同的请求当中去。

另外,多路复用(连接共享)可能会导致关键请求被阻塞。HTTP2.0里每个数据流都可以设置优先级和依赖,优先级高的数据流会被服务器优先处理和返回给客户端,数据流还可以依赖其他的子数据流。

可见,HTTP2.0实现了真正的并行传输,它能够在一个TCP上进行任意数量HTTP请求。而这个强大的功能则是基于“二进制分帧”的特性。

头部压缩

在HTTP1.x中,头部元数据都是以纯文本的形式发送的,通常会给每个请求增加500~800字节的负荷。

比如说cookie,默认情况下,浏览器会在每次请求的时候,把cookie附在header上面发送给服务器。(由于cookie比较大且每次都重复发送,一般不存储信息,只是用来做状态记录和身份认证)

HTTP2.0使用encoder来减少需要传输的header大小,通讯双方各自cache一份header fields表,既避免了重复header的传输,又减小了需要传输的大小。高效的压缩算法可以很大的压缩header,减少发送包的数量从而降低延迟。

服务器推送

服务器除了对最初请求的响应外,服务器还可以额外的向客户端推送资源,而无需客户端明确的请求。

常见场景是客户端请求一个网页,这个网页里面包含很多静态资源。正常情况下,客户端必须收到网页后,解析HTML源码,发现有静态资源,再发出静态资源请求。其实,服务器可以预期到客户端请求网页后,很可能会再请求静态资源,所以就主动把这些静态资源随着网页一起发给客户端了

总结

HTTP1.0

  • 无状态、无连接

HTTP1.1

  • 持久连接
  • 请求管道化
  • 增加缓存处理(新的字段如cache-control)
  • 增加Host字段、支持断点传输等

HTTP2.0

  • 二进制分帧
  • 多路复用(或连接共享)
  • 头部压缩
  • 服务器推送

HTTP协议中的请求格式

  • 请求行 
    • 请求时客户端使用的协议:http/1.1
    • 客户端请求服务器的资源路径:/order/list
    • 客户端请求服务器时使用的请求方式,如:GET、POST

  • 请求头:是由key和value组成的数据,key和value之间必须使用冒号隔开。一个key可以对应多个value值。
    •  
      •  Accept: text/html,image/*   客户端识别文件类型
      • Accept-Charset: ISO-8859-1  客户端字符集
      • Accept-Encoding: gzip   客户端支持编码类型 gzip 压缩格式
      • Accept-Language:zh-cn  客户端语言
      • Host: www.baidu.com:80  访问服务器地址
      • If-Modified-Since: Tue, 11 Jul 2020 18:23:51 GMT和
      • Last-Modified 一起使用 控制缓存 (tomcat 提供缓存  过滤器 缓存处理)
      • Referer: http://www.itcast.com/index.jsp (重要) 防止盗链  获取网站域名地址  
      •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5.5; Windows NT 5.0) 浏览器类型(文件下载时,不同浏览器进行不同处理)  不同的浏览器器存在兼容性!!
      • Connection: close/Keep-Alive   请求后连接是关闭还是保持
      • Date: Tue, 11 Jul 2020 18:23:51 GMT 请求时间
  • 请求体:只有post请求方式,才会有请求体;get方式的请求,请求数据中是没有请求体的。

get请求和post请求的区别:

  • get请求没有请求体,post请求有请求体
  • get请求参数在请求行中,post请求参数在请求体中
  • get请求参数会出现在地址栏,不安全,post请求参数在请求体中,相对安全
  • get请求有长度限制,post请求没有长度限制

HTTP协议中的响应格式

  • 响应行 
    • http/1.1 表示http协议和版本
    • 200 OK: 状态码 和 状态信息
  • 响应头
    • ​​​​​​​Location: http://www.test.org/index.jsp   //  通常告知浏览器 马上向该地址发送请求 通常 和 302 一起使用!!(重点) 结合302完成重定向 操作 Location重定向后地址
      • Server:apache tomcat 服务器类型
      • Content-Encoding: gzip  响应编码类型 gzip压缩
      • Content-Length: 800  响应体的长度
      • Content-Language: zh-cn 响应语言
      •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GB2312 响应字符集   决定浏览器打开文件格式类型 以及编码
      • Last-Modified: Tue, 11 Jul 2000 18:23:51 GMT 和If-Modified-Since 一起使用,实现服务器缓存策略
      • Refresh: 3;url=http://www.jd.com (页面自动刷新) 3 表示是的时间,3秒;url 地址
  • 响应体:服务器输出给浏览器显示的内容.

状态码分类

状态代码有三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且有五种可能取值:

  •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状态码状态码英文名称状态码文名称
100Continue继续。客户端应继续其请求
101Switching Protocols切换协议。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切换协议。只能切换到更高级的协议,例如,切换到HTTP的新版本协议 
200OK请求成功。一般用于GET与POST请求 
201Created已创建。成功请求并创建了新的资源 
202Accepted已接受。已经接受请求,但未处理完成 
203Non-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非授权信息。请求成功。但返回的meta值息不在原始的服务器,而是一个副本 
204No Content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但未返回内容。在未更新网页的情况下,可确保浏览器继续显示当前文 档 
300Mutiple Choices多种选择。请求的资源可包括多个位置,相应可返回一个资源特征与地址的列表用于用户终端(例 如:浏览器)选择 
301Moved Permanently永久移动。请求的资源已被永久的移动到新URI,返回信息会包括新的URI,浏览器会自动定向到新 URI。今后任何新的请求都应使用新的URI代替 
302Found临时移动。与301类似。但资源只是临时被移动。客户连应继续使用原有URI 
304Not Modified末修改。所请求的资源未修改,服务器返回此状态码时,不会返回任何资源。客户端通常会缓存访问过的资源,通过提供一个头信息指出客户端希望只返回在指定日期之后惨改的资源
305Use Proxy使用代理。所请求的资源必须通过代理访问 
400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的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理解 
401Unauthorized请求要求用户的身份认证 
403Forbidden服务器理解请求客户端的请求,但是拒绝执行此请求 
404Not Found服务器无法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找到资源(网页)。通过此代码,网站设计人员可设置"您所请求的资源无法找到"的个性页面 
405Method Not Allowed客户端请求中的方法被禁止 
406Not Acceptable服务器无法根据客户端请求的内容特性完成请求 
408Request Time-out服务器等待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时间过长,超时 
410Gone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已经不存在。410不同于404,如果资源以前有现在被永久删除了可使用410代码,网站设计人员可通过301代码指定资源的新位置 
411Length Required服务器无法处理客户端发送的不带Content-Length的请求信息 
413Request Entity Too Large由于请求的实体过大,服务器无法处理,因此拒绝请求。为防止客户端的连续请求,服务器可能会关闭连接。如果只是服务器暂时无法处理,则会包含一个Retry-After的响应偏息
414Request-URI Too Large 请求的URI过长(URI通常为网址),服务器无法处理
415Unsupported Media Type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附带的媒体格式 
500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内部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501Not Implemented服务器不支持请求的功能,无法完成请求 
502Bad Gateway充当网关或代理的服务器,从远端服务器接收到了一个无效的请求 
503Service Unavailable由于超载或系统维护,服务器暂时的无法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延时的长度可包含在服务器的Retry- After头信息中 
504Gateway Time-out充当网关或代理的服务器,未及时从远端服务器获取请求
505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服务器不支持请求的HTTP协议的版本,无法完成处理

   

http协议的缺点

  • 通信使用明文,内容可能被窃听(重要密码泄露)
  • 不验证通信方身份,有可能遭遇伪装(跨站点请求伪造)
  • 无法证明报文的完整性,有可能已遭篡改(运营商劫持)

HTTPS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Netscape 公司制定了HTTPS协议,HTTPS的全称是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在http协议基础上增加了使用SSL加密传送信息的协议,可以将数据加密传输,也就是传输的是密文,即便黑客在传输过程中拦截到数据也无法破译,这就保证了网络通信的安全。

密码学基础

在正式讲解HTTPS协议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些密码学的知识。

明文: 明文指的是未被加密过的原始数据。

密文:明文被某种加密算法加密之后,会变成密文,从而确保原始数据的安全。密文也可以被解密,得到原始的明文。

密钥:密钥是一种参数,它是在明文转换为密文或将密文转换为明文的算法中输入的参数。密钥分为对称密钥与非对称密钥,分别应用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上。

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又叫做私钥加密,即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同一个密钥去加密和解密数据。对称加密的特点是算法公开、加密和解密速度快,适合于对大数据量进行加密,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TDEA、Blowfish、RC5和IDEA。
其加密过程如下:明文 + 加密算法 + 私钥 => 密文
解密过程如下:密文 + 解密算法 + 私钥 => 明文
对称加密中用到的密钥叫做私钥,私钥表示个人私有的密钥,即该密钥不能被泄露。
其加密过程中的私钥与解密过程中用到的私钥是同一个密钥,这也是称加密之所以称之为“对称”的原因。由于对称加密的算法是公开的,所以一旦私钥被泄露,那么密文就很容易被破解,所以对称加密的缺点是密钥安全管理困难。

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也叫做公钥加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相比,其安全性更好。对称加密的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密钥,如果一方的密钥遭泄露,那么整个通信就会被破解。而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且二者成对出现。私钥被自己保存,不能对外泄露。公钥指的是公共的密钥,任何人都可以获得该密钥。用公钥或私钥中的任何一个进行加密,用另一个进行解密。
被公钥加密过的密文只能被私钥解密,过程如下:
明文 + 加密算法 + 公钥 => 密文, 密文 + 解密算法 + 私钥 => 明文
被私钥加密过的密文只能被公钥解密,过程如下:
明文 + 加密算法 + 私钥 => 密文, 密文 + 解密算法 + 公钥 => 明文
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密钥,这就是非对称加密“非对称”的原因。
非对称加密的缺点是加密和解密花费时间长、速度慢,只适合对少量数据进行加密。
在非对称加密中使用的主要算法有:RSA、Elgamal、Rabin、D-H、ECC(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等。

HTTPS通信过程

HTTPS协议 = HTTP协议 + SSL/TLS协议,在HTTPS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需要用SSL/TLS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需要用HTTP对加密后的数据进行传输,由此可以看出HTTPS是由HTTP和SSL/TLS一起合作完成的。

SSL的全称是Secure Sockets Layer,即安全套接层协议,是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安全协议。SSL协议在1994年被Netscape发明,后来各个浏览器均支持SSL,其最新的版本是3.0

TLS的全称是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即安全传输层协议,最新版本的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传输层安全协议)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nternet工程任务组)制定的一种新的协议,它建立在SSL 3.0协议规范之上,是SSL 3.0的后续版本。在TLS与SSL3.0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主要是它们所支持的加密算法不同,所以TLS与SSL3.0不能互操作。虽然TLS与SSL3.0在加密算法上不同,但是在我们理解HTTPS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SSL和TLS看做是同一个协议。

SSL协议位于TCP/IP协议与各种应用层协议之间,为数据通讯提供安全支持。SSL协议可分为两层:
SSL记录协议(SSL Record Protocol):它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协议(如TCP)之上,为高层协议提供数据封装、压缩、加密等基本功能的支持。
SSL握手协议(SSL Handshake Protocol):它建立在SSL记录协议之上,用于在实际的数据传输开始前,通讯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交换加密密钥等。

HTTPS为了兼顾安全与效率,同时使用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数据是被对称加密传输的,对称加密过程需要客户端的一个密钥,为了确保能把该密钥安全传输到服务器端,采用非对称加密对该密钥进行加密传输,总的来说,对数据进行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所要使用的密钥通过非对称加密传输。


HTTPS在传输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三个密钥:

服务器端的公钥和私钥,用来进行非对称加密

客户端生成的随机密钥,用来进行对称加密

一个HTTPS请求实际上包含了两次HTTP传输,可以细分为8步。
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HTTPS请求,连接到服务器的443端口

2.服务器端有一个密钥对,即公钥和私钥,是用来进行非对称加密使用的,服务器端保存着私钥,不能将其泄露,公钥可以发送给任何人。

3.服务器将自己的公钥发送给客户端。

4.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公钥之后,会对公钥进行检查,验证其合法性,如果发现发现公钥有问题,那么HTTPS传输就无法继续。严格的说,这里应该是验证服务器发送的数字证书的合法性,关于客户端如何验证数字证书的合法性,下文会进行说明。如果公钥合格,那么客户端会生成一个随机值,这个随机值就是用于进行对称加密的密钥,我们将该密钥称之为client key,即客户端密钥,这样在概念上和服务器端的密钥容易进行区分。然后用服务器的公钥对客户端密钥进行非对称加密,这样客户端密钥就变成密文了,至此,HTTPS中的第一次HTTP请求结束。

5.客户端会发起HTTPS中的第二个HTTP请求,将加密之后的客户端密钥发送给服务器。

6.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发来的密文之后,会用自己的私钥对其进行非对称解密,解密之后的明文就是客户端密钥,然后用客户端密钥对数据进行对称加密,这样数据就变成了密文。

7.然后服务器将加密后的密文发送给客户端。

8.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来的密文,用客户端密钥对其进行对称解密,得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这样HTTPS中的第二个HTTP请求结束,整个HTTPS传输完成。

总结

HTTPS和HTTP的区别:

  •       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很少,需要交费。
  •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信息是明文传输,https 则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
  •       h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       http的连接很简单,是无状态的。
  •       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要比http协议安全。

数字证书(digital certificate)


通过观察HTTPS的传输过程,我们知道,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发来的请求时,会向客户端发送服务器自己的公钥,但是黑客有可能中途篡改公钥,将其改成黑客自己的,所以有个问题,客户端怎么信赖这个公钥是自己想要访问的服务器的公钥而不是黑客的呢?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数字证书。

在讲数字证书之前,先说一个小例子。假设一个镇里面有两个人A和B,A是个富豪,B想向A借钱,但是A和B不熟,怕B借了钱之后不还。这时候B找到了镇长,镇长给B作担保,告诉A说:“B人品不错,不会欠钱不还的,你就放心借给他吧。” A听了这话后,心里想:“镇长是全镇最德高望重的了,他说B没问题的话那就没事了,我就放心了”。 于是A相信B的为人,把钱借给了B。

与此相似的,要想让客户端信赖公钥,公钥也要找一个担保人,而且这个担保人的身份必须德高望重,否则没有说服力。这个担保人的就是证书认证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简称CA。 也就是说CA是专门对公钥进行认证,进行担保的,也就是专门给公钥做担保的担保公司。 全球知名的CA也就100多个,这些CA都是全球都认可的,比如VeriSign、GlobalSign等,国内知名的CA有WoSign。

那CA怎么对公钥做担保认证呢?CA本身也有一对公钥和私钥,CA会用CA自己的私钥对要进行认证的公钥进行非对称加密,此处待认证的公钥就相当于是明文,加密完之后,得到的密文再加上证书的过期时间、颁发给、颁发者等信息,就组成了数字证书。

不论什么平台,设备的操作系统中都会内置100多个全球公认的CA,说具体点就是设备中存储了这些知名CA的公钥。当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数字证书的时候,会进行如下验证:

  1. 首先客户端会用设备中内置的CA的公钥尝试解密数字证书,如果所有内置的CA的公钥都无法解密该数字证书,说明该数字证书不是由一个全球知名的CA签发的,这样客户端就无法信任该服务器的数字证书。
  2. 如果有一个CA的公钥能够成功解密该数字证书,说明该数字证书就是由该CA的私钥签发的,因为被私钥加密的密文只能被与其成对的公钥解密。
  3. 除此之外,还需要检查客户端当前访问的服务器的域名是与数字证书中提供的“颁发给”这一项吻合,还要检查数字证书是否过期等。

通过浏览器直接获取服务器的公钥很容易,各个浏览器操作大同小异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