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意识到打工没出路的?

前两年有篇爆款文,叫《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算法的最终目标,是将骑手的体力压榨到极限,将成本降低到极限。

很多人看完,都替外卖小哥叫惨。

但回头仔细一盘,发现自己也惨,那套残酷的资本主义算法,似乎无处不在。

01

打工没出路,首先肯定是因为没钱,有钱的话,别说打工,吃屎都行。

跟知乎上人均百万年薪的盛景不同,在我们阳间,一线城市的中位数工资,只有五六千。

大概是由于数据过于刺眼,网上能查到的,还是 2020 年的(36 氪):

通常来说,中位数比人均数更值得参考,因为它意味着有一半的城市打工人,工资都在五六千以下。

乍一看这个数据,我也觉得离谱,不符合「身边经济学定律」。

后来看到另一个数据,说还有 9.64 亿人月收入不足两千(北师大学国家收入分配研究院,2019 ),就深深陷入了男默女泪……

五六千的工资,你说够干啥?

我随便算了下在大城市生活所必需的基本开销:

所以真不能怪年轻人月光。

我在咨询中发现,很多应届生对工资是没概念的,毕竟学生新手村,有宿舍有食堂,还可以召唤爸妈助攻,和社畜所面临的野区,完全是两种状态。

所以我经常提醒他们,对于薪资预期,心里要有三条线:

1) 生存线

就是我上面算出来的,如果在一线城市,基本都是六千+,二三线城市可以酌情递减到五千、四千。

2) 体面线

表示你住的、穿的、吃的、用的,稍微好一些,也可以尝试谈个恋爱,或者周末跟朋友聚一聚,一线城市大约是一万。

3) 希望线

意味着你可以考虑在工作的城市买房定居。

靠打工存钱肯定不靠谱,基本上都是家里掏首付,你自己还贷。

一线城市上车(考虑通勤)的整体成本,差不多在 400 万+,在上海的话,400 万也大概率只能买到通勤 1 小时左右的老公房。

但好歹有个希望了嘛。

肯定要啃老,家里出 150 万左右的首付,你自己或许也有点存款,但装修、买车后,也就不剩啥了,然后就是还贷,每个月 1.5w 左右。

所以这希望线至少得是 2w,而且是税后,同时也意味着你收入的 75%,都要用来还贷。

以上,当你在去一个地方上班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你能从这份工作得到的,是生存、体面,还是希望。

其次你要了解下你所要去的行业,它是不是一个能长期存续的行业?天花板够不够高?周围的老鸟们,都什么背景,大概收入是多少?能不能让你产生稳定且持续的希望?

然后你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决策:

 有两种情况要多说几句。

一是家里没钱,工作也没希望。

这种情况应该先图生存,千万别要什么体面——拼命存钱,拼命学习,然后创业。

虽说创业九死一生,但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躺平摆烂。

但没希望的工打久了,是十死无生,最后依然是躺平摆烂。

反正 nothing to lose,不如一搏!

二是家里没钱,但工作有希望。

这种情况最麻烦,尤其是工作离了一线就不行的那种——待一线吧,买房无望;回老家吧,又没合适工作。

这时候,最好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分级,工作能力强的话,选择比较多。

如果能力一般,勉强能够到希望线,最好是能维系住一段感情,两个人一起奋斗,效果会好一点。

有人就说了,前面那些不都可以两人一起奋斗么?

你以为大家不想?

现在一线城市结婚率有多低,又不是不知道。

反正在大城市想通过结婚找个人共同奋斗,很难,比靠打工存钱买房都难。

至于为什么难,原因各种各样,但结果是明摆着的,因为结婚率数据摆在这——上海只有 3.8‰(全国倒数第一)。

什么概念呢?根据育娲人口的数据,两千五百万常住人口的上海,2020 年全年只有 9 万对结婚,却有 6.64 万对离婚。

所以在一线城市结婚并维持婚姻,本身就是个低概率事件,如果你有,那走运了,要好好珍惜。

没有,就得靠缘分,靠努力是不行的。

因为理性的决策逻辑会告诉你——概率低于 50% 的事,越努力下注,亏损越大。

你搞人生规划,通常也只能规划那些高概率、大范围的事情,小概率事件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撞运气撞出来的。

如果你是运气天龙人,颜值天龙人、出身天龙人,就别来碰瓷了。

这里所讲的都是一般情况,给普通人做个参考,提醒一些尚无头绪的年轻人想清楚——到底适不适合到一线城市卷命。

另外,几乎所有人都能随口说出个把亲戚、前辈,说他们开始如何如何惨淡,经过一番奋斗,现在如何如何红火。

但任凭你说得再鸡血、再励志,都没用,因为你复制不了。

人家年轻时,面前有一台「时代电梯」,而摆在你面前的,是「时代旋涡」,根本不能比。

就拿买房来说,他们那时买房,是躺着都能赚钱,但你现在买房,那你就是他们赚到的「钱」——你无法像他们一样躺,只能跪。

所以为什么年轻人觉得打工无望?

从中位数工资可知,在这熙熙攘攘漂泊城市的人群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挣扎在生存线上。

你觉得有多少人能达到体面线?又有多少人能达到希望线?

何况这个希望线,还得算上家里能出得起首付的,人就更少了……

看不到希望,就是大多数人不想打工的原因!

这个原因,连不想活着都可以解释了,何况只是打工。

年前我一朋友突然裸辞,我有点诧异,之前还干劲满满,精神奕奕的呀?

他说累,想想未来,更™累。

我说:「你不是说要存钱买房吗?」

他说:

买了房又怎样?后面还贷、落户、结婚、孩子上学,样样都是扒皮抽筋, 得活成台机器,运转一辈子,不能停,一想到这,就什么都不想要了。
我每天通勤 2 小时,工作恨不得 14 小时,也不咋赚钱,哪来那么多事?现在就是连着睡两天,都不够我缓过来!
当我意识到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时, 就有一种支撑突然崩塌了的感觉。

如果你是我,你怎么回应他?

你回应不了,因为他说的就是事实。

因为只要你走向社会,就会被要求经济独立,接着你就要面临被生活必需品掏走了生存钱,被消费主义拿走了体面钱,又被买房掏走了希望钱。

他们似乎总有办法把你清空,让你腾不出手,去追寻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梦。

不管你活在生存线、体面线还是希望线,都会落入一个圈套——你今天打工,为的是明天能继续打工。

用人话讲,就是你上班赚到的钱,仅能够使你恢复体力,第二天继续上班。

就像电池,充电就是为了放电……然后老化,丢弃,替换。

你注意观察四周,很多人的工作是不是都是这样?

02

有人说,这是经济短期停滞造成的,等恢复增长就好了。

不对,肯定没这么简单!

为了搞清楚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我们要把「打工无望」这个话题升级一下——去看看社会机器中,资本这块零件到底是怎么运转的,它又是如何给我们布下圈套的。

资本主义的内核,并不是自由市场,也不是私有制度,而是以资为本。

也就是说,资本增殖,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核心目标。

有人说,资本是好东西,让它去增殖,有什么不对?

当然不对,因为这个资本增殖,它要的不是社会总效用的增加,而是可交换价值的增加。

有点难理解是不是?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妈妈给你做一桌饭,有没有创造效用?

当然有,但不是可交换价值。

保姆给你做一桌饭,你给她开工资,才属于资本增殖的过程。

所以资本主义鼓励什么?

它鼓励你妈妈去给别人做饭,获得工资,又鼓励你雇佣别人的妈妈做饭,付出工资。

是不是已经觉察出问题出在哪了?要不怎么说 GDP 的增加,不一定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呢,因为 GDP 统计的是可交换价值,而非真实的社会总效用。

资本增殖的逻辑,除了会扭曲人与人的关系,还会制造出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个矛盾就是——城市打工人将被雇佣,作为获得财富、尊严和社会地位的唯一手段,而城市资本却持续寻求「劳动替代」,以减少对打工人的需求和依赖。

为什么你必须工作(被雇佣)?

因为你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除了自身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只能通过被雇佣,出卖劳动力,才能获得生存。

为什么老板要寻求「劳动替代」?

因为他要利润,要发展,就要一方面减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

而人,就是最大的成本和不可控因素。

简单说,就是你和你老板的利益是冲突的,你要工作稳定,要收入增长,要追求不可替代性。

而他则追求降低工人工作的复杂程度,减少用人成本,想方设法用更廉价的人或机器来替代你。

现在各大公司都在讲 SOP(标准操作流程),可一旦你真把工作 SOP 了,就意味着很多人都能干,那么你老板就总能找到比你工作量更大的人。

你说你非常能干,你惊才绝艳,那他也一定找到比你成本更低的人。

打工人之间互相 pk 工作量和谁成本更低,可不就是内卷么?

也就是说我们工作中所追求的标准化和流程化,本质上都是在降低「人」的成本。

搞企业管理的,一般都知道泰勒制、福特制和丰田主义,这些制度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变革性的作用,但对打工人来说,却是灾难。

起初,是分工制度大大提高了产业工人的专业性和熟练度。

后来泰勒又发现,要是弄个台子,把工人所需要的材料都放到他手边,会极大缩短工时。

这玩意儿渐渐就发展成了流水线,也就是福特工厂推广的那套。

流水线如果在你这里停留的时间是 1 分钟,就意味着你必须要在 1 分钟内完成所有工作。

假如要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增加产量,只需要加快流水线运转即可。

今天是一分钟,明天是 50 秒,后天是 40 秒,不断抵达工人的劳作极限。

是不是跟外卖平台的算法逻辑很像?

还有更像的。

日本的丰田公司在上世纪 70 年代,又把这套系统给演进了一下,其灵魂人物大野耐一说:

如果我发现一项工作被有效率的完成了,那么我会试着让他们用一半的人来完成这项工作。

一段时间后,如果他们做到了,我会说,好,再减去一半的人……

发现没?只要这套逻辑一直运转下去,那就连 pua 自己去当卷王,都没有意义。

打工人所在的野区,除了有一套压榨人力极限的算法,还有一个精妙的人身控制系统

因为资本作为一种权力形式,必须依托于劳动者的臣服与合作而存在。

不理解?

那再举个例子——皇权是不是也是一种权力形式?假如你是皇帝,却没人听你的话,那你的玉玺就是一块破石头。

资产阶级也是一样,如果无法控制其他阶级,那它超然的阶级身份和统治意志,就得不到贯彻。

所以资本主义算法的真正目标,是控制打工人。

在西方学界,学者们将这一观察发现,论述为「控制论资本主义」(Cybernetic Capitalism)。

赛博朋克就是基于控制论的文化表达——赛博是控制,朋克是反抗。

这套理论阐述了资本精英控制打工人的三条路径:

第一条就是前面提到的机器替代。

机器替代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企业来说,这是理所应当的操作,但却导向了对打工人极为不利的结果。

当工厂的机器投入越来越多,生产逐渐由机器主导,工人的工作也都是围着机器转。

这样一来,工人跟润滑油有什么两样呢?

白领的工作其实也一样,为什么 985 去工地也是打灰?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自己学的是造火箭,干的是拧螺丝?

现在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为随着各种办公软件的应用,白领工作的复杂性正在逐渐被解构,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只需按部就班地搬砖即可。

只有在少数高精尖领域,或决策环境复杂多变的领域,你才有一展所学的机会。

千万不要觉得这种情况很正常,越往后发展,就越不正常。

首先,你会发现年轻人越来越需要卷学历——只有不断往上考研+出国深造,才能够到金字塔顶端的那一点点复杂度高的工作。

因为大家都发现,只有工作够复杂、够有难度,才会有壁垒,才能带给人安全感。

其次,由于人才供需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市场又没那么多高端岗位,于是就给人一种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的观感。

紧接着,提倡专职教育和五五分流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多。

乍一听没毛病,节省社会资源嘛。

但实际逻辑是——系统正在逐渐降格对社会底层的教育培训。

请问一个主张五五分流的专家,他的孩子会去读中专大专么?不可能,人家早就做好了留学的打算。

所以表面是节省教育资源,实际是剥夺底层向上攀爬的机会。

这样一来,精英阶层就永远是精英阶层,而底层工人就永远在底层拧螺丝钉。

而且由于底层缺乏教育机会,缺少思维锻炼,难以掌握足够认清社会现实的方法论,也就无法突破精英阶层制造出来的知识和信息壁垒,在面对资本精英时,是以无知对有知,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被引导和被操控。

第二条路径是制造出一支失业大军,以威胁在岗打工人拼命内卷。

制造内卷氛围的目的,不仅是压低工资,延长工作时间,迫使打工人忍受恶劣的劳动环境。

更重要的,是减少打工人的谈判筹码,增加他们对资本势力的依附。

有人说,在岗的和失业的打工人,联合起来反内卷行不行?

这一节,人家早料到了,所以又探索出了第三条路径——分化和削弱打工人群体。

这种现象在美国非常典型,他们那边风起云涌的身份政治——种族对立,性别对立,老少对立,新旧移民对立等等,就是这条路径的高阶版本。

其实这些打工人 99% 的属性都是相同的,但资本就是利用那 1% 的不同,分化了他们。

而要削弱打工人就更简单了,用大麻和电子大麻给他们塞上奶嘴就行了。

03

现实虽然不至于像「控制论资本主义」所描述的那样极端,但打工人此刻的感受,和被控制也差不了多少。

一个是越发明显的就业不稳定,灵活就业、外包就业、临时工制度越来越普遍,现在别说涨工资,不被裁员就是万幸。

很多人甚至想走入「今天打工,为的就是明天能继续打工」的圈套,都不可得。

而且失业的恐慌正在逐级向上移动——即便是大厂,即便是管理层,也都没有安全感。

再一个就是债务压力攀升,不管是超前消费还是贷款买房,现在绝大部分年轻人,都无法逃离债务阴云的笼罩。

在就业预期变坏,没有确定性,缺乏安全感,债务压力又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你根本没有足够的「心智带宽」,来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只能强迫自己走入「今天打工为的是明天继续打工」的圈套。

按以前的经验,这会儿肯定有人想在评论区说:

知道了这些又怎么样呢?只会更痛苦罢了,因为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吗?还是说你已经习惯了系统算法的控制,从而荒废了自主掌握人生的意志和能力?

尼采说,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骆驼,忍辱负重,任人驱赶。

第二种是狮子,主动出击,从「I have to」过渡到了「I want to」。

第三种是婴孩,是「我是」,返璞归真。

先不说怎么变成婴孩,因为很多人可能都理解不了什么是「我是」。

就说怎么从骆驼变成狮子,怎么在系统算法的控制下,化被动为主动。

首先,我一直强调,你只有看清了社会机器是怎样运转的,才能了解应投身哪个部位,充当什么角色,才更有价值;也更能明白,这台机器将带你去向何方。

当你发现自己处于不利位置时,抱怨肯定没用,你要做的,是赶紧逃离。

比如逃离债务陷阱,逃离消费主义,通过积累剩余,来赢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美国华裔电影明星刘玉玲有一套「fu*k you money 哲学」,用在这里非常合适。

所以说存钱是一个非常牛啤的技能,一方面它赋予你说「fu*k you」的底气。

另一方面,极简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你节省出大量心智带宽,用来学习、思考和计划,从而一步步走出不利的处境。

其次,面对无可避免的机器替代,应该怎么做?

难道是「能用人工就用人工,能不用机器就不用机器」?抑或是打着社会伦理的旗号,去抵制 ChatGPT,抵制人工智能?

这当然不行,逆潮流而动,是取死之道。

机器的本质,是生产工具,是用来服务人的,只是资本增殖的算法逻辑,把它变成了人的替代品。

为什么它可以替代人?

一方面,算法在不断降低人们工作的复杂度,注意,这是一个去能力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算法又在不断改进机器的精密度。

所以我们要对抗的,不是「改进和运用机器」,而是「去能力化」。

也就是说,你应该做的,是不断学习,使自己成长速度,跟上机器的进化速度,只有这样,机器才会始终都是你的工具。

回到现实中,当你发现一个工作是去能力化的,它不能帮助你积累任何经验、资源和技能的时候,你就应当有清醒的认识——要逃离,现在的目标只是存钱,一段时间后必须果断扯呼。

千万不能觉得眼前有份工作,还算安稳,就完事大吉了。

在系统的算法逻辑里,根本没有什么是安稳的,连铁饭碗都不安稳,因为财 zheng 不安稳!

再次,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类结成社会,分工合作,改进工具,发展创造,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人的生活。

所以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以人为本」。

然而资本主义的系统 bug,就在于它是「以资为本」——它把人变成了资本增殖的工具,所以打工人往往觉得自己像个机器或是牲口。

马克思管这叫异化。

福柯管这叫规训。

异化负责在功能上把人变成螺丝钉,规训负责在思想上将人驯服。

要对抗这一切,就必须要从「以资为本」,回归到「以人为本」,去认真对待人的想法和需求。

有人说,他的需求就是不上班,真要以人为本,不就养懒汉了吗?

并不会!

其实工作跟阳光空气水一样,也是人的刚需。

马克思甚至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工作,当然这里所说的工作,既不是指搬砖,也不指具体职位,而是指一个人,通过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分析,思考改造方案,并有创造性地实施行动,以改进生活环境的一系列行动。

这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而非被动的履职。

比如,一台家电坏掉了,你想到了一条巧妙的维修方案,付诸实施,使之完好,受到家人的称赞。

又如,你制作了一段解压又解气的小视频,发在平台上,受到追捧,你看到评论中,有人表达感谢,说你的作品对他起到了治愈的效果。

像这样的工作,为什么会使你感到快乐且有意义呢?

因为它伸张了你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最后,由于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所谓的价值,都体现在社会关系中,比如你很有用,那一定有一个宾语,即对谁有用,只对自己有用,是不被这套价值体系所 buy in 的。

所以社会关系也是人的生存刚需。

而在由分工协作所产生的社会连接中,工作,成了我们彼此锚定身份、识别价值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讲,摆脱规训比摆脱异化,要难得多!

因为摆脱异化,躺平就可以。

但你很难摆脱规训的压力,比如父母的指摘,长辈的耳提面命,周围人的鄙夷等等。

总之,改变别人比改变自己,难太多。

最近上野千鹤子很火,她有两段话对我启发很大。

第一段是关于「主义」这样的大词汇到底有什么用。

她说「主义」的作用,就是当人们遭遇不公时,可以用来反抗的语言工具。

诚如是,那「以人为本」,将是最有效的反抗系统算法的语言工具!

第二段是关于自由——只有实现社会的自由,才有个人的自由。

因为自由的真正意涵,就是你可以凭自己的心意,去选择任何想要的生活方式,并免于被干涉。

也就是说,选择的自由只是一方面,免于被干涉的自由,是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

这就需要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应放弃那套顽固的、对别人有害的评价系统,去真正关注自己的生活,关心他人的需求,践行以人为本。

于是我们便可以总结出逃离算法控制的方法了:

1)存钱,极简,节省心智带宽,去思考,去计划;

2)了解社会机器的运转,逃离「去能力化」的位置;

3)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始终把机器甩在「工具」的位置;

4)投身那些可以伸张人性价值和尊严的工作;

5)践行以人为本。

以上,祝愿大家都能找到实现幸福的方式!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