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NR RLC层


RLC(Radio Link Control)层位于PDCP层(或RRC层)和MAC层之间。它通过RLC通道(RLC channel)与PDCP层(或RRC层)进行通信,并通过逻辑信道与MAC层进行通信。RLC配置是逻辑信道级的配置,一个RLC实体(RLC entity)只对应一个UE的一个逻辑信道。RLC实体从PDCP层接收到的数据,或发往PDCP层的数据被称作RLC SDU(或PDCP PDU)。RLC实体从MAC层接收到的数据,或发往MAC层的数据被称作RLC PDU(或MAC SDU)。

RLC层主要负责(见38.322):

  1. 分段/重组RLC SDU(segmentation / reassembly,只适用于UM和AM模式):在一次传输机会中,一个逻辑信道可发送的所有RLC PDU的总大小是由MAC层指定的,其大小通常并不能保证每一个需要发送的RLC SDU都能完整地发送出去,所以在发送端需要对某个RLC SDU进行分段以便匹配MAC层指定的总大小。相应地,在接收端需要对被分段的RLC SDU进行重组,以恢复出原来的RLC SDU并递送给上层。
  2. 通过ARQ进行纠错(只适用于AM模式):MAC层的HARQ机制的目标在于实现非常快速的重传,其反馈出错率大概在0.1~1%左右。对于某些业务,如TCP传输(要求丢包率小于10-5),HARQ反馈的出错率就显得过高了。对于这类业务,RLC层的重传处理能够进一步降低反馈出错率。
  3. 重复包检测(duplicate detection,只适用于AM模式,UM模式不支持重复包检测):出现重复包的最大可能性为发送端反馈了HARQ ACK,但接收端错误地将其解释为NACK,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MAC PDU重传。当然,RLC层的重传(AM模式下)也可能带来重复包。
  4. 对RLC SDU分段进行重分段(re-segmentation,只适用于AM模式):当一个RLC SDU分段需要重传,但MAC层指定的大小无法保证该RLC SDU分段完全发送出去时,就需要对该RLC SDU分段(注意:不是对AMD PDU进行重分段)进行重分段处理。
  5. RLC SDU丢弃处理(只适用于UM和AM模式):当PDCP层指示RLC层丢弃一个特定的RLC SDU时,RLC层会触发RLC SDU丢弃处理。如果此时没有将该RLC SDU,或该RLC SDU的部分分段递交给MAC层,则AM RLC实体发送端或UM发送端实体会丢弃指示的RLC SDU。也就是说,如果一个RLC SDU或其任意分段已经用于生成了RLC PDU,则RLC发送端不会丢弃它,而是会完成该RLC SDU的传输(这意味着AM RLC实体发送端会持续重传该RLC SDU,直到它被对端成功接收)。当丢弃一个RLC SDU时,AM RLC实体发送端并不会引入RLC SN间隙。
  6. RLC重建:在切换流程中,RRC层会要求RLC层进行重建。此时RLC层会停止并重置所有定时器,将所有的状态变量重置为初始值,并丢弃所有的RLC SDU、RLC SDU分段和RLC PDU。在NR中,RLC重建时,接收端是不会往上层递送RLC SDU的。这是因为NR中的RLC层不支持重排序,只要收到一个完整的RLC SDU,就立即往上层送,所以接收端不会缓存完整的RLC SDU。(而在LTE中,RLC重建时,接收端可能往上层递送缓存中可以重组出的完整RLC SDU,并且这可能会导致PDCP层收到乱序的RLC SDU)
  7. 在LTE中,只有当MAC层通知RLC实体有一个传输机会,并同时告诉RLC实体在这次传输机会中可传输的RLC PDU的总大小时,RLC层才会分段/串联RLC SDU以生成一个匹配MAC层指定大小的RLC PDU。也就是说,针对一个逻辑信道,一次传输机会只会发送一个RLC PDU,该PDU可能由一个或多个RLC SDU或RLC SDU分段组成。

但在NR中,RLC层无需等待MAC层指示的传输机会,直接将每一个RLC SDU构造成一个RLC PDU,即每个RLC SDU对应一个RLC PDU(而在LTE中,通常由多个RLC SDU串联成一个RLC PDU),但RLC PDU要真正发往MAC层还是需要等待MAC层指示的传输机会。对于UM和AM模式而言,当MAC层指示的可发送的所有RLC PDU的总大小无法保证每一个需要发送的RLC SDU都能完整地发送出去时,某个RLC SDU可能被分段,并使用2个或更多个RLC PDU来传输(在不同的传输机会上)。也就是说,针对同一个逻辑信道,一次传输可能会发送多个RLC PDU,且每一个RLC PDU由一个RLC SDU或RLC SDU分段组成。

简单地说,在NR中,对于UM和AM模式而言,RLC层从PDCP层接收到一个RLC SDU后,可立即生成一个RLC PDU(包含了头部信息),并保存在传输buffer中(即在收到MAC层指定的传输机会之前,预先生成RLC PDU,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时延)。等到MAC层指示对应逻辑信道有一个传输机会,并同时指定了这次传输机会中对应逻辑信道可传输的数据量时,MAC层会将该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buffer中的RLC PDU串联起来。但MAC层指定的大小未必能够保证参与串联的每一个RLC PDU都完整地发出去。如果参与串联的最后一个RLC PDU大于剩余的数据量时,该RLC PDU对应的RLC SDU就需要被分段,并重新生成RLC头部以及新的RLC PDU(包含了此RLC SDU的部分数据)。

也就是说,在NR中,RLC层移除了RLC SDU的串联(concatenation)功能(在LTE中,允许将多个RLC SDU或RLC SDU分段串联在一起生成一个RLC PDU,而这在NR中是不支持的),而是由MAC层负责对RLC PDU进行串联,其目的是为了使RLC和MAC层能够提前进行预处理(pre-processing),以减少处理时延。这与LTE的上行传输中,为了构造TB,RLC PDU和MAC PDU需要等接收到UL grant之后才能够生成是不同的。

在LTE中,MAC层的HARQ操作可能导致到达RLC层的报文是乱序的,所以需要RLC层对数据进行重排序(reordering),并按序将重组后的RLC SDU发送给PDCP层,也就是说,RLC SDU n必须在RLC SDU n+1之前发送给PDCP层。但是RLC层的按序递送可能会给PDCP层的解密操作带来较大的时延。假如RLC层在SDU n之前成功接收到了SDU n+1,那么PDCP层需要等到RLC层收到RLC SDU n并递送给PDCP之后才能收到RLC SDU n+1。

在NR中,移除了RLC层的重排序功能,即RLC层不支持按序递送RLC SDU给PDCP层。RLC层在收到一个完整的RLC SDU后,就立即递送给PDCP层处理(PDCP层可以提前做解密操作),而无需关心之前的RLC SDU是否已经成功接收到,从而降低了RLC层的处理时延。也就是说,RLC层送往PDCP层的数据可能是乱序的,数据的按序递送(包括重排序)由PDCP层来负责。

资源来自“金辉5G”微信公众号

连接“https://mp.weixin.qq.com/s/5DsTIo84NVG_FxREaiWehQ

  • 14
    点赞
  • 1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